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岚星在 2003/12/25 10:21pm 第 1 次编辑]
yichi777 : 我是浙大的。不过估计比赛的事情是不太可能了:首先,浙大没有校队,我说的“我所属的辩论队”是指学院队。第二,我们队(事实上差不多整个浙大辩坛都一样)现在正处在“交班”期,如果要上场,恐怕就全是大一大二的了。这样恐怕对您和上财的队伍有所不敬。第三,浙大明年改为四学期制,所以日程安排都要变,比如我可能就是四月份才返校开学……“为什么不补充你立论的后半部分,评委和电视观众(学哲学专业读过现代西方哲学的都会立刻反映过来)里绝对听得出这是指鹿为马,该是对方说的,他为什么不说呢?” 你说的对,这应该算是对方的不足吧。只不过我这里关心的是这个立论本身的严整性。所以在场上,对手没说是他的不足;在准备过程中,没有把这一点补上恐怕就应该算是你们的不足了——当然如果是您没写出来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比赛已经过去了,我更关心的是从比赛中学到东西——特别是赛前没有想到的东西。如果取得了好的效果,那么下次就可以主动使用;如果发现了不足,那么下一次应该尽力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在我们队里,每打完一场比赛,所有人(上场的、看比赛的、参与讨论的和没参与讨论的都在)肯定要一起开个会,讨论一下比赛中的得失。没参与讨论而看了比赛更要从观众的角度谈谈感受。我在这里所做的只不过是同样的事——提出我的感觉意见。如果能让我有更深的认识当然很好,如果不能,锻炼总结归纳的条理性和表达的清晰性本身对我也就是一种提高了。 ================================= “在补充一点,在电视辩论中,不要考验评委对你篡改常识和基本道理的忍受程度,也许这种篡改逻辑上无懈可击。” 这一点内容我同意,但我不认为这是校园辩论和电视辩论的区别——至少在我接触到的几所大学里,校园辩论场上同样有着这样的规则。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和我的朋友都认为,这是辩论赛——不管哪个级别——都应该注意的规则。 希望早日读到您所说的那些论述——如果整理好了,建议发到“辩论学习”版。谢谢~~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可能是我们对校园辩论与电视辩论有不同看法的一个基点: 您考察的是目前校园辩论的实际情况(比如您提到在这里求助的辩题)。也就是说,您说的是“目前的校园辩论和电视辩论在实际上有所不同”。而我说的则是“二者是否应该有不同”。 换言之,我的观点是“和正常发展的电视辩论赛(特指全辩、国辩这类比赛)不同的校园辩论赛,走的路是错的”。在我看来,某些不当——甚至可以说不负责任——的辩题、主办方和评委,包括某些辩手自己,对辩论赛的误解正是辩论赛日渐萧条的根本原因。当然,这里的另一层意思是,至少前几年的电视辩论赛也有很多不正常的地方,同样,那些在我看来也是错的。
另外,其实校园辩论和电视辩论一样,都是分层次的。院系内的比赛,那种低档的辩题较多——因为其目标只是选拔辩手,根本目标上就与一般辩论赛不同;某些被做成娱乐、脱口秀的电视辩论赛和这个层次的校园辩论赛类似。所以我所指的校园辩论赛,特指正式比赛。至于来这里求助的又有多少是这样的正式比赛,我就无从知晓了。 既然说到辩题,那我就举浙大刚落幕的“启真杯”辩论赛为例吧,这个比赛是正式的——尽管组织者全是学生;辩手基本上是大一大二的新生;评委多是各院系的老辩手。 揭幕赛:“见好就收”是否明智 初赛:大学生探险是否应受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对这两个题中关键概念都有一些说明,如前一题中大学生不包括登山等专业学生,探险也特指业余性质等等) 复赛:网络使人更亲近还是更疏远、评价行为善恶主要看动机还是结果 半决赛:成功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当今中国是否应该允许安乐死合法化 决赛:顺境与逆境何者更易出人才 优秀辩手表演赛:孙悟空的结局是喜剧还是悲剧(注明是四大名著《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其实不仅仅浙大,就我所知的几所辩论赛发展得不错的学校,辩题似乎都差不太多。不知道上财校赛用的是什么样的辩题?不至于都是“月亮是不是圆的”这种类型吧?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