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岚星

名校为什么不出来打比赛?不是“想赢怕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2 08: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岚星 于 2009-4-20 02:00 发表

呵呵~这就是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人情世故吧。人家当然不会开口要,但咱们晚上把人家从家里揪出来,在这边忙到9点半,再自个儿打车回去,咱们没点儿表示似乎也说不过去吧。


说起来,我刚回北京的时候,发现学校辩论赛请评委都要给钱、如果没给钱就得诚惶诚恐地解释半天、如果工作失误给了评委一个空信封更得十二万分地赔礼道歉。当时还真是颇不习惯。

当然,只要财力允许,于学校而言,这是和评委维持关系的好办法,于评委而言,这是“消耗时间与精力”的一点补偿,也算得上双赢了。

只不过,这也充分说明了香港的“质朴”和内地的“现实”的差别吧。
发表于 2009-4-22 09: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学校请评委都是南京各高校的辩论强人,经济方面还可以接受,但办一次校赛也要接近一万,校领导意见颇多,亏得团委老师以前就是辩手,才硬撑下来的。在大陆的环境,学生就算想要搞点自己的兴趣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不过我对楼主举的一个例子有疑惑,我们学校许多辩手在IBM任职啊,HR的言论普遍现象吗
发表于 2009-4-22 11: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依然头上霜 于 2009-4-22 00:05 发表


嗯~按常理应该是两周之后~老师会莅临指导么?


如果是16、17或23、24的话,应该有机会过来。
发表于 2009-4-22 11: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ruceliujing 于 2009-4-22 08:35 发表


说起来,我刚回北京的时候,发现学校辩论赛请评委都要给钱、如果没给钱就得诚惶诚恐地解释半天、如果工作失误给了评委一个空信封更得十二万分地赔礼道歉。当时还真是颇不习惯。

当然,只要财力允许,于学校而 ...


澳门这边,无论是官方还是非官方,都是不给钱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1: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惟恋梧桐 于 2009-4-22 09:33 发表
不过我对楼主举的一个例子有疑惑,我们学校许多辩手在IBM任职啊,HR的言论普遍现象吗


我那句话,是IBM的HR在某年的宣讲会上明说的。

但不否认的是一点:如果辩手把辩论场上炼就的“本领”带到工作中去,现在几乎没几个公司会喜欢。所以才有了“不要把辩论带入生活”的说法。

可问题是:如果“辩论赛中宣扬的、培养的‘本领’,和社会和工作所需要的、倡扬的完全相反”,那学校出于“培养社会高级人才”的目的,恐怕更加不会赞同辩论赛了。

当然,我们都常说辩论赛培养的是“思维”等等,但事实上,在诸如“思维”等方面做得好的队伍真能赢吗?

这就是我建立评分表的原因——让“辩论赛中宣扬的、培养的‘本领’,和社会和工作所需要的、倡扬的不是相反,而是相同或至少相近”。
发表于 2009-4-22 12: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点上,我的意见跟ibm一致,辩论队招新时,基本不招收中学打过辩论的。
发表于 2009-4-23 18: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白了就是看学校重视不重视....还是利益 楼主最后的那句英语是现实
发表于 2009-4-23 19: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司是不太行的,不过还有某些特殊行业啊,哈哈
发表于 2009-4-23 22: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要区分主体的话,还的确很困难,不过大致分以下几种吧:

一、在意学生素质的校领导和团委老师
二、在意学校知名度、成绩的校领导
三、在意个人政绩的团委老师
四、商业团体
五、非商业(如公益)团体
六、全体学生
七、大众
八、小众(如社团)

多数学生活动的开展和接受程度,都是其中多数或全部主体博弈的结果,而且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即各方决策的理性程度都有限,尤其是学生这方。
我说论证有瑕疵,就是因为师兄在主体的区分上仍然过于模糊了,事实上很少有学生活动没有成绩、政绩利益的参与——当然,如果我们说其中仅仅有这些利益,也是武断的。
有些名校不花大价钱搞辩论,的确可能是因为辩论所带来的学术性价值等实用性利益比较少,但这并不能推出缺乏实用性价值就是辩论活动在大学受阻的主要甚至唯一理由。

任何一种学生活动在国内的大学校园里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发展受阻的理由:学生组织缺乏自治能力。靠学校扶持开展起来的活动自然可以很光鲜,但真正能够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活动,必然要求参与者自身的能力。所以与其批评辩论缺乏实用性价值,不如批评很多学校的辩手缺乏组织能力、团队意识。
至于辩论的实用性价值,不正有待于师兄这样人们去慢慢探索么
发表于 2009-4-24 22: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lot 于 2009-4-22 11:10 发表


如果是16、17或23、24的话,应该有机会过来。


你又来北京?上次都没能跟你吃顿饭。。。
发表于 2009-4-24 22: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lot 于 2009-4-22 11:12 发表


澳门这边,无论是官方还是非官方,都是不给钱的。


嗯,我还是喜欢不给钱的,至少这说明,评委觉得花时间听比赛是值得的,这本身是对比赛质量的一种肯定,即使是预期的。
发表于 2009-4-24 23: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ruceliujing 于 2009-4-22 08:35 发表
说起来,我刚回北京的时候,发现学校辩论赛请评委都要给钱、如果没给钱就得诚惶诚恐地解释半天、如果工作失误给了评委一个空信封更得十二万分地赔礼道歉。当时还真是颇不习惯。

哦,原来北京是这个样子的,我很失望……
以后我争取不因为我而让您“不习惯”了。
发表于 2009-4-25 15: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 的帖子

原帖由 bruceliujing 于 2009-4-22 08:35 发表


说起来,我刚回北京的时候,发现学校辩论赛请评委都要给钱、如果没给钱就得诚惶诚恐地解释半天、如果工作失误给了评委一个空信封更得十二万分地赔礼道歉。当时还真是颇不习惯。

...


北京圈子里的兄弟对你真不赖呀!叫你去的都是有钱的比赛,没钱的比赛都是他们自己去,从来不叫你……

[ 本帖最后由 敬供腌姜团 于 2009-4-25 15:57 编辑 ]
发表于 2009-4-27 00: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milesir 于 2009-4-24 23:13 发表

哦,原来北京是这个样子的,我很失望……
以后我争取不因为我而让您“不习惯”了。


这个,你该不会想说,给钱的惯例是你带起来的吧。。。。。。

倘若我的描述和主席心中的印象有所差别,还请主席包涵。毕竟,我在北京辩论圈的时间没你长,见的可能不够全面。

不过,如果我没记错,我在北京所遇到的上述三种情景,大多不是主席邀请的。。。
发表于 2009-4-27 00: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敬供腌姜团 于 2009-4-25 15:46 发表


北京圈子里的兄弟对你真不赖呀!叫你去的都是有钱的比赛,没钱的比赛都是他们自己去,从来不叫你……


惭愧惭愧,我隐约记得,有钱的比赛我应该只去过两场。

“如果没给钱就得诚惶诚恐地解释半天”、“如果工作失误给了评委一个空信封更得十二万分地赔礼道歉”这两种情况各经历过一次,当时确实别扭之极。
发表于 2009-4-27 00: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ruceliujing 于 2009-4-27 00:20 发表
这个,你该不会想说,给钱的惯例是你带起来的吧。。。。。。

倘若我的描述和主席心中的印象有所差别,还请主席包涵。毕竟,我在北京辩论圈的时间没你长,见的可能不够全面。

不过,如果我没记错,我在北京所遇到的上述三种情景,大多不是主席邀请的。。。

抱歉,我还没什么那么大的能力带起什么所谓“惯例”。北京的校际比赛一般多少是有一点点的交通费,因为有赞助,经费一般相对充裕;校内比赛大多数是没有的,印象中比较早开始并一直坚持为评委提供交通费的是交大论坛这种规模比较大、组织比较上档次的校内赛。貌似你也去过吧,只不过我们没在同一轮遇到而已。

说到邀请,貌似我从没直接邀请过什么人,我又不是主办方,我有什么资格邀请什么?比较多的情况是主办比赛的同学请我推荐评委,我把名字和联系方式提供给他们,他们自己去邀请,这才是基本的礼数,我没有道理越俎代庖。连“发空信封”这样的荒唐事都能办出来,这样的比赛一般是不入流的,我尽量不去,实在莫不开面子,自己去了,也不会介绍朋友去的。

说到对一直活跃在北京辩坛的评委们的印象,我不能不提这样一位老师,他早年曾带队那过全辩四强、八强的好成绩。(当然,比不了群英会亚军亚军。)07年暑假里,他和我们一起帮另一个学校准备网辩。一个多月里,人家在没有任何物质回报,甚至连主队老师都一个没见过的情况下一趟趟地来作义务指导。在接近半决赛的那段时间里,正赶上北京机动车限号,他竟然从朋友那里又借了一辆尾号不同的车,两辆轮流开,每天不间断地来指导训练,比一些队员来得都早。像这样的老师,我相信在北京不止一位。而且,这位老师貌似你也认识。他们的校赛就不给评委提供交通费,你好像也去过。去年北京“工商银行杯”第二轮,该校有分赛区,这位老师也让承办方邀请了你,这个比赛给评委提供比较充裕的车马费,你好像也来了。我就奇怪了,有钱的和没钱的你都参加过,怎么你就单单记住了那些有钱的呢?那位老师所在学校的校赛只给每位评委发了一小盆花作纪念,那盆花一年多了还在我家里茁壮成长,我不知道它们在你那里是个什么命运。

我想,既然知道自己“不够全面”就少张嘴闭嘴地做什么全称判断。这是一个辩手,特别是优秀辩手的基本素质!

原帖由 bruceliujing 于 2009-4-22 08:35 发表
我刚回北京的时候,发现学校辩论赛请评委都要给钱
原帖由 bruceliujing 于 2009-4-27 00:31 发表
惭愧惭愧,我隐约记得,有钱的比赛我应该只去过两场。

北京的评委出席辩论赛都要给钱?我就奇怪,北京高校辩论赛的商业化程度何时这么高了?北京的评委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市侩,这么唯利是图了?

啊?你自己也说“有钱的比赛我应该只去过两场”,可是怎么就“发现学校辩论赛请评委都要给钱”了呢?我不清楚这个“都”是怎么“发现”出来的。北京那些一直支持学生辩论赛的评委们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还有汽油所付出的义务劳动就这样被您这样“大意”的“发现”一笔勾销掉了。

[ 本帖最后由 smilesir 于 2009-4-27 01:44 编辑 ]
发表于 2009-4-27 01: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自己“不够全面”就少张嘴闭嘴地做什么全称判断。这是一个辩手,特别是优秀辩手的基本素质!
是的,国辩最佳都不算什么优秀辩手,就李主席素质特别全。而根据我的全面了解,北京就是李主席开的,李主席最有发言权,你们都闭嘴听李主席说。
发表于 2009-4-27 01: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Powerness 于 2009-4-27 01:26 发表
知道自己“不够全面”就少张嘴闭嘴地做什么全称判断。这是一个辩手,特别是优秀辩手的基本素质!
是的,国辩最佳都不算什么优秀辩手,就李主席素质特别全。而根据我的全面了解,北京就是李主席开的,李主席最有发言 ...

果然,你追杀过来了。

朋友们对你的描述很贴切。

注:本主题下不回应“疯狗”。

[ 本帖最后由 smilesir 于 2009-4-27 02:05 编辑 ]
发表于 2009-4-27 01: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靠啊,追过来夸你都不行啊?你的朋友们都很仰慕我?
发表于 2009-4-27 01: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自己“不够全面”就少张嘴闭嘴地做什么全称判断。这是一个辩手,特别是优秀辩手的基本素质!”

啊,抱歉抱歉,我想我们大多数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不那么全面的。如果在论坛上,“不够全面”就不能做全称判断,如果每一句话都要加上一大堆限定条件,那实在无趣之极。
更何况,如果我没记错,我做的也不是“全称判断”,因为在我那一句话前面,还有小半句“我刚回北京的时候”。刚回北京的时候,我的所见所闻确实让我有这种感觉。估计这跟我接触的都是“不入流”的比赛有关吧。有时候虽然比赛不“入流”,但是辩手们心中的奋斗目标,跟“入流”的比赛是一样的。
因为这里不是“实战”的板块。我又不想平时说每句话都像在辩场上,所以我说的话确实没有什么辩手的素质。如果我那些“没素质”的话,让主席等为首都辩论蓬勃发展而含辛茹苦的评委感觉心中不平,我表示万分歉意。
不过,我想,北京的比赛商业味道确实比澳门来得重,所以我会产生“不习惯”的感觉,这跟我去过的地方少也有关系,惭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7-31 00:17 , Processed in 0.06030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