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87|回复: 49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3 12: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靶队海选至今,鄙人对此次国辩也已经持续关注了好几个月,原本早就想抒发一下自己对此次比赛的一点感想的,但本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态度,还是决定保持一下沉默,沉下心来好好观赏。而现在,网辩的激战已有一个多星期,许多队伍都纷纷亮相(当然还有更多正在进行着最后的准备),看了七八场比赛后感触确实是又多了些许,并且和几位爱好辩论的朋友也交流了一些,有几点看法希望能和各位交流一下,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还望不吝赐教。
   首先,此次网辩在比赛模式上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不仅上场人数从四人变成了三人,更是引入了观点互换的上下半场机制。也许央视的初衷是为了让比赛变得更激烈,对抗性更强,从而更具有可看性,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但现实中效果真的是这样的吗?更进一步说,比赛的对抗性加强了,比赛更激烈了,就一定意味着比赛精彩吗,观众就一定会因此而更多的走进辩论吗?不见得。
   辩论不是吵架,也不是为了争个输赢,观众喜欢看辩论,在过去可能是因为辩论是种新玩意,可能是因为这种形式很吸引人,而在辩论已经进入大家视野十多年后的今天,在普通老百姓对于生活的品质追求已经不断由物质转向精神的时候,真正能够吸引人的是内涵,是内容,是有道理的东西,而不再是那种新鲜的模式。比如百家讲坛,它的模式一点都不新鲜,就好象说书,实际上也和讲课没什么区别,但观众就是爱看,为什么,是因为它的内容带给大家的是难得的精神享受。所以说,从这个层面来讲,此次网辩的赛制就是失败的,因为这样的安排自由辩时间过长,对辩之后又没有小结,容易出现乱哄哄的场面,使得双方对于辩题地探讨缺乏条理性,更不利于一般的观众理清双方的思路,看清比赛。这一点,在已经进行的比赛中有明显的反映。
   其次,上下半场互换观点的做法在下认为不可取。也许央视认为这么做可以让辩手体现出其自身的水平,让观众对其充分认可。其实不然。在现实生活中,一个辩手或者说一个辩论的人已经经常性地得不到他人的认可,ibm的hr在浙大招聘时就说:“我们不需要一个打过辩论赛的人,因为这些人只会抬杠,其他什么都不会”。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的很多辩论的朋友都曾向我倾诉过自己的遭遇,他们的口才以及辩论的经历反而给他们带来与人相处时的一些不和谐,因为大家都觉得辩论的人总有办法把没道理的东西都说的很有道理,把理屈的地方也说得振振有词。而如今的赛制,让辩手成为一种说话的工具,把人们对辩手厌恶的地方都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因为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告诉我们要心里想什么嘴上说什么,更是推崇从一而终,而如今的赛制却让辩手一会这样一会那样,试想,当一个人刚才还在拼命维护一个观点时,待会就站到了对立面对这一观点猛批,尽管只是由于规则的规定才这样的,但对于这个辩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人们心里是不是会产生些遐想呢?也许有人说因为辩论的观点本身就有着两面性,所以这个规则是可行的,但辩论赛本身就有着两方,对辩题的两面性解读应该由双方去完成,这样既深入又完整,何必要搞现在这种噱头,让辩手们个人来承受这种不利影响以换取所谓的提高收视率的可能性呢?
   第三,辩题的过分生活化是又一败笔。辩论自古以来就是一项高尚的活动,它所涉及的知识是方方面面的,要开展一场辩论,需要辩者就某一话题构建一个完整自恰的体系。因此,如果把话题定在某一个生活现象上,往往给人小题大做、杀鸡用牛刀的感觉。辩论的观众绝对不会都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对一般人都有意义的一些朴素的人生哲理。因为这些东西是贯穿人类历史的,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是人们心底里真正留存着的声音。所谓的政策型辩论事实上已经比较趋同于专业辩论。这种政策型辩论要盛行需要条件和背景,但这些中国都不具备,因此如果一定要把辩题往政策上靠,结果往往会是自讨苦吃。
  最后,本次所谓的网辩,在网络技术层面实在让人哭笑不得。通信技术和各种设备的糟糕以及对于比赛的影响我想用不着我多说各位都能体会到这中间的郁闷吧。其实,这所谓的网辩就是另一种噱头,唬弄唬弄大家的,根本就没有技术保障,或者说技术根本还不成熟,却要拿来搞全辩,对全辩也太不负责了吧。没有金刚钻就不揽瓷器活,央视和新浪连这点自知之明都没有,又怎么不会把全辩搞砸呢?!
  辩论是辩论,全辩是全辩,只是希望这本已下滑的辩论势头不要因为这次全辩而更进一步!
发表于 2007-7-23 12: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楼主一片赤子之心啊。
不过,CCTV要的不是辩论赛,而是一次“辩论节目”,还是能尽量少花钱、多造势的节目,所以这次的网辩难免设计走型。
其次,以目前的几场比赛来看,就算这次央视像七八年前一样搞比赛,情况也未必会比现在强多少。因为这些队伍本身的实力和态度真是让人担忧啊。
发表于 2007-7-23 12: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从一开始我就对这种改革持保留态度~~~
不知道这次网辩能为11月的国辩带来多大的收视率提升
CCTV真是煞费苦心啊~~~
SIGH
发表于 2007-7-23 13: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辩论不能这么搞,这么搞是毁了辩论。
与楼主英雄所见略同。
建议电视台要想选秀的话,可以去接着办梦想中国。不要来糟蹋辩论。
发表于 2007-7-23 13: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这个贴子最后由smilesir在 2007/07/23 01:18pm 第 1 次编辑]

有个朋友介绍他们队中一位高手说过的话:

三流的辩手玩儿语言,二流的辩手玩儿逻辑,一流的辩手玩儿思想。

在这种上下半场互换立场的比赛上,玩儿思想几无可能。

从赛制设计上断了辩者向更高层次追求的愿景,是为本次比赛的一大罪过!

其实,网辩是个噱头大家早已心知肚明,所谓的炒作其实也没什么效果的,那个视频聊天室最多也不过能容得下300人,最近几场的上座率就不怎么理想。

搞网辩,组织者是最大的赢家。比赛场地在各校,全是各校自己花钱,自己布置。组织者也不必再解决各校进京的吃、住、行,不必再安排演播室、成立摄制组、申请转播时段。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冠名费大把地投进所谓靶队,去环游全世界。

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一个节目是好节目,大家都爱看,收视率很高,电视台怎么会舍得把它轰到网上去呢?这种局面的出现,实际上也宣告了辩论赛已被他的始作俑者亲手淘汰出局。

发表于 2007-7-23 16: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发表于 2007-7-23 19: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这个贴子最后由MIA在 2007/07/23 07:32pm 第 1 次编辑]

IBM的HR在浙大招聘时就说:“我们不需要一个打过辩论赛的人,因为这些人只会抬杠,其他什么都不会”。

身为一个辩手不能对这样的说法当场反驳,真是有辱辩手尊严!!!!!

发表于 2007-7-23 19: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楼主分析的很深刻,赞一个!

但目前我们需明确一点:有全辩比没全辩还是好那么一点点。而且这次也很很多学校重视,涌现了一些不错的新星,我相信他们会在后面的比赛表现的更出色。

电视台有电视台的规则,收视率低的节目很难被重视。辩论的发展不好,归罪5于cctv,归罪于cctv编导,归罪于潘跃制片人,也有点勉为其难。也许没有潘跃,辩论发展还不如现在,也许潘跃等编导不是投身辩论,会有更大的成绩功名。

中国足球发展不好,归罪于中国足协,无可厚非;辩论发展不好,是不是归罪于辩协?而目前没有辩协。

我们可以列出各种比赛的不足,这可以让组织者反思;我们更要为组织者提供良方,毕竟他们组织其一次大型比赛着实不易。当然大家提出的不足我们组织者也要认真分析检讨。

我们大家能不能共同讨论,给中国辩论开一计良方,从机制上改进方能源远流长。

发表于 2007-7-23 22: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学术为本
正规组织
当务之急是:有人牵头,别再受制于媒体,辩论应该有自己的“中国辩论协会”
发表于 2007-7-23 23: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楼上是青蛙的马甲??
发表于 2007-7-23 23: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关于上下半场互换,想啰嗦一句,个人以为还是不错的制度。
所谓一流辩手玩儿思想的结论是不是正确,我不敢说,不过因为上下场互换就导致“不能玩儿思想”,那只能说明这个聪明的脑袋太过接近自以为的真理。
在帮小朋友们准备的过程中,我觉得这种正反双立场的赛制其实是利弊参半,或者使一些辩手把注意力放在逻辑、技巧、语言上,或者帮助人认识到自己认识的不足。任一方的观点想要自圆其说,便可不能建立在相同的假设之上,因为客观事实、规律只能支撑起一个论证过程。于是,便会发现正、反两条逻辑的假设中,只有一方的能成立。如果最终确定何者为真,可喜,因为又掌握了一种事实或者规律;如果最终无法确定何者为真,亦可喜,因为认识到自己不足尚多,远离真理。
也许,对有的辩手而言立论不过是自己跟自己玩的一个逻辑圈圈游戏,不过我从不以为这些圈圈能够在更正确的论证前站稳脚跟。
诚然,这种自省和理性看待双方立论的结果,可能只不过是这个制度的偶然性副产品。
发表于 2007-7-23 23: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我是没钱没权,有钱就赞助学校搞辩论赛,有权就要求电视台搞辩论赛……

各位啊,有钱的出钱,有权的出权……呵呵

PS.思想不是玩出来的,还是需要认真对待!

发表于 2007-7-23 23: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下面引用由herolandis2007/07/23 11:14pm 发表的内容:
因为上下场互换就导致“不能玩儿思想”,那只能说明这个聪明的脑袋太过接近自以为的真理。
在帮小朋友们准备的过程中……

今天下午北交大疑似玩儿了一把,作为他们对手的那些“小朋友们”有没有玩儿还真看不出来。即使玩儿了,基本也是失败的尝试。
发表于 2007-7-23 23: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下面引用由SIGR2007/07/23 11:19pm 发表的内容:
我是没钱没权,有钱就赞助学校搞辩论赛,有权就要求电视台搞辩论赛……

怎么就想不到推动立法,规定大家都必须搞辩论赛呢?呵呵。
发表于 2007-7-23 23: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田蛙不需要青蛙做马甲
发表于 2007-7-23 23: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下面引用由MIA2007/07/23 07:31pm 发表的内容:
IBM的HR在浙大招聘时就说:“我们不需要一个打过辩论赛的人,因为这些人只会抬杠,其他什么都不会”。
身为一个辩手不能对这样的说法当场反驳,真是有辱辩手尊严!!!!!

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对方觉得他的论断再次得到证明。

作为一个求职者,面对HR应该自控。何况对于这样明言的论断,最好是用长期的行动改变其观点。
或者,可以选择离开。
反驳,不过是让他觉得自己很正确罢了。

发表于 2007-7-23 23: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辩论乱世,英雄何在?
发表于 2007-7-23 23: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这个贴子最后由努力人生在 2007/07/24 00:38pm 第 1 次编辑]

还是喜欢99年~03年那段时间的辩坛···
胡渐彪~~~
难忘啊!!!
发表于 2007-7-23 23: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道不同不相与谋而已

其实,我是挺喜欢“善辩而不好辩”这句话的,忘了是谁忠告我或者我拿来忠告谁的了,呵呵。工作吗,还是应该摆事实讲道理,不要玩技巧,但还是需要逻辑和思想的

发表于 2007-7-23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此次网辩的几点愚见

所谓这次比赛不敢玩儿思想,根本不是像某些坐而论道的人说的什么“自以为的真理”,而是如果你上下半场在两个立场相反的题目上都拿出玩儿思想的架势,只会让听众觉得你真TM虚伪。

如果根本没有让自家的“小朋友们”这样玩儿,也不要忽悠其他人这样玩儿。毕竟大家还不想换来更差的结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3 10:25 , Processed in 0.0611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