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城市行者在 2007/08/09 00:42am 第 1 次编辑]
“以这个理论而言,大学生上体育课是为了锻炼体质,是不是可以把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引入大学体育课?”正是因为这样的理论有点可笑,所以才不能因为辩论和做课题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就认为像做课题的打辩论就是可取的呀! “那么“恶法非法”这样的题目是不是只有法学院的学生才能打好?” 这个命题法学界一直以来都争执不休,且不同的学派都已经有了很深的研究,难道一个法学的门外汉就能辩清楚吗?!一个题目能不能拿来辩是一回事,辩手辩得好与不好是一回事,但能不能被辩好也是外一回事。作为主办方就应该把尽量规避那些不能被辩好的题目,这才是正道,而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尽给辩手出难题、怪题!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哲学专业的,一样可以打哲学命题” 哲学的问题可以来辩论是因为哲学讨论的是人的问题,是永恒的问题,辩手虽然不是哲学家,但至少是个人,对于人类最基本的一些问题还是会思考、会分析的,如果这都不会,那就根本不在辩手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学新闻出身的新闻记者,是不是就不能采写时政问题?是不是就不能采写法制报道?是不是就不能做科技新闻?他们可都是在两三天内变成所要采写问题的专家的” 他们只是了解得比较多,但如果说这样就能成为一个专家,那那些专家们跳楼去好了~~事实上,记者们只是了解比较多,但他们的观点就一定经得起推敲,甚至是辩论,不见得。一辩成词时每个队都是有道理的,打得差得问题都是在后面暴露出来的。 “1986年北大夺冠的亚洲辩论赛,决赛赛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大还是弊大——请问参赛的队员有哪个是研究旅游经济的?” 无论是现场效果还是社会反映,这个题和93年“人性本善/恶”哪个来得好? “上一届的全辩赛,有哪一支队伍能跟西安交大98、99年的队伍相比?是不是上一届的辩题全错了?还是上一届的制度都错了?” 西交的表现不是登峰造极也一定是让人叹为观止,比那差并不是丑事;但如果有种制度使大多数队伍连一般的水平都难以保证,制度是不是有问题呢! “说句不客气的话,全盘照搬以前的辩题到现在,打的好的队伍还是打的好,打得不好的队伍还是打不好。信不信?” 我更相信把现在的辩题搬到以前,打不好的队伍还是打不好,很多打得好的队伍也会打不好! “立论陈词可以背,其余的东西场上都反应不出来,都要拿着纸条看,这也叫辩论?辩论是考知识考反应考口才不是考传统考背诵!” 政策性辩题就没人拿纸条了?这些场比赛的情况大家也看到了,爱背诵的怎么都在背诵,这和辩题类型有关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