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Slot

国辩抽签结果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6 12: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048


    内涵帝
发表于 2010-10-6 13: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大对新国大,啧啧
发表于 2010-10-7 21: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国大为什么总是首轮遇到大陆队伍
惟恋梧桐 发表于 2010-10-4 19:21




有同感,都不懂几届了。有点冤家。
发表于 2010-10-8 15: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048


嗯,一语中的。原来是一次性用具,还有……鞋套套……什么的
发表于 2010-10-9 12: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佛 于 2010-10-9 12:54 编辑

haha,不知何故搞成了6所大学,不过这个“一次性用具”的辩题真的很给力,。。。
发表于 2010-10-9 14: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某种一次性用具被称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啊
发表于 2010-10-12 13: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用语丰富/污染了我们的语言..求解啊
校内赛要打这个题目现在很是纠结
发表于 2010-10-14 13: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milesir 于 2010-10-14 13:27 编辑
mameng0628 发表于 2010-10-13 23:50
回复 52# smilesir


输比赛的对大团没有非议,呵呵,仅看A组,一场半决赛、一场决赛,最后的结果均与大团投票相反,输家拿到了大团的票,当然没有非议了。赢家即使不满,也会秉持着“闷声发大财”的原则不声张了吧。
其实,问题出在“找××××投都没有出现争议”这句话的感情倾向上,很明显,它预设××××为破坏性因素,没出现争议是这种破坏性因素没能发酵而产生的有利后果。窃以为这样的思维逻辑不是很妥当。从整体而言,大团这一形式并非辩论赛评判中的破坏性因素,相反,是积极的。而辩论赛的评判过程中有没有真正的破坏性因素呢?当然有,在哪里呢?你圣明。
发表于 2010-10-13 14: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张国伟


    07年,大陆找15个不太懂辩论的投都没有出现争议

mameng0628 发表于 2010-10-4 20:04

个人窃以为此句不符合事实。
发表于 2010-10-13 14: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形势的确很艰难,不过武大还可以争取复活嘛
dean 发表于 2010-10-5 18:30

07年在中国内地办,新国立复活;
10年在星国办,武大复活……
发表于 2010-10-13 14: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 大佛


    应该是从07年开始,“大学群英会”就锁定6个名额了吧?许是和大专辩论会做些区别
发表于 2010-10-13 14: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smilesir


    被您发现了……

我和大团绝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对他们没有什么亲近或敌意的情绪可言。只是他们在比赛评议中的许多发言,令我觉得他们是在做新浪网的调查,他们怎么想,就怎么投,全然不管比赛里面发生了什么。

比如印度留学生“我觉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比如澳大对东吴“我觉得鲁提辖打死镇关西都可以入选”

这种几近儿戏的态度,伤害了一个普通爱好者,或者痴迷者的感情。
发表于 2010-10-13 15: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milesir


    被您发现了……

我和大团绝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对他们没有什么亲近或敌意的情绪 ...
mameng0628 发表于 2010-10-13 14:43

不完全哪!
我所说的不符合事实有两个层面:
1、“这15个人不太懂辩论。”
这15个人,其实大众评审团总人数大大超过15人,只是每场上15个人而已。的确,其中有一些不懂辩论,但同时也有不少很懂辩论的,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2、“没有发生争议。”
具体指什么,不多解释。
发表于 2010-10-13 23: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smilesir


    1。是的,我夸张了

   2。我记忆里,虽然大团有我上面说的,不太符合辩论赛评论的说法,但是输比赛的都没有对大团的投票结果有什么非议
发表于 2010-10-15 00: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07年国辩是现场的实况是怎么投票复活的啊?...我记得貌似是张泽群问了一句同意新国立进入半决赛的请举手,然后15个人中超过了半数,于是新国立就复活了...假如当时张泽群先问“同意东吴大学进入半决赛的请举手”.....会不会是另一种结果呢?.........呃........
发表于 2010-10-15 16: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048 的帖子

复活作为一个要做的事情与比赛的时间间隔,实际主持人所讲内容都会比看到的长。对于辩论赛的电视转播而言,投票的准备是无关信息,说明一个结果就好了。
发表于 2010-10-15 17: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ameng0628 的帖子

从判定胜负而言,大团整体有一票,但是从电视台邀请大团的成员发言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主要说明甚至不是为了说明自己对待比赛胜负的看法和公布心证及理由。他们不需要在评委“印象点评”之后和评委上台讲评之间在有一堆人来剖析比赛。央视给大家的布置是,提供你来自哪里(五湖四海学华语,不分中外皆兴趣),说明你支持哪方,尤其是最好和前面一人所支持队伍相反(采访一个AC的来句米兰王朝万岁,再采访一个Inter的来句梅阿查才是球场真正的名字··),提供点儿观点。所以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是来自挪威的abc,在清华大学读书,在我们国家,xyz这件事是123456的”。有时前面发言的几个人都支持一个队,麦克传到你这里可能你并不支持另一队获胜,但是底下会有工作人员提醒你“支持一下B队”(都支持一个队,到时候就没得剪了··),所以就说点儿怎样的观点会如何或者在什么角度B队的论据怎样之类的。

最开始布置的时候说每个人至少发言1分半,实际上在现场大多数被保留的发言都在30s左右。评议的时候可能15人中11人甚至更多都发过言,但是最后剪到2-3人或3-4人,发言也可能是不完整的。发言和投票本身不完全相关。

大团全部大概有40多到50多,比赛都在工作日,不是都有时间来。基本构成是三部分。一是各高校的辩手,二是各高校辩论队或相应学生组织的负责人(有的是辩手,有的不是),因为他们可以组织来观赛的学生并加以管理,三是来华的各国留学生。另外零星的是学校里对比赛感兴趣的年轻老师,以及看到了央视的招聘信息来的学生(招聘信息要求是英语好或小语种类似的要求)至于会不会引发争议评判,从可能性上说也是有的,比如也许有接近的比赛投了胜方,也许负方也会认为有争议。但因总体而言辩手还算是大团中的大多数,加上李老师说的刚好大团的票也都投在了负方上,胜方获胜,负方得到认可,也就没有对大团有什么更多争议了。
发表于 2010-10-16 16: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花岗岩的敏感 的帖子

多谢你让我知道这些信息

题外话,虔诚的米兰球迷不太会说自己的队伍是AC,因为这是竞技俱乐部的缩写,和球队无关;而热血的国际球迷会因为梅阿查在米兰退役,拒绝承认球场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发表于 2010-10-18 05: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ameng0628 的帖子

呵呵~前面这个知道,写的时候比较随手~后面这个学习啦~哈~
发表于 2010-10-26 12: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辩题太老了,无话可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8 10:59 , Processed in 0.06562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