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张贴已经是7月12号的事情了,今天才看到这个事,郁闷~ 先人谢谢55楼的仁兄,客观,而且中肯。 然后关于这个帖子,凡是福大遇上的并且福大落败了,都难逃被骂的命运;我觉得,没有再多说的必要。 接下来是关于辩论。 我是新进入集大辩论队的新手,对于辩论我可以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菜鸟;从师兄师姐那里知道有这么个事情,好奇心所以过来看看——好在网络给了这样一个平台,要不我估计连听的份都没有。 省赛的每一场关于集大的录像,我都反复看过好几遍。就第二场而言,用我们训练中说的一句玩笑话,两方不是比谁吃到的糖多,而更像是比谁吃的屎少,结果集大赢了,因为在采分制的评分标准下,比对手少吃了那么一点。 也许随便哪所高校哪个学院组织的辩论赛水平都要高于那场比赛——可是我们是不是想过,一个辩手的成长,或者说任何人的成长,都会犯错误。一棍子打死吗,还是客观的看待问题然后给出中肯的建议?也许很多人高中都没有多少机会接触辩论,走进大学,一个辩手的生命又有多长?大一新生赛;大二也许有这样的机会接触大赛;最最多再个大三;大四的时候就基本为自己讨生活了。 福大正二正四说话是不是可以再慢一点,再显得儒雅点?集大在改进,把心思更多的用在关于辩题的逻辑推理的严密性上,把问题交代得更清楚一些。就像“娘娘腔”问题,如果当时四辩在开始就说我接下来就用类比来回答对方辩友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争议就都没有了? 当然,不在场上,我可以说得很轻松。 最后给集大一个理由开罪吧,也算作是自我安慰:其他高校各系间打完新生赛,好苗子就直接进了校队,从始至终接受的是一个教练的指导;集大是一个学村,特殊的地理原因让我们进入的先是院队,接受学院教练的指导在先,有了机会进入校队,换个教练,要重新适应风格,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辩位...也许迥异风格,也算作是集大的特点。 我们在努力,可是又有谁不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