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水滴

严师出高徒(我为反方)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31 18: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正方打的是
严师一定能够出到高徒
但不一定每个徒弟都是高的
怎么破解?
zz88sleep 发表于 2010-7-31 12:14



    这样破解:“严师一定能够出到高徒 但不一定每个徒弟都是高的”就说明严师和高徒没有必然联系。不,也有联系,这个联系叫“运气”,就好比说大家去买彩票,有中奖的,有不中奖的,但是只要坚持买,必然会中奖,所以谢谢对方辩友指出了“买彩票必中大奖”的精辟结论,请大家赛后都去买彩票~
发表于 2010-7-31 21: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严师出高徒(正方)VS 严师未必出高徒(反方)
忽然感觉,正反双方的辩题从某种程度时一个意思。严师出高徒,又没说严师必定出高徒。。
发表于 2010-7-31 21: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潇然

有同感~
发表于 2010-7-31 21: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潇然


    不对。反方已经是一个或然判断了,那么正方只能是必然判断,只是字面上没这么写罢了。
发表于 2010-8-2 10: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必然与或然确实不假,但语境也很重要。未必可以是价值(逻辑)上的未必和事实上的未必。如果必然与否由反方决定,事实与否又有反方决定,那么反方决定辩题的走向,正方就真的不用再辨了。严师出高徒不是人人时时对事事都是严的。我们说严师出高徒,那么从此这位严师出了名了,大家都来拜师,然后有一天出了一位孽徒,也许是严师觉得孺子不可教,也许是因为此徒只是来挂个名,根本没受严师教诲,就像有的大学生从来不上课一样...等等原因很复杂,但反方说只要有一个这样的徒弟诞生就能推翻严师出高徒的话(只认事实),那么反方只要立论“世事无绝对”就可以了。这样论证也是不可取的。
发表于 2010-8-2 10: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反方不难打阿,只要论证一例严师不能出高徒,论证即成立
不过严师要找谁当材料啊。。各国各朝代的太傅,老夫子?黑线
还是名师好找例子一些
发表于 2010-8-7 12: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以不变应万辩

大哥
这只是和你们推回同样的逻辑吧
严师不可以出高徒
所以只要出一个高徒
就得证吗?
发表于 2010-8-7 12: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一个辩题本身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是要我们一方拼命抛反例,一方拼命接吗?
发表于 2010-8-7 17: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zz88sleep


    本题意义之前,老鬼已经说了,见前帖子

另,纠缠于反例不反例的小逻辑问题,没有很大意义,在辩论中,评委不会以此作为判断胜负强弱的标准。
发表于 2010-8-7 17: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老鬼归来


    我来给出另一种破解方法:如果如果正方认为,证明“严师一定能够出到高徒,但不一定每个徒弟都是高的”就可以证明“严师出高徒”的话,那么遵循同样的逻辑,“严师一定也有劣徒,但不一定每个徒弟都是劣的”也可以证明“严师出劣徒”。这样,相同的逻辑可以得出这两个命题,加起来就是“严师既出高徒也出劣徒”,等于没有证明。由此说明这个逻辑过程是不严密乃至无效的。
发表于 2010-8-7 17: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zz88sleep


    所以嘛,以枚举的手段来证明辩题是缺乏意义的。我主张双方都来论述严师和高徒的内在联系,以此来说明自己的立场。
发表于 2010-8-8 19: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个题目的关键还是严师和高徒,什么叫严师?如果“严”定义为对行为上的严格要求与教导的话,反方可以用孔子因材施教来破解。如果是“严”定义为对于品格德行的要求严格的话,因为对心灵的严格要求只要是听话的,内心正了,行为就自然正了,从这方面说孔子也算是严师了,反方要怎么破我还在纠结中。。。
接下来说这个高徒,“高”定义是行为上的高还是品格上的高?是外在表现出来的高还是要看内在的高?我继续拿孔子举例,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那除了七十二之外的相对比较平凡的在史实中没有记录下功绩的人就不算高徒了么?他们其中大部分也一样遵纪守法,听从孔子的教导,宣扬孔子的学说啊!现代社会人在严格的教育模式下学会遵规守据,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能不能算这种模式下的高徒?还是一定要成为所谓达官显赫之人才算是高徒?但是其中也不乏贪官污吏阴谋权臣啊!高低之分要有个清楚的界限,但是这个界限说实在的不好把握,我也没纠结出来=。=
以上在下的浅见,其实刚接触辩论赛不久,思路很不成熟,经常想得太歪或钻入牛角尖而不自知,以上是我目前仅能纠结出来的部分,如果能给LZ一些思路启发就好了。如果各位前辈觉得我哪里想歪了也请多多指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4 00:12 , Processed in 0.04732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