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杨小欢,看来你的记性不大好,到目前为止,我所有的比赛胜方都猜中了,相反,吴理和态度变了都输给了我。现在只剩决赛了。而且我觉得我还能猜对 关于本场比赛,我的看法时,如果我评判,会是马大胜利,最佳给黄执中。从场面上看,自由辩论以前,马大占微弱但是又是明显的优势——相信大家明白我的意思。锦添的对辩相当出色。自由辩论黄执中开始发威,优势开始逆转,不过用时上马大更好,而且采取了惯用的步步为营,一个一个问题死追的常用战术,给人很强的压迫感。总结陈词没得说,黄执中结束后的掌声经久不息,起码两次让沈冰无法开口,绝对优势,但是勋亮的也不弱,只是感染力欠佳——没办法,所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执中得一黄字,尽得风流。但在整体上,执中一人之力,应该扳不过整体形势。佑诚比上一场表现出色,但是依然偏软。庄智凯中规中锯,黄瑾雯相当紧张。 关于立论,马大的根本漏洞,在于给自己的论证过程掺入了一个未证明的前提。马大有一条主线是从部分到全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使现在科技进步只是促进了部分的人类发展,但是因为这种促进是处在上述的动态过程中的,因此也就是促进了全面发展——问题就在于谁能证明,科技促进人类的部分发展,究竟是处于一个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之中,还是处于一个从部分到部分的过程之中——部分到部分,也还有一部分到另一部分,小部分到大部分的疑问存在。马大将辩题偷换成前提,因此实际上一直就是在证明科技会促进人类的部分发展,所以会促进人类全面的发展。 但是,马大该漏洞不论被评判是否发现,利益都不该归于世新,因为世新从头至尾没有清晰地指出这个问题——黄执中和梁佑诚都有提及,但是并不清楚。世新的立论过于静态,因此始终在科技推动历史进步,如何证明古人的全面发展比历史进步了的今人更自由的问题上无法正面解释——其实制约人类全面发展的东西多了,有科技侧面的,有思想道德层面的,从这个方向开拓,世新未必不能自圆其说。另外,受举例事实的羁绊,世新给自己的空间过于狭窄,听来听去,都是电脑导致自闭,电脑导致算术能力退步,电脑导致科技新贵,导致工人下岗几个问题绕来绕去,未免索然无味。不过世新用其拿手的诉诸感性的手法,为人类心灵的荒漠和工业自动化背景下下大批失业的工人(可惜马大没有追问,高科技造成失业,但是高科技也创造就业,究竟哪个的影响大)大放悲歌,倒也十分有效。 综合来看,马大气势汹汹,咄咄逼人;世新情深意切,语重心长。考虑到后者第一场的在我看来畸高的得分,世新的胜利,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本届评判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这决不是说比赛有什么不公平,请大家留意,本届比赛的赛制安排上写得清清楚楚,不鼓励咄咄逼人,马大过于强悍的辩风,评判无法认同,落败也在情理之中了——值得思考的是,首场半决赛中山对阵新国立,在场大部分大陆观众,包括提问嘉宾,都觉得中山胜出应该是合情合理的结局,但是来自新加坡的许廷方律师,却明白声称自己支持新国立获胜,看来两地的评审标准和角度的差异,并没有缩小,反而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感觉这一场的马大,有些刻意模仿97年的马大,甚至是语句上的模仿,比如自由辩论中出现的“科技发展解决了粮食危机”,再比如“我们讨论的是全球60亿人口的生死存亡问题,对方还说是小问题“,等等等等,让人无法不回想97年马大的“EQ诚可贵,IQ价更高”,这恐怕不是好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