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ntitrust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8 12: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下面引用由shw2005/07/06 05:39pm 发表的内容:
谈了21页是问题吗?不是!言之有物的话,210页都不是问题,更何况是21页 ...

蛮有趣的贴子......言之有物的话,讲上210篇都没什么问题;但是废话连篇的话,就连一页也嫌多了.这25页中有多少废话?各位,自己数数吧......
发表于 2005-7-8 12: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下面引用由态度依然2005/07/08 09:36am 发表的内容:
还真得够无聊的。
同时本根生,相剪何太急!!!

态度依然兄,这句话的确有点儿用老了.因为整个论坛早已经被煎到烧焦了......
发表于 2005-7-8 13: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下面引用由态度依然2005/07/08 11:17am 发表的内容:
天使III在195楼的发言甚让人失望,诡辩重重。
龙纹敏也好,周添健也好,我认为他们都是理性的讨论问题。
反而如天使III之类,在这里大放阙词、煽风点火,这种就是典型的“相煎太急”!


我195楼的话,哪一点令你失望了?哪一点是你所谓的诡辩呢?又有哪一点是你认为在煽风点火的呢?

一句“令人失望,诡辩重重”就说我大放阙词、煽风点火,看来令人失望的是态度依然吧!


你该不会是认为重要的不是有没有理,而是相不相煎吧?
纹敏在理性地讨论问题?面对添健前辈所质疑的种种问题,她一句“马大的胡渐彪已经认可”就不了了之,这还叫理性地讨论?怪不得你会得出我在煽风点火的结论了。

发表于 2005-7-8 16: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这个贴子最后由Kewei在 2005/07/08 04:24pm 第 1 次编辑]

天使III,你少安毋躁,或许是你的文笔不好,造成误会。
因此,希望态度依然能够诚恳地指出天使III的诡辩在何处,让他/她能够好好地检讨自己的文笔。
发表于 2005-7-8 18: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下面引用由高阳2005/07/08 12:46pm 发表的内容:
蛮有趣的贴子......言之有物的话,讲上210篇都没什么问题;但是废话连篇的话,就连一页也嫌多了.这25页中有多少废话?各位,自己数数吧......

高阳啊高阳,为什么这25页当中会有废话呢?现在的情况是,有人要讨论“反垄断”,你认为这样的讨论有错吗?如果错的话,报章上的文章你怎么看待?即使你认为不应该讨论,也不能阻止别人继续谈呀!

有人关心国能辩手的“资格”,也在这儿询问,那是另一个课题,最好到《2005国辩专区》去讨论。

比较大的问题是,有人不想谈,或是不想让别人谈相关的课题,就在这儿相煎何太急呀、诡辩呀、狗呀地骂人以图转移视线,让人以为这是个无聊的主题。很多时候,为了扫除这些转移视线的言论,浪费了不少版位。但是,我们能够因为这些“废话”而否定掉所有的讨论吗?泼掉污水的时候,千万别把桶里的婴儿也一并泼掉。

高阳之前也发表过一些有见地的言论,怎么这次就不能冷静地看待这个主题呢?我相信你对报章上那几篇“反垄断”的文章也有些看法,为何不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呢?如果你认为没有必要讨论,那就不必为增加页数做出贡献了。

发表于 2005-7-8 18: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下面引用由霏霏2005/07/08 09:30am 发表的内容:
天使III,龙小姐不是说吗?“厚着脸皮找校外团体帮忙?”,猜测而已,关心华文辩论的除了华人社会还有谁?我们的华团说话不见得有多大的影响力,更何况是去到别人的地方说情,马上联想到的不就是积极拉拢华青的 ...

政党的介入还是有的,介入的程度和效果则有待查证。

发表于 2005-7-9 07: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那会不会政党的介入是“急转弯”的主要原因呢?
发表于 2005-7-9 08: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小虫在 2005/07/09 11:19pm 第 1 次编辑]

把文章放到报章上或许是不对,但是在别人的地方批评自己人也不好吧。
大家克制一下,克制一下。呼呼~
发表于 2005-7-9 10: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并不反对讨论,但是不停的挖掘他人的痛脚是讨论吗?也许这是新世代的讨论方式吧.那就请恕我已经老去,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所谓不尽不实的谣言,报章上的文章,要解释的,我想当事人都已经做出澄清了吧.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反正与你对立的人若是坚持着己方的观点,他是绝对不会突然转过头来赞成您的理念的.况且,就连当事人都已经对此事不了了知了,我们仍旧在这儿闹得如此沸沸腾腾的,这是不是叫做皇上不急,太监急呢?
讨论是讨论,不过请君回首此版帖子,有多少根本就是存心闹事,根本就是为了反驳而反驳.这样的讨论方式有啥意思?纵使让其中一方得胜,胜者的观点是绝对的真理吗?不是,因为于此事根本就没有所谓真理的存在.那让你辩倒对方,让你称霸论坛了,请问你得到什么?
针对报章上的文章,我并没有什么独到的看法.当然,以纯粹个人的理想为出发,在报章上公开抨击他人,明嘲暗讽的作风我不欣赏.但是,仔细想想,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他并没有错.报章本来就是一个媒介,可以让民众抒发自己的看法,观念.不过当这种抒发成为过分的发泄时,就像现在的帖子般,所发表的全是为了辱骂对方,反驳对方时,这有意义吗?更何况当大家骂到最后,所有的责备都在于一些未曾公布的谣言,全都建立于一些道听途说之上时,这是不是有些无聊呢?
情不自禁,我又浪费了一些篇幅.但是.相信仍有许多人执迷不悟.我并非顿悟,也许我所说都是错误.望君看后,莫怪我口误.最后引用大师的一句话:面对这一切,我感到...无力.我也不想再度浪费我的力度......
发表于 2005-7-9 12: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国能大学首场对阵莫斯科大学
发表于 2005-7-10 16: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这个贴子最后由非也在 2005/07/10 04:11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高阳2005/07/09 10:57am 发表的内容:
不是,因为于此事根本就没有所谓真理的存在.那让你辩倒对方,让你称霸论坛了,请问你得到什么?

花心的人,总说世间没有真爱!
吝啬之人,还不懂慷慨为何意!
心术不正的人,还说世间没有公理!
高阳兄却说此事没有真理,是被谬误挡着双眼,还是视而不见呢?

如果说真相就是真理,为何会说没有?哪件事情是没有真相的呢?
急急忙忙的掩饰真相,是不是有不可告人之处?

但是,仔细想想,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他并没有错.报章本来就是一个媒介,可以让民众抒发自己的看法,观念.

话可以说,却不是随便说,否则如何对得起大众?社会舆论难道就不必负责任吗?
把道理说清楚后,自然没有人再喧哗,偏偏为何不敢正面回应?


纵使让其中一方得胜,胜者的观点是绝对的真理吗?

岂可以胜负来论断世间一切是非,论清是非曲直并非为胜负之心,却为理清真相!仅
以胜负看世间,岂可以胜负来论断世间一切是非,论清是非曲直并非为胜负之心,却为理清真相!仅以胜负看世间,眼界是否过于狭隘呢?

所发表的全是为了辱骂对方...

所谓:人必自侮,而人侮之
此偏言论中何来辱骂之说?将就事论事喻为辱骂,是否因心中有愧?

若有得罪,实非有意,只因“文笔拙劣".

发表于 2005-7-10 16: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下面引用由小小虫2005/07/09 08:37am 发表的内容:
把文章放到报章上或许是不对,但是在别人的地方批评自己人也不好吧。
大家克制一下,克制一下。呼呼~

如何能一概而论呢?若是无的放矢,哪怕是在别人的地方还是自己的报章,当然都不值得鼓励!

若是要求真相又哪来丢人之说?

到了这种民主开放的世纪,难道还鼓吹桌底下的交易,还是将一切问题扫到台底下吗?这才是开倒车的行为吧!

掩起耳朵,不听不闻就不需负上责任吗?
掩耳盗铃的行为,不应该被纵容。
是不是谣言,还有待考证!

[move]不怕求证,只怕求证无门![/move]

发表于 2005-7-10 21: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问题是这样就可以求到真相吗?
只能让人笑话啊
唉唉唉~~
发表于 2005-7-10 23: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下面引用由天使III2005/07/08 01:30pm 发表的内容:

我195楼的话,哪一点令你失望了?哪一点是你所谓的诡辩呢?又有哪一点是你认为在煽风点火的呢?

一句“令人失望,诡辩重重”就说我大放阙词、煽风点火,看来令人失望的是态度依然吧!


你该不会是认为重要的不是有没有理,而是相不相煎吧?
纹敏在理性地讨论问题?面对添健前辈所质疑的种种问题,她一句“马大的胡渐彪已经认可”就不了了之,这还叫理性地讨论?怪不得你会得出我在煽风点火的结论了。
...

有网友希望我指出天使的诡辩,说真的,我没有兴趣。
1。我不喜欢和那些只会隐藏在背后的辩论。
2。我希望天使先把中文读好一点,好好了解一下“相煎何太急”的含义。
3。我不是马来西亚人,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辩论爱好者。不经常上,最近国辩将至,上来看看;看看马来西亚的网友们因为国辩代表权的问题,互相攻訐,故留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本是一番好意,如果天使网友,或者有关人等不愿接受,我一点儿都不介意,请你们自便,我也乐的看看大戏!

发表于 2005-7-11 00: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既然态度依然没有兴趣指出别人怎么诡辩,那为何花那么多时间研究了别人是否诡辩之后,却欲言又止?请问这样的说法和行为是负责任的表现吗?如果只是说别人诡辩,又不能或者不愿意指出诡辩何在,似乎有乱扣帽子之嫌。

或许是态度依然看大戏看得一时兴起,也来唱一段大戏。

发表于 2005-7-12 00: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下面引用由高阳2005/7/9 10:57am 发表的内容:
并不反对讨论,但是不停的挖掘他人的痛脚是讨论吗?也许这是新世代的讨论方式吧.那就请恕我已经老去,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所谓不尽不实的谣言,报章上的文章,要解释的,我想当事人都已经做出澄清了吧.你接受也好, ...

人的思想中常常会不自觉地隐藏着一些矛盾,例如,高阳说:

1.“针对报章上的文章,我并没有什么独到的看法”。(206楼)

然而,你在这一句之后所发表的,就是你自己对有关事件的看法。且不论别人赞同与否,你的看法也算是“独到”的。或许,我可以把这句话当成是你的客套之言吧!

2.“此事根本就没有所谓真理的存在”。(206楼)
3.“(这件事)双方各有对与错”。(113楼)

把双方对的部分综合起来,排除错的部分,不就可以让我们得到真理吗?至少也可以更接近真理吧?(如果我们把真相作为这件事的“真理”的话。)

4.“我想当事人都已经做出澄清了吧”。(206楼)
5.“当事人都已经对此事不了了之了”。(206楼)
6.“我们仍旧在这儿闹得如此沸沸腾腾的,这是不是叫做皇上不急,太监急呢?”。(206楼)

做出澄清就不能算是不了了之,除非澄清得不清不楚。如果是澄清得不清不楚,继续追究以至于“沸沸腾腾”,何错之有?如果皇上是“当事人”,他当然是希望大家都不急,更不希望大家追究。

用语的模糊也带来许多的疑惑。例如,当事人指的是谁?是指责别人的人?还是被指责的人?在这件事情上,指责别人的人再清楚不过,被指责者却是哑子吃黄连。指责者不加以说明,“被指责者”跳出来为自己辩护就是心虚、对号入座。指责者或旁人一句“(我都已经澄清了)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说得轻松自在,那被指责者的感受呢?

高阳也说“所发表的全是为了辱骂对方,反驳对方”,说反驳倒也罢了,因为争论就免不了要说明与反驳。可是说“全是为了辱骂对方”,未免一竹竿打翻一船人,甚至是栽赃(请恕我言重)。谁辱骂了谁?怎么辱骂?那一些话属于“辱骂”?如果不能加以说明,这种笼统的说辞,只是不负责任的扣帽子。即使真有人辱骂了别人,但也不能因为这一部分人而一概否定所有发言的人。

高阳问:“那让你辩倒对方,让你称霸论坛了,请问你得到什么?”我想说的是,我的发言不是为辩而辩的“辩倒对方”,更不是为了“称霸论坛”(试问有谁有这份能耐?)。为了得到什么?很简单——真相,至少是“当事人”给予让人信服的交代。

“当事人”的沉默或许会让人以为他们是“楚楚可怜”的受“欺压”者,可是别忘了,当我们选择了燃起那第一把火的时候,我们就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发表于 2005-7-22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下面引用由态度依然2005/7/10 11:19pm 发表的内容:
有网友希望我指出天使的诡辩,说真的,我没有兴趣。
1。我不喜欢和那些只会隐藏在背后的辩论。
2。我希望天使先把中文读好一点,好好了解一下“相煎何太急”的含义。
3。我不是马来西亚人,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辩 ...

发表于 2005-7-23 00: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下面引用由态度依然2005/7/10 11:19pm 发表的内容:
有网友希望我指出天使的诡辩,说真的,我没有兴趣。
1。我不喜欢和那些只会隐藏在背后的辩论。
2。我希望天使先把中文读好一点,好好了解一下“相煎何太急”的含义。
3。我不是马来西亚人,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辩 ...

哈哈, 你不喜欢“只会隐藏在背后的辩论”?这么说实在会让人误会你用的是真名。其实你除了用匿名外,连来自哪里都是保秘的,请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了。 对不起,错了,你现在应该是百步笑五十步。

现在是你用错了“相煎何太急”这句话被我反驳了,没法回应还无所谓,怎么倒过来叫我“把中文读好一点”?若真的是没兴趣之前为什么又回应呢?被人指出错处后无法自圆其说就倒过来说没兴趣回应,要我把中文读好等无聊的话,实在没有风度。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但若真的没兴趣“隐藏在背后辩论”的话,请您一早就不要在这大多数都是匿名者的讨论区发言,免得人家与你讨论你发的帖时,你不但不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还要没风度的骂人华文不好,这不是在浪费其他人的时间吗?

原来你认为这里是在演大戏, 怪不得所说所言这么儿戏了。

有人是真要在这里讨论问题, 你没兴趣的话请不要浪费版位, 那就真的作了“好心”了。

发表于 2005-7-25 17: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刚刚黄思华才率领南洋报业领导层与雪华堂董事部交流,宣称马华分开处理股权管理权,南洋商报独立运作, 才不过两天南洋商报里却充斥着捧马华大脚的文章。

================================================

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7&pg=10&ac=516167

黄思华:马华分开处理股权管理权 南洋商报独立运作 2005/07/23 11:23:19
●南洋商报


吉隆坡22日讯-南洋报业集团主席丹斯里黄思华说,《南洋商报》是一家属于华社的负责任报章,对于任何与华社息息相关的重大课题,从来都不敢怠慢,必然会作出全面的报道或评论。

他保证,马华会把股权和管理权分开处理,绝不会参与《南洋商报》的行政和管理层,就如她对英文星报所采取的政策一样。

黄思华本月21日率领《南洋商报》高层代表与雪华堂董事部举行交流会,在致词和交流时这么说。

新闻报道不偏不倚

他说,人们不难发现,过去几年《南洋商报》被马华收购之后,报社的职员是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操作,对新闻作出不偏不倚的报道。

黄思华说,他受委任南洋报业集团主席职位,是因为报社的业务出现很多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他相信,当《南洋商报》解决人事变迁问题,并有了足够的人选之后,将会办得更好。

黄思华说,华社关心和维护《南洋商报》是极其重要的,须知过去4年来这个报业集团的800名员工面对销售量下跌的冲击,特别是《南洋商报》深受打击,与员工所作的贡献不成正比。

他说,惟有给予这家报社全力支持,员工们才有信心执行任务。

不愿让大集团控制

黄思华说,事实上,《南洋商报》经过几年的改革,旨在提升服务,而难能可贵的是,报纸的内涵具有一定水平,无论新闻报道或评论都深得民心,希望获得华社的不断支持,以便把好东西不断发扬光大。

他也说,《南洋商报》每年举办的活动有两百多项,包括商业及文教等各个方面的活动,并在推动华教工作上不遗余力,例如常年办的十大义演,便为华校筹获不少款项。

黄思华也说,若华社认为政党不应控制报纸,马华可以把股权交出。

他强调,若要割让股权,也应当交到可信赖、对华文文化有认同者手中,而不是交由其他更大和只寻求商业利益的大集团控制,这不是马华所愿意看到的局面。

他说,有意收购《南洋商报》的任何个人、团体或机构,都可以向马华提出。

他感激雪华堂及其他华团基于爱护《南洋商报》和维护民主所作的努力,并比喻此事就如董教总维护华文教育一样。

黄思华说,基于民主自由的原则,当初马华在出现50对50的意见下,也曾召开特大通过收购南洋报业,大家是少数服从多数,符合民主程序。

他说,当年的收购是因为一些局势的发展所造成的,马华作为维护华人事业的政党,便义不容辞,参与收购行动。

黄思华指出,不管其立场如何,雪华堂作为华人文化堡垒,在过去数年对《南洋商报》已表达了极大的关怀和和爱护。

他促请华社继续全力支持和爱护《南洋商报》,让这份历史悠久的华文报得以健康成长,并扮演积极的角色。

南洋报业集团非常珍惜这项聚会,并准备在往后继续与其他主要华团举行交流会,以达集思广益之效。

===================================================

作者: 南洋商报真言
日期: 25-07-05 05:02 pm

另一篇捧黄家定和陈广才大脚的赞文。

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29&pg=27&ac=516739


- 真言集 -

真言集: 一切都握在代表手中 2005/07/25 11:21:35
●张惠婵


自从原本担任马华副总会长的拿督斯里黄家定及陈广才于2003年5月在“双林”引退后接棒,马华就有了“黄陈配”。

一路来,“黄陈配”给人密不可分的感觉,尤其是两人携手推行马华的整合大计时,黄、陈两人在党内外,都是合作无间的好搭档。

星期日在云顶举行的马华彭亨州常年代表大会,“黄陈配”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形象更是显著,黄家定及陈广才互相力挺,向出席大会的党员传达了明确的信息,两人的紧密合作,为马华带来崭新及迎合大马华裔要求的新政治领导方向。

有人把“黄陈配”比喻为金钟罩,坚不可破,只要黄家定继续支持陈广才,陈广才坚持力挺家定,“黄陈配”会是马华继当初被喻为最有默契的“双林搭档”、即林良实及林亚礼之后,最固若金汤的配搭。

阔别6年的马华中央改选近在眉睫,“黄陈配”面对接棒以来的第一次考验,两千多名中央代表将决定是否要继续支持以黄家定配陈广才的配搭,领导未来三年的马华。两年前,马华经历了领导层更迭,当初通过中委会推选出黄陈配,如今是将抉择权交回给代表的时候了。

高唱民主精神的马华,选举绝对自由,“黄陈配”以过去两年的成绩单作为竞选筹码,其他的挑战者以宏观的政治理念为出师表。在代表面前,所有候选人的地位一律平等,不管是原任者还是挑战者,成王败寇,一切都握在代表的手上。

===================================================

作者: 天窗亮话
日期: 25-07-05 05:11 pm


看看以下这堆贬民政党,捧马华大脚的文字。

黄家定、黄思华,还有南洋报业管理层皆称南洋商报不是任何政党的党报,为何还屡屡独厚马华,狂踩民政呢?

##
败者已矣,多说无益;然而,对国内两大华基政党马华与民政而言,国民党是次党主席选举,却可为其即将举行的党选起着一定的启示。

对马华来说,会长拿督斯里黄家定的应对帷幄最是可圈可点;人在最高处,并掌握情势时,最好能保持平常心与冷静。这一着,黄家定算是未选先胜一筹。

反之,民政党主席选举至今却仍有些不明朗。看来,不到最后关头仍无法明确。不过,比之马华的副总会长之争,民政党的选举可能要简单的多。
##

**************************************************************************

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29&pg=790&ac=516074


天窗亮话: 错估情势 2005/07/23 11:09:53
●洪庆铭


引人瞩目的台湾国民党党主席选举已圆满落幕;说是圆满,是因为马英九的当选似乎迎合了大部分人的期望。反之,对王金平阵营人马来说,以大幅的选票落选再怎么说,都绝对不是圆满的选举。

无论如何,能以72% 对28%的票率大败王金平,对马英九接下来的整合工作有着绝对的帮助。

如所周知,任何的选举,包括选前国民党当局一再呼吁,希望是次党主席选举能是场君子之争,但选后仍会造成或多或少的裂隙。因而,选后的整合几乎都要算是选举当选人的必要工作之一。

综观是次马英九能高票选上国民党主席之位,王金平的错估情势可能是其中一因;要知道,以马英九一路来的定位形象,年轻少壮的票源应算是基本票。然而,王金平似乎错估了这项要素,而频频把国民党大老,包括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给搬了出来。

这一着,不仅是项毫无撼动马英九基本票之举措,还大有可能让原想投王金平一票的少壮党员改投。因之,王金平之所以大败,大有可能是自身弄巧成拙致之。

败者已矣,多说无益;然而,对国内两大华基政党马华与民政而言,国民党是次党主席选举,却可为其即将举行的党选起着一定的启示。

对马华来说,会长拿督斯里黄家定的应对帷幄最是可圈可点;人在最高处,并掌握情势时,最好能保持平常心与冷静。这一着,黄家定算是未选先胜一筹。

反之,民政党主席选举至今却仍有些不明朗。看来,不到最后关头仍无法明确。不过,比之马华的副总会长之争,民政党的选举可能要简单的多。

总而言之,不论是马华或民政党的候选人,别错估情势这项要素绝对值得借鉴;掌握情势,选情必无往不利、错估情势,惟有败选怨叹一途。

发表于 2005-7-26 14: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反垄断的吊诡

[这个贴子最后由鸟人在 2005/7/26 07:02pm 第 2 次编辑]

作者: donynam
日期:   26-07-05 02:52 pm

“中立”与“客观”本来就是两个形容词,根本就没有什么标准。报纸只是站在他们的立场,得出自己报馆是“中立”与“客观”的“结论”。(可能某些人认为,这些结论是“现象归纳”和“跳跃论证”的产品)

在现实的情况下,除了科学研究,比较容易能得出结论,因为科学研究经得起论证,其他的研究似乎都比较难得出结论。我个人认为“结论”论,不适合用在平面媒体上面。因为平面媒体并非做科学研究,很多时候平面媒体只是总结他们本身的经验和分享他们的经验而已。(是否所有的事情都有结论?)


报馆并非一个辩论比赛的赛场,逻辑决定一切。报馆内有现实权力和利益的冲突、记者作家的个人喜好以及读者的期待等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往往会出现一些一般人认为“不合常理”也就是“不符合逻辑”,但符合报馆内部逻辑机制的新闻和评论。例如:某报曾说报纸起价是因为报馆必须解决其收支平衡,可是某报却在其经济版那里却表示此份报纸盈利很高。

然而,一般人也就是一般的阅报人,可能在不了解影响报纸的新闻和文章的因素下,以个人的逻辑论点,去批评或解读这些新闻和评论。因为并非每一位阅报人都曾经在某某报馆干过事,所以并非每一位阅报都知道报馆内部的逻辑机制。(难道批评这些新闻和评论逻辑问题的人,都认为自己的逻辑才是绝对正确?抑或是迎合个人的绝对正确逻辑的新闻或评论才是正确的?)

但是,现在的阅报人遇到的问题并非符不符合逻辑的简单问题,他们遇到的应该是不能理解集体逻辑如何运作以及其逻辑机制。(辩论比赛用的逻辑,对于赛场外的事情并不一定完全适用)


***************************************************************************


donynam说:“中立”与“客观”本来就是两个形容词,根本就没有什么标准。报纸只是站在他们的立场,得出自己报馆是“中立”与“客观”的“结论”。

我的回应:

(1)“中立”与“客观”的确是两个形容词,但不象donynam所说没有什么标准,而是拥有多种不同的检验标准,而每一项衡量“中立”或“客观”的标准,又有各自的优劣面向(pro and con),我们可以说它们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但硬要说“没有什么标准”的人,只是本身阅历和学识不足罢了。

(2)至于donynam在以上段落提到报纸只是站在他们的立场,得出自己报馆是“中立”与“客观”的“结论”。我想若这属实,那么,身为读者的我们,更要小心审阅报章的新闻和评论文章字行间所表达的讯息是否中肯,有无浮夸、哗众取宠、媚权、媚俗?而新闻从业员更需自我要求、警惕和实践,必须详实、毫无偏私的采访、撰写及编辑新闻,而不是以一句话“报纸只是站在他们的立场,来报导、评论云云”来推搪。

当美国的纽约时报和华胜顿邮报,还有中国广东省的南方都市报宣称,或被他人引称,是以该报自身的立场来报导和评述新闻议题时,人们会肃然起敬,因为它们都是为社会群众伸张正义的人民喉舌,可是当我国的星洲日报和南洋商报宣称是以该报自身的立场来报导和评述新闻议题,更自诩正义至上、公正、客观时,人们会鸡皮疙瘩,因为这些报纸常自吹自擂,但新闻的报导角度,却多是从当政者、媒体持有人、和所靠拢政党的角度出发。


====================================================================


donynam说: “在现实的情况下,除了科学研究,比较容易能得出结论,因为科学研究经得起论证,其他的研究似乎都比较难得出结论。我个人认为“结论”论,不适合用在平面媒体上面。因为平面媒体并非做科学研究,很多时候平面媒体只是总结他们本身的经验和分享他们的经验而已。(是否所有的事情都有结论?)

这一段,基本的重点有以下两点:

(1)在现实的情况下,除了科学研究,比较容易能得出结论,因为科学研究经得起论证,其他的研究似乎都比较难得出结论。我个人认为“结论”论,不适合用在平面媒体上面。

(2)很多时候平面媒体只是总结他们本身的经验和分享他们的经验而已。(是否所有的事情都有结论?)

针对第一点,donynam错了。媒体研究不是自然科学,而是社会科学的其中一项学科,都是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和阐释的。涉及科学的项目,当然会牵涉到逻辑概念和结论的推演。当然,不是所有结论都是正确,但,却必须确保推演结论的方法是正确的。所以“结论”论,尤其是“媒体如何在传达新闻资讯中推演出本身立场“的“结论”论,是必须用来检视媒体的。

针对以上段落的第二点,很多时候平面媒体只是总结他们本身的经验和分享他们的经验而已。donynam点出了马来西亚媒体的通病,都爱以自己主观的经验来和读者分享,识少少,扮代表,误导了读者,一声道歉都没有,还在“与读者沟通的平台”版位中自诩尽责的报导。例如:星洲日报的郑丁贤错把英国的卫报称为小报、同是来自星洲日报的陈宝卿把英国的太阳报错误引述为来自美国。

媒体记者和编辑,在分享及总结本身的经验时,请确保正确、详实,别误人子弟呀。

顺注:观察所得的经验,只能当作科学论证过程中的起步步骤,间中必须经过科学方法的求证,可千万不能直接当作结论啊!(又是一个要小心使用推演结论之方法的例子!)


===========================================================================


donynam说:“报馆并非一个辩论比赛的赛场,逻辑决定一切。报馆内有现实权力和利益的冲突、记者作家的个人喜好以及读者的期待等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往往会出现一些一般人认为“不合常理”也就是“不符合逻辑”,但符合报馆内部逻辑机制的新闻和评论。例如:某报曾说报纸起价是因为报馆必须解决其收支平衡,可是某报却在其经济版那里却表示此份报纸盈利很高”。


我的回应:

报馆不是一个辩论比赛的赛场,但报馆所出版的报纸却是供社会群众进行公共事务论辩的场域,俨然是一个撑起公众辩论赛场的主要推手。报社职员(全体编、采与印刷人员)所持的态度与立场(由报章所刊载的新闻和评论文章所反映),影响了公众对公共议题的判断。

报馆管理层为了现实权力和利益冲突的考量、记者作家以个人喜好撰文,编辑以读者的期待来取舍新闻和评论。。。(如donynam所述),所以便沿用从林法则来对待采访的对象、取舍评论文章、同事之间又相互侵扎、排挤。难怪本地报业会闹出(又如donynam所述)一般人认为“不合常理”也就是“不符合逻辑”,但符合报馆内部逻辑机制的新闻和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02:46 , Processed in 0.05266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