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岚星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00: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下面引用由yincantcook2006/05/25 09:33pm 发表的内容:
感觉是缺乏具体的原则性指导。
我记得美国辩论学会的指引有几条很有意思的
其中一条是关于分数的:
评判当先判断比赛输赢,而后根据辩手表现分配分数
...

不知道你说的“具体原则性指导”是指什么?如果是指“辩论赛是什么样的活动”或者“为什么要这样评价辩论赛”这类东东,在“我们对辩论赛的理解”和“评判说明”里都有。更成体系的东西可以看《辩论通论》。 =)

我对美国那种评判的理念没有研究过。但以我掌握的资料推断,这是因为美国实行政策型辩论。这种辩论是对国会辩论的模拟,评判的核心要素是“得出是否要执行XX政策的结论”。因此先判胜负实质上是判“这条政策是否应该得到通过”,而辩手表现则是次一位的。但大专辩论赛在本质上是对人思考问题过程的模拟,在形式上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模拟。它并不要求得出某种可执行的、可认同的东西,评判的核心就是“辩手表现”,因此胜负也就只能根据辩手表现的加总来决定了。

发表于 2006-5-26 00: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有点忙,粗略看了一下。

像提前15分钟让评委看些什么东西就挺难,现在学校里的比赛请个评委,不给你迟到15分钟就不错了。来了的评委便催促比赛尽快开始,没什么人有心思看很多文本的。三四张A4纸绝对已经不少了。

关于专人“指点”评委,似也有干扰、影响、操纵评委之虞。评委也许会有沦为“看不见的手”的工具的感觉。评委都是一个人教出来的,还请那么多评委做什么呢?

不过,我回头想了一下,联系那本《辩论通论》以及岚星、treeing搞出来的几个文本,我产生的了这样的感觉,就是二位想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和方式向人们传播自己的辩论理念,所以每一次的文本里面我们都会看到各种形式的辩论教育过程。可以说用心良苦。

这只是一点个人感受,未曾考证。

发表于 2006-5-26 01: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很有创意的系统,使人联想起"教学情况反馈表".

不过,公正与否,专业与否是不是真的和规则有这么密切的联系呢?

当然锦上是可以添花的。

^_^


发表于 2006-5-26 02: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让观众作主,一个小建议

现场评分系统的好处大家都有了解,
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意见的。

即使采取了回避制度的“大众评委法”,也难以保证评委评价的合理性。民主决策不仅仅是只有少数服从多数,也要有充分表达意见的基础。

非常专业的评委应用着非常完善的规则,在短时间作出迅速的合理的决断,想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这种“最终”评价如果和大众意见想冲突呢?

辩论合理性的关键不在于辨手对“事业”的执着,而是观众。
就算观众很迟钝,没有辨手的机敏,但如果辨题是他们所感兴趣的,又恰好正反双方表达得清楚明白,不哗众取宠不绕弯子不学术欺诈,而且深刻幽默有启发性有建设性,我想胜负可能在一两天之后就会有一个更好的评断。

没有观众的充分参与,辩论永远是游戏。

说的远一点,如果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公开论战不会引起那么多普通民众的关注,恐怕也就不会有辛亥革命了。

虽然现场的及时的评分系统也能评出好的结果,但我还是希望有一个更长的时间延迟,让观众作主。

发表于 2006-5-26 13: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辛苦了,敬礼。下回去好好研究下。
发表于 2006-5-26 21: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怎么说,我们是为评判提供指引而不是指导。这不是教评判怎么欣赏比赛,而是告诉评判应该怎么分输赢。
所以告诉评判的应该是方向性的东西,像应该注重语言技巧还是内容,怎么看待自己的预设立场,分数和胜负的关系(比如我就认为应该先判断胜负,而后给分的)。

发表于 2006-5-27 09: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看来结果是 想法很好,阻力很大
新的东西要敢于尝试嘛
何况岚星前辈都说了 在浙江试验的效果很好
具体怎么样试过才知道,什么样的方法又会在理论上达到完美呢?
理论上完美的方法往往是没有应用潜力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5-27 23: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下面引用由smilesir2006/05/26 00:56am 发表的内容:
像提前15分钟让评委看些什么东西就挺难,现在学校里的比赛请个评委,不给你迟到15分钟就不错了。来了的评委便催促比赛尽快开始,没什么人有心思看很多文本的。三四张A4纸绝对已经不少了。

关于专人“指点”评委,似也有干扰、影响、操纵评委之虞。评委也许会有沦为“看不见的手”的工具的感觉。评委都是一个人教出来的,还请那么多评委做什么呢?

不过,我回头想了一下,联系那本《辩论通论》以及岚星、treeing搞出来的几个文本,我产生的了这样的感觉,就是二位想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和方式向人们传播自己的辩论理念,所以每一次的文本里面我们都会看到各种形式的辩论教育过程。可以说用心良苦。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觉得评委能看最好。真要是不看,没关系,评分表上你的勾打在哪里总是要看的了吧?那就已经很有用了。
PS:那个迟到问题确实是很汗的。往年浙大也碰到过老师临时有事来不了的,不过今年设了大众评委就没出过这个问题了(一项没有启动的应急预案是备用的大众评委——因为报名要求当评委的同学远远超过需求量了)。

专人“指点”评委这一点我没有看懂。不知道smilesir你指的是哪些内容?

最后那个东东,小小修改一下smilesir你的话:我们是想传播自己的“辩论赛管理理念”。“辩论理念”,我们恐怕水平还不够。

 楼主| 发表于 2006-5-27 23: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下面引用由voicq2006/05/26 02:47am 发表的内容:
就算观众很迟钝,没有辨手的机敏,但如果辨题是他们所感兴趣的,又恰好正反双方表达得清楚明白,不哗众取宠不绕弯子不学术欺诈,而且深刻幽默有启发性有建设性,我想胜负可能在一两天之后就会有一个更好的评断。

Voicq你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值得思考! =)
你为什么觉得这种情况下,胜负一两天之后就会有一个“更好的”评判呢?
 楼主| 发表于 2006-5-27 23: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下面引用由yincantcook2006/05/26 09:57pm 发表的内容:
怎么说,我们是为评判提供指引而不是指导。这不是教评判怎么欣赏比赛,而是告诉评判应该怎么分输赢。
所以告诉评判的应该是方向性的东西,像应该注重语言技巧还是内容,怎么看待自己的预设立场,分数和胜负的关 ...

yincantcook我很赞同你说的这些,不知道你觉得我们这套评判系统是不是符合这些原则呢?
发表于 2006-5-28 10: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太细了。缺乏提纲性的指导
发表于 2006-5-29 16: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很好的评分系统,效果应该很好。
发表于 2006-5-30 15: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很不错,可以一试
发表于 2006-6-1 00: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曾经拿岚星设计的克里特量表按我们学校的传统赛制修改过后拿去给学校比赛的主办方参考,结果磨破了嘴皮子都没有办法说服老师……
嗯嗯,我还不是大佬级人物~
个人感觉,先判输赢再定分数的评判方式其实不如回合打分制科学,前者受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影响太大了。
发表于 2006-6-2 06: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下面引用由岚星2006/05/27 11:34pm 发表的内容:
Voicq你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值得思考! =)
你为什么觉得这种情况下,胜负一两天之后就会有一个“更好的”评判呢?

使讨论更充分,减弱伪论据对观众的误导.
发表于 2006-6-3 11: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感觉太繁琐,估计很难的有评委会真的去仔细看这么庞大的系统……
至于讨论……个人以为可行性要打折扣哦,有多少人愿意在赛后还拿出一两天来反思讨论考证论据,最后再做出评判呢?
发表于 2006-6-11 00: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政治
:)[br][br]-=-=-=-=- 以下内容由 voicq2006年06月11日 01:22am 时添加 -=-=-=-=-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赖以生存的言语,辩论也不例外.
发表于 2006-6-20 23: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这个贴子最后由ambery在 2006/06/20 11:04pm 第 1 次编辑]

在下认为【岚星】 所提供的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是一套很好的评分系统,
引导评判给予最合理的评分,减低评判个人的主观成份。
这套评分系统值得我们去使用和试用。

谢谢 【岚星】 的分享。

发表于 2006-7-5 04: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下面引用由smilesir2006/05/26 00:56am 发表的内容:
不过,我回头想了一下,联系那本《辩论通论》以及岚星、treeing搞出来的几个文本,我产生的了这样的感觉,就是二位想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和方式向人们传播自己的辩论理念,所以每一次的文本里面我们都会看到各种形式的辩论教育过程。可以说用心良苦

系统很出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上面的说法我也有同感。
不过他不提我还没意识到……

发表于 2006-9-28 22: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浙大求是杯评分系统

在我们学校的辩论赛中,实施这套方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打分的项目较多,分值不同,评委前后心态也不同。导致了有些论强辩弱的队伍,因为一开始在论述环节上确立了优势,后面虽然辨的不好却也晋级了,而这样的比赛如果换投票制的话,大家也都公平的话,应该是另一方晋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02:29 , Processed in 0.08390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