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山大学没有偏见,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认为中山大学其整体实力是优于其他队伍的,只是优势不那么大罢了。甚至不如95年夺冠的南京大学四朵金花。 辩论赛制度应该改革毫无疑问,新加坡模式的1、2、3辩陈词各有3分钟,4辩总结有4分钟,自由辩只有4分钟的时间,这样的赛制确实使“论”多于了“辩”,直接交锋不够,激烈程度不够,整场比赛显得沉闷! 而今年的这次“国辩”几乎彻底颠覆了新加坡模式,立论陈词只有一位辩手,而且是任意一位,总结也是一样,这样的改变我是赞同的,因为应该允许整体中突出个人的发挥,把个人所擅长的能力尽量发挥出来。可是立论陈词的时间只有2分钟,这就难以完整全面深入地阐述双方的论点,以致之后的辩论像空中楼阁一样飘忽不定,缺乏根基。 此次的比赛增加了往届最佳辩手的提问环节,很精彩,比起央视曾经采用的现场观众提问要更有吸引力。只是给嘉宾提问的时间和机会是不是少了些呢? 最精彩的一段余磊与萧慧敏的对辩。从中可以看出余磊显然是秉承了从前传统辩手的风格,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而惠敏同学虽然反应灵敏、伶牙俐齿,却着实是玩游戏的态度。有人会说这也无可厚非,不过是辩手的性格不同所致。而我想批评的不是某位辩手,而是比赛的组织者。他们营造出的这个比赛氛围使得本届比赛的众多辩手把自己当作了表演者、演员。 我觉得最感到遗憾的应该是本届比赛的最佳辩手——黄执中。他完全有资格享受和台下嘉宾——往届最佳辩手一样的荣耀,而此次的整个比赛(说表演或许更贴切),使得他这个最佳辩手的称号含金量贬值不少。 我不是说整个一届比赛都是失败的,而是说“大专辩论会”在求变创新方面所寻求的方向是有偏差的。具体点儿说就是央视在这方面做得太过急功近利。(关于录像的恣意删减,插播广告等问题我都不想多说了) 我期待着两年后,在新加坡的大专辩论赛能有些良性的改进,对往届比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