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79|回复: 88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复制链接]
04全辩报道组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4-8-24 19: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04全辩报道组在 2004/09/20 00:30am 第 10 次编辑]

2004全国大专辩论会复赛二结果

正方:手机拉近人的距离(江苏大学)
反方:手机疏远人的距离(河海大学)

正方:江苏大学            反方:河海大学
领队:杨知春             领队:校团委郃静
教练:卞新国             教练:政治学系副主任金林南 
一号辩手:金融四年级  陈  红    一号辩手:工商管理专业02级 杨 帆
二号辩手:法学二年级  余家恺     二号辩手:法学院02级    贾玉俏
三号辩手:法学二年级  季 何     三号辩手:经济学03级    伊小奕 
四号辩手:企业管理研一 曾 翔    四号辩手:法学院01级    陈 晶

比赛结果:

江苏大学 1250分
河海大学 1252分

最佳辩手:正方四辩曾翔

比赛短评:

   从辩题本身的角度出发,探讨手机的问题不应该仅仅从通话角度来进行分析。要扩展开更应该从手机的通话功能,短信功能以及移动增值业务等关系到手机的各个功能来对辩题进行分析。

   本场比赛,正方立论相当正统,从手机的高效、快捷等几个方面来说明手机让人沟通更方便,通过这个便捷来证明己方观点。反方立论同样没有太多的出奇地方,从手机应用的增多,减少了其他交流沟通,造成沟通方式单一。并通过沟通交流需要多元化来证明己方观点。双方在猜测对方观点以及立论方面都没有什么问题,表现相当准确,但是缺少语言的美感。

   在反驳与再反驳的环节上,双方表现比较接近,在最后的评分上,也表现没有什么差别。而进入自由辩论,正方不断抛出各种各样的实例,比如远在他乡的游子,身在边疆的战士等等说明手机带来的效果,说明拉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正方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出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缺少说服力。而反方,整个自由辩论阶段都在进行进攻,没有任何对于己方观点的说明,在证明自己的方面欠缺很多。这个环节之后,双方仅仅相差一分。

   总结陈词,反方表现没有什么亮点,但是没有什么错误,平淡度过。正方完全通过临场表现,相当出色。可惜,在回答完嘉宾问题之前,对对方进行攻击,给人一种缺少条理的感觉。在这个环节反而输掉3分。最终输掉整场比赛。

                                            bigbear整理

现场图片

赛场全景

正方:江苏大学

一号辩手:金融四年级  陈 红 
   

二号辩手:法学二年级  余家恺 


    
三号辩手:法学二年级  季 何  


   
四号辩手:企业管理研一 曾 翔

反方:河海大学

一号辩手:工商管理专业02级 杨 帆

二号辩手:法学院02级    贾玉俏

三号辩手:经济学03级    伊小奕 

四号辩手:法学院01级    陈 晶  

双方队员交换礼物

正方一辩立论

正方二辩防守反击

反方二辩防守反击

正方三辩发言

嘉宾路一鸣提问反方

反方四辩陈晶回答问题并做总结陈词

正方四辩最佳辩手曾翔回应反方后回答嘉宾问题

正方三辩补充回答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老师点评

李阳老师力荐评委再次点评

评委余潇枫老师点评(李阳点评后又请了三位评委点评)

正方四辩曾翔获得本场最佳辩手

双方队员合影

点评嘉宾、评委合影留念

 

赛后绛珠草与李阳老师合影

发表于 2004-8-24 22: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请教个问题:
反方整场自由辩都在攻击,这种攻击是从自己底线出发的还是直接打击对方立论,还是两者结合
有没有跟着对方跑的现象
发表于 2004-8-24 22: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我怀疑可能是有些自有自话,仅仅是怀疑。
发表于 2004-8-24 23: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江苏大学的立论很失败.没有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立论.这样的话,反方的立论就根本站不住脚.遗憾!
发表于 2004-8-24 23: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如果评判辩论的源头都让人产生了怀疑,还有什么魅力吗?真是让人伤心,江苏大学的表现怎么会得出输的结果,真是让人匪夷所思。除了叹气没什么别的了。
发表于 2004-8-25 00: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在QQ群偶遇江苏大学的辩手,曾经和他讨论过这个辩题,建议从传播学的角度立论,这样,反方的今天的所有立论几乎都可以包含.
发表于 2004-8-25 00: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本场江苏大学的失利,的确显示出评委的标准和水平有待商榷.
发表于 2004-8-25 01: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楼上几位完全不理解这场辩论赛需要说明什么……反方一辩陈词,讲得非常清楚:使用手机进行沟通,与人距离拉进和疏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距离变化的最主要的根本原因是交流的内容,而不是使用的交流工具。因此,这一部分反方就直接对正方的立论进行了全盘的否定。然后反方一辩提出:辩题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思考,谈手机使用对人的影响和改变,通过这种改变来看出人的距离是疏远还是拉近。再结合反方结辩的总结陈词,反方立论的核心在于将辩题理解为工具对人异化的问题,而所有的问:“打个电话,人距离拉近还是疏远呢?”之类的问题,对于本场讨论毫无意义。所以在自由辩阶段,反方二辩很快就提出要看手机的广泛使用对人类的影响,而不是要谈什么打电话的问候人的问题。但是,正方根本不从这个角度来与反方进行讨论,一味的问:今天我跟某人打电话,距离怎么疏远?于是,反方就以同样的方式来问:我用手机跟人家吵架,距离是如何拉近?所以,反方只是想说明正方的立论以及证明的过程不能论证其观点的正确,而不是想通过同样的方式论证反方自己的观点。所以,纵贯整场比赛,正反双方并不在同一个层次对这场比赛进行思考。这就是为什么反方在结辩时说,所有“打电话距离如何疏远”的问题,都只是基于个人的认知,对讨论辩题是没有用的。就好比,一个人问:我使用电子科技产品非常开心,如何就被科技所异化了?这种发问的方式,是不可能理解科技异化人的内涵的。
   因此,整场辩论赛不在同一层次进行讨论。既然正方只用论不出自己观点的方法来论证,而又不能够与反方在同一个层次来理解这个辩题,那自由辩论阶段反方只是一味的否定正方,而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防守,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我个人的理解,一场辩论赛不应该只是玩一个技巧,或是做一个游戏,它应该要向听众传达一些信息,表达一个道理。而反方试图这么做,但正方不与之“配和”,一直在“纠缠”一个反方在一辩就已经讲过的对辩题理解毫无疑义的论证,整场比赛“破”的不堪入目,也就非常合理了。
   当然,如果评委以及点评嘉宾都没完全理解双方在说什么,就不可原谅了,因为他们是有责任在赛前对辩题进行思考的。
   决赛的票谁弄到了,帮忙也弄一张^_^。

   

发表于 2004-8-25 02: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楼上的主观意识太强了,似乎完全站在反方立场上?
我还没有看比赛,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何。
但正方论诉并不像你说得这样差!
反方完全在反击正方时,用的是一种诡辩技巧:
“我用手机跟人家吵架,距离是如何拉近?”
看似与正方的“今天我跟某人打电话,距离怎么疏远?”针锋相对,
但是事实上,手机的通话,短信上,
是感情的交流和正常的对话多,
还是非正常的吵架多???
显然是前者绝对的多于后者。
而反方以这个数量非常少的吵架来否定正方关于手机拉近人的距离的论证,
明显是一种诡辩……
不知正方有没有抓住这一点进行反驳???
如果没有,就太可惜了
发表于 2004-8-25 02: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谢谢不花钱双方在两个层面的分析:)

我也再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一场比赛确实因该向听众传达一些信息,表达一个道理,但我们知道辩论会不同于论坛,听过龙先生上场点评的人会理解深一些,他所理解的辩论会就像是他的博鳌论坛。同时本届辩论会评委有了很大调整,新评委中好多不是搞辩论的他们判断问题可能是更加关注与题目含义的讨论而不是辩论技巧的体现,他们可能不会从传统辩论学术角度去评判比赛。而大多搞过辩论的人都知道“胜者未必是真理”,正是有这样的惯性在里面,所以大家不太适应新的评判标准。

由这个问题想到今年央视变规则、赛前搞论坛、主席换风格、评委试标准,目的是什么?是不是要把传统意义上的辩论赛,换成真正能向听众传达一些信息,表达一个道理吗?是不是要给这种游戏赋予更多社会意义?我不知道了:)

2、辩论会更不是一定要得到对方的配合,而我们知道对手往往是不配合的。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自己讲明白、说清楚,或者配合一下对手,大家各让一步,竞争中有合作更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所以说对手不配合是应该的,不能作为自己说不好、别人听不懂的理由。

3、工具使人异化都没有没有说清楚,又怎么能让大家清楚是必然疏远哪?

发表于 2004-8-25 02: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央视今年的这种比赛规则使得辩论赛是更加的四不象了,本来辩论赛就是辩论赛,给它加入了过多的东西,辩论赛根本就承受不起。
其实搞辩论的人都明白,辩论赛那短短的45分钟,乃至于今年的30分钟,真的能够把问题讨论清楚吗?大家不过是把两方面的观点都大致的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就开始耍技巧,也许用耍技巧这样的比喻太贬,但是很多的辩论赛上,包括今年的诸多比赛的确是事实。
辩论赛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真理一方,所以大家不过是尽量的使自己的观点和论证更加像真理而已,所以在面对自己的软肋的时候,除了展示自己或高超或低劣的技巧外,
还能怎么办呢?
现在辩论赛10多年了,大家觉得辩论赛也就不过如此了,听两方辩完45分钟,除了增加一些大致的观点,和一些技巧上的躲避,一些增加场上气氛的比喻搞笑,剩下的也就所剩无几了。
辩论赛竟然拉不到多少赞助,竟然在央视的宣传规模上赶不上街舞,主持人,摄影……竟然在少儿节目中播出,不能不说是辩论的悲哀……
现在的电视转播,为了节目的收视率,完全是害了辩论和辩论赛。观众中,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看明白辩论的内涵呢?与其说改变辩论赛的形式,追求一些所谓的嚎头,和一些所谓的收视率,还不如真正意义上的从辩论赛的内容着手,让辩论能够吸引住中国的高级知识精英们。而现在辩论赛还能够吸引多少高级知识精英们呢?
辩论赛的理论深度和辩论技巧,两者真的能够很好的统一吗?我很是怀疑……

说了这么多,本来是想接着老大的话往下说的,结果却开始批判现在的电视辩论赛了,呵呵。也是我一直反思的问题吧。希望大家能够解答我的迷惑吧!


发表于 2004-8-25 10: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赛后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老师点评更多的是说出了自己总结的结论:手机是使人的距离变远和变近的一种媒介。之后又有三位现场的评委对比赛点评,但是前两位讲的也主要是自己对辩题的看法,第三位余潇枫老师也只是把各个环节双方的表现总结了一下,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观众对于整场比赛的解构还是没有更清晰的认识。

不花钱讲的两个层面确实很精彩,只是反方没有很好的说明。到现在最叫人头疼的事也可能是各队最关心的问题是:以后到底应该怎么准备比赛、现场怎么打比赛?判断标准的不统一或缺失,这样的状态会持续多久?

发表于 2004-8-25 11: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双方实力相当,谁胜都是情理之中。
发表于 2004-8-25 13: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昨晚上看初赛
发现江苏大学有个很不好的行为
在自由辩阶段
反方没有说完话
一辩就迫不及待的站起来说话
当时反方笑了一下 座下去让给正方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江苏大学还不成熟

希望以后能够改进

发表于 2004-8-25 14: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江苏兄弟,同室操戈,鹿死谁手,还是大哥。
发表于 2004-8-25 16: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裁判的水平的确有待提高,很多人对辩论知之甚少,毕竟辩论会不是学术论坛……

发表于 2004-8-26 21: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下面引用由不花钱2004/08/25 01:23am 发表的内容:
楼上几位完全不理解这场辩论赛需要说明什么……反方一辩陈词,讲得非常清楚:使用手机进行沟通,与人距离拉进和疏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距离变化的最主要的根本原因是交流的内容,而不是使用的交流工具。因此,这一 ...

对反方的总结究竟是您自己的思考还是真的从他们的立论里听出来的?
我是从第一场就看他们(河)的比赛,感觉是几乎没有理论,一直在靠点来支撑,完全没有体系!
希望河海的朋友注意一下自己的立论!
发表于 2004-8-26 21: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辩论双方是应该有明确的倾向的,但像河海大学那样只是把一场辩题解释了一下,又零星找点观点的立论不知有什么意义。
同意,河海一直如此!
发表于 2004-8-27 00: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楼上的看过比赛吗?
一场辩论赛有那一方是拿真理在辩论的?
如果你认为辩论赛是一场从头解释到尾的真理论证,
那麻烦你打一场给我看看!
发表于 2004-8-29 1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全辩”复赛第二场比赛报道(新增短评及图片)

to 暗夜随风  1我除了暨南第一场没看其余都看了
            2自然没有,但是至少要有一个自圆其说的逻辑体系和理论体系,辩论自然不是从头解释到尾的真理论证,但至少要有一个论证吧?连论证都没有那辩论的论在哪里??????这是实力问题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18 18:41 , Processed in 0.0615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