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不喜欢厦门大学辩论队,尽管我不喜欢辩论队的某些队员,但是今天,我还是要说,你们没有资格在此评价厦大辩论队的胜负,批评王端. 也许一周前因为网络技术问题引发的表演赛和随之而来的字典问题让各位心怀各种诡异揣测和恶意念想的人都有了大快人心的结果,厦大终于输了,也许字典,表演赛及其他种种的一切不佳的表现都有了报应,实在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只是我觉得,各位除了感谢中南大学辩论队之外,更该感谢一下评委,是他们帮助你们出了心中的一口恶气. 我向来鄙视在队伍比赛之后要么怪辩题不公平要么怪评委水平低的队员,只是如今恐怕我自己也要沦为自己鄙视的对象,去评价如此的极品评委和匪夷所思的评语,"反映了太多的社会阴暗面""语言是评价胜负的标准"我不知道辩论究竟是在比较播音员基本功还是在比较思想深度,有人提出,如果在其他方面无法区分的前提下,语言成为一个评价的标准,只是今天的比赛真的从语言的方面难以区分了吗?还是评委自己能力有限无法判断呢?当然,从这位评委用抛硬币的弱智方法已经可以看出他的水平了.即便语言成为唯一的标准,究竟是考察其发音是否字正强圆还是考察组织语言和驾御语言的能力呢,是否厦大三名队员的发音让评委和观众有沟通障碍呢?估计没有吧,某些无聊的人居然猜测王端和颜艳是故意学习台湾发音,那我只好对你的无知表示遗憾了,王端自从大一参加全辩就是如此发音,带西南口音,而颜艳是厦门人,自然发音受到闽南腔调的影响,厦大再没有自己的风格,再要模仿别人,也不至于傻到去学一口标准的台湾话来愉悦评委. 再看反映社会的阴暗面,我不知道一场大学生辩论赛的评价标准是基于事实逻辑还是基于歌颂程度.不过依照该评委的看法,显然是后者,当然,对于一个出生喉舌部门的评委来说,职业病养成的高度政治敏感还真是让人赞叹.只是如此,辩论究竟带给我们什么?口舌之快?发音标准?声音洪亮?歌功颂德?或者就是简单的游戏.评委是怎么想的我们无法猜测,不过他们的言行倒是透露了一切.本来就是玩玩而已,各位何必当真呢? 王端在上周的表现确实有失风度,字典的口误着实成为某些人一直不放的把柄,于是某些人怀着能想到恶意揣测开始在网络上大举批判,甚至还要把中南辩手的对话发上来以试图证明的确有过下作的手法来赢得比赛,现在结果满意了?是不是嘴里可以说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毖了? 只是你们各位在批判王端的时候,有没仔细站在厦门大学辩论队的角度想一想是何缘故?1997年,名校杯辩论赛,厦门大学对战北京某高校,厦大一辩陈词之后,对方一辩陈词中晕倒,比赛中止半小时候,之后,该高校完全改变一辩立论,比赛最终厦大告负,的确,王端在场上的表现是显得有些不够风度,只是有前车之鉴又身负众望的时候,情绪不稳定是不是可以理解?况且事后他马上在bianlun上道歉了,为什么某些人还是要不停的批判呢?( 泰莎 我知道你是谁,还有其他几个id,你们的话语已经超过善意批评的底线了,希望你们能道歉).由于网络的问题,比赛胜负提前决出,人大的同学要求打一场真正的比赛,并且对厦大同学一直不愿意回应耿耿与怀,且不讨论厦大同学的话究竟对改变评委的判断有多大意义.当时一辩立论已经陈词完毕,要想重新回到开始的状态,可能吗? 厦大也很希望和人大打一场真正的比赛决出胜负,但是在一个结果已知的前提下,去假设前提,来改变结果,这样的做法不觉得很怪吗? 大家都是辩论队的,都希望自己赢是得是实力,输的是不足,结果偏偏最诡异的结果都出现在厦大身上,赢是因为网络故障,输是因为发音和不够和谐,王端黯然离开辩论席的时候,我突然很伤感,早知如此莫名其妙的结局,当时就该放弃比赛,何必呢?多行不义必自毖嘛! 王端走了,厦大辩论队历史上参加过最多比赛,拿过最多最佳的传奇人物终于可以安心做除辩论之外的事情了,从大一开始的全辩,大二开始的海峡,大三的卫冕省赛,大四的国辩,没有人能敌王端对辩论的热爱和执着,参加国辩前他忧郁了 ,他不知道是否会受到全辩和海峡类似的经历,不过对辩论的热情和执着让他放弃了团中央的实习全情投入其中,.可惜结果还是无情的讽刺了他,他错了.辩论早就不是他想的那样,求道的精神唯美的表达了,辩论已经沦为谁声音大,嗓门粗。普通话标准谁就可以赢的比赛,辩论早就只是一场游戏,一场可以用硬币来代替大脑做评价的游戏了,辩论在弱智评委和喉舌媒体的帮扶下,已经失去辩论本身的意义了。胜负远比求道来的实际些 难道在参加比赛前,就没想到这些吗? 活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