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denver

[讨论]少年作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9 23: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这个贴子最后由lyjinxiu在 2004/01/19 11:43pm 第 2 次编辑]

呵呵,真奇怪,我要是对韩寒这么有好感干吗说他模仿石康还模仿得不地道,想想我要是这么当追星族那可真是比人家郭敬明的粉丝们差得太远,人家郭敬明抄袭他的粉丝们还坚决捍卫偶像来着,惭愧惭愧。
很多人似乎都有这样的爱好,最好能够找到一个现成的方式去套,比如我喜欢韩寒的话,你就可以说我是站在寒迷的角度说话。很可惜,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新概念第一届之后的韩寒不在我喜欢的范围之内。我之所以老是拿韩寒来和郭敬明对比,不过是因为两个人都算是畅销书作家,这样做比较的话不存在吃不到葡萄的问题。我觉得很奇怪,我和楼上的观点其实没有什么冲突啊,我也觉得韩寒后期的基本书都是垃圾。(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像《毒》我就在书店里翻过两页,没资格说)他是一个有天赋有潜力的写手,但是他自己太不尊重写作。而郭敬明,他连什么是写作,什么是真正的文学还搞不清楚。这就是我的观点。
至于我喜欢的少年作家,我上面说过了,就是蒋峰,再有的话可以算上周嘉宁。不过我估计大家都没听说过。所以我只是想说,大家看到的那些风光的所谓少年作家,只不过是八零代写手里非常非常少的一部分,而且仅仅从写作的意义上说并不具备多少代表性,要批,就具体得批,不要搞得好像八零代就那么几个人似的。
   不知道我说的这么清楚了,海格是否还要跟我探讨我喜欢谁的问题?
发表于 2004-1-19 23: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这个贴子最后由lyjinxiu在 2004/01/19 11:54pm 第 1 次编辑]

我还是不得不说,我们讨论什么话题,就事论事好了,你的理解正不正确又跟这个问题本身有什么关系?
发表于 2004-1-20 10: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呵呵~~
韩寒的出名很多的时候
   靠的是大多学生对现有教育制度的不满
   羡慕不屑该制度,还能够取得成就的人
韩寒 被人当成了自己反抗的化生罢了
    不过如此
发表于 2004-1-20 12: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这个贴子最后由lyjinxiu在 2004/01/20 12:45pm 第 1 次编辑]

但是写出书店和杯中窥人的韩寒还是令我佩服的,不管他后来出名有多少商业炒作的意味,不管别人崇拜他是因为“化身”还是什么,起码他在第一届新概念上的三篇文章让人看到了他的天赋和洞察力,这不是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能够具备的,也许是我水平太低的缘故吧。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韩寒,不是写字的韩寒,而是玩字的韩寒,他带着一种戏谑的心态写作,作品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其实对于韩寒,他很早就说过他对写作已经厌倦了,这样说来的话他现在出书,完全可以理解成纯粹的商业行为,我只是觉得很可惜,一个有天赋的写手,在他还没有开始成熟的时候就以为自己沧海桑田了。实际上,不要说少年作家,有太多的成年作家,甚至知名作家,都已经向这个消费社会妥协,还不仅是妥协,更是积极投身了,这个社会,要坚持一个作家的操守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

扯远了,呵呵

发表于 2004-1-20 15: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杯中窥人的韩寒我也喜欢
   呵呵~~
一个仲永 !!
发表于 2004-1-20 16: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出名要趁早呵
发表于 2004-1-20 16: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还是算了吧
 厚积薄发来得好
发表于 2004-1-20 16: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年轻不怕失败啊
老了可经不起摔了
发表于 2004-1-20 19: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年龄阅历和写作其实没有必然的关系,苏童的好作品都是三十岁前写出来的。
发表于 2004-1-20 20: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我不否认有特殊情况
 哥们 何必以偏概全了
发表于 2004-1-20 21: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你一定知道苏童是怎么火起来的。是凭着《妻妾成群》改编成《大红灯笼高高挂》才逐渐被世人所知的。
先看看他的成长。1963年出生,1980年进入北京师范的中文系,1983年才投入小说的创作、其处女作名为《第八个是铜像》。那年他刚好30岁。不知道楼上的说他所有的作品都是30岁前创作的,典出何处???
发表于 2004-1-21 14: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呵呵~~~
  牛人
发表于 2004-1-23 10: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下面引用由海格里斯2004/01/20 09:59pm 发表的内容:
你一定知道苏童是怎么火起来的。是凭着《妻妾成群》改编成《大红灯笼高高挂》才逐渐被世人所知的。
先看看他的成长。1963年出生,1980年进入北京师范的中文系,1983年才投入小说的创作、其处女作名为《第八个是 ...

哈哈,我才发现,海格你说苏童八三年就三十岁了?我生怕自己学了中文之后把小学算术忘了,是特地用计算器算了一下,1983减去1963好像是等于20哦。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6: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下面引用由海格里斯2004/01/19 09:37pm 发表的内容:
我也要说两句了:
给我的感觉 lyjinxiu 网友对韩寒很是有好感,不知道我理解的是否正确。
我对韩寒的印象一向是不好,我本人对少年作家的印象大多数是对他的。(这只是代表我个人观点)
我到是认为他开赛车也不 ...

同意
发表于 2004-1-23 16: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下面引用由lyjinxiu2004/01/23 10:49am 发表的内容:
哈哈,我才发现,海格你说苏童八三年就三十岁了?我生怕自己学了中文之后把小学算术忘了,是特地用计算器算了一下,1983减去1963好像是等于20哦。呵呵

呵呵
马有失蹄,海子也有失手

发表于 2004-1-23 21: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唉,现在的感觉又怎是羞愧二字可以说明白,竟然栽在简简单单的数学上,可能是酒喝多了吧,但不可否认的是,那确实是个迷惑性很强的数字。 lyjinxiu 老兄毕竟是专业研究文学的,佩服佩服!
在这里向所有看到这帖子的网友道歉,我也会永远保存这张网页,时刻提醒自己,治学要严禁,得意不要忘形。
但我还是会对 lyjinxiu 的观点继续讨论的。
发表于 2004-1-23 22: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lyjinxiu 果然是专业人士,就是比我们这样业余的高明的多。看了你发的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段落,真是痛并快乐着,快乐是可以和如此高人探讨,看到专业文章。痛则是因为虽然我认识中国字,但说的是什么我真的没懂,这确实是自己的水平有限。还好还有一句“术业有专攻”聊以遮羞。
书归正传,我在前面说了,我的观点是成功的作家。这就牵扯到“成功”的理解与程度的问题。
我们认为的成功作家应该是妇孺皆知的。举例来说,在中国鲁迅的地位。可能每个识字的中国成年人就知道鲁迅读过他的文章吧,但除了真正醉心于文学的,又有几人知道谁是苏童?就像大家都知道张仲景,知道孙思淼,但知道李杲的有几个?知道张从正,刘完素的有几人呢?
所以双方在成功的理解上出现了差异。
发表于 2004-1-24 12: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时代不同
如何存在可比性
现在的人会花多少时间来分析作品的内涵,意味
所以快餐文学大行其道不足为奇
  哥们 何必把自己弄的和愤青一样 怪没意思的
发表于 2004-1-24 12: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毕竟文学也是为人服务的精神消费
   需求决定了他的现状
没什么好奇怪的
发表于 2004-1-24 20: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少年作家

[这个贴子最后由海格里斯在 2004/01/24 09:47pm 第 1 次编辑]

那我们就来说鲁迅,在别的帖子中我也表达过与lyjinxiu相似的观点,就是说其作品其人都被政治化了,但他依然是个成功的作家。我们现在讨论的话题转到了成功作家的标准。也就是lyjinxiu所说的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冲突。(但我更同意说成小众文化。而非精英)。我方的意思很明白,妇孺皆知不是成功作家的全部,但那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文学毕竟不是专业的论文与专业的教材,不可能要求焊接专业的教材写的像红楼梦那么好卖。。几个宫廷文人,清客相公为特定人做文章的时代已经过去。为什么而写作?这是每个作家必需面对的问题。很难想像一个单为炫耀自己学问与辞藻的文章会被大众接受。现代的社会,文学作品必须容入社会,就像wsm说的要为人民服务
既然lyjinxiu说到电影,就很自然的让人联想到“叫座与叫好”的冲突上来。这样的争论已经是很长时间了。Lyjinxiu提到了欧洲的文艺片与美国大片,我认为美国的片子也不乏即叫好又叫座的好电影,比如《罗马假日》《音乐之声》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红磨坊》不也是全国大卖特卖我的观点艺术和市场是不,矛盾的。他们现在所谓的矛盾是人为加上去的。脱离绝大多数人审美水平的,只能算是个人偏爱与追求,完全不能称为艺术。这里想问lyjinxiu对行为艺术的看法?
在来谈谈张艺谋的电影。可能是因为爱好摄影的原因,我看他片子更多的是从构图与色彩上去体会,去理解。至于政治与否,因为没有如此的重视他的思想。看的想法又比较单纯,所以就没多考虑。只能说他拍摄的手法在全中国绝对是第一,要是说到内涵与才气,责是平平。因为没看过《妻妾成群》的原著,没法子说改编的怎么样,但通常人们是不会认同电影的改编的。因为“一百个人读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的主人公是不同的,当导演表现出来的人物与自己心目中的人物产生差异时,不满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最后,想问问lyjinxiu这样的专业人士,对以下几个人及其作品在群众中的反映是如何看的。他们是“余秋雨,王朔,贾平凹”(此三人年收入超过200万,在中国有众多的追随者)请问他们写的是否算是艺术?他们的是精英的艺术还是大众的艺术?自然这三个人,没一个我喜欢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0 01:53 , Processed in 0.06390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