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16|回复: 48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8 23: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在看央视的网辩天下的节目。总体感觉,这次国辨,大部分大学的大部分辩手,被评委们网友们指责为没语言没逻辑没论证,整个是“三无”产品。心中略有一丝不平。

评委老梁觉得现在的辩手搜集论据的方式有问题。在辩论中很少能听到来自自己的,贴近生活的例子。觉得辩手太年轻,生活经验不足,找论据都要上网找,这样不好。
我表示不解。首先,辩论中要用的例子一定要典型,有说服力,有权威性,有代表性。观众和评委通常更相信权威,同样一个例子,是辩手经历过的,显然就不如名人经历过的有说服力。所以当然要尽量找名人的例子。另外,互联网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不能用?文章写出来,就是要教育大众的,能被辩手借用证明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不可以?上网搜集资料,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更多的资料,有什么不行?况且,二十几岁的人哪里有那么多又恰当有典型的直接经验?不找间接经验,怎么能行?
网友们和评委们,对进行到现在为止的国辨,失望的声音不绝于耳。其实,失望的何止你们,辩手们更是如此。
辩题过于贴近生活,可辩性太小,甚至有些专业性太强。没有一定的抽象高度和哲学高度,该怎么旁征博引?说得不好就容易被指责没逻辑或者哗众取宠。那些问题很多专家都理不出逻辑,并且也不是人人都耳熟能详的问题,可见要说服观众有多么困难。电子竞技,aa制,名人当教授,出租车和醉汉,这样的问题要吵一个小时!!哪有那么多话?都说真理都是越辩越明的,可是这些问题中有哪一个孕育着真理?!没有真理又该让辩手追求什么?!比起从前的经典辩题,比如知难行易,人行善恶,美是客观还是主观等等,那是怎样的一种发挥的空间,举的任何的例子或类比都在范围之内,都能引起大家的共鸣,那才是智慧的交锋,而不是现在的吵嘴。
在莱说说形式。上下半场交换立场。对辩手造成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熟识的事例和理论往往在使用时要先犹豫,因为要先考虑自己现在是哪一个立场,万一一个疏忽就会找不清方向。没法坚定的站在一方,就更加暴露了斗嘴的实质
辩论风气日益浮躁,置于一个大背景之下,也不足为奇。浮躁不是辩手带给社会的,不能因果倒置。

张泽群评委说得好,辩论是一项高级的智慧的交锋。没有一个辩手希望自己的比赛会变成别人眼中的斗嘴。事情到了这种地步,难道,真得只怪辩手么?

个人愚见,不妥见谅。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

发表于 2007-7-29 00: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顶!
发表于 2007-7-29 09: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确实...不过现在辩手找资料,网络的共享性使观众感觉例子太老掉牙了..经典虽经典..人总想尝新..不过对于辩手的要求比较高..用自己身边的例子想满足人们已经对经典例子所形成的固定思维的需求..比较难=.=哎..现在辩论有时候感觉没味道..就是自己不知道怎么举出鲜明但内涵深刻的例子..往往也就成了..嘴皮子上的功夫了..
发表于 2007-7-29 09: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现在的辩手跟以前辩手最大的差距就是读书上的差距,从立论的深度、辩论语话素材的选择上都能够看出来,所以如果没有一个有辩论传统的队伍传承或者经验特别丰富的教练指导,反映上来的原生态是可以想见的。

昨天抽空看了两场大家反映不错的厦大和法大的比赛,感觉有亮点,但整体上还显得粗糙,也许辩手们辩论赛看得还少,还在重复很多前人已经探索过的路,有些可惜。

关于网上搜资料的问题无可厚非,但需要注意的是网上的资料来源很多需要存疑。所以,这几场比赛频频出现——这句话到底谁说的,这个资料哪里来的——这种质疑证据的场面,包括评委也质疑,这是辩手们需要反思和引起重视的。

这届的辩题有些是有问题的,比如冲击和丰富,本身就很难构成立场上的冲突,这也是现实。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怎么从一个普通的辩题中挖掘出价值层面的东西,这个很难,但并不是不能做到。至于一个专业性强的辩题怎么能辩的好,2000年全辩的决赛,武大已经给我们做了教科书式的示范。

发表于 2007-7-29 10: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的确,只怪辩手是不对的。

组织们应该好好反省。

话又说回来,一点都不怪辩手,也是不对的。

发表于 2007-7-29 10: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下面引用由撒漠美雪2007/07/28 11:49pm 发表的内容:
评委老梁觉得现在的辩手搜集论据的方式有问题。在辩论中很少能听到来自自己的,贴近生活的例子。觉得辩手太年轻,生活经验不足,找论据都要上网找,这样不好。

第一轮就惨遭淘汰的某队的某辩手赛后留给学弟学妹一句话:只靠baidu是赢不了比赛的。

呵呵。


不过也确实有些评委的言论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把他们扔到场上,随便哪个队都能把他们批得体无完肤。

发表于 2007-7-29 10: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我觉得辨手还是要批评的……

网络的作用在于掌握资料,而辨手的主动思考应该是独立的。同样的资料也可以解读出新意。

比如昨天的辩题,在辩论中就很少见辩手的延伸思考。统一命题和分省命题讨论的只是单一的命题问题么?命题这个步骤向上延伸是教育部的指导思想向下延伸是高效的录取方法;教学大纲是统一的,招生又是各省不同的——这样容易的延伸都做不到,为什么不怪辨手?

发表于 2007-7-29 12: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我个人的感觉:辩手有反驳的本能,却没有批判的精神;有立论的模式,却没有独立的思想
发表于 2007-7-29 13: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同样一个论点/论据,不同的人表达会有不同的效果。辩题和论据不是唯一的理由,辩手水平同样也不是唯一的理由。

相信学校的老师不是想不到好的论点,找不到好的论据(或许因为辩题能用的东西就那么一点)。辩手在紧张的情况下能否吸收,团队能否去加以利用,开发,甚至渲染手上的东西,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安排手上现有的资源/资料,在有限的破辩题制造的空间中,舞出自己的舞蹈,这些都很重要。

马大在美的客观存在的比赛有个论点,每个事物都有美,而是你看到或看不到。对于辩手,却有这样的义务,让大家看到你的论点/论据的美/信服力,而不是无趣贫乏的一面。

发表于 2007-7-29 14: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这个贴子最后由dean在 2007/07/29 06:48pm 第 1 次编辑]

评委老梁觉得现在的辩手搜集论据的方式有问题。在辩论中很少能听到来自自己的,贴近生活的例子。

这样的说法一直都有提倡,记得2000年及以后的全辩,总有评委说要找身边的例子,但我真没法赞同。
如果真是这样,正方说:“我家二大爷有个经历,正好证明我方观点。”反方说:“扯吧你,我上铺的兄弟早试过了,你们那套行不通。”——这是辩论赛还是说相声?
依我看,可能这些评委都习惯了上清谈节目,没话说就扯点朋友家的事情,反正观众也能听得下去——锵锵三人行,广告之后见。

发表于 2007-7-29 15: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唉,重大对云大的那一场比赛,重大就曾经举过这样的“身边的例子”,当时就曾有网友对这样的例子做出批评。
发表于 2007-7-29 21: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不知道各位还记得夏大王端那个“晕”的例子没,应该说现场效果非常好~~~
按我的理解,评委的意思可能是辩手们太注重使用名人的话语了,以至于给人一种什么观点都是名人的,什么论证都是名人的,而这次的辩题比较生活化,如果在论证过程中太多使用名人的例子,可能效果反而不是很好~~
 楼主| 发表于 2007-7-29 23: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看了各位的评论,很受启发。特别是SIGR斑竹。一语中砥,获益匪浅。
弦外一句话,老梁~~真没奈~~ 苛刻评委的代表!!
发表于 2007-7-30 23: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其实,关键在于例子有没有“代表性”。而对“代表性”的评判来自两种:

1、逻辑上可以证明这个例子有代表性,比如统计数据。

2、情感直观判断。即这个例子说出来能让观众觉得他的例子有代表性。王端那个就是如此。

发表于 2007-7-30 23: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下面引用由SIGR2007/07/29 00:22pm 发表的内容:
我个人的感觉:辩手有反驳的本能,却没有批判的精神;有立论的模式,却没有独立的思想

不管怎么说,也不管怎么反驳争辩,辩手没有奉献出精彩的比赛是确实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7-31 11: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下面引用由zhaohui2522007/07/30 11:30pm 发表的内容:
不管怎么说,也不管怎么反驳争辩,辩手没有奉献出精彩的比赛是确实的~

改一下,是主办方和辩手等各个方面没有奉献出精彩的比赛是确实的。

发表于 2007-7-31 22: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下面引用由bruceliujing2007/07/29 03:20pm 发表的内容:
唉,重大对云大的那一场比赛,重大就曾经举过这样的“身边的例子”,当时就曾有网友对这样的例子做出批评。

你是指刘超说的那个,他的小侄子的例子吗?
发表于 2007-8-1 09: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辩论的例证体系真的需要这么讲究么?代表性或者典型性或许是有所作用。但根本还是在于逻辑模型是否能对这类例证做出很好的涵盖吧?
发表于 2007-8-1 10: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楼上的存款数太可怕啦……
发表于 2007-8-1 18: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下面引用由wolf14392007/07/31 10:44pm 发表的内容:
你是指刘超说的那个,他的小侄子的例子吗?

是啊,我个人感觉,那个例子不大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3 10:25 , Processed in 0.0531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