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53|回复: 59

[授业解惑] 关于辩论赛的疑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6 13: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学期开学要给新人介绍一下校园辩论赛
可是在准备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辩论赛了
究竟什么是辩论赛
我们的辩论赛到底倡导的是什么
办辩论赛和打辩论赛的目的是什么
一般新人打比赛给人的感觉都是怪怪的,觉得他们在台上打得不像辩论赛,可哪里出了问题又一下子说不出来
那天队里纳新面试,一个小孩子说到,我参加过这么多场比赛,可是称得上真正的辩论赛的又有多少?
发表于 2008-8-6 14: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就是你问我什么是辩论赛的原因啊?

1.究竟什么是辩论赛
辩论赛是辩论的一种形式。作为辩论的一种形式而已,要明白什么是辩论,还不如更深刻的去了解什么是辩论。

2.我们的辩论赛到底倡导的是什么
辩论赛作为辩论的形式,究竟应该是倾向于功能性,还是倾向于娱乐性,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辩论赛更应该倾向于功能性。而不是娱乐性。至于过于追求赏心悦目、追求娱乐效应、追求名声,则辩论赛的目的便有所偏移。

3.办辩论赛和打辩论赛的目的是什么
因为你所要弄的辩论赛不是某某电视台主办的之类的,你最好还是把辩论赛的目的定格为明理好了。明理的大前提下,给更多人以思考,让更多人锻炼思维能力。

至于辩论赛,有多少算得上真正的辩论赛?尽管是大型比赛,不过是游戏化了、娱乐化了的。要分别来看待他们的功能性和娱乐性。
发表于 2008-8-6 15: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是倡导学习吧,观众与辩手、评委们一起学习,争取在辩论时让大家了解到一些以前所未曾接触过的东西。在辩论场上,把复杂的道理,用简单的语言与简单的逻辑讲清楚,让大家感受到辩论的魅力
发表于 2008-8-6 17: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年来,我逐渐对辩论确认了这样一种理解,也试着告诉我的学弟妹:

辩论就是魔术,最后呈现在评委和观众面前的东西未必是真实的东西,都是经过了包装和表演。所以越精彩的辩论,观众被“骗”的可能性也越大。但是,辩论也绝不是“卖大力丸”。卖大力丸的江湖巫术与魔术师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表面功夫,以次充好,甚至合伙欺骗,只为了把一包石灰粉当作仙丹卖给别人;后者是一种艺术,是通过技巧和构思来完成不可思议的表演,从而给人一种欢愉的体验。

好的魔术师要眼快手快,要有奇思妙想,所以学魔术的人要很多的手、眼和肢体的训练,要了解物理、化学和其他技术来制作道具,甚至还要学习艺术、绘画、音乐和历史文化等种种知识来丰富表演的灵感——而卖大力丸的往往只要学个“一招鲜”来骗骗人就好,骗不过就遛。同样的,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辩手,首先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其次是要进行演讲、礼仪和即兴反应等各方面的训练,最后加上对于倾听者和对手的分析,才能制定出辩论的策略。所以,辩论是一种show,是一场表演,辩论赛辩的不是真理,但是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辩手,或要认真地准备辩论的过程,确实是向真理靠近的过程。就好像,魔术是利用了观众的幻觉,但是魔术师和魔术技艺是一种艺术和文化。

当然,很多时候,“卖大力丸的”和魔术师之间很难区分,有些优秀的江湖郎中,他的技艺熟练之后,也可以逐步发展成一种特色和手艺;有些低级的魔术师,也会用一些三脚猫的功夫去大街上骗人。所以,对于辩手来说,一定要不断地反省,要区别纯粹依靠技巧的诡辩和富有思想性的辩论。

以上这个“魔术”的比喻,曾经是受到过执中学长的启发,加上了我个人后来的理解。

[ 本帖最后由 上大小白 于 2008-8-6 17:23 编辑 ]
发表于 2008-8-6 18: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J13A的辩论赛就是社会问题认知或者解决方案的销售大赛的观点很接近,不过汪一峰前辈曾经花1万字写过对岚星以及j13a学说的批判,大家可以看看。
发表于 2008-8-6 19: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赛就是为了比赛捍卫真理的能力
发表于 2008-8-6 19: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TIMELEAP:
辩论赛的意义是什么,如果说是口才的比拼那就太让人给说这个话的人一拳。

我没有发现有什么好辩论的,给你一个论题,正方反方,如果对于一个众人普遍认为正确的观点来说,只要抽到了反对这个众人都同意的观点时,那势必会很难防守的。

这样的辩论赛,更像是狡辩赛。

最终的辩论结果往往那些众人皆是的观点获胜。这个真的很能打击积极性!

有个论题是“长”好还是“短”好,你说这个有什么好变得

辩论只能是单方面的,你不能说着说着就说到对方的立场上去。而和蔼可亲的老师,德高望重的哲人,寒窗苦读颇有心得的学者,平日里学的语文中也会让我们提倡看事物问题要看两面,不能看单面。这样这个辩论赛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发表于 2008-8-6 19: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提高语言能力,临场思维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锻炼心理素质,更加深入问题本质。讨论的问题和辩论结果都不重要,我感觉可以积累就业面试时需要的综合素质。
发表于 2008-8-6 19: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训练本身的意义很丰富,但辩论赛是比赛,它的意义就是“赢”。希望所有辩友注重辩论训练和准备过程所带来的收获而非辩论比赛本身。
发表于 2008-8-6 19: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TZD:
我也不懂辩论赛到底有什么意思,讨论来讨论去的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无非就是看谁比较会找资料罢~..找的资料多就赢了,现在的辩论赛越来越形式化~....可能就是无聊的人没事找点无聊的事干干呗,我门做学生的也就只能顺从咯~
发表于 2008-8-6 19: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天慰
一年一度的大专辩论赛,于今年改称“大专辩论会”,正在中央电视台不冷不热地播出。虽然还没有最终的统计,但估计是很难再创电视辩论赛初露锋芒时的辉煌。

  不可讳言,自1986年中央电视台首次转播了由新加坡广播局举办的“亚洲大专辩论赛”决赛以来的近20年间,电视辩论赛由平淡而极盛又趋于平淡,在不长的时间里完整演绎了一项事物的演进历程。不过或许应该指出的是,迄今为止的冷、热之别,大多指辩论赛通过电视转播而受到一般公众关注的程度而言,而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媒体传播效应的屏蔽而并不为观众所知。一般受众对电视辩论的热情,起自对其新颖形式、思维激荡和论辩技巧的新奇之感。而当新奇不再,又有更多的信息形式充塞媒体和街谈巷议之时,受众热情的衰减几乎是必然。但对于辩论的参与者而言,辩论本身的意义,并不因受人关注程度的弱化而损失。从电视转播中可以看出,今年参赛学生为辩论所投入的热情和智慧,丝毫不逊于电视辩论赛鼎盛时期的学长。相信他们从辩论赛中所体会到的乐趣和收获的成果,也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重要而难以替代的影响。

  辩论古已有之。人类探求真理的冲动,和享受思维激荡的乐趣,使人类自有文明史以来,就深陷辩论的“泥淖”而不能自拔。人类历史上最值得怀念的“好辩”时代,如古希腊雅典时期,或中国春秋时代,恰是东西方文明留给人类最伟大和丰厚遗产的伟大时代。不但当时的真理之辩奠定了所有人类哲学的基础,即使是看似“无厘头”的口舌之辩,也直接促进了形而上学和形式逻辑的发展。

  就人类整体而言,显然已经走出智慧启蒙的儿童时代。但就每个个体而言,对真理的探寻、对思维的训练,却依然是必须的过程。而辩论显然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以往历届大专辩论赛的优秀“辩手”们,大多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受益于辩论带给他们的训练有素的智慧和风度。此次辩论会上充任“提问嘉宾”的四位往届“最佳辩手”,通过对场上辩论的聆听、思考之后所提出的问题,往往直捣辩题的主旨,和辩手们在论辩过程中所露出的“破绽”,其表现出的观察、归纳和思辨能力,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怀,都远胜参赛辩手们一筹。阅历自然是重要的原因,但以往通过参与辩论训练而成的思辨能力和思考习惯,显然对他们的成长多有助益。

  比较而言,此次参赛的学生则表现得并不尽如人意。在其论辩过程中,向“上”难以达到哲理思辨的高度,向“下”则大多未能将辩题“落地”到社会现实层面,于是在大多数场次中,都局限于概念、逻辑层面的缠斗。即使是在诸如“手机拉近人的距离”对“手机疏远人的距离”,或“人的财富越多越自由”对“人的财富越多越不自由”这类既可引入哲学思考,又可直涉社会现实问题的辩题,辩手们的思路,也大多局限在语词概念或经验层面,你来我往、词锋凌厉,却终究难见深刻的思考和深切的关怀。

  与其批评学生,更需反思社会。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启蒙思潮,显然为当时的辩论赛营造了难得的思想氛围,也为参与辩论的学生们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弹药”。而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普遍世俗化、功利化,和人们更多地专注于自身利益的追求,哲理沉思、价值追求、人生情怀,在整个社会舆论环境中已成空谷足音。曾经成为舆论热点的义理之辩,已经让位于价格听证会上的具体利益之争。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学生们是无法在自己的脚下堆起一座假山而做巅峰之论的。

  或许大专辩论会坚持不懈地举办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以最集中也最极端的形式,反映出我们时代的精神特质,甚至成为观察社会演变的重要窗口。至于电视辩论能否继续得到观众的关注,则除了寄望于形式的求新之外,更在于能否使论辩的题目更切近社会现实,或更多地触及现阶段大学生及普通青年们所面临的真实人生。这当然需要一个缓慢的蜕变和爬升的过程。而可以促使这个过程加快的因素,唯有更多人以更大的热情和自觉,投以更多的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22: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大家这么以点,还是收获不少~
谢谢~
发表于 2008-8-8 15: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呵呵,生动。。受益不少
发表于 2008-8-8 15: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的帖子

此言得其真谛,只是辩论势短,难假于物也。。。。
受教了。。
发表于 2008-8-10 20: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加QQ群—《罗伯特议事规则》群

喜欢群内讨论、辩论、乱侃的朋友可以看过来了!
你是否遇到过在群内论辩时,因互不相让而导致了与群友的意气之争,为反对而反对?你是否经历过纷纷乱乱、争作一团,却最终没有成果达成的会议?你是否对于辩论怀有热忱?你是否希望与认识不认识的朋友交流思辨的知识和经验?
本群 67881014 欢迎各位的到来,一起讨论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和解决我们碰到的问题。:)
发表于 2008-8-12 10: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于 2008-8-6 18:42 发表
和J13A的辩论赛就是社会问题认知或者解决方案的销售大赛的观点很接近,不过汪一峰前辈曾经花1万字写过对岚星以及j13a学说的批判,大家可以看看。
我震惊了,请问在哪里可以拜读到这1万字的大作?
发表于 2008-8-15 20: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

其实个人认为,辩论是为了提高思辨能力,还有锻炼心理素质,表达能力,而比赛就是对自身如此类能力的考验
发表于 2008-10-25 21: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并不是要比出真理,重要的还是要引领思潮,期望更多人投入思考
发表于 2008-10-26 20: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楼主,贺喜楼主,你已经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了,加油,圆满指日可待啊!:)
发表于 2008-10-29 10: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别听楼上蛊惑。蹩脚画匠作画,会画得山不像山,水不像水,因为这样容易糊弄人。大师作画,永远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3-27 05:36 , Processed in 0.0728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