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江户川柯南

[自荐精华] 不要忘了花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9 23: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GR 于 2008-11-19 22:40 发表
应该指出一点,南大的立论水平是不足以让人觉得满意的,比之复旦有很大的退步。

而95之后到98之前,这一段时间,也是一段下滑期,如果不是后来的西交横空出世


南大的立论水平,大概能打7分——复旦武大是8分,西交是10分。
至于现在嘛……我期待着能看到南大的立论……

南大的强点,在华彩——这方面,她是10分,复旦、西交都是9分,武大是8分。
至于现在嘛……能先有点儿华彩吗?

95-98,的确是一个寒冬。好在那个寒冬里还有96的西交和97的华师大——尤其是后者,堪称寒冬中的腊梅。
而01之后这个寒冬……似乎还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只有一行脚印和一个人影,可惜也已经渐行渐远、消失无踪……
发表于 2008-11-20 00: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岚星 于 2008-11-19 23:57 发表


95-98,的确是一个寒冬。好在那个寒冬里还有96的西交和97的华师大——尤其是后者,堪称寒冬中的腊梅。


96的西交,对不起,很不敢恭维。

95南大比之94南大,在“华彩”上已经到了过犹不及的地步,而在立论水平和知识底蕴上还有或多或少的退步。

当然,无论怎么说,都比现在普遍的状态好。现在,你偶尔能发现还不错的好辩手,但是一个勉强整齐的队伍,那已经灭绝了。

[ 本帖最后由 SIGR 于 2008-11-20 00:31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20 00: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GR 于 2008-11-20 00:30 发表


96的西交,对不起,很不敢恭维。

95南大比之94南大,在“华彩”上已经到了过犹不及的地步,而在立论水平和知识底蕴上还有或多或少的退步。

当然,无论怎么说,都比现在普遍的状态好。现在,你偶尔能发现还不错的好辩手,但是一个勉强整齐的队伍,那已经灭绝了。


嗯,打个分的话,96的西交应该是6-7分吧。

关于94和95的南大,我比较同意你的前半句——95的炫耀已经有点儿嫌多了。后半句嘛……我觉得没什么明显的退步。如果以半决赛来看,我甚至觉得远远超过94。至今我仍然觉得那是辩手——尤其是控球后卫——必看的教学赛。而那一场邬健敏的控球水准绝对和以99之樊登、00之袁丁相比肩。
而韩璐,不管是94还是95的表现,都足以让她成为女攻击手的典范——尤其是对那些不想走男性化路线的女攻辩来讲。

至于现在偶尔发现的好辩手,也不过如全真七子、江南七怪,似五绝那样的高手,已经一时俱无踪了……

尔其动也,风雨如晦,雷电共作,尔其静也,体象皓镜,星开碧落!

这首《碧落赋》,现在那些只看01之后比赛(录像比较好弄)的辩手,恐怕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说过了……

[ 本帖最后由 岚星 于 2008-11-20 01:24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20 00: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岚星 于 2008-11-20 00:40 发表


嗯,打个分的话,96的西交应该是6-7分吧。

关于94和95的南大,我比较同意你的前半句——95的炫耀已经有点儿嫌多了。后半句嘛……我觉得没什么明显的退步。如果以半决赛来看,我甚至觉得远远超过94。至今我仍然 ...


你这个评分标准需要对照系。

这样好了,你把93复旦、95南大、97首师大、马大、98西交、99西交、马大、00武大、01武大、马大以及03中山、世新、05电科都给打一下分,或者,挑选当中的5-7个打一下分,那样就好参照了。
发表于 2008-11-20 01: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GR 于 2008-11-20 00:49 发表


你这个评分标准需要对照系。

这样好了,你把93复旦、95南大、97首师大、马大、98西交、99西交、马大、00武大、01武大、马大以及03中山、世新、05电科都给打一下分,或者,挑选当中的5-7个打一下分,那样就好参 ...


99西交:10分(定基准分而已,不表示完美)
93复旦:9.5分(扣0.5分,因为他们为决赛正方准备的立论太恶心了……)
00-01武大:9分(《英雄》可达10分)
99上交(只讲辩词,没看到录像):9分(《净化网络》可达10分)
94-95南大:8分(94只讲辩词)
97华师大:8分
98西交:7.5-8分(《英雄》可达9分)
96西交:6-7分。

其他就不排了吧。我想已经足够说明我的评分参照系了。更新的评价要画蛛网图,那个就太麻烦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01: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岚星 于 2008-11-19 18:21 发表


柯南写得不错,只是这一句是明显的错误了。

首先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是初赛而非决赛。
更重要的是,这句话南大只在自由辩里用过一次,原话为:

反方三辩:搬家就是回避问题吗?我们知道,美国人一人一生 ...





非常感谢岚星前辈的指正!在探讨奥瑞冈赛制这种重视证据的赛制时,我却一时兴起忽略了证据的查实,实在不该。以往,每一个寒假或暑假过后,由于长久不练手,我都会把93-05的国辩重新看一遍找找感觉,现在已经好久没看了,恐怕是很难再找回那时的感觉了。

不过在这里,通过这么多讨论,我发现似乎这个话题被引申到了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方向:
第一,奥瑞冈赛制是否有碍于遣词造句能力的发挥,或者说语言文字的功底如何在重视客观证据的赛制中运用?
第二,现在辩手的语言文字功底是否在退步,或者说如何遏制这种退步?
当然,无所谓啦。这两个方面我都期望讨论,我个人也认为都是有助于辩论发展的讨论。

技巧、炫耀和伎俩,虽然我赞同岚星前辈的概念界定,但是在现实中似乎很难区分。我想,这也是花辩这个东西存在争议的原因。有人主张它应该被摒弃,是因为很多人把花辩用成了伎俩;而有一些人,包括我不主张丢弃它,是因为觉得它其实包含了很多技巧。话说回来,是否有完全客观、公正、不作任何扭曲或掩盖的辩论呢?我觉得不太可能,这是辩论这种活动本身所限制的。一个话题只有存在争议,才可以拿出来作辩题;一个已经被科学证明了、且迄今无人提出质疑的东西,是没法拿来做辩题的,否则会对一方很不公平。那么,既然存在争议,就是说明目前双方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就算再客观公正的辩手、再诚实诚恳的辩手,在场上至少得要做到对己方有利的话多说、对对方有利的逻辑少讲吧?这样一来,技巧固然在事实层面不对事实和理论进行歪曲,但是在包装层面至少有一些侧重和偏差吧?

至于现在辩手的语言文字功底的平均水平有所退步,我是有感觉的。当然,这并不能完全怪辩手本人。如果要论根源,要论解决的良方,那这个话题可就扯远了。个人认为与目前的教育体制不乏联系。语言文字功底水平的退步,最早并不是在辩论届提出来的,至少很久以前就有人指出,有些考过英语六级、托福/雅思、GRE,乃至拿到国外大学全奖录取通知书的学生,中文写出的本科论文却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别人不说,就连中央电视台,这个一群以说话为饭碗的人中的领头羊,居然在给大楼起个名时,憋了好几天才想出“智窗”这么个有谐音的名字。我并不想耻笑他们,因为我也想不出更好的;但是他们不是我,这个名字也足以体现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如何有限了。说实话,这个名字不仅不如“怡红院”、“潇湘馆”这样的名字来得雅致,甚至不如那个被舍弃的名字“怡红快绿”。为此,辩论中也曾经讨论过“全球化下,学外语比学母语/学母语比学外语更重要”这样的辩题。

咳!扯远了。不过,光看阴暗面挺郁闷人的,至少我看到了这么多年辩论发展中的一个阳光面。虽说辩手们的文字功底开始退步,但是越来越多的理工科辩手的出现却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如果这是语言能力退步的借口的话,那么好吧,我能忍。不过,还是期望能够有所提升,因为有些校内赛的年轻辩手的语言组织,实在是......。唉!不说了。

P.S.看到岚星前辈,想到另一个话题。当时我们拜访浙大时,听岚星前辈讲解比赛,感觉对于逻辑的要求十分的严谨与深入。当时,我在赞叹之余有了另一个疑问,究竟有多少评委能够跟上,或者说在短时间内跟上这么深的逻辑?如果评委当时没想明白,晚上回家洗澡睡觉时忽然恍然大悟,早上的评判判错了,那岂不是可惜?当然,我同意,我们不能因为有评委白痴,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但是从另一个层面,适应评委,或者说叫迎合评委,究竟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卑劣的讨好?当然,最理想的状况当然是岚星前辈讲的深入浅出,把逻辑给搞明白后,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凝炼出来。但是,我个人在现实中的感觉,往往是逻辑问题考虑得深入了以后,就很难再用简单的语言归纳出来了,最后辩稿的语言也变得晦涩难懂了。或许是我的文字功底还远远不够吧。当然,这个话题有空时另讨论,与本主题没啥直接联系。期望不要干扰到大家。
发表于 2008-11-20 01: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岚星 于 2008-11-20 01:13 发表


99西交:10分(定基准分而已,不表示完美)
93复旦:9.5分(扣0.5分,因为他们为决赛正方准备的立论太恶心了……)
00-01武大:9分(《英雄》可达10分)
99上交(只讲辩词,没看到录像):9分(《净化网络》可 ...


大概有点了解了。

如果93复旦和99西交只有0.5的差距,那么96、99西交之间竟然有3-4分的差距,这个分差已经很大了。

但另一个角度,01武大和99西交有1分差距,那么96、99西交之间的3-4分的差距,这个分差又要比上面推演的分差缩小很多。

结论是:岚星对93复旦的评价远高于我对93复旦的评价。
发表于 2008-11-20 01: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岚星 于 2008-11-19 23:41 发表


我并没有说“一直退步”,而是认为,01之后和01之前相比,差了一个等级——甚至还不止。

另外,我不理解“论证不足演绎补”这句话……我觉得演绎和归纳是论证的两大方式——要较上真,甚至只有演绎才算是论证 ...


不好意思,有些地方我没有说清楚。

关于“退步与否”的问题,我不是针对国辩的水平而言的,从国辩本身的水平来说,的确是没有能比得上93到01的四届(除去97)的“中国队”的。因为到了01年武大的时候,关于“花辩、诡辩”的问题被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上来讨论了,大家似乎是这样一种认识:如果是采取诡辩的话,即使场面好看,也并不可取。这一点与01年武大败给马大的这场比赛不无关系。因此在此之后,“该怎么辩论”的争论就开始集中出现,因为从93到99,虽然一直都有提及这方面的问题,但“中国队”的每每夺冠,一直还是在肯定“语言”这一方面的重要性的,但01年似乎评委的态度突然就转变了(虽然很多人忽略了马大的文采其实也很不错)。而对“花辩”的持续质疑,在99西交的时候曾经被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因此在01年的时候,反弹的程度就比较大,而这个直接导致了一种“洗心革面”的“决心”。于是普遍的辩论的发展,从之前模仿“榜样”的路径,开始转变为自我寻找新的风格。而也是在此之后,长期内没有哪一个队伍能够再次获得“风格”上的优势肯定,因此也很难说把特定的辩论风格给练到极致了。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大概也跟我自己是在01年开始参与辩论是有关系的,作为初学者,总是容易受到外界舆论的影响。
而从93年,到01年,主要的发展是集中在语言表达(我说的“演绎”)的进步上的,而我个人也认为01年武大基本上在纯粹的语言表达方面达到了一个相对的至高点。但是,在辩论实质的论证环节上,却一点发展也没有。撇开99西交这个特例来说,从93到95到01,辩论的交锋一次比一次浅层化。而反观之93复旦的一些论证过程,也是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性质,在之后并没有被加以注意。而与此同时,这个阶段的国辩比赛,准备的痕迹也的确非常重,虽然场上辩手都很灵活,但多少是各执一词而缺少实质性的辩驳的(多数是用语言技巧处理)。因此95年的林振疆、01年的胡渐彪才会身为对手而特别地耀眼(当然我个人认为胡哥纯粹玩弄技巧的地方也不少……)。当然这里99西交又是例外——不过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对手攻击性不够强。
因此,在01年之后,这种对重视语言技巧的过度否定,固然把整体辩论水平拉入低谷,但也在客观上,刺激大量其他的辩论参与者,去寻找对辩论的新的认识和解读。但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基础是对辩论的关注度的普遍下降,所以这个认识过程就相对地比较艰难,无用功也做了很多。或者结合我在上面说的,这个时期是相对于“名校教你打辩论”而言,“大家自己学辩论”的阶段。03年的中山,05年的电科,以至于07年的中南,都很类似于“自学有成,汇报工作”的性质。
当然我不是否认退步的事实,我是认为“并不都是退步”,从人人都敢天真地定义说,辩论是什么,到如今大部分人都不敢说辩论就是什么,这个体现了对“辩论活动”的认识的发展,而不是辩论水平的提高——在对辩论认识普遍缺乏的地方,也可能有高水平的辩手,两者没有必然联系,而我觉得,对辩论的认识更重要一些罢。
不过同时要说明的是,我对这个时期的比赛的认识有很多缺漏,尤其是全辩,所以可能因此导致了判断失误,如果岚星大哥能看出的话,烦请不吝指正。
发表于 2008-11-20 01: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GR 于 2008-11-20 01:21 发表


大概有点了解了。

如果93复旦和99西交只有0.5的差距,那么96、99西交之间竟然有3-4分的差距,这个分差已经很大了。

但另一个角度,01武大和99西交有1分差距,那么96、99西交之间的3-4分的差距,这个分差又 ...


我对93复旦的评价也不如岚星那么高,按照他的这个参照系,我大概打9分,95南大8.5,01武大9分(英雄9.5,整体来说陈词实在是登峰造极了——不包括周师兄的四辩陈词,那个和之前有些脱节)

[ 本帖最后由 herolandis 于 2008-11-20 01:32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20 01: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的“是”在于它的“不是”
发表于 2008-11-20 01: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江户川柯南 于 2008-11-20 01:16 发表

技巧、炫耀和伎俩,虽然我赞同岚星前辈的概念界定,但是在现实中似乎很难区分。

是否有完全客观、公正、不作任何扭曲或掩盖的辩论呢?我觉得不太可能……技巧固然在事实层面不对事实和理论进行歪曲,但是在包装层面至少有一些侧重和偏差吧?


技巧和炫耀可能比较难区分——因为什么是“过度”,的确不同的人看法不一。
但“伎俩”和前两者的区分还是比较容易的。
毕竟,在不在讲道理,这个不涉及主观评价。

每方都会有侧重和偏差,但并不一定会有“扭曲、掩盖、不客观、不公正”。不妨想象一下凯恩斯和哈耶克同时给学生上课。


原帖由 江户川柯南 于 2008-11-20 01:16 发表
虽说辩手们的文字功底开始退步,但是越来越多的理工科辩手的出现却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没感觉……可能跟我本科读的是理工有关吧……从来都是理工科(现在是大综合)辩手占上风的居多。

原帖由 江户川柯南 于 2008-11-20 01:16 发表
究竟有多少评委能够跟上,或者说在短时间内跟上这么深的逻辑?

的确,所以现在的评分系统中也只能把“诡辩无条件判负”暂时去掉……
只不过,我觉得有些事情不是非得交给法律来管的。辩手的道德应该对自己做点儿自律。

PS:逻辑其实深不了多少,上一学期逻辑学的课程(当然得找好点儿的老师),那些类比和例子他会教的。就算不教,辩词看多了总结一下,(对手)常犯的逻辑错误也就那么几个,针对具体辩题会犯的更少。事先把类比、归谬等例子想好就行了。:)
发表于 2008-11-20 01: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rolandis 于 2008-11-20 01:24 发表


03年的中山,05年的电科,以至于07年的中南,都很类似于“自学有成,汇报工作”的性质。


这句判断我很难认同。

03中山是一支“准备之队”,属于摆出“北斗七星阵”的全真七子门下再传弟子,也就是赵志敬尹志平等等

05电科是电科队伍一脉相承的延续,而且比较前辈,更是各方面全面退步,唯有立论风格“坚挺不倒”,00的电科大概还可以被冠以“星宿老怪”,05年就不知道比成什么好了

07中南倒是忠厚朴实,走的是正派之路,就是功力、特色都还不鲜明,郭靖学过降龙掌未练左右互搏的阶段,参差可比。

呵呵

因此,“自学有成”之说,实难认同
发表于 2008-11-20 01: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GR 于 2008-11-20 01:21 发表

结论是:岚星对93复旦的评价远高于我对93复旦的评价。


正常,我一个队友甚至认为复旦应该在西交之上。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对复旦的误读很严重。
比如一讲到后来玩语言的“诗词歌词广告词”,都说是复旦开了个不好的头。但回头看看复旦的用法,那是典型的精妙语言说明道理,远不像后来者那样全中过“面目全非脚”……
在这方面,大改只有00袁丁那句“在大学生看来是‘万紫千红总是春’,而那高中生那里就成了‘乱花渐欲迷人眼’了”可与之比肩。

再比如讲复旦花辩重文采轻逻辑。反正我至今也没找出复旦的立论中有什么逻辑漏洞……
发表于 2008-11-20 01: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对复旦的认识分歧不在这里吧。

我认为,复旦的问题在于:自由辩论阶段不接对方问题,或者说,接问题的态度“不诚恳”,比如蒋的什么纸尿裤、暴力丈夫什么的;还有什么“没听到还是没听懂”、“那还要评委干什么”……这都很糟糕、很蹩脚。

复旦的逻辑也没大错,不过不需要把一个逻辑占优的题目说成“非常不利”,然后反复宣讲。

复旦之功,是俞王之功。这个判断,我以为基本没错。

事实上,当我们的一辩需要完成93一二三或者至少是一二的任务而时间更少时,语言的精炼和取舍,对辩手的要求远高于那个时代背后站着俞王二人的辩手。
发表于 2008-11-20 02: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rolandis 于 2008-11-20 01:24 发表


因为到了01年武大的时候,关于“花辩、诡辩”的问题被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上来讨论了,大家似乎是这样一种认识:如果是采取诡辩的话,即使场面好看,也并不可取。这一点与01年武大败给马大的这场比赛不无关系。


这个……金钱辩真没看出诡辩来……
要说也得说97的真理辩,那才是如假包换的诡辩……

不过你后面那句“01年似乎评委的态度突然就转变了”让我大概明白了你的推理过程,我可以接受。

原帖由 herolandis 于 2008-11-20 01:24 发表
从93年,到01年,主要的发展是集中在语言表达(我说的“演绎”)的进步上的。而我个人也认为01年武大基本上在纯粹的语言表达方面达到了一个相对的至高点。


好吧……原来你说的“演绎”是“演义”……
如果是这样……那我觉得正相反,93到01,语言表达甚至是逐步下滑的,在华彩方面,南大第一复旦第二,武大西交并列第三。
反而是逻辑的体系性(深度和广度),93到97是下坡,但96-99是走上坡的。具体说来,就是在立论层次上,复旦胜过南大,南大胜过首师大。而96-99西交的立论逐步提高不说,97的华师大和99的上交,立论也绝对是比较强的。


原帖由 herolandis 于 2008-11-20 01:24 发表

撇开99西交这个特例来说,从93到95到01,辩论的交锋一次比一次浅层化。而反观之93复旦的一些论证过程,也是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性质,在之后并没有被加以注意。而与此同时,这个阶段的国辩比赛,准备的痕迹也的确非常重,虽然场上辩手都很灵活,但多少是各执一词而缺少实质性的辩驳的(多数是用语言技巧处理)。


没觉得93-95-99-01,这个序列的交锋一次比一次浅层化……当然要说深化也谈不上。

你又一次提到了“复旦的一些论证过程”,不知道能不能举个例子?否则我还是不能理解你的“论证过程”指什么……

最后,就我的理解,其实“各执一词而缺少实质性的辩驳”才是辩论赛的常态——那说明双方都找到了一套严整的逻辑体系来证明己方观点,每方也都意识到了对方的立论是极少有漏洞的。这个时候主动上去辩驳无异于找死……林正疆的实力绝对在南大四人之上,但即使是他也攻不破南大的逻辑,反而被南大几次抓回“对方是把知当成一个点,而把行当成一条线,这怎么比呢?”

所以这种比赛,承接、回应而少正面对抗是正常的。当然,后来的队伍看到对面出了逻辑大漏洞也不对抗,这个就是另一层问题了。

PS:我从来不认为辩手“准备得很重”是什么不好的事。因为我把辩论赛类比为上课,而我们知道易中天的每次课都是全程“备”好稿的。
我认为最好的状态是在场上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事先写好的,只不过都是在合适的场合说出来了而已。而复旦、南大、华师、上交、西交、武大这方面做得都不错。真正不管对手说什么都把事先准备好的东西往外抛的,那个时代也有,但似乎都不是能被人记住的队伍……


原帖由 herolandis 于 2008-11-20 01:24 发表

当然我不是否认退步的事实,我是认为“并不都是退步”,从人人都敢天真地定义说,辩论是什么,到如今大部分人都不敢说辩论就是什么,这个体现了对“辩论活动”的认识的发展,而不是辩论水平的提高——在对辩论认识普遍缺乏的地方,也可能有高水平的辩手,两者没有必然联系,而我觉得,对辩论的认识更重要一些罢。

这段我绝对同意。我说的“全面退步”,指的是“场上表现”。而其他的,比如对辩论赛的认识、辩论赛的组织、辩论队的建设、各高校的辩论交流等等,那比93-01绝对是上台阶的。
发表于 2008-11-20 02: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岚星 于 2008-11-20 02:08 发表


这个……金钱辩真没看出诡辩来……
要说也得说97的真理辩,那才是如假包换的诡辩……

不过你后面那句“01年似乎评委的态度突然就转变了”让我大概明白了你的推理过程,我可以接受。



好吧……原来你说 ...


金钱辩么,比如说余磊师兄三辩陈词上来的那段,纯粹就是玩弄语言技巧了。

“演义”……这个,惭愧,原来我一直写的是错字……

复旦的那场我这个周末看看能不能写一个比较详细的分析,上次还答应litter要找几个复旦用过的诡辩技巧出来的。的确这样讨论起来比较容易有的放矢。
发表于 2008-11-20 02: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GR 于 2008-11-20 01:38 发表


这句判断我很难认同。

03中山是一支“准备之队”,属于摆出“北斗七星阵”的全真七子门下再传弟子,也就是赵志敬尹志平等等

05电科是电科队伍一脉相承的延续,而且比较前辈,更是各方面全面退步,唯有立论 ...


好吧,无须认同。我主要的意思是相比较之前的队伍,他们刻意转换风格的做法比较明显,因为即使是所谓传承前辈,也有个批判继承的问题,完全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把01之前的那些风格再捡起来。当然,我把中南加进去,在这个论点上是有些画蛇添足了。

但是我觉得,打到国辩决赛阶段,“保持自己的风格”绝对不是一个自然而言的事情。因为处于胜负的考虑,肯定要尽量减少失误的可能,在这种战略指导下最后出现的立论战术,多少是相似的,因此此时还能表现出比较大的风格上的不同,应该是有些考虑而故意为之的。
发表于 2008-11-20 02: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GR 于 2008-11-20 01:56 发表
我认为,复旦的问题在于:自由辩论阶段不接对方问题,或者说,接问题的态度“不诚恳”,比如蒋的什么纸尿裤、暴力丈夫什么的;还有什么“没听到还是没听懂”、“那还要评委干什么”……这都很糟糕、很蹩脚。


这个就是我说的,对复旦的误读了。不妨挨个解释一下吧。

“纸尿裤”的上下文是这样的:
蒋昌建:我还没听清楚,你们论述人性是本善的,是在进化论原始社会的本,还是人一生下来的本?请回答!

许金龙:我方早就说过的嘛!孟子说良心啊,你有没有恻隐之心,你有没有不安不忍之心,这就是良心嘛!你怎么不听清楚了呢?(笑声,掌声)

蒋昌建:如果人生来就是善的话,那我想那个“宝贝”纸尿布怎么那么畅销啊?
(笑声,掌声)



很明显,许金龙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的“本”其实是“人性及行为这个推理体系的基础假设”。而这一点纵观全场他们都没有讲清楚。我自己是在差不多98-99年的时候才想明白台大这个立论是什么意思的。也直到那时我才理解台大整场最接近于解释“什么是本”的那句话:“我们当然论证本了,良心就是本啊!”(一辩b陈词说的是“人性的根源点就是本”,这个说法很有歧意,时间序列上的本原也可以用这句话表达。)
而蒋的这个问题却明显承接了复旦的立论和自己的前一个问题:“本”是在时间序列维度上的“本原”——这个解读我第一遍就完全懂了。所以他才用小孩子尿床,弄得父母辛苦操劳睡不了觉来攻击正方。所以这个攻击非常有效。



“暴力丈夫”的上下文是这样:
王信国:我想首先请问对方辩友,既然人性本恶,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善行的发生?

蒋昌建:我方一辩已经解释了。我倒想请问对方辩友,在评选模范丈夫时,你能告诉我,这个模范丈夫本性是好的,就是经不起美色的诱惑?(笑声,掌声)


其实没有“暴力丈夫”(至少我没找到)。这个问题就不说了。估计SIGR反感的——也是很多人反感的就是这句“我方一辩已经解释过了”。这个被后来很多队伍滥用为“伎俩”,但在复旦这里不是。因为复旦在前面的确非常好地解释过了:


姜丰陈词:

……第三,虽然人性本恶,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并没有在人欲横流中毁灭掉,这是因为人有理性(时间警示)。人性可以通过后天教化加以改造。当人的自然倾向无限向外扩张的时候,如果社会属性按照同一方面推波助澜,那么人性就会更加堕落;相反,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倡导扬善避恶,那么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



严嘉陈词:

……至于说到,善端是从哪儿来的?我告诉对方辩友,如果人人皆自私的话,那么人人都不能自私。因此制约,权衡中产生节制,这就是最早的善源。……


有这样两次解释,复旦完全有理由认为自己已经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了。对方听不懂……当然从严要求的话复旦最好能够再多解释几遍。但已经解释了两遍,不再继续解释——而是追问一下对立一直没有回答的问题,似乎也不应该算是什么劣迹吧?



“没听到还是没听懂”的上下文是这样的:
王信国:我来告诉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是因为教育跟环境的影响吗!我倒请对方辩友直接回答我们问题嘛,到底人世间为什么会有善行的发生,请你告诉大家。

姜丰:我方明明回答过了,为什么对方辩友就是对此听而不闻呢到底是没听见,还是没听懂啊?(笑声,掌声)

和刚才那个地方对照一下,就可以明白姜丰为什么这么说了——之前她和严嘉都说得那么清楚了,调侃一下对方也就没什么不可以的了。同样的场景还有这一处:
王信国:对方辩友,所有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不告诉我们答案。我倒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康德的主张到底是有没有道德?

姜丰:不是我们不告诉对方,是我们一再一再地告诉,你们都不懂。(笑声,掌声)


反而是后来的比赛中,不管自己是不是回答过,更不管自己的回答有没有被对方攻击反驳,一律用这样的句式回应。这就是我说的“对复旦的误读”。

插一句:与台大一直追问复旦同一个而且已经被复旦回答过的问题不同,复旦的追问却很注意地考虑了对方的回答。他们一开始追问“善花出恶果”两次后台大给出了解释——环境险恶。于是复旦的追问立即改成了“环境中的恶从哪里来”。这就是双方的差距。
遗憾的是,后来人学“我第n次请问对方辩友”,基本上学的都是台大而不是复旦……



“那还要评委干什么”的上下文是这样的:
吴俊仲:我方的论点对方没有任何批驳,所以我方的定义已经成立了。[url=](哄笑声)[/url]其次,对方的解释依然是在饥寒的情形你可以对他进行道德要求,这可以吗?请回答。

季翔:你的论点不是自己说成立就成立了,不然还要评判干什么?(全场大笑,掌声)


观众的哄笑声和后面的掌声已经说明季翔这句不是很烂,而是很赞。
当然,说这句话并不是剑桥的辩手水平太低,而是因为他们打惯了欧美政策型辩论。在那种赛制下,不管是正方的定义、论证还是论据,只要反方没有批驳,就视为反方认同此点——即评委应判正方此点得分。
但这个规则在大专辩论赛模式中是不存在的,而且正方对定义(准确的说是辩题解读)“不能脱离温饱空谈道德”要想让评委认同也是很困难的——那个“空”字加得太过分。如果改成“(跟大众)谈道德要以让大众获得温饱为前提宗旨”可能就好很多了。但即使如此,也仍然有很大的漏洞——“谈温饱”和“温饱”是两回事。不过正方不这样做也已经无路可走了(至少我到现在也没想出更好的路)。


综合以上……也就可以理解我为什么会比其他人对复旦的评价更高了——因为那些被人认为“很糟糕、很蹩脚”的东西,在我看来完全是对复旦的误读。真正糟糕和蹩脚的,是后来那些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辩手……
发表于 2008-11-20 02: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rolandis 于 2008-11-20 02:40 发表


金钱辩么,比如说余磊师兄三辩陈词上来的那段,纯粹就是玩弄语言技巧了。


唉……那场还是不要这样分析的好——正方至今为止没人能做出一个那怕能用“说得通”来评价的立论,再不让武大玩语言技巧,那他们真的就不用辩了……
发表于 2008-11-20 02: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GR 于 2008-11-20 01:38 发表


这句判断我很难认同。

03中山是一支“准备之队”,属于摆出“北斗七星阵”的全真七子门下再传弟子,也就是赵志敬尹志平等等

05电科是电科队伍一脉相承的延续,而且比较前辈,更是各方面全面退步,唯有立论 ...


sigr啊……留点口德吧……这样很伤人品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7-31 23:25 , Processed in 0.06550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