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SIGR

关于2002年全辩的“传言”——兼谈我们要什么样的全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10 08: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2002年全辩的“传言”——兼谈我们要什么样的全辩

恩,我想知道岚星对于在赛前对题目容易出现根本性歧义的地方作必要的解释这一个建议怎么看?
发表于 2004-6-10 15: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2002年全辩的“传言”——兼谈我们要什么样的全辩

很久没见岚星了,还以为失踪了,没想到昨天突然现身这里!值得兴奋的事情!!!!
发表于 2004-6-10 18: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2002年全辩的“传言”——兼谈我们要什么样的全辩

昨天???大哥……他现身很久了……
发表于 2004-6-13 01: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2002年全辩的“传言”——兼谈我们要什么样的全辩

对于歧意性问题,我目前比较倾向于由命题者与主办方在公布辩题的同时就给出对辩题的整体性解读。这里面“整体解读”是关键,它意味着不同就某些可能引起歧意的关键词给出解读。实际上,整体解读就是明确的给出命题者到底是想双方辩什么。
发表于 2004-6-13 01: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2002年全辩的“传言”——兼谈我们要什么样的全辩

这里之所以我不欣赏用关键词解读,是因为汉语本身并不精确,对关键词的解读可能又有歧意。而用整体上解读实际上就是用更详细的话把意思说得更清楚。这样就可以即保证了辩论点的明确性,又保证了辩题本身的简洁——更丰富的信息是由解读提供的。
发表于 2004-6-13 12: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2002年全辩的“传言”——兼谈我们要什么样的全辩

可是奥瑞岗赛制不也规定在出现关键分歧的时候可以对关键词做出官方解释,不合解释的一方马上判负吗?这证明这种解读是具有可行性的呀~~~~~~
 楼主| 发表于 2004-6-14 09: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2002年全辩的“传言”——兼谈我们要什么样的全辩

本来这次厦门大学的邀请赛给出题目背景出题方式,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整体解读的尝试。但是,又说明辩论可以不完全局限于背景中的材料,结果搞的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
发表于 2004-6-19 01: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2002年全辩的“传言”——兼谈我们要什么样的全辩

奥瑞冈采用的政策性辩题,这类辩题的特点是各关键词——特别是可能引起争议的关键词——是比较容易界定的,有些甚至是已经被界定清楚了的(只是一般人未必清楚)。但大专辩论赛并不采用纯政策性辩题,因此在这一点上也必须有所调整。

背景出题方式可以算是整体解读的一种。而说明不完全局限的仅仅是“材料”。材料往往是有局限的,甚至是特例。但这些材料可以让观众和辩手更清楚命题者真正想让双方去辩的是一个什么问题。而不局限于材料,则是强调不能用可以已经提供了特殊的场合、背景、条件、假设的特殊“材料”来证明某方观点的合理性。举例来说,就像“是否应该允许主冶医师为病人实施安乐死”和“是否应该允许在某个案例中的某位主治医师为某位病人实施安乐死”显然是完全不同的问题。抽象的讲,就是整体和个体的不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05:35 , Processed in 0.04803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