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superart在 2004/06/02 04:57am 发表的内容: 楼上兄弟的肺腑之言让在下想到了很多很多也让我收益了许多许多^^^^^^^^^^ 或许当一支辩队所承受的痛苦永远不为人知,那支辩队是最优秀的; 又或许当一个辩手在讲述他们辛酸的磨练时,他是自傲的\肤浅的; 又或许这一切的一切本就不该发生,而这一切的一切也不应为人所知而要自己意会. 因为有人告诉他,你们要冷静,要忍耐,要谦虚,要上进,要为了整支队伍的荣誉而作出所有可能的让步,甚至遭人家白眼,遭人家驱逐,遭人家谩骂,你都要忍,都要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地接受! 或许这样才符合我们中国古老的传统美德,或许这样人家才说你们是好样的. 当然我们的处境还至于到那种地步,但是敢问我们是否应该忍到那种状态才作出反抗还是忍到那种状态后还要继续忍呢?! 作为一个辩手,他有喜怒哀乐,有爱恨情仇,这是很正常的.否则辩场上将只是几个理性得近乎机器人般"酷儿"! 我不明白的是: 为什么要压制他?叫他在公众场合不能讲他背后的泪水?难道他光明正大的付出却要偷偷摸摸讲述?!难道一个人的成功就仅仅只有他眼前的鲜花而已?更何况他还没有什么鲜花时就连对自己不辞劳苦所付出的一切都不敢肯定?!这就是辩手厚重与谦逊?! 我们敬重中医学院的谦逊与厚道,我们甚至敢说中医学院输掉了一场比赛却赢得了一场辩论,赢得了很多观众,赢得了很多辩手诚挚的心!但是当我们看到中医学院辩手承受过的苦衷再次重演时,面对如此不公平的世道,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公开地站出来呐喊\申冤\鸣不平就连肯定自己都不行,甚至还要做恶魔的帮凶偷偷地淹没掉正义的呼声?!对敢于道出别人不敢言语或不能言语的人是否还要扣上顶"吹嘘"的大帽再加上游街示众呢?! 认识自己比任何荣誉更重要啊~,没错.但认识自己就不能肯定自己,连自己都不敢肯定又如何得知自己所做的一切到底是值还是不值(我们估且不论对或不对)呢?!一支怕被人家评论的辩队又如何体现出其价值来呢?! 最后,我以一名政法学院到目前为止最热衷于辩论的学生再次重申:政法学院的辩队不是一支很强的队伍,我们的队员也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们肯定也不会很差,肯定我们的付出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我们队员一无所有,仅存的是一种思辩的欲望\狂辩的梦\爱憎分明敢爱敢恨的精神! 其实,每当我们在评价别人时总会思考着同样的一个问题:假如我自己上场的话,人家又会如何评价我呢?是否真有人能做到十全十美呢?我们期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声音,允许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每每此时,我就不敢再多言了. 所言 所言甚是在理,不过正确认识评价自身也是很重要的,其它话不多说,我想还是送你们一段岚星和我书稿里面的话,写在“辩论原则”那儿: 说辩论赛是一项游戏,因为大约没有什么辩手是抱着“求是明理”这样崇高伟大的目标来打辩论赛的——这就像我们平时打篮球踢足球没谁想着是为了体现——或有朝一日体现——什么“智慧”、“力量”、“意志”等等体育精神、体育之美一样。我们只是为了这个东西好玩或者和这些人一起感觉很好就参加进来了。这没什么奇怪,就连乔丹或者菲戈估计和我们也只是“喜欢”程度上的区别。但辩论赛作为一项更多地是由那些人格——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待人处世的方法等等——正在形成时期的青年和少年参加的活动,她不可避免地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参与其中的每个人的一生或者至少是相当长的时间——辩论赛打得越成功,投入时间越长的人越是如此。因此她也就不再仅仅是一项简单地游戏了。 打辩论赛的人可以分为三类:辩痞、辩手和辩士——当然如果有人说“辩棍”也只能由他。在参加辩论赛的人中间,可以说没有多少人会想着要往辩士的方向发展,更多的只是想做一个辩手。但正如参加体育活动一下,即使并没有想着自己是在“对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生命永远拼搏进取的精神”、“挑战自我极限的勇气和毅力”等等,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在木板地或者绿茵场上球冲人踢朝人砸、过不去就一拳把对方撂倒或者把人撞翻了还呲牙一笑:“兄弟,这样冲撞都受不了还来现眼?”没有人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们可以不去想着展示或体现体育之道,但不应该违备体育之道——也就是那些体现体育之道的原则。没有必要要求或者哪怕仅仅是提倡在校园里踢足球的人都要努力成为罗纳尔多或者贝克汉姆,但决不应该允许或者助长他们在不自觉中成为足球流氓。 辩论赛也是如此。 如果说能否主动体现和展示辩论之道是“辩士”与“辩手”的区别,那么是否能遵守和不违背辩论之道就是“辩手”和“辩痞”的区别——前者是辩手可以自由选择的发展方向,而后者是“辩手”必须坚持的操守底线。 对辩论赛来说,参加的人并不是都想成为辩士,但这决不意味着就可以向着辩痞的方向努力。对人生来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想成为体现“真善美”的圣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要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向着“至善”这个地平线前进。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突破“真善美”所对应的道德底线。 于是回到本章开头时提出的那句话: 辩论之道,在自启、在明理、在止于至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