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74|回复: 66

2009浙江大学求是杯辩论赛辩题选拔结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7 02: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赛制及评分系统沿用2008年版,因此不再赘述。只介绍辩题选拔情况。

经组委会与校辩论队多方征集素材并加工制作后,2009浙江大学求是杯辩论赛共提出27个候选辩题。通过CC98、文化广场、图书馆与东教学区的同学投票,各辩题得票情况如下:



从整体投票情况看,共有1117人参加投票,历史上首次超过一千人。辩题总得票数达到6144票,比去年的5504票上升了11.6%。

在总得票数前9位的辩题中,有一个辩题未予入选正式辩题:
11号辩题“拍后不买,蔡铭超的行为是言而无信还是东方智慧?”和14号辩题“人肉搜索是否利大于弊?”与12号辩题“为了正义的目的是否可以使用非正义的手段?”形成重复。因12号辩题得票相对较低,故此次不入选。

综合考虑得票数、涉及主题及比赛对观众的吸引程度等因素,最终入选辩题及轮次排布如下:   

·初赛:
-面对范跑跑,我们应该谴责,还是不妨宽容?
-方言文化在文化与娱乐圈内的流行,对文化进步是否利大于弊?

·复赛:
-当今中国,中庸之道是否应该提倡?
-从海外高价买回流失文物,合适吗?

·1/4决赛:
-人肉搜索是否利大于弊?
-山寨盛行,应该打击还是不妨宽容?

·半决赛:
-高中文理分科,应该吗?
-大学教育是否应以市场为导向?

·决赛:
-拍后不买,蔡铭超的行为是言而无信还是东方智慧?

各辩题经团委审议后,一次性全部通过。

各辩题及轮次分配一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发表于 2009-3-27 10: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09-3-28 11: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真流行一题多场次利用。个人觉得这个方法还需要研究一下,毕竟评委是有审美疲劳的。
发表于 2009-3-28 15: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题目好棒

时事性非常强

我回去让我们学校组织比赛的时候也要用

岚星大哥 咱这不算是盗窃版权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22: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rolandis 于 2009-3-28 11:37 发表
现在还真流行一题多场次利用。个人觉得这个方法还需要研究一下,毕竟评委是有审美疲劳的。


我们的“一题多场次使用”是不会带来审美疲劳的。因为:

以首轮两个辩题为例,实际操作是这样:

1、32支队分成16场,又分上下半区。每半区各8场比赛。

2、上半区8场比赛统一在晚6:30开始,分在8间不同教室,每场5位评委,各场之间评委完全不同。

3、下半区比赛统一在晚8:00开始,同样分在那8间教室,由同属那间教室的5位评委继续负责评判。

这样,只要保证上下半区题目不同,就不存在“评委审美疲劳”和“后比赛的队伍可以取得之前比赛的信息”这两个问题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0: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欣浩 于 2009-3-28 15:31 发表
这些题目好棒

时事性非常强

我回去让我们学校组织比赛的时候也要用

岚星大哥 咱这不算是盗窃版权吧


尽管用~

如果可能,建议连这些辩题产生的方法也一起用:
1、先由同学们提交“有争议的热点话题”,
2、再由老辩手负责筛选(主要考虑平衡性)并制作成辩题,
3、继而由同学公开投票选出最希望看到的辩题,
4、最后把这些辩题送团委政审。
发表于 2009-4-12 14: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岚星 于 2009-4-12 00:14 发表


尽管用~

如果可能,建议连这些辩题产生的方法也一起用:
1、先由同学们提交“有争议的热点话题”,
2、再由老辩手负责筛选(主要考虑平衡性)并制作成辩题,
3、继而由同学公开投票选出最希望看到的 ... [/quot

真棒,题目通俗易懂时事性强,再加上产生的方式有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这对辩论赛摆脱少数人参与 多数人观看的局面很有帮助

有利于提高辩论赛的大众关注程度

多谢岚星大哥
发表于 2009-4-20 10: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而对题目的筛选,我会建议采用评分制,不是吸引眼球的题目就一定是好题目,场上选手只要说服3个群体就能获胜,而题目则要基本保证能不偏不倚的涵盖大部分的群体。

我觉得起码要考量的几点:
1.题目背后的基本价值是否有争论的必要,比如我觉得”拍后不买,蔡铭超的行为是言而无信还是东方智慧?”或是"人肉搜索是否利大于弊?"这类题目是一边倒的,基本上“正义目的不能通过非法手段达成“这是当今法制社会主流的观点。你再怎么巧舌如簧说是东方智慧或是利大于弊,也不过是狡辩而已,我猜是说言而无信和弊大于利那边赢了吧?

2.题目每个关键词界定清晰,不存在多种“权威解释“或“合理解释":
比如“山寨盛行,应该打击还是不妨宽容?“——山寨这个词本身就很山寨,仿制品(如高仿N95这种明显侵犯版权的产品)是否是山寨?还是只有法拉利手机之类才是山寨?
又如“当今中国,中庸之道是否应该提倡?“——什么是中庸之道,是无为、不折腾、还是和谐?我基本预想的到这些题目最终会打成定义战。

3.题目是否有足够且分散的证据:一道题目没有证据双方打得会非常无聊,最终都是沦为双方想当然的理论的演讲。其实简单google一下,看看前10页的搜索内容和重复次数,就大概知道双方能有些什么例子了。如果你看到前10页的搜索结果基本都是很少的几个source,那基本这道题目也可以放弃了;或是如果证据一边倒,那估计最后打出来结果也是一边倒。比如“当今中国,中庸之道是否应该提倡?“,我就不认为正方能在网上找到什么有利的观点。
发表于 2009-4-20 11: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你黄色加亮的题目普遍有所保留,紧贴时事是好,但是有多少可辩性我就不好说了

反而我喜欢范跑跑、明星代言、道德楷模、实名制这些题目,这些都涉及个人责任追索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有案例可循也争论的空间;

金融危机、政府应否救市、地价上限、农民工回乡创业这些有大量的学术研究,也有国外的资料参考,也可以打;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3: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on 于 2009-4-20 10:57 发表
1.题目背后的基本价值是否有争论的必要,比如我觉得”拍后不买,蔡铭超的行为是言而无信还是东方智慧?”或是"人肉搜索是否利大于弊?"这类题目是一边倒的,基本上“正义目的不能通过非法手段达成“这是当今法制社会主流的观点。你再怎么巧舌如簧说是东方智慧或是利大于弊,也不过是狡辩而已,我猜是说言而无信和弊大于利那边赢了吧?

2.题目每个关键词界定清晰,不存在多种“权威解释“或“合理解释":
比如“山寨盛行,应该打击还是不妨宽容?“——山寨这个词本身就很山寨,仿制品(如高仿N95这种明显侵犯版权的产品)是否是山寨?还是只有法拉利手机之类才是山寨?
又如“当今中国,中庸之道是否应该提倡?“——什么是中庸之道,是无为、不折腾、还是和谐?我基本预想的到这些题目最终会打成定义战。

3.题目是否有足够且分散的证据:一道题目没有证据双方打得会非常无聊,最终都是沦为双方想当然的理论的演讲。其实简单google一下,看看前10页的搜索内容和重复次数,就大概知道双方能有些什么例子了。如果你看到前10页的搜索结果基本都是很少的几个source,那基本这道题目也可以放弃了;或是如果证据一边倒,那估计最后打出来结果也是一边倒。比如“当今中国,中庸之道是否应该提倡?“,我就不认为正方能在网上找到什么有利的观点。.


1、那两个题目还没辩。“人肉”那个现在几支队正在准备,似乎感觉反而是正方好打很多(包括我们请教了一些律师)。另外,“为达正义目的能否使用非正义手段”是07年求是杯决赛题,正方胜。

2、“山寨”还没打,不知道会怎么样。中庸是06年求是杯半决赛题,今年第二轮又用了。没有出现定义之争。相反,大家对时中论、至德论、性中论、致中论、和中论讨论得相当深入。

3、证据的问题……求是杯现在很少有拿着google百度打比赛的了,至少也是CNKI和维普。中庸那一场之前一周,图书馆里有关儒家中庸之道的书几乎被借空。最后四场比赛胜了三个正方。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3: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on 于 2009-4-20 11:55 发表
我对你黄色加亮的题目普遍有所保留,紧贴时事是好,但是有多少可辩性我就不好说了

反而我喜欢范跑跑、明星代言、道德楷模、实名制这些题目,这些都涉及个人责任追索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有案例可循也争论的空间;
...


说实话,我也选了这些题目。不过全民公投他们既然没入选,我还是觉得要尊重“观众”的选择。:)
发表于 2009-4-20 16: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也是CNKI和维普

维普上基本没有好论文...

而且你太小看google啦,google搜论文的本事可以一等一的好,只要你会搜~~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22: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on 于 2009-4-20 16:12 发表

维普上基本没有好论文...

而且你太小看google啦,google搜论文的本事可以一等一的好,只要你会搜~~


抱歉我没说清楚……一般人讲“用谷歌百度打辩论”是肯定不会去搜论文的。


不过我们似乎偏了……我是想听听,你觉得我们这个辩题产生程序(见6楼)有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改进?
发表于 2009-4-21 02: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辩题的筛选投票不顶用,很多看着好玩或是潮流的题目未必公平和有可辩性

我在8楼已经说了我觉得好的题目应该满足的条件,你只顾着反驳我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01: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on 于 2009-4-21 02:58 发表
我觉得辩题的筛选投票不顶用,很多看着好玩或是潮流的题目未必公平和有可辩性

我在8楼已经说了我觉得好的题目应该满足的条件,你只顾着反驳我了吧...


抱歉让你误解了。我想讨论的是“流程”,而你8楼里说的是“判断一个辩题好不好的标准”。

其实你说的“公平与可辩性”等等,在我们的程序里是第2步(老辩手筛选并制作辩题)重点考虑的内容。这次虽然提出了27个候选辩题,但实际初期收集的“辩题素材”估计有100个。最后提出的候选题,已经是让老辩手们觉得不存在非常重大的平衡性与可辩性问题了。

突然觉得你的话有歧意:你是说“为选拔辩题建立筛选投票这个机制没有用”,还是“这次的筛选投票让一些不太公平、不太可辩的题目也混了进来”?

PS:网上文字没有语气和重读,实在很容易产生歧义。如果你觉得我哪句话说得有歧义,希望也指出来。谢谢~:)
发表于 2009-4-22 14: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觉得你的话有歧意:你是说“为选拔辩题建立筛选投票这个机制没有用”,还是“这次的筛选投票让一些不太公平、不太可辩的题目也混了进来”?


恩,我觉得你黄色高亮的题目有一半未必会如你预想的那么精彩。有些题目我参与过准备,所以知道不是很有可辩性,典型如山寨,看着好玩,但打起来其实没什么意思,因为山寨的概念根本就被滥用了,打下去肯定是定义战。

当然,我对每个题目也只是很粗略的浏览,我不认为我的观点是全面的,所以我不是很赞成让学生投票(你的第三步),我认为纯是老辩手决定就可以了。其实很多题目虽然老,但是其内涵每年都会更新,前人未必打透,比如大学市场化、范跑跑、金融危机、地价上限之类。若准备充分,这些题目可以打得精彩。
发表于 2009-4-23 09: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我在这个楼里回复过一个帖子的!是被人删掉了还是系统bug?
我说16楼的能把山寨那个辩题打成定义战,只能说明水平太次;还有“比如‘当今中国,中庸之道是否应该提倡?’,我就不认为正方能在网上找到什么有利的观点。”这句只说明你搜索的能力实在太差
发表于 2009-4-23 10: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16楼的能把山寨那个辩题打成定义战,只能说明水平太次

呵呵,那简单问个问题,仿N95手机是不是山寨机?理由?

比如‘当今中国,中庸之道是否应该提倡?

同样问题,请回答什么是中庸之道?出处?
发表于 2009-4-23 12: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仿N95是不是山寨,丝毫不影响这个辩题的丰富可辩性和巨大价值。不要自己辩不出来就说辩题有问题。我们学校08新生赛本周末的一轮就有这个辩题,我到时候把视频发给你,你看看自己到不到华中师大这样的二线高校二流院系的大一新生水平。
第二个问题也敢拿出来问?虽然质疑的精神和批判的勇气都是很可贵的,可孩子你就这点斤两就出来跟岚星大神死扛,未免也太自不量力了吧。不过还是勇气可嘉。
发表于 2009-4-23 12: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问的是不是问大一大二的新生,我的问题你一个都没有回答,顾左右而言他,跟你讨论挺不屑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3 07:49 , Processed in 0.0794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