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林欣浩

(原创)浅析经典之二:金钱是否是万恶之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20: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汗一个

呵呵 没想到这里的朋友还是这么多呀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20: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ean 于 2009-2-22 17:04 发表
请LS各位不要搞得像围观怪兽



哈哈,你的人气使然,没办法呀

[ 本帖最后由 林欣浩 于 2009-2-24 21:1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20: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衍文 于 2009-2-23 11:35 发表



話別這麼說哦,此等殊榮;可是壇子裏那些潛著的、浮著的;傾畢生心血所追求的。

要愛惜羽毛



呵呵 还是那么犀利呀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20: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牧羊 于 2009-2-23 13:30 发表
不管怎么说都是一场百看不厌的经典比赛。
闲聊的时候会有两个很无聊的设想:
1如果是大陆的评委(并非说有偏向,仅仅是口味),最后的胜者会是谁
2如果是立场正好相反,最后的胜者会是谁


呵呵 我也这么想
这或许可以向辩论网的头头们问一下
能不能来个 纪念性的比赛
让他们换一下立场重新辩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20: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惟恋梧桐 于 2009-2-23 13:34 发表
我觉得马大执正方也不会赢
至于大陆的评委,如果公正的话,恐怕结果不会有什么变动
我们学校很期待LS的到来啊~


呵呵 我们也想邀请他来呀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20: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jqww_0099 于 2009-2-23 17:43 发表
在理论还不甚了解时看这场比赛觉得是武大赢,现在突觉无所适从了。
留下的记忆当然是华丽的,而之后的思考更多的是在理论上慢慢提升,语言上则要下硬功夫了。                       一个新人


呵呵 大家共勉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20: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努力人生 于 2009-2-23 22:38 发表
我放辩论赛视频给新生们看的时候,他们也更喜欢01年的武大和03年中山,对于西交,他们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呵呵

偶比较喜欢电子科大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20: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另时代化石 于 2009-2-23 22:57 发表
更想不到的是,在上海,七年之后,武大又输在了辩题不利+料敌不足上。当然,这次没有用技术硬吃。因为没有准备,也就没有技术可言。

至于当初的金钱辩。我觉得楼上战术的剖析大体正确。大一大二觉得武大是赢的,后 ...


呵呵

一样 刚看比赛的时候 也觉得应该是武大赢
发表于 2009-2-24 23: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00年看着武大以极大优势连续获胜夺得冠军的人,在01年看武大和马大的那场和00年没有看比赛的人可能不一样
发表于 2009-2-24 23: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看比赛的时候,觉得从反方1辩开始就觉得武大很悬了,没想到马大怎么这么强。
正二的关于万的有趣的类比,搬回了一些气势,没有想到反2陈词也不是很好对付。
3辩陈词结束的时候,认为双方可能是55开,武汉大学必须利用擅长的自由辩论,在自由辩论环节大胜一场,才行。
自由辩论,看的是删节版,感觉武汉大学可能稍占上风。胡建彪陈词的时候,觉得太可怕了。没有见过这么攻击性强的陈词。
武大的结辩,当时可能是国内,至少我是见过的国内的当时的四辩陈词的最高标准了。(有争议,因为03年,华语有探讨过,路一鸣的陈词是否能够击败胡建彪或者黄执中)
但是对手是胡建彪加一个不利的辩题。

比赛结束时候,我的看法是 马大微胜,公正裁决下武大可以判赢。

当时,论坛上讨论这场比赛的,1000字贴可能都有几百篇吧。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伟大一战。
凑齐那样的8个人很难了
发表于 2009-2-25 00: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便搜索了一下~~~

钱是/不是万恶之源(水若寒)
http://www.bianlun.net/bbs/viewthread.php?tid=2394&extra=page%3D1

01年,武大是这样死的(魔鬼的律师)
http://www.bianlun.net/bbs/viewthread.php?tid=2446&extra=page%3D1

突然想侃侃01年大决赛(魔鬼的律师)
http://www.bianlun.net/bbs/viewthread.php?tid=8059&extra=page%3D2

对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的两点逻辑思考(还是一米)
http://www.bianlun.net/bbs/viewt ... 5602&extra=page%3D1

从金钱是万恶之源到《辩论通论》中的一些问题(衍文)
http://www.bianlun.net/bbs/viewthread.php?tid=2321

南京审计学院会计学院2008级寒假作业《金钱辩评析》
http://www.bianlun.net/bbs/viewthread.php?tid=15735&extra=page%3D1

[ 本帖最后由 努力人生 于 2009-2-25 19:15 编辑 ]
发表于 2009-2-25 00: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期间也参与过辩论赛。现在工作好几年了。这是第一次登陆本论坛,觉得论坛办得挺好。大家诚恳且富有启发性的发言给了我很多启示。
胡渐彪是我最为钦佩的辩手之一。据说胡也是华语国际辩论会上最优秀的辩手之一。武汉大学队领队赵林教授对其评价为“他是非常优秀的辩手,具有很强的现场分析,现场总结能力。。。善于捕捉对手的漏洞,加以反击。。,给人印象极为深刻”(大意)。遗憾的是,我只看过他2001年大专辩论赛决赛《钱是否为万恶之源》,所以也只就那场谈谈看法。
个人觉得,那场堪称“万分精彩”的经典战役,武大之所以饮恨狮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首先是辩题客观上确实不利,这一点直接导致很多逻辑困境。尤其在反方对"万“字定义寸步不让,并成功地说服观众及评委“万”即“一切”的情况下;而且胡渐彪还比较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即使仅考虑与钱有关的恶,钱也未必为万恶之源。如贪钱之恶,恶不在于钱”。这些正方反驳起来相当困难。
(2):武大立论方面,逻辑性并未完全说清楚。二辩三辩均举了大量事例,但不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即“万”字的定义,则所有事例均只能说明钱是“部分恶”的源,不代表“万恶”。这个逻辑问题不解决,所有例证事实上是无意义的。而正方最终未能解决。
(3):反方的几个非常具有杀伤性的问题,正方解决得不好或不够充分,如“在钱还未发明之前,世上同样存在恶。恶在先,钱在后,钱又怎么会是万恶之源呢?”。这些问题正方解决不够圆满,是评判团整体上认为“说服力不够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4):正方语言优势明显,但明显追求语言的华丽,排比、比喻、歇后语等运用过多,过频,但这些看似“行云流水”、“排山倒海”的华丽语言,似乎反映出正方过于重视语言的运用,而忽视了对逻辑性的深入挖掘,导致总体上,明显说服力不如反方。而反方呢,语言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甚至没有排比句,也没有诗词、歇后语,句子几乎都很简单,但却条理清晰,逻辑清晰,步步推进,推论严密。给观众印象深刻,且清晰而严谨的逻辑,使得反方的辩词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尤其是考虑到正方的逻辑困境后。
(5):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甚至可能是转折性的一点是,四辩胡渐彪对正方立论和逻辑进行的抽丝剥笋般的现场反驳,现场感之强,条分缕析,令人叹服的逻辑力量,使得尽管没有使用华丽语言的他,成为了那场比赛事实上的最耀眼,最令人眼前一亮,最令人羡慕的“皇牌辩手”。个人以为,以他非同寻常的逻辑归纳能力,临场反应能力,现场总结能力,若选他做最佳辩手,毫不为过。
华语辩论网:http://www.bianlun.net/bbs/viewt ... &extra=page%3D1
发表于 2009-2-25 00: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 复盘

  01年武大与马来亚的决赛算是华语辩论史上最经典的赛事了。这里分析下这场比赛。
  电视台队比赛视频做了较大程度的删节。双方八段陈词都被剪掉了30秒40秒甚至1分钟,自由辩论双方各被删除了一分钟的时间。我对比了纪实的辩词和实况的视频,认为删除的部分基本双方均衡,没有影响到比赛胜负的走势。现在只按照视频的赛况来分析。
  比赛最大的问题在于对辩题的理解,双方各自坚持的立场都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但对这个辩题最起码的定义却没能达成统一。正方说万恶就是很多、钱是很多恶的源;反方说万是全部、钱当然不是全部恶的原因。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小学生都知道,两方说得当然都对,这就是题目的问题了。这是个根本就不通的题目,责任该由出题的人负,水平实在太糟糕了。
  这里不指责比赛以外的事情,让我就事论事分析比赛过程。因为马大取得了胜利,所以我从后向前反溯比赛、看看武大输在了哪里。最后一个陈词是周玄毅的总结。其实余磊在自由辩论里已经可以力挽狂澜了,但周玄毅的循规蹈矩无法获得胜利。胡渐彪的四辩词虽然出色但也不是无懈可击,表面上的层层剥茧其实还是个平行的驳辩;因为辩论场上没有哪方能掌握真理所以哪一方都没有绝对成立的逻辑。胡渐彪的结辩其实有致命伤。我的意思是不改变前面任何环节、继承蒋舸袁丁的立论,周玄毅应该还是有方法在最终的表演里把胡渐彪彻底击溃的。
  回顾下胡渐彪以及马来亚大学在这场比赛里的立论如何逐步发展。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万恶就是所有的恶,钱并没有导致所有的恶,比如强奸、暴力等犯罪的恶不是由钱导致的。这就是底线,在“万”等于“全部”的时候只要有一个反例存在就可以证明全部的这个范围不成立。三陈逐个的陈词开始有拔高地分析问题,逐步分析恶的产因在于人本身而非钱,到胡的最后收束完成论证,认为恶来自人的内心而非外界的诱惑、即使有钱涉及在内的恶也并不能归罪于钱——这个分析原因的拔高体现了马大的水平,也产生了致命的问题。这部分立论和93复旦的立论有相似之处。复旦的比赛以后再讨论。
  周玄毅的四辩似乎就是背了个稿子,但反复地看、看到50遍之后,才发觉他不是在背稿:针锋相对和随机应变都很有所体现、可还是没能彻底放开手脚抛弃事先的准备。总的来看周是个悲壮的英雄

http://mapowerness.spaces.live.c ... 529D152B1!486.entry
发表于 2009-2-25 00: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钱辩”其他评论选摘

不知道有多少人认真冷静的分析过当年武大的决赛,不管抽签有多么不利,武大在比赛中究竟表现的怎样?我希望大家好好想一想,即使不讲立论,从单纯比赛的技术层面他们做的又是怎样?那场比赛真的是一场局势上势均力敌的比赛吗,还是有一方已经很明显的被动了?我不知道那些把武大奉若神明的人有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我记得当时支持武大的人说“这场比赛辩题显失公平,所以考虑这种特殊情况也该判武大胜利。”说“马大引用英文原典在汉语辩论赛中是不对的,引用大量性犯罪的例子是不光彩的”,可是这些理由真的可以成立吗?大家不觉得很可笑吗?作为一个辩手首先就要尊重辩题,任何一个辩题都是我们阐发思想说服观众的舞台,在这个意义上,往往越不利的辩题越能更好的反映和锻炼辩手的思辩能力,有什么有利和不利之说呢?更何谈以此来影响比赛的胜负。就好象中国和美国打仗,中国说你的武器太先进了,所以我只要没被你完全打死就算我胜利了,这样说是不是很可笑呢?而后一个问题则更像是美国被中国打败了,在那里说,你用偷袭的方法胜了我,不算胜利,不更是另人可笑吗?大家想想,我为什么不可以说“马大辩手说普通话处于劣势,语文上处于劣势,作为华人又受政治原因好多问题不能说,考虑这些情况马大该胜。”比这些比赛之外的东西这些技术层面之外的东西,你比的完吗?如果说校园政治的介入影响了比赛的公平的话,这些拿比赛场外的东西去影响比赛胜负的做法又何尝不是异曲同工。为什么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呢?



驳:
关于01武大的评论
您认为辩题没有有利和无利的说法,关键在于表现。可是您想没想到最公平的比法是什么,最公平的比法就是让武大和马来亚大学交换立场再辩一场,如果马来亚大学仍然获胜,那么他是当之无愧的冠军,可是如果武大获胜,那么你不觉得这样的比赛有问题吗?推广而言,如果实力相当的选手,谁持这个立场都获胜,难道辩论的水平还是获胜的决定性因素吗?比赛不成了抽签决定论吗?辩题的作用真的是可有可无吗?比如我与刘翔比跨栏,即使我一辈子也跑不过他,但这次比赛如果让他先跑十米我一样可以说他胜之不武,这与我的能力和发挥无关。何况说武大的表现很糟,只是您个人的主观感受,不能因为人家跟您的观点不同,就说别人没认真看比赛,或者说人家对武大奉若神明。除非您能证明您的观点就是真理同时您还调查了别人的心理。
发表于 2009-2-25 00: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决赛剖析(金钱辩)岚星

细细看完《创世纪舌战》后,对这场辩论赛又有了新的认识,愿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首先要说明的是,我既不是武大的学生老师,也不是和几位队员和老师有很深的私交。这里只是从一个辩论爱好者的角度尽量客观地作一个剖析。无需多说,本辩题对正方是极度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最核心的就体现在"万"和"源"这个关键字上。在看电视时,我们可能还不能很好地领会武大的思路。我也不可能在这里把武大的辩词全都写出来。只能权当人人手中都有一份辩词来谈一谈吧。

一、武大的理论框架
1、关键字界定:
"万":极多的、极大的、极度的。(《辞海》)
"源":诱发因子"钱":既是财富的象征,又是一般等价物。
"恶":在辩论中没有明确的给出定义,但从一辩陈词来看,应该是"人迷失了自己的良知(后的行为)"。(马大认为"恶"是价值上的、行动上的破坏。)

2、逻辑架构:
核心:钱诱导人失去良知,从而产生极多的恶。
(1)钱能掀起人无限的占有欲,但又不可能被无限地占有 => 更能激起人的非分之想。
(2)金钱使非商品的东西商品化 => 人可以通过钱获得一切。(我觉得这实际上是(1)的推广和引证。)
(3)金钱异化了人与钱之间的关系 => 金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和人相对应的一种存在。它可以反过来控制人 => 被金钱控制了的人最终行恶。
(4)"万恶之源"本身并不是"恶"。

主线:人之所以会有贪之心性,是由于金钱具有诱导作用。是金钱对人类精神价值的的渗透和对人类社会关系的异化作用,才使人有了恶的思想,进一步有了恶的行为。而金钱对人类精神价值的的渗透和对人类社会关系的异化作用又不是显性的,它可能是通过长期潜移默化来形成了人的思想。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恶看上去与钱无关,实则源自于钱的道理。

二、对武大理论框架的看法
实际上,不难看出武大这个体系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人性本善,而由于金钱的引诱而产生恶"。我想之所以要这样立论,最根本的就是要解释"恶的根源不是钱,而是贪之心性"。这样来看,武大的理论体系是完全可以自圆其说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赵林老师和武大的几位辩手们不能明白评委为什么说他们的逻辑思维上有缺陷的原因吧。

但是我们不妨想一想,上面写出的理论框架有没有人能在听辩论赛的时候归纳出来?!我想没有。 事实上,从一辩陈词可以看出,主要分析的正是逻辑框架中(1)(2)(3)的内容。考虑到(4)实际上并不主线中的要素,故没有在一辩陈词中列入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为什么不仅仅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内--在看比赛的时候都觉得一辩陈词苍白无力呢? 我觉得这是因为武大用的是正向思维,而我们用的多是反向思维。

对于一般的辩论,正方一辩的陈词在不清楚对方的立论时所作的选择必然是先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而评委和观众也都可以立即想到正反方各有哪些利弊,并借此两观看比赛的。武大也的确这样做了。但这个辩题却不是这样的。 这个辩题拿给任何一个爱好辩论的人看,三分钟之内谁都可以想到反方一定会提"有些恶和钱一点关系也没有"、"错不在钱,而在人的贪性"、"金钱只是一种工具"。如果时间加长一些,也会有不少人想到"恶产生在钱之前,如何能说钱是恶的源? "但客观条件使我们必然不会对这些作更深入的思考。所以当我们听到一辩陈词时,很自然地就是带着这些问题在听。我们希望的是听到正方对这些问题的解释。而当我们没有听到时,自然就会觉得正方没有能把理论建起来。

从我打辩论赛的经验看,武大很可能是因为对这个问题看得太深了,所以直接把那些深层次的东西说了出来。但是对于还没有对这个问题看到那么深的评委和观众来说,至少是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这么说。这当然不能怪评委和观众,毕竟我们没有像辩手那样花上一周甚至几周的时间只去研究这一个问题。而当一辩陈词的理论不能"直接"(注意这两个字)解释我们心中疑问的时候,谁也不能要求我们立即理解其深层的东西。除非要求我们的评委和观众个个都有鹰的眼睛、狼的耳朵和豹的速度。尽管也许那些话正是为了为解释那些问题而作铺垫的。可是在辩论赛带来的信息风暴中,不能立即理解就意味着会被立即忘掉!所以我们听完一辩陈词才会觉得苍白无力。但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深理解的辩手和教练可能并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因为每一个人总是在潜意识里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当成别人也都理解了的。殊不知,在自己心里井井有条、辩词看得也清楚明晰的东西在观众和评委--尤其是拿到辩题没有认真思考过一个相当时间的评委(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赵林老师担任了多年辩论赛评委却仍忽略了这一点的缘故。)--眼里可能是一团浆糊。

反方一辩的陈词让人觉得很有道理也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实际上我们觉得反方一辩陈词有道理不就是因为他提出了那些问题,引发了我们内心的共鸣吗?

所以就我的感觉说,正方一辩的陈词输给了马大。

三、对辩论赛走势的看法
上面对双方一辩陈词写了一些我的看法。当然这决不是针对双方一辩,因为谁都知道,一辩陈词从来都不是一辩一个人写的,其他人的辩词也一样。

那么让我们再看看二、三辩陈词的情况。 正方的陈词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证明,得之于丰富,却失之于清晰。这在一辩陈词没有能让观众和评委接受正方理论体系的前提下将放大其危害。反方的理论体系虽然清晰,但表达上略显零乱。(主要是把几个问题说得更加具体化了)这一点我在看电视时就有感觉,而在分析双方辩词后也印证了我的看法。

但正方二辩对"万不是全部"的精彩辩护和正方三辩的即兴反驳使我觉得在这一阶段正方略占上风。当然,可能有人觉得正方陈词太过华丽技巧性太强而理论上不够。这一点容后再议。
再来看看自由辩。

我粗略统计自由辩中双方争论的问题。这正是前面所说的几个。出现的情况如下:
"恶源于贪而非钱":3 次"钱出现之前的恶":3 次
"万恶之源何以生善":2 次"'万'是不是'所有'":2 次
"与钱无关的恶":13 次
其中:"性侵犯问题"9 次;校园枪杀案:2次 、破坏公物、种族矛盾各1次(有限的4次中还有3次是在正方用完时间后提出的)。
从上面的数据看得很明白:"与钱无关的恶"是马大的主攻点。如果把"钱出现之前的恶"看成是这个问题的一类,那么达到了16次之多。而这一问题深层的背景:"'万'是不是'所有'"却只对面了2次。这无疑陷正方于极度不利之中。无怪袁丁在《也许多余的话》中写道:"既然确认了'万'不是'一切',就应该不吝时间、口舌,不厌其烦地强调有关论据。"或许这种强调会让人有"定义之争"的感觉,但对这样一个不在这一点上站稳脚跟就必然满盘皆输的辩题来说,实在只能如此。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我觉得如果说武大其他失误还可以理解的话,没有在一辩陈词中把"'万'不是'所有'"这个问题说出个一二三来实在是个不可原谅的失误。

而武大在"万恶之源何以生善"、"恶源于贪而非钱"、"钱出现之前的恶"这三个问题上也没有完全占据优势。尤其是"万恶之源何以生善"这一问题在自由辩中两次回避,直到四辩陈词时才点出正解,迟了一些。就连"恶源于贪而非? "这一点上也没有用自己针锋相对的理论体系与之相抗,这无疑又弱化了大家对正方理论体系的认同。

当然,平心而论,要求武大在这三个问题上占优是不太近人情的。因为这三个问题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马大也并未能占得多少便宜。双方基本上处于均衡势。

再说说总结陈词。我想即使赵林老师和周玄毅自己也不能不承认马大在四辩陈词上占有明显的优势。胡渐彪抽丝剥笋式的分析牢固地守住了自己的阵地。而周玄毅的陈词却显得有些不够清晰。事实上,如果说一辩的陈词所建立的理论体系能被观众所真正的理解,那么不难发现周玄毅的陈词也可以说是对己方理论体系精确的总结。这一点如果把前文所述的理论框架和他的四辩陈词(是看而不是听)作一个对比就会很明白地看出这一点。

四、对马大辩论的分析
说了这么些,由于说得全是武大的不足之处,好像武大本就应该一败涂地一样。事实上如果分析马大的情况就会发现事实远非如此。 马大的优势也就是武大的劣势,这一点前文已经有了详尽的叙述,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主要看看马大的不足。

1、        回避问题
在比赛的时候,我想每一个人都已经感觉到了马大在比赛中回避了问题。但直到我看到辩词我才发现马大的回避到了什么程度:
自由辩中,正方共发起了9次攻击。马大正面回答次数:0 !;侧面回答次数:1 !(武大正面回答:9; 侧面回答:7; 回避:3(由于有几次马大是几个问题一起提出,故次数上有所不对称)) 呜呼!我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们对定义之争都不能容忍,那么面对只攻不守,回避问题是不是应该深恶痛绝?!可是新加坡赛制最大的弱点就是让这种有违辩论意义和国际大专辩论赛宗旨的辩风大行其道。而马大也正是利用这一点确立了自己的自由辩中的攻击力。如果在国内,这是绝对要被狠狠扣分的。我就曾看到一场比赛,当一方多次不回答问题时,另一方问了一句很令对方难堪的话:"对方辩友为什么一直不回答我方的问题呢?难道你们认为评委老师们会把冠军授给一支不敢("敢"字重读)回答问题的队伍吗?"

2、        纠缠问题
一个问题提出后不管对方回答过了没有连续发问的,马大共3个。其中"性侵犯问题"9 次。而校园枪杀案更是同一句话在余磊正面回答以后又连问了第二次。

3、        辩风台风
这一点我就不用说了,现场观众的嘘声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就连赵林老师也感叹说不知道马大是不是有意通过这种方式压制武大的专职防守--蒋舸,进而逼其他队员回守,削弱武大的攻击力。如果真是这样,那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战术。 至于其他如不能脱稿陈词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五、关于武大的"华丽"
这是网上和一些评委对武大的主要批评点。 首先要声明,我也反对华而不实的辩风,并也曾深受其害。但如果把对这个问题的态度用在这一场辩论中,我觉得有失偏颇。

1、正如前文所言,武大的理论体系并非华而不实。事实上它有着严整的理论框架,只不过没有为观众和评委领会罢了。但在准备阶段,辩手是不可能认识到这一点的,因为在他们的眼里,这是"华而又实"。

2、我觉得,一场好的辩论赛,应该是"理之辩"与"技之辩"的融合。这就像上乘的内功和精妙的招式一样。不妨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内力全失,那么他当如何克敌致胜?当然只有依赖精妙的招式了。就像令狐冲对战封不平一样。我们能不能在这个时候谈论这样一场比武,却指着令狐冲说你的独孤九剑有? "气宗"精义呢?显然不合适。而武大面临的正是这样一种情况。在理论上的先天不足使得他们只有凭借文彩、技巧、语言等等来与对方周旋。"理之辩"已经难与对方相抗,如果再不用大量的"技之辩"弥补,那岂不是如同把一个人戴上脚镣,再骂他为什么全用双手和对方过招?要是真这样要求,那还不如直接请他自杀算了。

六、总结
说实话,当我在CCTV播放录像这前早些时候就知道武大屈居亚军时真的是大吃一惊。早在黄山杯结束时我就预测:只要不碰上很偏的题目(这在国际大专辩论赛上是不应该会有的),武大就一定能夺冠。所以我实在想不出马大出了什么样的高手,竟能接下余磊、周玄毅的攻击,还能突破袁丁、蒋舸的防守。而当我拿到这个辩题时当真是又好气又好笑:97'是"真理会不会越辩越明";2001'是"钱是不是万恶之源"。不知道下一次新加坡是不是会让大家辩论一下"初等代数十进制下1+1等不等于2"。

但当我看到比赛时,我还是一阵惊喜!武大竟然在这个偏向程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辩题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平。不但敢于正面回答对己方不利的问题,而且在反方一再的"性骚扰"面前自始至终表显出了优秀辩手的风度和气度,真正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其实如果武大"无耻"一些,完全可以以马大之道还治马大之身。比如面对对方一再问的:"一个男人强奸了一个女人,到底是那个男人有罪还是那个女人有罪呢?"完全可以反一句:"如果一个男人诱奸了一个女人,是不是要对那个女人说,'错不在那个男人,错在你不该接受诱惑'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效果是有了,但武大失去的却是形象、风度。而且这决不是四个人的,更是武大的,是整个中国大学生的。

所以从整体上说,这场比赛应该说是五五开的比赛。考虑到正方所处不利形势,如果让我在5:0到0:5共七种情况中选择,我会以3:2判武大获胜。               2001-10-31
发表于 2009-2-25 00: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站在时间的后端,以上这些评论都是在06 07年提出来的。

01年武大的经典一战,极大丰富了辩论赛理论的研究,加上03年黄执中现象对于大陆辩论理论的影响,几年后对于黄执中现象的反思,辩论的战术和立论都不能和01年相比了。

站在现在的角度,来分析,武大如何死的,并不公平。因为,很多东西很多理解,那时候还没有呢
发表于 2009-2-25 00: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想侃侃01年大决赛》--网友mscholl7 :我们总是站在现在的角度看待当年的事情,人的眼光如果没有变化,不知道是幸甚还是悲哀,后人愿意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是正确的,但是无视当时的辩论轨迹就有些脱离实际了,同意楼主关于内容上的部分,不过再说一句,即使不仅限于那个时候,在大陆找个非此类的结辩还真不容易。

[ 本帖最后由 努力人生 于 2009-2-25 00:56 编辑 ]
发表于 2009-2-25 01: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场比赛,我在看的时候,总体感觉:精彩!佩服!......(ps,也就是这场比赛让我喜欢上了辩论)

看正方的时候觉得很搞笑(我这个“搞笑”是褒义的,很佩服其驾驭语文的能力),所以,看的时候,笑声、掌声更多的是给了正方.....

听反方陈词的时候,虽然没有正方那么多的掌声,却是在不断的点头.....

尤其彪哥的结辩....听傻了...

[ 本帖最后由 努力人生 于 2009-2-25 09:3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来的朋友不少呀
很是开心
看到别人对这场比赛的点评
感觉受益匪浅

无论如何评价吧
我感觉从这些过去的经典比赛中 学到了很多东西
很高兴认识大家

[ 本帖最后由 林欣浩 于 2009-2-25 17:32 编辑 ]
发表于 2009-3-4 13: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场说不尽的金钱之辩啊!
和努力一样,我也是从这场比赛喜欢上辩论的
感谢LZ发帖,和诸位大大们的回帖,让我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赏析这一场巅峰对决啊:)
让我更想不到的是,通过这一贴居然能看到袁丁哥哥 ,袁丁哥哥请原谅我的失态!!
“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啊!我们今天都在评说武大当年的比赛,不知道日后人们是如何评说我们今天的比赛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3 20:23 , Processed in 0.06756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