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衍文在 2007/05/15 07:26pm 第 1 次编辑]
其实辩论只要一个正确的观念和一个很好的制度就OK了包括岚星那个“求是杯”的评分标准;明显是把问题复杂化实在是没有必要的 我坚持自己的观点:在裁判上引入白纸裁判(类似陪审团);请一些普普通通同学然后投票制就好了呗,因为辩论说服的总是普通观众而不是有心证的裁判。 或者也可以双方桥裁判呀(如果不用普通观众),主办方指定某个裁判双方都同意就OK;如果有一方不同意那就不用他就好了。。。。 如果比赛结束纵然有裁判不公的现象出现,那辩手也没有什么好怨,那是你自己挑选项的裁判。 作为国内而言,我一直都觉得每个学校的辩论都是在闭门造车;而且说实在的价值性命题真的没有什么好打的;定义,标准,范围,高调;这些鬼东西是人都会说上一二来;有的朋友会报怨比赛为什么没有以前好看了,我是觉得差不多要求不要太高了因为价值性命题也就是这么一回事了。 我以前一直认为大陆辩论的问题在于观念有问题,现在看来也许问题不止一点点 主办方:很大程度上有一些政治的角色份量都参和进来了,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 裁判的准则:(我看过很多赛前规则,那些裁判准则全是鬼打架) 裁判(请的都是那些有心证的裁判,虽然个个年纪都颇大的可是让辩手去说服他们的理论心证实在是比登天还难;一个好的哲学老师不代表就是好的观众不是好的观众就做不成好的裁判,给他们的高帽子戴多了还真以为自己是辩论界的奇葩) 赛制(我最讨厌自由辩论,而且质询时间太短了) 赛题(很多根本八杠子扯不上关系的题;例如:中国应该国际化/国际应该中国化,什么:天资与机会那个更重要(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两种学科观点)还有一些:范围限定不清不楚的题:女大学生毕业后当全职太太是/不是社会资源的浪费:我是毕业后立刻嫁人,还是先工作几年再嫁人,先嫁人几年然后再做全职太太 学校(估计他们的教练都不知道应该用一套怎样的辩论观念,结果就在黑暗中摸索;我只能说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可嘉) 辩手(打价值性命题通常要三年到四年可以到达比较好的状态,当下学校是:大一看比赛,大二比赛,大三评比赛,大四找工作;一代一代传下去当然一代不如一代强)其实一个辩手的成长三到四年是不够的(虽然打价值性命题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这又怎样呢?培养出一批只会唱高调的嘴皮子) 辩手资质(辩论并不是人人都适合打的,学不好的辩手就干脆不要学好了;实在是浪费时间,就算那些有打辩论的同学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学辩论要看什么书,那个新手区开的书单实在是烂透了,倒不如给他们开点实实在在的理论书,通常大学教材就OK了)经济学,法律学,政治学,税收学,社会学 统计学这是辩手必修的课程;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数学理论其实也不错的,还有传播学,社会心理学有兴趣都可以看看 愿意比赛的辩手(现在娱乐活动太多,不像90年代什么好玩的东西都没有不打辩论干嘛去呢?今时不同往昔喜欢辩论的人越来越少,真心实意把辩论打好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辩手与观众(辩手的颠锋状态应该是:任何一句普通的话都可以赢得大部份的认同;说观众听得懂的话,而且不是报怨观众没有水平连个普通的道理都不明白,因为他们通常不会像辩手一样花时间去看很多资料不明白是自然的) 辩手与裁判(我自己从来不把裁判当成多神圣的位置,你不要和我谈自己学术成果有多高,不要谈自己职位有多高;这些全是废的,反而有些辩手偏偏就喜欢这种神棍型的,又没有办法做到白纸裁判,结果判准又很有问题) 其实岚星在前面提到政策性辩论,对于这个赛制就我个人感觉确实没有想像中的简单;当下很多赛制虽然是沿用这种赛制可是辩手却没有把奥瑞冈的精神打出来,哎呀! 例如:西交的上个月的比赛,题目上设置就有失偏颇,辩手的比赛的思路解题的方法更加是差之千里。政策性辩论与价值性命题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比赛方法,包括破题方向,论证要求。我也不太赞成直接就搬来奥瑞冈套用这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为什么大陆的辩手没有办法理解它,要学它虽然不难可是问题在于辩手价值性命题的思维方式太根深蒂固,而且一些辩手可能在圈子里已经小有名气;根本不可能抛弃掉以前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一文不值,可是总有人把它当宝贝),然后便是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当然还有一些问题就是圈内的老家伙们抱着以前的破铜烂铁就是不放。 解决方法就是一个:看你有没有胆量破掉你以前学的所有关于辩论的东西,一切重新开始。。。HOHO 没有胆量就不要逞强了 这个观念在我看来很重要:学辩论永远不是为了别人,只是让自己变得智慧可以看清楚真相而己。 暂时写这么多吧,我已经懒得去引岚星的话然后像他那样作出所谓的攻击(何必咧,硬拗得多累呀),如果你让我去看通论那就免了;内容太多没有时间。干脆你就把自己架构这套观念的基础原始理论说来听听就好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