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uoye12345

人生道路上失去的比得到的多/得到的比失去多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9 23: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了一天多,终于有点眉目,过程不说了,只讲逻辑。
第一,生活是现实的,为了生存,人不得不牺牲人最宝贵的一些东西,比如纯真,比如道德,比如正直,以交换生存的权力。为了升职,有的时候不得不拍一下老板的马屁,为了求婚,有的时候男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一点尊严。
发表于 2010-6-19 23: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现实中不存在等价交换原则,你想要得到些什么,你必须得付出的更多一点。父母想得到孩子的爱,可能要先付出10倍的爱,女朋友主动给你织毛衣,可能你已然买了十天早餐。天上不能掉馅饼,有付出,就一定有得,但是你的付出要比你想要的得多一些,才会有收获。
发表于 2010-6-19 23: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人生没有后悔药可吃。今天你违心的赚了一百元钱,却失去了快乐。明天,你可能要捐一百万,才能买回心安。人生就是在失去和获得之间不断的交换,然而每一次交换,你的失去都会比你当初得到的多。
发表于 2010-6-19 23: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仍然是逻辑和价值的掺杂体啊。。。。。。。。看来我还是想不清楚这个辩题
发表于 2010-6-19 23: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时使用1,3两点感觉思路会比较清晰。人生就是一个先失去自己宝贵的东西去换取现实中的财富,荣誉地位等等,然后再用自己的财富荣誉地位换回自己宝贵的东西的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生活很现实,为了生存,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那样。但是这种交换从来不是等价的。交换回来的东西,比当初付出的要多的多。所以,在人生中我们要规划好自己如何去做,如何避免某些最宝贵的东西的失去。
发表于 2010-6-20 00: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付出了就一定有产出。”
其次,“产出不一定被你收获。”
再次,“收获不一定是想要的。”
最后,“得到的和失去的谁多?”
发表于 2010-6-20 00: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承平定乱


    第一步中,付出和产出没有进行比较,导致结果无法判断- -!
发表于 2010-6-20 01: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证收获大于产出的时候,必要要证投入一定有回报,随后引出一点问题,
投入后力产出的不能算作回报(因为中间两点,1,虽然给了你工资,但是这个工资你收不到,看不见,错过了。2,这个工资你虽然拿到了,但是拿到的是日元,但是我要的是美金。种瓜得豆了,没有意义。)
所以投入不一定就能够得到超过投入的价值,甚至都不能对等,只可能产出小于或者等于投入
发表于 2010-6-20 01: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价值很难谈啊...很容易被对方打成虚无主义,在价值层面上有没有比较积极的面向啊....
发表于 2010-6-20 01: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时候要证明收获比投入大,就要考虑将这个没有意义的变成有意义,这叫做升华,或者说价值的再创造。
对方这样解释,我们虽然失败了(即使我们想要的是成功),但是失败能够让我们发现缺点明白错误,让我们下一次更加成功。到了这里我有一个疑问“这个再创造,或者说这个发现的过程算不算投入?”
发表于 2010-6-20 01: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前面已经包含了这个失败的经验我们可能发现不了的可能(毕竟面对同一个失败,我们得到的经验有大有小有多有少,能不能值回票价不好说)
发表于 2010-6-20 01: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要想在这个损益比上收获占上风,除了变废为宝(将可能得不到的得到,没有得到的再创造),还有救世得到的价值上超过投入,或者不用价值,用分数,分数上收获比投入高。
这是有一个内在逻辑的“人之所有会付出,就是因为人知道他们付出后所得到的回报大于付出的”
就想我们努力读书,如果我们知道读书不能够改变命运,我们肯定不会读书,因为这得不到我想要的。
读书也许是拥有的去获得更多,再举一个避免被减少的例子,
比如我们都知道经济会通货膨胀,货币会贬值,钱留着不用就会自然而然的失去它的价值,所以我们最少会存银行,更多的是会去买债券买基金,即使我们这么做不能给我们财富增加多少,但是防止了我们的资金变少,这是一种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的预期,因而产生的妥协。
发表于 2010-6-20 01: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上面的这个问题有两个疑问
第一:我们知道、我们预期收获会大于投入和收获真的大于投入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个是估计,一个是事实,事实上,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不是面临着想象中的理想状态,即使事前做了遇到困难的心理准备,我们也有很大的几率遭受失败。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我们投入的前提是“我们预期收获大于投入”,但是结果不一定是收获大于投入,因此我们会投入并不能代表我们的收获大于投入
第二:即使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也会失去,我们的人生时时刻刻都面对着不进则退的境地,因为别人是在进步的,社会是在进步的,20岁身价100W和50岁身价100W是两个不同的重量级。
发表于 2010-6-20 01: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综上所述,有三四点支撑着我们收获小于投入
第一:产出的不一定得到(我们可能因为环境和能力的原因错失它)
第二:得到的不一定有意义(边际效用递减,不想要的就没有意义,在沙漠里一杯水,我想要;但是在河水边一杯水我未必就想要,前者必须,后者不是,得到的不是想要的,就想沙漠里面你只要一杯水,别人却给你一箱黄金一样,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第三:再创造也是有付出的,这个付出不一定比得到的多(因为本身获得这个能力就是一种沉没成本,是固定投资,现在的获得是要折旧成本钱的,获得的虽然有持续性,但是不同的人因为机遇、环境和天分的不同投入也是不同,万一朝闻道而夕死,那就不知道这个道是不是值了)
第四:人生时时刻刻都是在减少资本(最起码时间在流逝,生命在减少),面对生活我们更多的是被迫投入,因此我们为了避免这种减少而去投入,收获已经在贬值,价值已经被时间、社会、他人、环境等等所拿去。
发表于 2010-6-20 01: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说一下,快要看球了。
以上所说的都是逻辑,看起来是对的,其实是不能完全证明命题的,因为如果仔细看,有的地方一提,就发现获得大于投入也是能证的,字里行间我已经有提示,就不罗嗦了。
这句话就说明,这两者损益比之所以难衡量更多的是标准不能确定,或者说是获得多少和投入多少难易量化,因此在论证的时候就只能用旁证,用其它的现象来证明事情的存在,但是这往往有破绽,所以只能看选手在比赛的发挥和选手的实力了。
发表于 2010-6-20 05: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是不行。如果说多定义在价值上,那还是需要一个标准,我牺牲了一时的尊严,挽救了一个亲人的生命,谁能判定我是失去的多还是得到的多?
发表于 2010-6-23 14: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zhenglong4524


   
发表于 2010-8-8 19: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初中时,班上有个辩论会。男女对决,男方抽了签:知足常乐,女方抽的:知足不常乐。
辩论开始,
男方发言:知足者,方能心安,心安而后定,定而后生慧,这样的人生才会过得开心快乐。
然后,女方发言:常言道,知足常乐,没有说知足不常乐的,所以我支持男方辩友的观点。(完了,还煞有介事的伸出手,做了一个肯定的动作)
当时就被此女生雷倒,至今记忆犹新。
其实你也可以来个临阵倒戈,保证出其不意。
发表于 2010-8-8 19: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话说完,下面论述正事:
首先,分析辩题,人生究竟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
看起来,人生得到的多,正方要占很大优势。其实不然——
预知结果,且听下回分解——
发表于 2010-8-8 19: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失去”的前提并不必然为“已经得到”,和可能是“可以得到”,相对于“已经得到的”,那“可能得到的”必然更多……请参考“机会成本”的概念……

第二,同时,论证“失去”比“得到”多时,也要提升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述两者结合,则可获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4 00:09 , Processed in 0.04609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