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态度便了:"那么这些问题到底应不应该逐一地回答呢?如果有人把把你的所有问题一一回答了,世新真的在每一个项目上都处于绝对优势,我们的回答都压得你无话可说,那么就早已不符合“势均力敌”这一公论,我们不会中这样的圈套,陷自己于不义的境地." -首先,我的问题是关于世新具体方面的"过人之处",即使回答了,也并不代表世新处于绝对优势,因为即使是"势均力敌"的比赛双方都可以有各自的"过人之处".因此,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圈套",是态度便了不是想象力太丰富,就是疑心病作祟.. 引用态度便了:"的确,世新的临场发挥确实让人刮目相看,面对实力出众的马大他们仍然可以巧妙地周旋,并不时发出致命的攻击。" -"巧妙的周旋","致命的攻击",是否有具体的例子? 引用态度便了:"黄执中在讨论版里说,马大的立论确实强,超出自己的想象,但同样也认为己方并没有被压着打,同样有获胜的理由。" -黄执中自认没有被压着打,是否就等于世新在客观上没被压着打? 引用态度便了:"看传播的时候可以计算一下,马大每一位选手所获得的最长一次掌声之和是多长时间,再看一下世新的总结陈词结束之后那次掌声是多长时间,沈冰有几次开口被不停息的掌声打断。当观众对一方总结陈词的认同几乎可以与对另一方全部言辞的认同相抗衡的时候,即使你顽强地一定要认为前者是一枝独秀,那么你也必须得接受这一枝独秀的成功了." -原来你衡量一个队伍的素质,是看观众的掌声,你似乎认为掌声够长就是世新的"过人之处" -观众当中是否有很多世新的支持者? -如果辩论的成败要看观众的掌声,那评委,评分标准的存在也实在是多余了,请专人计算各队掌声的时间岂不是简单的多了? -转播的时候,千万不要只是计算掌声长度,这只是那些无法在实质辩论内容中,找到自己支持的队伍的强处的人的肤浅做法. 引用态度便了:"世新的临场发挥还体现在评委退场时的即兴辩论,本以为渐彪会像初赛时再风光一把,结果世新却完全占据了主动,这时倒真是压着马大打,激战正酣时游教练的一句反驳更是赢得满堂彩,相信现场没有几个人还会小看世新" -即兴辩论表现好(假设)是否意味着正规辩论也表现好? 总括而言,态度便了对世新推崇备至,但始终无法提出一些实质的内容,反而只能提出一些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如掌声,即兴辩论,黄执中的看法等等.当然这些不是不可以谈,只是对于辩论中最中心的内容以及论证过程,躲躲闪闪,态度便了讨论的诚意难免令人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