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78|回复: 35

正:世博会经济价值大于文化价值;反:世博会文化价值大于经济价值;求反方;5月7日比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5 21: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户川柯南 于 2010-5-7 17:16 编辑

我方辩题是:世博会文化价值大于经济价值

终于抽到一次反方辩题了~    
可是时间实在是太紧迫了, 从拿到辩题到比赛就两天时间, 网上找的资料很局限.
最后还是想到华语这里曾经帮助过我的地方!

这次的辩题, 主要想弄清楚如何突出文化价值比经济价值要大, 还有这个辩题的主线还不是很明了, 所以希望各位高手和版主能够帮一下忙, 谢谢
!  :)
发表于 2010-5-6 01: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认为文化价值的衡量标准是你们的关键,个人认为在时间上的积累应该能较好体现世博文化价值的一点,毕竟这个方向,比较符合文化价值的普遍体现过程,且较经济更有优势;还得结合具体资料看经济价值的体现时间、过程。世博存在及举办的目的,是值得抓住的比较点。就想到这些,个人微薄见解。不是高手,不是斑竹,路过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01: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xnzhongchris


    谢谢您! 真的,谢谢!
发表于 2010-5-6 17: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taotaoo

不好意思,这么晚才回复你。但愿还能赶得上。

2楼其实提到的观点很好。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从世博会的目的意义与实际状况两个方面来展开。

首先,在目的意义层面,恕我没时间去查找更多的资料。但是,维基百科里面的信息有些就是可以用的。例如,维基百科对世博的意义是这么解释的:“举办世界博览会的目的,是透过一个国际性的展览平台,使参与的国家在主题上得到广泛的联络与交流。世界博览会是对当时社会文明的智慧的一种记录,和对未来的前瞻”。固然,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世博会的起源是中世纪商人的集市,但是世博会从正式开办以来,经济价值就不是主要的目标。例如,第一届世博会为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而“当时英国国势全世界最盛,英国便希望透过一个大型的展览,去显示其国力”;此后,“初时的世博会多以大众化的综合博览为主题,例如庆祝某个国家成立百周年、法国大革命100年纪念等。到了近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举办世界博览会亦趋向专业博览模式,去探讨新科技和生活的关系”。等等这些,全都是与文化和思想有关的内容,与经济价值并没有搭建起直接联系。

固然,正方可以辩称,世博会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想卖东西的人可以把东西卖给想买东西的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讲,当人们看到了林林总总的商品之后,也会无形中被刺激起一种流通和购买的欲望。但是,这都只是世博会的后续效应,而不是世博会举办的初衷。世博会举办的初衷,仅仅是展示一种文明、提供一种交流,说到底还是一种文化价值。

其次,在实际状况方面,我主要想说的是:每天把场馆挤爆的那么多世博游客,他们中有多少是去买东西、下订单或进行商业洽谈的呢?很少很少吧。大部分人去看世博,不过是想去开一开眼界,看看世界上其它地方——特别是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的人们,是怎么生活、怎么思考的。这不就是一种文化交流吗?
发表于 2010-5-6 20: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有一点可以抓:价值观。
  世博会炙手可热的年代,也正是西方的价值观在紧密锣鼓形成,并逐渐登上全球舞台的时候。说白了,以展示科技、工业、经济与文化成果为主的世博会,在本质上其实是推销一个国家价值理念最好的平台。
  当日本和韩国成为唯一两个举办世博会的非西方国家的时候,也是这两个国家正式接受了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年代。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13: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otaoo 于 2010-5-7 13:58 编辑

回复 4# 江户川柯南


谢谢您版主, 每次都那么详细地帮我解答问题! :)

这个辩题, 好像, 找不到那种攻击和防守的感觉...

还有就是想问, 如果对方说, 通过这个世博会, 国家之间能够分享到高新的技术成果(例如混合动力汽车、节能空调等),  从而改变经济结构为社会带来贡献和推动了社会的绿色发展.
就是抓住经济贡献比文化大,从而凸显出正方观点,  那我们应该怎样反驳呢, 谢谢版主
! :)

对了不好意思, 其实我们是今天晚上比赛,是7号才对.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16: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泊江海子


   
谢谢您的回答!  :)
发表于 2010-5-7 17: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taotaoo
在您的這個比較中,無法論證出經濟大於文化。因爲在這個論證中推導的結果是:世博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而並非經濟效益大國文化效益。然後這個推論中存在很多假設,其一,這種分享是否推論出國家得到技術成果。我向你展示這些成果,並不代表你能夠學到這些成果,對方能夠舉出那些實例?有沒有數據,過去的世博會是否帶來這種效果?其二,對方知否會展和博覽會的區別?世博會的對象是誰?是一般
切合這次世博的主題:城市,也許我們推廣綠色城市的理念,然後展示出很多“有經濟效益”的技術,但這些技術並不能夠立即且直接導致經濟效益。
发表于 2010-5-7 17: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taotaoo

是这样的。世博会提供了交流平台之后,固然大家可以学习技术、交流技术,进而大家可以用新技术发展产业。但是这些,诚如楼主所说,是影响,也就是后续效应。而这种后续效应,具有不确定性,而且也不是活动本身的目的所在。

如果我们把这种后续效应都算上的话,那么有什么不能算是经济价值呢?我们可以说学校里面的学习小组也是经济价值最大了。因为,通过学习小组之中的交流,同学们成绩提高了,继而考上好的学校,将来能有好的工作,可以挣到更多的钱......,如此说来,难道中小学里面的学习小组,也是经济价值更大吗?同样,医生给病人看好了病,病人身体健康了,可以更好的投入学习工作,挣更多的钱......。诸如此类,一切都可以跟经济联系起来。

但是,事实上,经济或者说经济价值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东西,至少在这个辩题里不是。把一切都按经济来考虑,是不是有些势力了呢?回到正方的那个例子。就算是交流技术之后改变了产业结构,其目的也首先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不是、也不能是为了挣钱。
发表于 2010-5-7 18: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写了一些东西,找了一点材料,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_^
经济价值•立论
首先,辩题涉及到三个必须明确的概念。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由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先进的文化、科技等各项成果的国际性博览活动。经济价值是指世博会为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价值。(包括新技术、新产品等)而文化价值是指世博会为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价值。(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

从世博会的定义可以看出,每一届世博会都是有明确的主办国的,我们唯有将其放置在主办国国情和整个时代的背景之中,才能体现出举办世博会的现实意义。所以,判断世博会的经济价值大于或者小于文化价值的标准应该是看哪一种价值更有利于推动主办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我方认为,世博会经济价值大于文化价值。下面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为大家论证:
第一.        对于主办方而言,世博会将成为推动主办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改造的动力。举办世博会能直接带动旅游、商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催生“世博经济圈”,拉动举办城市乃至全国经济增长。
第二.        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世博会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机会。世博会不仅是展示世界各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各行业聚首的盛会,而且还是各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竞技场,通过竞争和展示不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前发展。世博会往往能吸引世界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它有利于促进参展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蕴含了无限商机。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地认为,世博会经济价值大于文化价值。
但是,我只能想到为什么经济很重要,而完全想不出为什么经济价值大于文化价值。我朋友说,可以考虑哪种价值是世博会的核心价值,并且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还有一些数据和防守点:世博会的商机到底有多大?据了解,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有200个国际组织、国家和企业来参展,7000万游客来参观。专家预测,筹备世博会期间,世博经济每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2%,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举办当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5%,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对于世博会“磁吸效应”的辐射范围,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核心辐射圈覆盖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外围辐射带可沿长江黄金水道延伸至长江中上游地区。
世博会的举办应该同样秉持这一理念,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通过举办上海世博会,的确可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但单纯希望通过举办世博会就能够改变一国的政治文化地位显然是不现实的,尤其对中国这么一个仍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和东西部巨大差距的大国而言,国际地位的真正提高主要还是依赖于国家总体综合实力、人均国民产值的提高和大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发表于 2010-5-7 18: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写了一些东西,找了一点材料,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_^
经济价值•立论
首先,辩题涉及到三个必须明确的概念。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由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先进的文化、科技等各项成果的国际性博览活动。经济价值是指世博会为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价值。(包括新技术、新产品等)而文化价值是指世博会为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价值。(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

从世博会的定义可以看出,每一届世博会都是有明确的主办国的,我们唯有将其放置在主办国国情和整个时代的背景之中,才能体现出举办世博会的现实意义。所以,判断世博会的经济价值大于或者小于文化价值的标准应该是看哪一种价值更有利于推动主办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我方认为,世博会经济价值大于文化价值。下面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为大家论证:
第一.        对于主办方而言,世博会将成为推动主办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改造的动力。举办世博会能直接带动旅游、商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催生“世博经济圈”,拉动举办城市乃至全国经济增长。
第二.        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世博会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机会。世博会不仅是展示世界各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各行业聚首的盛会,而且还是各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竞技场,通过竞争和展示不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前发展。世博会往往能吸引世界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它有利于促进参展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蕴含了无限商机。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地认为,世博会经济价值大于文化价值。
但是,我只能想到为什么经济很重要,而完全想不出为什么经济价值大于文化价值。我朋友说,可以考虑哪种价值是世博会的核心价值,并且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还有一些数据和防守点:世博会的商机到底有多大?据了解,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有200个国际组织、国家和企业来参展,7000万游客来参观。专家预测,筹备世博会期间,世博经济每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2%,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举办当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5%,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对于世博会“磁吸效应”的辐射范围,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核心辐射圈覆盖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外围辐射带可沿长江黄金水道延伸至长江中上游地区。
世博会的举办应该同样秉持这一理念,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通过举办上海世博会,的确可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但单纯希望通过举办世博会就能够改变一国的政治文化地位显然是不现实的,尤其对中国这么一个仍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和东西部巨大差距的大国而言,国际地位的真正提高主要还是依赖于国家总体综合实力、人均国民产值的提高和大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发表于 2010-5-7 18: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价值•立论
首先,辩题涉及到三个必须明确的概念。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由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先进的文化、科技等各项成果的国际性博览活动。经济价值是指世博会为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价值。(包括新技术、新产品)而文化价值是指世博会为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价值。(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

从世博会的定义可以看出,每一届世博会都是有明确的主办国的,我们唯有将其放置在主办国国情和整个时代的背景之中,才能体现出举办世博会的现实意义。所以,判断世博会的经济价值大于或者小于文化价值的标准应该是看哪一种价值更有利于推动主办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我方认为,世博会文化价值大于经济价值。下面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为大家论证:
第一.        对主办方而言,申办世博会有利于提高主办城市的城市形象,树立主办国家的国家品牌。显而易见,所有世博会的主办国都想借这种集经济成果、文化成果展示于一身的盛会为自己的文化添加生命力。城市的管理者通过世博会的舞台充分展示其资源整合能力并弘扬地区独特的文化;与此同时,吸纳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元素,从而丰富城市自身的文化内容,使城市文化不断多样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都市。 而举办国则借世博会通过和世界各国政界商界要人的交流树立国家的品牌形象。
第二.        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举办世博会有利于国际文化的交流和许多国际性文化主题的解决。世博会主办国一般都要邀请参展国家的领导人参加博览会的日常活动,借此机会,各国高层经常围绕某些国际性文化主题共同寻找答案。例如,战后初期讨论较多的和平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还有众所周知,世博会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平台,是人类文明的精彩对话。而文化多样性又是文化繁荣的前提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就像上海市市长韩正所说的,当今世界,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未来城市的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文化因素。因此,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我们要有新的理解和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地认为,世博会的文化价值大于经济价值。
发表于 2010-5-7 18: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中国知网上有几篇不错的论文可以参考一下,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
《世博文化内涵特征及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文化策略》
《上海世博会经济助推效应分析》
发表于 2010-5-7 18: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上海世博会作为世界级的项目,属于会展经济。现代会展经济就是注意力经济。当世博会的整体规划已经完成并开始实施以后,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国内外注意力,在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就引动了项目的经济成长性。文化标志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更容易吸引人们对城市的关注。
发表于 2010-5-8 18: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郁闷啊,我们下周二也是这个辩题,也是反方····谢谢各位了···
发表于 2010-5-9 13: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 我想听听反方的观点。我认为经济价值大于文化价值。这点怎么辩论呢?
发表于 2010-5-10 13: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是这个题目哎。过来取取经~
发表于 2010-5-12 16: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方文化价值大于经济价值如何辩论?
发表于 2010-5-12 17: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junjingyuan427


    本贴讨论的是文化价值大于经济价值,既然你是求经济价值大于文化价值的,上面的论证你就不可全信,要去抓上面论证的错,这个错其实也就是场上双方论证的交锋点了~~楼上论证文化价值的太多,我不一一指明,就之前有讨论说经济价值的后续效应就是作为经济价值的一方必须抓的一点。为什么呢?因为之前论证文化价值有讨论文化的后续,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文化价值逐渐积累的问题,但讨论到经济价值时就对经济价值后续效应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放大。这是文化方的论证手法,不算过分,但你要论证经济的一方就不能让对方这样瞒天过海了~~很简单,经济后续有不确定性,那文化呢?文化也是随着时间积累和淘汰过滤的过程中沉淀出来的,那你的文化价值如何保证就一定是被“积累”的部分,而不是被“过滤”的部分呢,这样的话要不谈后续,大家都不谈,要么大家都谈,当然前提你要指出对方文化的后续也有不确定性。如果你已经进入了文化方的语境,那么你就会深陷其中而越发觉得自己的经济无立足之地了~~所以在听对方观点时要给自己“悬梁持股”一旦发现自己要沉浸于对方观点是马上“刺”自己一下,先跳出来,再接着挑刺。
发表于 2010-5-15 20: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上的各位啦!!
我们也是这个辩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13:58 , Processed in 0.2440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