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7|回复: 2

正方:水清则无鱼;反方:养鱼须水清;我是反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3 21: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户川柯南 于 2014-3-31 07:43 编辑

正:水清则无鱼。反:养鱼须水清。我们是反方,求各位帮忙破题立论!!

正方:水清则无鱼;反方:养鱼须水清。我们是打反方,看到这个辩题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啊,这个辩题上面的分类是“好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想着实在毫无头绪啊,求大家帮忙破题立论吧。万分感谢!!
发表于 2014-3-31 19: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可以从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的出处和原意来入手。这句话的原意是指对人不要太过苛责,要求不要太高的意思。但这句话是针对成熟的人们之间——尤其是政务——相互交往的。这是要我们在可观程度上接受别人的不足,并且不要因为别人有不足就彻底否定别人进而影响正常交往。

但是,你们的比赛既然是放在了“好习惯养成教育”分类中,这就说明不是这不是工作中的相互交往,而是一个帮助别人改正缺点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恰恰就是要帮别人发现不足、指出不足、进而改正不足。如果在好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我们也对别人的缺点不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又如何养成好习惯呢?
发表于 2014-4-3 09: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立论,一方面,对方的辩题的错的,这也可以从几方面去考虑,原文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犹不及的结局,而没有达到至清,只是清水的话,就应当考虑到底什么样的水,才算是清的,是应该如同空气一般的生活达标用水,还是纯净到水分子的H2O,而另外一方面,看起来是清澈的,却连基本的生命也无法保障,比如鱼,生命孕育于水中的鱼,被放在水里,却无法生存,那这样的水,有是真的清澈么?

引申到人类社会,一方面我们的教育体制,无法做到绝对的理想化,将需要的保留,将不必要的提出,这种绝对的理想化是无法实现的,另外一方面,“伪君子”之害,尤甚于“真小人”,表明清澈无害的水,实际上对水中居民都照成了严重的损害,那种水真的能称之为是纯净水么?推知当代大学生心理教育问题,时下几件由高素质人才引发的血腥暴力事件,以及社会当中的一些高等教育人才多抑郁的心理社会问题。

而立论的另一个切入点,就是我方辩题的绝对正确。

可以从污水小龙虾等环境污染入手,以教育是一件长期投资,年度一年日复一日潜移默化的渐透式影响,孟母三迁,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等,都力证了养鱼水需清的重要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4 13:14 , Processed in 0.0518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