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讨论的起因是中国政法大学陈典学长的一篇文章,征得陈典学长同意后,以下是对陈典学长文章的转载,内容有删减。
我和很多人的第一个分歧,也许是唯一一个分歧,我坚定的认为是理论性的。虽然这么想会让人觉得幼稚和傻逼,但我就是这么想的。 那就是,我认为,辩论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而以辩论为手段所追求的“人”的状态,应该更谦和,更理性的,为一种带有理想连贯性的理想或者生活而奋斗的状态。 幼稚一点说,就是: 为远离无知与麻木,为免于恐惧和匮乏,为自由及平等。 原谅我的中二之魂,到现在一直从头顶一直挺立到胯下。
在我的身边,不管是老神仙赵琪昊师兄,师祖吕牧栋师兄,半个师傅肖磊师兄,另外半个师傅常乐师姐,人生导师王涌教授,还是在辩论圈逐步接触的类似子江学长、林衍学长等等一系列的人,也许是我不够了解他们,但在我浅薄的认知里,他们给我的中二世界增添了力量和信仰。 他们会告诉我在这个纷扰的地球,人可以在哪怕很小的一寸地方守得清明与宁静,保持谦逊,甚至保持自卑。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还要保持怀疑。不是怀疑别人,而是时刻质疑自己。质疑自己的想法、理念,而不是去首先大张旗鼓的宣传它们。我尝试过摆脱所谓的神坛,现在发现摆脱不掉了,也时刻警醒自己,这里没有神,我更不是神。我甚至不需要每天提醒自己三遍,说其实你很水,其实你很水,其实你很水。因为我每天冒出最多的念头就是,我靠我懂的好少,我靠我懂的好少,我靠我懂的好少。 我很庆幸辩论带我脱离麻木,因为我现在时时刻刻陷于无知的恐惧之中。 每一场我接触的比赛,我都希望能够做得更好,而长期精神紧绷,情绪紧张,每一场比赛我都希望我能做的更多,哪怕给这个圈子多留下一场好的比赛也好。每一次比赛准备我都怨恨为什么我知道的那么少,能给的帮助还不够。 我们理所当然的去查阅更多的材料,写信息量巨大而厚重的稿件,想尽办法把巨额的信息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的传递给别人,我们刷夜、拼图,我们甚至从没有想过:哎呀,这个点我们的立论解决不了,绕过马其顿防线吧。反正这只是一场游戏而已。 我们像傻逼一样去查的更多,立的更复杂,表达的更有效更清晰。 我们殚精竭虑,如履薄冰。 他妈的。 这才是我所接触的,叫做辩论的东西。
我可以接受辩论的同时,你能够获得别的利益。 但我不能接受你搞辩论,只为了别的利益,或者,更多的是为了别的利益。
我的第一个不喜欢,引发出的第二个不喜欢,在于他们希望把辩论平民化。 “xx辩论平民化”和“xx将辩论平民化的方式”以及“将辩论平民化的目的”,这是三组不同的概念,后两者我觉得前文说了,我个人是真心无限反感。我只说最原初的“辩论平民化”本身。 当然,这三者会存在一种奇异的化学反应,将三者的集合往一个异化的方向去发展,这个逻辑上太复杂,我就不说了。 最原初的“辩论平民化”本身,这是我最不敢写的,因为这是我最没有想清楚的,所以如果我以后想清楚了,这里我会认错的。所以,这里的反感,最多的,只是一种直觉。我尝试着,给这个直觉,说点理。
要继续反对“辩论平民化”,我就要回答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他们想玩辩论,你他妈的居然不让?你凭什么不让? 实话实说,我没理由不让。 但我还是反对辩论平民化。 因为权利是否存在、是否应该被满足,和权利是否应该被广泛激发、应该怎样去实现是不同的概念。说实话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希望太多的人在一个并不良好的环境下接触辩论。 简单点说:辩论有毒,资源有限,这个圈子,带不过来。 坚定我这个想法的,是每一年我们自己的辩论队招新,我们每年,满打满算,一个在编齐全的院系队伍,最多最多,只能够带12个人,因为资源太少,我们也带不过来。可是每年辩论队的报名人数是多少,相信各位辩论界的大佬都有概念。我们经常碰到水平欠奉,但热爱辩论无比的小选手,死缠烂打说一定要跟着辩论队训练,愿意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没有比赛机会的队伍里。 对于这样的,我们一律非常残忍的,SAY NO了。 这是一项有毒的游戏,而不是一个只有好处的福利。每一位入队的辩手,都毫无例外的患上了“辩论初期社交功能性障碍”、“辩论初期自负情绪控制障碍”、“情绪烈度控制障碍”、“社会认知偏执障碍”等等一系列因为高强度的辩论训练而带来的“职业病”。 这一切,需要良好的团体氛围,综合的举止修养,乃至队伍灵魂领袖的个人素质一点一点去扭转改正,让大家日趋成熟。 即便这样,还是扭不回来的也大有人在。 所以一支成熟的队伍,会不断的帮助他们走出偏执、骄傲、满足,变回正常人,甚至变得更谦和,这是一名辩论教练,一支辩论队伍,最最最重要的职责! 而同时这是一项残酷的竞技,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正比,12个新辩手每年成功留下来的不足5成,3年后,能够享受校队待遇外出参赛的要再削减8成。每个学校都有校队,最后能够拿成绩登顶的,又有几个人? 我们不是神,真的怕带坏孩子,也怕浪费孩子的时间。 所以,遇到还真的不怕的,敢铺开的,桃李满天下的,我先是惊讶,再是佩服,最后看到一批批教育出来的累累成果,我很愤怒。 是的,我很愤怒。
我真的真的希望,这个圈里每一个人,哪怕不对知识心怀敬畏,也应该对辩论心怀尊敬。 我真心希望,每一位辩手,把心思花在做好一个简单的自由辩问题上。 也许人人都要长大,都要可耻的成熟,把持自负的正义感,可辩论世界的我还是那个7年前刚刚进院队的我。
对于罗胖子,我是路人。 但对于“情怀”,我是骄傲而中二的粉。 我希望这个圈子变得更好,我不骂人臭傻逼,我骂别人不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