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敏说得对,在此网上确实有人喜欢发无聊的帖子,且言论极端。此等言论登上报刊,恐怕也得贴上“与本报立场无关”的字眼,何况是区区在下。 若只是发些“大家都不喜欢的帖子”,自然可以“不需要和它一般见识”。大家何曾见过我澄清每一帖?可当某人的言论已侵犯到他人的利益之时,缘起乃是他登在此网,我澄清也只能在此网。我可不想每天都收到一些想解释茹宁小姐的人的无故添加,我也不想接到一些无故的email。 我想传达的就只是希望大家没添加错人,别mail错人这讯息而已,看不出有什么降低人格之嫌。若大家都知道什么帖子该回,什么帖子不该回,我的澄清帖大家能够当启示看过便算,何来留下的烂摊子? 若澄清帖后掀起了些什么大波浪,恳请大家想想,到底是澄清之罪呢?还是有人想兴风作浪之罪。 再想带出一个主题:辩论网是给在职辩手的地方,还是给所有关心辩论的人之场所?如果是在职辩手之处,那本人谢绝;若是后者,请问淡出辩坛的人是否能来?本人绝无赖死不走之意,只是概念浑淆了,方向就走错了。 辩论网不是个人聊天之所,可却是正义之处;人家不懂如宁和茹宁的差别没怎样,可让朋友误会发表极端言论的人是我,让要找茹宁的人找我,我澄清,那又有怎样?有人可以登上自己的msn,有人也自然能够澄清自己的msn。 很多时候,我们都太喜欢捷径。我们看见报导被抢劫的人,我们会怪受害者自己太不小心,而忘了责怪抢匪的不对。重心转移,直到受害者变成自己。双重标准不正确,可又太普遍。辩论谈的是正义,可正义不一定要是国家话题,否则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意义在哪里? 换作今天有人的名字和颜江翰学长的名字相仿,email又与之相似,大家衡量的标准是否又会不一样?如果只有大人物应该被关心,那小人物的命运又该说给谁来听? 小小的一件事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的启发。问题没有对与错,答案也并不会只有唯一。只是想抛些问题让大家思考一下,我们的辩论要往哪个方向走?我们注重的只有辩与论吗?是否还有辩手的个人素质、思想、内涵和人格?我们辩论网要谈的东西只有比赛的讨论、互相的争闹、还有一些所谓的“与辩论有关”的话题吗?还是一些有助于思考、抒发正义,哪怕是件微小的课题? 凡事由多方面想,可能结果会不一样;凡事多设身处地思考,可能你会有共鸣。 谢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