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另时代化石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3 0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我个人发表一点看法,所谓海峡风,我本人是不太喜欢的。

为什么不喜欢呢?因为本人非常不喜欢看什么《读者》、《青年文摘》、《心灵鸡汤》之类。——当然,我不喜欢看,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不喜欢看;恰恰相反,广大人民群众还特别喜欢看。

都说辩论是语言的大餐——本人对此口号持保留意见,辩论不仅仅是语言的XX——但如果大餐都是鸡汤之类,也太糊弄人了吧?川鲁粤淮扬,多好的东西不追求,尽弄些豌豆黄、担担面、撒尿牛丸……怪不得别人当你小儿科看了。

诸位说,这有没有道理啊?

发表于 2007-8-13 00: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下面引用由支教是为保研2007/08/12 11:17pm 发表的内容:
代表队伍是?愿闻其详

僻壤乡民所见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过楼主应该是见过前者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09: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雅辩?笔者从未见过。诸葛亮舌战群儒算不算雅?不也人身攻击嘛。
聊天室内,论坛争论,笔者更未见到这两个字。
不论此二字,连最基本的理性都没做到。
发表于 2007-8-13 10: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我想说明的是
 1老梁最后会以“语言”最为评断胜负的标准是因为有“大家表现相当均衡,其他几个评断指标也相差无几”最为前提
 2老梁说的“语言”不是一些庸俗人所认为的什么港台腔,普通话之类,他想表达的是队员的语言组织能力,严密性,逻辑性,协调性。
发表于 2007-8-13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这个贴子最后由annaru在 2007/08/13 07:19pm 第 1 次编辑]

楼主说得很好,但是偶也觉得其实没必要去生搬别人的风格,自成一体最好。尤其应该自己坚持自己的优点。还有关于厦大的例子,支教是为了保研,中南打反驳说本校不这么干,其实是没有底气的,因为其实支教支边下基层甚至包括毕业生下基层就可以贷款代偿等中央教育部对部署高校是有文件规定的,所以中南学校本身部可能没有那么做,只是说学生个人是不是接受这样方式,如果连着羊的方式都接受不了,岂不是很悲哀,更是同情心少的表现,所以辩手在场上爱校可以理解,妄断却不能接受。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11: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恩。其实问题关键不在到底中南有没有这个政策。关键是有又如何?中南在这个问题上确实不太敢碰,也确实没有料到厦大会这么说。
发表于 2007-8-13 11: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同样的比赛,如果让王朔、李敖、梁文道一类的人当评委,不知赛果是否会出现惊天大逆转。
如果一个政府以及掌握公权力的人连最基本的批评都听不进去,那不仅是一个政府的悲哀,而将是整个国家的悲哀。
发表于 2007-8-13 12: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不了解情况的不要乱说话,等视频出来看一看就知道厦门大学描述的是不是事实。他们说的已经完全违背了事实,根本就不是“基本的批评”,而几乎已经是严重的诽谤诬陷。就这一点就已经死有余辜了,遑论比赛打得也不好。
发表于 2007-8-13 12: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下面引用由刘旭2007/08/13 11:23am 发表的内容:
同样的比赛,如果让王朔、李敖、梁文道一类的人当评委,不知赛果是否会出现惊天大逆转。
如果一个政府以及掌握公权力的人连最基本的批评都听不进去,那不仅是一个政府的悲哀,而将是整个国家的悲哀。

李奥有照片,梁文道有数据,夏大有什么?
有惊势骇俗的观点,也要有惊势骇俗的实证材料支持,否则政府以及掌握公权力的人凭什么听你的?

发表于 2007-8-13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下面引用由annaru2007/08/13 11:02am 发表的内容:
楼主说得很好,但是偶也觉得其实没必要去生搬别人的风格,自成一体最好。尤其应该自己坚持自己的优点。大陆风格的队伍就是互相学,学者学者就差不多了,还有关于厦大的例子,支教是为了保研,中南打反驳说本校不 ...

别输给了中南就在这里满口胡说,看到这里我已经要发火了:亏您都已经是湖南大学的助教老师了,说出这样没水平的话来!国家有政策是因为国家鼓励大学生支边下基层,在您的眼里就是大学生奔赴西部全是见利忘义?那您每个月也不要拿工资了,一文不取为社会奉献才是真有同情心的高风亮节,只怕半个月自己就先饿死了吧
发表于 2007-8-13 12: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下面引用由支教是为保研2007/08/13 00:22pm 发表的内容:
有惊势骇俗的观点,也要有惊势骇俗的实证材料支持,否则政府以及掌握公权力的人凭什么听你的?

如果真掌握了惊势骇俗的实证材料,恐怕厦大的下场就不仅是输比赛这么简单了,估计厦大校长也难逃厄运。

再讲,我们这些星斗小民掌握不了“惊势骇俗的实证材料”,你认为责任在我们还是在政府?
再另外,也许厦大没有官方数据,但不代表厦大毫无证据凭空捏造。

发表于 2007-8-13 13: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不知道为什么在论坛上所有人都觉得厦大率真了,敢讲真话,敢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跟鲁迅差不多了。其实如果现在实在想不起来比赛过程了,将来可以看看录像,中南上下半场有没有唱着高调,粉饰太平?上半场打同情心少,捐款不愿意,选择捐物为什么也不愿意?马上举出爱心超市的例子佐证。捐物也不放心,志愿服务啊?马上举出成人志愿服务几乎为零。并且直接说要在灾难发生以后才能刺痛国人的同情心,这些算不算现实?算不算社会阴暗面?下半场打法律不健全,举出实实在在的余培年捐救护车被改成领导专车,举出民政部救灾司司长要回50元退税款花了两个月的实例等等,这些是不是在揭露社会的现实,或者说叫阴暗面?难道非要像厦大那样信手拈来一个所谓的“村长贪污被子”“支教为了保研”“小朋友不借衣服”才是在反应社会现实?才叫率真?才叫讲真话?才叫不唱高调?对于一个辩题,搜集大量的实证材料到赛场上讲就是不率真?在讲假话,空话?实在不解!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13: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这些实证材料都有,但是厦大语焉不详。他们说的无论是保研还是九万二,即便有普遍性,即便都对,即便社会真黑暗到了人民群众一提慈善就觉得是伪善,那又如何?
法律就可以把伪善变慈善了?世界就太平了?
另外如果辩论场上没有说出证据,就是没有证据。这也是法律上的定规。
所以根本上,还是理论不清楚,例子只是表面问题。
发表于 2007-8-13 13: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下面引用由刘旭2007/08/13 00:42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真掌握了惊势骇俗的实证材料,恐怕厦大的下场就不仅是输比赛这么简单了,估计厦大校长也难逃厄运。
再讲,我们这些星斗小民掌握不了“惊势骇俗的实证材料”,你认为责任在我们还是在政府?
再另外,也许厦大 ...

你这话说的不对了,在你这种逻辑下,就没有造谣的概念了,反正没有实证材料的责任也不在自己,岂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到最后再把责任往政府一推.
这个逻辑太霸道,挑战人们的常识.

发表于 2007-8-13 14: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剑宗、气宗各擅雄长,不错不错!
发表于 2007-8-13 15: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下面引用由支教是为保研2007/08/13 01:58pm 发表的内容:
你这话说的不对了,在你这种逻辑下,就没有造谣的概念了,反正没有实证材料的责任也不在自己,岂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到最后再把责任往政府一推.
这个逻辑太霸道,挑战人们的常识.

非也非也,造谣是无中生有,社会暗黑面不能渲染是有口难言,你把鸡说成鸭,是否属于把马嘴按到牛头上去呢?
当今社会在多大程度上有言论自由,这个问题有目共睹,你非要我提出证据,我当然亦有办法。只是你随便找个省级以上报纸的编辑问问便知,哪些事实新闻评论能发,哪些事实新闻评论不能发,便一清二楚,方法教给你了,做不做你就自己掂量吧。

我不知兄台家中能否收看香港的电视台,只是我每次收看香港《头条新闻》节目,而结果有三分二时间被删除后,我觉得既愤怒又悲哀,不知此算不算一个“言论自由受限制,小民难以掌握报道社会暗黑面实证材料”的例子呢?

发表于 2007-8-13 15: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下面引用由刘旭2007/08/13 03:19pm 发表的内容:
非也非也,造谣是无中生有,社会暗黑面不能渲染是有口难言,你把鸡说成鸭,是否属于把马嘴按到牛头上去呢?
当今社会在多大程度上有言论自由,这个问题有目共睹,你非要我提出证据,我当然亦有办法。只是你随便 ...

是的 言论的限度在你我之间是有共识的,但我仍然认为 在完全的自由与不自由之间有着很长的灰色地带 现在的社会处在这个灰色地带之上 而且有所偏移 这正是所谓的“松紧”之说

我所指责的是夏大举出的那些过于惊世骇俗的例子 在没有事例的支持下,只能被认为是情绪大于理性的言论。

当然 我所说的“造谣”也是一种极端的说法,而这一极端的情况在你所表达的逻辑下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所以,尽管在场上有着若干桎梏,但仍不可采用一个霸道的逻辑而只期望得到评委和观众感性上的认同。

夏大的队伍既然选择在场上来探讨已有的社会问题,那么对尺度的把握和对语言的掌控就应该是已经考虑进去的。在一场对于社会问题的辩论里,我们希望看到的不应是情绪的宣泄,而应是道理的阐释。如果你们希望评委和观众本该与你们有共同的不言自明的前提,从而达到默契理解的效果,这是不明智的。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探讨论证的过程比纠结与结论更有价值。

发表于 2007-8-13 17: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我曾经听得搞社会调查的老师说,概念-个案-数据-理论体系 这样的论证模式才应该被认为是科学和符合现实的。。。个案往往有以偏概全嫌疑,数据也往往只能反映某一方面的问题,而理论体系则是社会模型的中流砥柱。。。
既然这次央视打着政策性辩题的旗号,就应该提倡用词严谨和客观,就应该提倡务实地提出丰富的论据佐证,就应该提倡理论体系的深度而非形式逻辑。。。
发表于 2007-8-13 18: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下面引用由支教是为保研2007/08/12 11:17pm 发表的内容:
代表队伍是?愿闻其详

哑辩代表队伍没有,不过代表人倒有,看看提出哑辩概念的XXXPower的状态就知道了

发表于 2007-8-13 18: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的碰撞——厦大中南之战观后

是啊,云飞老师一语中的,我现在就是哑辩的最好代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5 11:10 , Processed in 0.05354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