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4|回复: 4

我方:中国经济转型应以技术为先;对方:中国经济转型应以制度为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7 13: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户川柯南 于 2011-5-27 07:14 编辑

我方是以技术为先,但是对于这个辩题的破题立论还是不是很清楚,请教高手给个好的逻辑立论吧~
发表于 2011-5-27 15: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在理论上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技术所带来的产业革新,属于经济基础范畴;而制度所带来的管理改变,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只有我们的技术率先更新了,才能带来一系列的管理方面的制度改变。在技术不革新的情况下,单方面革新制度,不现实也不利于中国经济转型。

第二,在事实上讲,我们当前缺乏的还是技术。中国日益变成世界工厂,我们缺乏相应的专利技术所有权,只负责加工生产,提供初级原材料和劳动力,于是发现中国工人用中国的原材料生产产品,廉价地出口给专利持有者,然后专利持有者贴上自己的铭牌标签之后,再把这个“Made in China”的东西高价卖回给中国这个大市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着大量的人力资源,而是因为我们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如果中国的企业可以开发出iPhone手机,那我们干吗给别人当劳工而不自己生产呢?在这种科技跟不上的情况下,单方面改变制度,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加剧社会矛盾。比方说石油工业,我们的油田工人依然辛辛苦苦却收入很低,由于我们的技术并不先进;但制度方面却走得太快了,搞上市、提升高管待遇等等,结果加剧了收入的两极分化。
发表于 2011-5-27 18: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的第一点我不太认同。辩题讨论的是当代中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错,但是制度的先进,是可以更好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其实也就是要讨论,我们今天中国社会,技术和制度,是怎么样的现状,需要优先解决什么问题。就像清朝末年的中国,一定要优先解决制度问题,因为落后的制度已经根本上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所以以何者为先,其实就是去辩目前的现状,到底是怎么样的。
   至于技术为先,其实就是去利用今天国家经济转型的策略,大概是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向“两型社会”去转变。我记得的大概就是两方面去说:1、目前我国的经济处于世界经济链较低层,自主知识产权少,掌握核心技术少,发展经济属于粗放型阶段。所以基本是以原材料、劳动力等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所以,发展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是当今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方面。2、从环境问题来入手,网上数据很多,什么平均每一单位GDP耗能啊,多少GDP消耗多少水资源啊之类的。基本上就是耗能高,污染多。所以从目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来看,迫切需要解决,如不尽早解决,生存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后劲弱,难以做到持续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18: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但是,我觉得还是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经济的转型,因为经济的转型是一个时期,如果只限于现在的中国,那么到底是十年还是二十年?不过这只是我这个小菜鸟的观点啊~请继续指教!
发表于 2011-5-28 22: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点比较邪的东西吧。
从国情上来说,我国有着特殊性,与欧美等国家不同,我国无论从政党体制,政府结构,法律体系,经济结构等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的主要资本掌握在个人手中,而在我国的主要资本却掌握在国企手里。西方的工资开得再高老百姓不会有意见,而在我们国家工资差异过大则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国情上的差异使得我们无法照搬西方的模式,没办法做出一个复制品,更清楚的说,没有国家可以作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上的路标。
我不知道有没有办法查到照搬外国模式结果因为不适合国情而遭受损失的例子,但是我想应该是有的。
如果这个前提成立的话,那么接下来以制度为先就陷入了二难的境地-------如果依赖于外国模式,则是邯郸学步,如果靠“专家”学术创新,那就无异于闭门造车
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式是以技术为先,在遇到制度阻力时再相应的让我们的制度与之相适应,找到一条真正适合我国经济转型,与我国国情相符的道路,摸着石头过河,这样我国才能达到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7 02:14 , Processed in 0.0531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