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80|回复: 87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4 15: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treeing在 2006/05/24 03:43pm 第 1 次编辑]

事先申明,该文为转载,本次福州大学辩论队集训本人无参与,本人也非本届辩论队教练。

    好久没有参加那种要分出胜负的比赛了。直到上个月,应邀给校辩论队当教练,集训队员参加全省的高校辩论赛。一个多月的集训,与队员们一起学习和生活,自己亦收获颇多。

    然而,参赛的遭遇让老行者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做人与做事。

    第一个遭遇是辩论比赛中所遇到的一个学校的代表队。当复赛将与其对阵时,就有兄弟院校的教练善意地提醒说,要小心啊,这支队太。。。自己并不太在意。因为一直以为辩论赛是让队员展示理性的智慧、语言的驾驭能力及思辩能力的一项高雅的展示智者素养、知识与思想的活动。

    然而,在遭遇战中,对方队员从质询阶段到自由辩论阶段,用的种种方法令人大跌眼镜。方法之一,答非所问搞笑法。当被问及其无法回答或不愿回答的问题时,其辩手涎眼一笑回答说,“我不是娘娘腔啊。”对手再次将问题说明后提问时,其仍旧回答说,“我不是娘娘腔啊。”对手换个问题再提问时,得到的回答仍旧是,“我不是娘娘腔啊。”引得全场哄堂大笑,该队队员则洋洋得意。方法之二,睁眼说瞎话法。明明对方队员说得是a,该队队员接着就说对方说的是b。当对手马上纠正说明是a后,该队队员跟着再说对方说的就是b嘛。令台下的观众愕然骚动,然该队队员颇有成就感。方法之三,羞辱对方法。在辩论场上莫名其妙地声称对方女辩手是其网恋的对象,死活要与对方女辩手相认,该队的其他对员竟利用自由辩论阶段,反复要求对方女辩手承认是其网恋女友,要求提供qq号、电话和联系方式。方法之四,无中生有指责他人法。在质询阶段本是一问一答,然而该队队员要么自说自话,要么一提问题,对方辩手才回答两三个字就被其打断,然后还要大声喝叱别人违反规则。可惜,用这种非正常的方法参赛的队伍,却缺乏对辩题的深入思考与系统分析,以至于在四辩总结陈词阶段无话可说时,竟然以当场祝福对手中的其中一个辩手来做为其中的内容。:)谦谦君子侃侃论理,以理服人、以理动人的辩论赛,成了“不择手段”搞笑、庸俗的“战场”了。

    然而,让人再次大跌眼镜的是,这些与辩论赛精神背离的闹剧似的、卑劣的方法竟得到评委的认可,让这只队伍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辩场上重演类似的故事,直至进入决赛。真有点不敢想像这支辩论队将代表着全省高校学生的形象。

    其实,真正触动老行者的是,当比赛结束后,该队的其中一位良心上过不去的队员找到那位受其羞辱的女辩手,连声道歉,称这是辩论布局安排的结果,自己也是迫不得已。老行者马上想到该队的教练,思考这位仁兄是个拥有什么样思想与价值观的人?因为辩论队员们其实只是在实现教练的意图。一个为了取得所谓的“胜利”,而不惜使用卑劣的手法,甚至教自己的学生无中生有地侮辱对手,进行人身攻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指导老师呢?如此为了“取胜”而不择手段的“成功者”。

    在老行者心里,战胜对手或被对手打败,只要是公平较量,结果都会让老行者坦然地接受。但老行者坚信:做事其实是在做人,而做人要比做事重要。事可以少做或不做,但人不可以不做。为了成事而不择手段,即使成功了,因其做人的失败,老行者向来对这类人是敬而远之,不屑与之为伍。所以,当那支队伍的教练与其所教导出来的学生们,要与老行者一起参加辩论赛举办的宴会时,老行者怕倒了自己的胃口,恕不奉陪。

    另一件触动老行者的事,是一场胜负明显的比赛。一辩的立论就显现差距;二、三辩的质询时甚至出现被对手问得无法自圆其说,无可奈何地站在那,引来观众与评委的阵阵笑声;自由辩论阶段更是只有招架之功,四分钟的时间竟比对手提早一分钟用尽,只能在一旁眼睁睁地任由对手进攻;四辩总结毫无建树。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支队伍竟然在评委的评议下取胜了,当成绩公布时,这支队伍的领队与老师亦目瞪口呆,都不好意思自己给自己鼓掌。

    不讲规则的不公平,让自以为是的老行者十分的沮丧。只好自嘲说,不陪他们玩了,自己走人,落荒而逃。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15: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看来张书帏同学的说法不虚,如果所有描述和各个高校朋友的讲述属实,要是我在现场,我会直接找组委会和评委抗议,要求这种队伍直接出局,连八强都不让进。在这种前提下,如果我是评委,这种队伍杀无赦、斩立决,我相信,李琦老师也一样!
发表于 2006-5-24 15: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嗯?是教练意图?……

查一下近年有没某院校被省赛郁闷到的,然后跑去集美当教练的人,摆明是回来砸场的。

发表于 2006-5-24 16: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一看此教练就是不接触辩论之人,对辩论经常使用的一些卑劣技巧不了然.
但人家从学术的观点发出的警告是值得大家警惕的.
一、如果辩论意味着通过偷换、干扰对手等种种左道之术获胜,而不着力于对命题的探讨,辩论在探讨问题上有何用?
二、做事即做人,如果一支充斥着哗众取宠、羞辱对手风气的队伍获胜,辩论在培养大学生情操上有何用?
这已经触及到辩论的伦理道德底线了,长此以往,福建省的大学生辩论赛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愿意看,我想,诸位致力于福建辩论事业的朋友一定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怎么办?
   救救孩子吧
发表于 2006-5-24 17: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黄口竖子诡辩得胜,为之一笑。
发表于 2006-5-24 18: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一直以为福建的高校辩论搞得不错,今日一见,原来不过尔耳。
发表于 2006-5-24 22: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若不是海峡赛的阴影,决赛我也决计不愿放下所秉承已久的儒辨风度,以口舌之利逞强!
奈何?比赛!总,要有个胜负。
叶老师最后的点评发人深省,然而既然评判有如此的标准,又如何会判出此等结果?

在观众的欢呼声中,我们都很无奈。。。。。。

发表于 2006-5-24 22: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不过坦率讲,农大的辩论风格和水平都是值得称赞的,这是本届比赛中难得的让人欣慰的地方,是不是,潘老辨棍?:)
友情提醒一下smilesir 老兄,京城的辩论水平着实让人不好评价。。。
发表于 2006-5-24 22: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其实这种情况,如果任由那些不懂辩论的评委随着自己的性子评,那辩论赛这种闹剧还有得上演呢。

这次浙大的求是杯使用了一套新的评判系统,通过明确的评分项使得非专业的评委也可以对辩论赛做出恰当的评价,并且由于这套评分系统完全公开,在评委和观众中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回头贴上来大家分享一下~

=)

发表于 2006-5-24 23: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等着看岚星的评判系统……
发表于 2006-5-25 06: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已经出现了
[br][br]-=-=-=-=- 以下内容由 剑走偏锋2006年05月25日 06:34am 时添加 -=-=-=-=-
就在你回贴后的4分钟...
发表于 2006-5-25 07: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不是评分系统的问题,而是评委以至各个参与方的素质问题
发表于 2006-5-25 07: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海峡赛的阴影是指人民大学吗,其实福建的辩论哪比北京差了,工程,农大,福大,哪一支凭着省赛的表现也不比全辩4强外的队伍差,只是作为福建的辩手,真的缺少这样的机会
发表于 2006-5-25 09: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邮之子在 2006/05/25 09:39am 第 1 次编辑]

       虽然这次福建高校辩论赛我无缘去观看,网上还没有公开的录像可以欣赏,但是从绿光光站长那么辛苦的准备着这次的辩论赛,可以见得参赛的学校都为此次辩论赛做了很大的付出。

       楼上的几位都是辩论的高手或者这次辩论赛的观看者吧?我在你们的面前只是一个小辈。我看了潘老发的这个帖子深有感触,虽然我不知道这次福州大学的对手是哪个大学,但是我可以深深的体会到福大教练所经历的无奈与悲哀,我向这位教练表示深深的同情,同时也想谈一下对这篇文章的一点看法:

       首先:我们既然作为参赛队员上场打比赛,我们的身份就是一个辩手,我们的言语,我们的思辩都应该符合辩手的要求,我们的素质更是体现一个辩者的风范。但是这次福大的对手是怎么给我们体现这个辩者的风范的:

   [color=#FF00FF]睁眼说瞎话法。明明对方队员说得是A,该队队员接着就说对方说的是B。当对手马上纠正说明是A后,该队队员跟着再说对方说的就是B嘛。令台下的观众愕然骚动,然该队队员颇有成就感。

     [color=#FF00FF]用这种非正常的方法参赛的队伍,却缺乏对辩题的深入思考与系统分析,以至于在四辩总结陈词阶段无话可说时,竟然以当场祝福对手中的其中一个辩手来做为其中的内容。:)

辩论场上究竟是应该明辨是非?还是颠倒是非?

辩论究竟是高雅的崇拜?还是低俗的践踏?

辩论究竟是展现智慧的舞台,还是“求爱祝福”的舞厅?

       在我们每一个辩者的心中自然明晓,在广大网友的心中也都会有一个评判,当然,我相信对方辩论队的教练比也许比我们更“懂”的如何去“辩论”。

      其次:由于这次比赛的“质问阶段”也就是我们这边的学校一贯采用的“攻辩阶段”。在攻辩中如实回答对方提问,不得回避,不得反问。这是基本的原则。当我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足足惊讶了几分钟。

   [color=#FF00FF]答非所问搞笑法。当被问及其无法回答或不愿回答的问题时,其辩手涎眼一笑回答说,“我不是娘娘腔啊。”对手再次将问题说明后提问时,其仍旧回答说,“我不是娘娘腔啊。”对手换个问题再提问时,得到的回答仍旧是,“我不是娘娘腔啊。”引得全场哄堂大笑,该队队员则洋洋得意。

      我们暂且不说对方回避问题的手段是如何的××,光是说出这句话就已经在侮辱这次的辩论赛。他们说攻辩阶段最能体现辩手的思辩能力和素质,这句话果不其然。也许对方辩论队正是通过另类的方法来体现他们另类的素质甚至是人格。

       最后,我只是想说:我们不管是参加辩论赛还是不参加辩论赛,我们都是一个人,是一个当代的大学生,只不过在场上,我们的身份又多了一重,那就是辩手。我们的言语和举动,都直接反映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素质,甚至影响到了一个学校。然而对方辩手在场上无中生有地侮辱对手,而且不止一次的百般羞辱,以及对对方在攻辩环节的种种举措,真的是在践踏“辩论”。这样的辩论队和社会上的××××有什么分别,如果我从他们当中拉出四个人,让他们背一下台词,最后给他们穿上西服,打上领带,他们―――摇身一变――也就成了一支“辩论队”。

这不明白着搞笑吗?

       当这支队伍“高唱凯歌”一路杀进决赛的时候,所有观看过他们比赛的人是怎么想的?这支队伍所代表的学校师生他们又是怎么想的?是高兴还是伤心?是欣喜还是悲哀?是光荣还是羞辱?。。。。。。我不知道。。。。。因为我不是他们。

    曾经和一位参加国国辩的优秀辩手聊天时他笑着对我说:与其说自己是一个辩才还不如说自己是一个真实的人。辩论不仅体现自己的辩论水平,更多的反映你做人的品行。看了这篇文章,我为那些哗众取宠的“人”而感到深深的悲哀。

      我向这次福州辩论队的教练以及那位在辩论场上受辱的女辩手表示深深的同情,希望她不要受到这次的影响,因为辩论是很高雅的一门艺术,只不过这次成为对方手上的玩物。 :em10:

      要说明一点的是:我与这次辩论赛的所有参赛队伍没有任何的关系,我也根本不知道这次参赛的队伍是哪些以及他们的教练是谁。我只是以一个第三者的身份来透过这篇文章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只是我的个人意见,如果无心伤害到其中的任何一个人,我向你表示道歉,最后还是希望所有的人可以正确的看待辩论,不要误入歧途。 :em02:  :em02:

发表于 2006-5-25 09: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下面引用由云飞2006/05/25 07:26am 发表的内容:
不是评分系统的问题,而是评委以至各个参与方的素质问题

呵呵  赞同~~~~~~~


即使评分系统再烂的话也不会出现这样的闹剧发生

发表于 2006-5-25 10: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我不知道用“素质”这个词是不是合适。就我的感觉,很多时候仅仅是因为评委老师不知道辩论赛是怎么一回事。
我在《通论》里写过一个例子,当年拳击运动刚进入中国时,观众的喝彩全是“打死他”。当然有人可以说那是中国人的素质不如西方人,但我更倾向于认为那是人们还不了解这项活动的本质内涵,更不能有效地做到按这个内涵去评判。
我一直推行评分表系统,也就是出于这个考虑——让评委、辩手甚至观众都自然地按照合适的思路去观赏和评判比赛。
发表于 2006-5-25 11: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这个贴子最后由捕风在 2006/05/25 11:16am 第 1 次编辑]

   平时想写点什么,总觉得辩论这个东西太大,凭空来写,如同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今个儿看见这贴,算是找到切入口了,于是就来灌上两句:)。
   联想到上个月吧,内人去北京参加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某场比赛,内人所在的学校碰上了XX大学,在整场辩论中,当我方发言的时候,对方在下面“SHUT UP”“fk”“狗屎”……不离口,兴趣上来了还直接走上发言台把对手推下去(英语辩论采取的是议会制模式,发言的人必须站到中间的发言台去说),就这样一来粗口完整场比赛以后,居然还赢了。最不可思议的是,当比赛完了,走出赛场,对方的教练回眸一笑,伴音依然是那一句“fk”……
   所以福大的教练,您老消消气,这不,还有比您的对手更强更牛的人么?
   当然捕风家内人所遇见的,算是一个极端了,其他的相对温柔一些的遭遇,相信各位玩辩论的朋友都或多或少遇见过,呵呵,SIGR,你们当年那场”网聊无聊“就是典型哈!
   大学辩论走到今天,还能活多久呢?
   刚才和南邮之子聊了一会儿,捕风觉得,辩论赛已经不可避免的陷入了一个恶心循环的怪圈,具体来说,就是大家所一直讨论的辩论赛的功利性问题。
   辩论赛或者说其他的体力或者智力竞技活动,如果没有功利性,那么也就没什么看头了,大家不常说”打牌不赌钱,好比做菜不放盐“么?而且马克思也说过”人类所做的一切无不为利益所驱使“,大家看看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业余足球联赛水平能高过英超西甲这些职业联赛水平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当辩论赛有了功利性以后,从辩手,教练到评委甚至是拉拉队员都已经被扭曲了。拉拉队员已经成了集体第五辩手和赛场道具,不过听没听清楚,只要对手发言就起哄,而本方哪怕放个屁都是香赛兰麝;而评委呢,就不多说了,前几年不是有评委内幕,说这个全辩嘛,冠军轮流坐,明年到我家!而且辩论赛这个东西,本来就不象球赛那样有硬性指标,哪怕你全场被别人压着打,但是只要你进球了就算赢,全靠评委的一张嘴说话,你压着别人打却判你输,评委可以说“你们的队伍气焰汹汹……”(不好意思,又扯上SIGR当年的往事了);而别人压着你打判你输,评委更可以说“你都被被别人压死了,还想赢?????”。而在强大的功利性指引之下,教练和选手根本就想不到自身修为的提高,因为修为这东西,根本就没有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作用,捕风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别说一四辩稿,就连自由辩论的问题都是赛前设计好,编号分人头,叫大家上去甭管别人说什么,挨个儿抛问题就是了,说得越坚决越诚恳,大家就越会觉得“是呀,对方好像是这么说过,这么看起来他们确实说错了……”其实新马台的辩论也肯定是要分胜负,要评冠亚军,但是似乎他们的辩论现在却是在良性的发展,大家依然热衷不疲。这是因为,别人的冠军就是冠军,没别的意思,不会把冠军跟其他的东西联系起来,而在大陆呢?大家自己想想,当自己在辩论上有所斩获的时候,学生干部,奖学金……是不是就跟着接踵而至,这不是跟影视明星当选人大代表,工商名流荣获劳动模范一个道理么?一句话,在大陆,辩论身上所背负的东西太重了。
   正是因为它背得太重,所以大家才会动起了歪门邪道的心思,试想,拿到一个题目,涉及的是自己从未接触的领域,甚至是跟自己八杆子打不着的东西,要你在短短的准备期内说出个一二三四来,也确实难为人,而且,绝大多数比赛和选手都没有条件像当年的复旦或者西交,学校调集全部力量来全力支持,基本上都是自己靠自己,一群学生,最多再搭个带队老师,能想出什么理论?但是比赛任务又摆在那里了,于是只有在技巧上多花功夫,技巧不够了,那就花招来凑,花招再不够了,那就只有无耻一下了。
   当捕风回到校园看见有辩论赛却扭头走开的时候,当自己发现辩论对自己的吸引力已经比不上一碗春阳水饺的时候……,捕风要说“这样的辩论,死了也罢……”
发表于 2006-5-25 11: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下面引用由岚星2006/05/25 10:40am 发表的内容:
我不知道用“素质”这个词是不是合适。就我的感觉,很多时候仅仅是因为评委老师不知道辩论赛是怎么一回事。
我在《通论》里写过一个例子,当年拳击运动刚进入中国时,观众的喝彩全是“打死他”。当然有人可以说 ...

:em02: 大师兄你好啊:)

你里面的这句话就我的感觉,很多时候仅仅是因为评委老师不知道辩论赛是怎么一回事。我有些个人的看法

因为辩论赛,尤其是像这样的大型辩论赛,请去的评委不可能都是不懂辩论的,其中有懂辩论赛的,所以场上的是非他们是看的很清楚的。

当我读到那位教练写的这段话的时候:

其实,真正触动老行者的是,当比赛结束后,该队的其中一位良心上过不去的队员找到那位受其羞辱的女辩手,连声道歉,称这是辩论布局安排的结果,自己也是迫不得已。老行者马上想到该队的教练,思考这位仁兄是个拥有什么样思想与价值观的人?因为辩论队员们其实只是在实现教练的意图。一个为了取得所谓的“胜利”,而不惜使用卑劣的手法,甚至教自己的学生无中生有地侮辱对手,进行人身攻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指导老师呢?如此为了“取胜”而不择手段的“成功者”。

我在想,就算是一个对辩论一点都不懂的人去看这场辩论赛,当看到场上那种百般羞辱和无理取闹的情景,也一定会深有感触的,这不仅仅是辩论的问题了,我觉得已经上升到了人生的问题。这些人的言行举止以不再是辩论约定的范围内,而是受到最基本的做人准则的约束。一个思想和价值扭曲的人训练出来的辩手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敢去想象

而且评委肯定比那些坐在场下观看的学生的阅历要高,就是连学生都会评判的标准而评委却背道而驰,我觉得这不是不知道辩论是怎么一回事,而是知道却不愿意去践行。

大师兄你举的那个例子很好,可是单就这场比赛来看的话我还是觉得是对方教练和辩手的一些素质问题。。。。也就是这篇文章中讲的“做人与做事”

呵呵 我在你面前只是一个小辈,我的这些话只是我的个人意见,还请大师兄指正 :em02:

发表于 2006-5-25 11: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南邮你真的不要以为这种大型辩论赛请去的都是懂辩论的。越是这种大型比赛,越是按照资历——诸如XX局长、XX学者——去请评委,他们是不是真懂,听听点评就知道了。我不否认的确有人是懂的,但懂的人相对来说绝对是少数。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并非老师都比学生懂辩论的。
大型比赛如此,学校的比赛更是这样。像浙大求是杯,32支队参赛,首轮16场比赛分在8个教室,一共要40名评委。斗胆说一句:我不认为中国有任何一所大学能找出40个懂辩论的老师——更不要说他们在那个晚上还能都有空了。

关于你说的“愿意不愿意践行”的问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套思想来指导行为——一套用以评价别人,一套用来指导自己。这并不完全是人性的弱点。因为“知道要怎么做”是认知层面的,要在实践中完全按照这个去做——尤其是在一种紧张的氛围和压力下这样去做,那已经可以说是“本能”层面了。像我们打辩论赛,经过准备不是有很多东西都是“知道”应该怎么说吗?可是我们真的在场上都能“说出来”吗?
评委也不是神仙。

当然,我不否认单就这场比赛来说对方的素质的确低得可以。但我认为,这只能理解成他们的“专业素质”很差——或者说“不懂辩论”。但如果这种“不懂”就是把辩论当成哗众取宠甚至“文明的吵架”,认为辩手在比赛应该像宪哥、李咏那样表现,恐怕不能说他们的“人品素质”有多差。
打个比方,如果他们把辩论赛当成马戏中的小丑表演,那么互相拨脏水、踢屁股恐怕不能说明这些小丑演员的“人品”有多差。

发表于 2006-5-25 12: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大辩论队教练写的总结文章

下面引用由捕风2006/05/25 11:10am 发表的内容:
   平时想写点什么,总觉得辩论这个东西太大,凭空来写,如同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今个儿看见这贴,算是找到切入口了,于是就来灌上两句:)。
   联想到上个月吧,内人去北京参加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 ...

捕风,我觉得功利性并不成为太大的问题。打个比方,你我在公司上班难道都是为了“公司的未来”?恐怕更多的是想着自己的车子房子加票子。
但好的管理者就是要设计出完善的激励体系,告诉员工“如果你想得到你想要的东西,那就得怎么怎么做”。而这个“怎么怎么做”恰恰是可以让“公司的未来”变得更好的。
用时髦的话讲,这叫“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激励兼容”。

辩论赛也是一样,取消功利性是不可能的。面对学业、就业的竞争,你我不可能要求学生不多考虑加分、奖学金等因素。关键在于,考虑清楚如果要让辩论赛更好地发展,辩手应该做些什么;然后用评分系统告诉辩手“你想赢吗?想夺冠军吗?想拿MVP吗?想加第二课堂分或者拿奖学金吗?想……样吗?没问题,只要你在场上在………………方面有上乘的表现。如果你不但在这些方面没有好的表现,反而在…………上有所违反,那你不但别想赢得比赛,而且你想要的那些东西在辩论赛这里你一样也得不到!”

说实话,如果没有功利性的考虑,浙大打辩论赛的人不说少2/3,估计也得少一半。去年浙大求是杯在因非典停了两年之后重燃战火,诸如曲解辩题、诡辩、龌辩等东西也能看到不少。但是今年,在有一半辩手全是大一新生的情况下,已经可以说杜绝了上述情况,而逻辑的清晰性、理论的深厚性、事例的丰富性、语言的优美和通俗性等等都有了不小的提高。
因为辩手从一开始就盯着那张评分表去准备,而那张表告诉他们,“想得高分,你得逻辑清晰、论据充足、表达通俗易懂、有风度、不能自说自话、不能曲解辩题……”

很多事情的解决不要总去责怪人性、功利、素质等等。承认我们都是人,然后用管理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这才是王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17 12:42 , Processed in 0.0557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