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62|回复: 41

[辩词]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10 20: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我参加的学院辩论赛决赛的辩词。题目是: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当时我是一辩哦,所以我也只有一辩的辩词哦。请大家多多指教:)
2 P/ ]8 o/ H/ z% Z一辩陈词:  ) E/ e0 Z1 h, [6 W8 e  V, ~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一屋不扫能扫天下。所谓正本必先清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我们今天晚上的辩题出自一千多年前的东汉,而一千多年后,我们再次以此为题展开辩论。其意义就在于在***总书记与时俱进思想的指导下赋予这个古老的命题于新的内涵,而这个新的时代内涵就是:一屋不扫能扫天下!  e" g6 ?2 _: i0 G; n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一屋不扫能否扫天下这个辩题是修辞学上的比喻句式,对此,我们应该给予理论和逻辑的界定。我方认为:“一屋”,指的是琐事,是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次要矛盾,“扫一屋”即是解决次要矛盾,而“天下”指的是大事业,“扫天下”即是在事业上获得公众认同的成功。
$ r  q, @  Y/ J  我方认为,一屋与扫天下之间存在着联系,但这种联系并不是必然的联系。在解决主要矛盾以达到扫天下这个最终目标的过程之中,如果能把次要矛盾一并解决,那当然最好。但是是不是说不解决次要矛盾就一定不能扫天下呢,又是不是能由此推出只有解决次要矛盾才能扫天下呢?这显然是荒谬的。8 ]6 Q& E# T; N4 ~9 J5 i0 I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人要处理的事务与古代社会相比何止增加百倍,如果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次要矛盾;如果我们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最终只会走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老路,君不见终日头发乱糟糟的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院起火的林肯成为美国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不会打枪的毛主席照样解放全中国!- f; ^6 O8 Q( h. g4 T
  现代社会分工了达,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多的琐事都可以交给专门的从业者去做。这也是符合现代社会分工合作精神的嘛。在现代社会,无们已经没有事必躬亲的必要了。我们总不可能要求现代人自己养蚕、织布吧?我们 看到无数能扫天下的人身上的衣服都是别人做的呀!他们不一样扫天下?
- s) K) k2 v! Q  p7 B  最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扫天下”的眼界与理想。如果我们过分拘泥于“扫一屋”而错过“扫天下”的机会,那将是我们的遗憾,祖国的遗憾,更是中华民族的遗憾;如果我们能不拘于“扫一屋”而成就“扫天下”的大事,那么,我们的成功便是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幸福,更是中华民族的幸福。
9 K' l8 a- s* I' m; n& ?3 o( Q/ E! e   谢谢大家! & g( _5 A  G) e8 k: d0 Z

; q1 t. O; L" l' R" g1 q8 }& q攻辩小结:
4 I. w) x$ P2 I. z" F: U  在欣赏对方辩友出众的口才之后,我还是要非常遗憾的指出对方辩友所犯的几个根本性错误。
3 v1 I) Q7 N# P  c" a2 p3 w) T, t( @2 k  第一, 对方的观点是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换句话说就是要论证:只有屋屋俱扫,才能扫天下,可是对方不但一直回避我方的总政问题,不对我方观点给予有效的回应,更是放弃了他们本应坚守的陈地。转为论证我方的只有解决了主要矛盾才能扫天下这一论点。对对方辩友这一弃暗投明的明智之举,我方深表欢迎。
7 {6 o( [" v* t8 \  第二, 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必定会遇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但是对方辩友把所有东西都拉入前提和基础。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的事物发展过程除了前提和基础还有什么?对方辩友是要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过程只有主要矛盾。在对方辩友的眼中这个世界只有树叶,没有泰山的。! K! U; ~7 c* w8 [7 Q( G$ a
  第三, 对方辩友一再强调他们一屋的概念和天下的概念是同一领域的。但是出处当中的一屋指的是生活领域,天下指的是政治领域。我们说对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对方的这一观点是对传统的背叛!
- g( O% O% p* x% P+ k* P7 h# r- {) p( S2 ]" K8 t6 D0 H5 @8 F% \
[ 本帖最后由 遳荛軒轅懿 于 2008-1-15 18:06 编辑 ]
张俊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4-20 16: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晕,你从概念上就不会被大家认同。
 楼主| 发表于 2003-4-20 21: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是吗?能说具体一点嘛?
我们在这场辩论赛上赢得很漂亮哦。
也没有人提过像你说的那些意见。
能说具体点吗?嘻,嘻,谢谢了!
张俊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4-21 01: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赢的漂亮是场上,你要看你的对手和你辩论的技巧,我也常常在场上把我的对手打垮掉,无数人鼓掌,但比赛结束一想起来都脸红,几乎就没有说什么真正的道理,哪里有逻辑的闪烁呢?

“一屋”,指的是琐事,是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次要矛盾,“扫一屋”即是解决次要矛盾,而“天下”指的是大事业,“扫天下”即是在事业上获得公众认同的成功。
我只问你,当时你的对手同意你的概念了吗??你如何论证扫一屋就是琐事是次要矛盾?

第一, 对方的观点是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换句话说就是要论证:只有屋屋俱扫,才能扫天下。
这是什么逻辑,我今天说如果我不喝一滴水就无法活,是不是说我喝了所有水才能活呢?

但是出处当中的一屋指的是生活领域,天下指的是政治领域。我们说对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对方的这一观点是对传统的背叛!
你一回说那是比喻,一会又就事论事,我问你,政治生活怎么绝对分开??

我们当时的正方立论是如此:
一.一个人不可能天生就有扫天下的资格,要有这种资格,必须具有机遇和能力。
二.机遇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必须用能力抓住。
三.能力从扫一屋这平凡小事的积累中来。


 楼主| 发表于 2003-5-5 16: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一直没有时间回应张俊的意见,现在说一下

   第一,对方当时没有同意我方的概念,对方把一屋界定为事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我方对一屋的概念界定则来源于出处。出处当中的扫一屋指的就是打扫房间,扫天下就是治国平天下。扫天下与扫一屋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难道你能说陈蕃不扫这一屋就扫不了天下?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他真的不扫一屋就不行了。其他的人呢?事实是很多不拘小节的人也一样功成名就,获得了民众的认同啊。我认为,这个辩题不一定就非要对方认同我方的观点。因为这个辩题本身是一个特别的比喻句式,理解当然可以不同,比的就是谁的更为合理,谁的更有说服力。

  第二,我今天说如果我不喝一滴水就无法活,是不是说我喝了所有水才能活呢?
所以说我们认为不喝一滴水也能活嘛!即是,一屋不扫也能扫天下啊!

 第三,你一回说那是比喻,一会又就事论事,我问你,政治生活怎么绝对分开??
我们一开始就说了,辩题是比喻句式,所以我们要对他进行界定,界定的作用就是明确概念,观点。以便使用。哪我问你,比喻和事实又是怎样绝对分开的?我们谁也没有要绝对分开政治和生活了。但是政治和生活就是密不可分的?

 第四,关于当时你们正方的立论我觉得太容易攻倒了。既然说.能力从扫一屋这平凡小事的积累中来。而一个人不可能天生就有扫天下的资格做大事的能力,那其不是要从每一件事做起,如果一件小事都不去做,怎么 做大事,不是同意了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了


就说这几点,与张俊商榷。

张俊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5-6 17: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1出处当中的扫一屋指的就是打扫房间,扫天下就是治国平天下。
因为这个辩题本身是一个特别的比喻句式。
还是没有弄清楚你到底在就事论事还是比喻。
2事实是很多不拘小节的人也一样功成名就,获得了民众的认同啊。
你怎么就知道不扫一屋的人就是不拘小节,能力培养是小事情吗?
3所以说我们认为不喝一滴水也能活嘛!你找一个没有摄入任何水分能活的例子。
4第四,关于当时你们正方的立论我觉得太容易攻倒了。既然说.能力从扫一屋这平凡小事的积累中来。而一个人不可能天生就有扫天下的资格做大事的能力,那其不是要从每一件事做起,如果一件小事都不去做,怎么 做大事,不是同意了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了
晕,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就是我的观点啊。
 楼主| 发表于 2003-5-6 20: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第一,说了好多次了,这个辩题是比喻句式,我们辩的当然是比喻中所缊含的喻义了。难道比喻和就事论事不能结合?我们只能拿比喻句本身来辩?或者只能拿一件事,陈蕃当年扫了那一间房间就能扫天下还是不能扫天下?显然我们不是辩这个嘛!我们辩的是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背后所包含的意义嘛,要明确他所包含的意义我们当然要从比喻的由来,他最初的意思出发了。这是最基本的逻辑,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比喻和就事论事又怎能全然割裂?互相对立?非此即彼?

  第二,你怎么就知道不扫一屋的人就是不拘小节,能力培养是小事情吗?你这句话说得奇怪了。如果你指的这个不扫一屋是在出处当中的,陈蕃读书与扫屋相比当然是小节了?难不成你要说他是大节,事关重要?他不扫屋子,就读不好书了?就治不了天下了?如果你指的这个不扫一屋不是出处当中的,那就更不用证明了,对于这句话约定俗成的指的就是小事,小节。
 
  第三,所以说我们不喝大海里的一滴水也能活啊,我喝我杯子里的不就行了。我怎么就不能活了?你这一滴水的概念是什么?是所有水的其中一个小组成部分啊。可喝的水那么多,我不喝那特定的一滴水怎么 就活不了了?

    第四,你上张贴子说那是那是你们正方的立论啊, 晕,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就是我的观点啊。你这不是反方的观点吗?你搞清楚哪方是正方,哪分是反方了吗?据我所知,一屋不扫能扫天下,是正方的观点;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是反方的观点。莫非,你们那里的正方反方定义不一样?

   第五,唉,我说,你知道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03-5-6 20: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再说,你们当时反方的立论的前两点都是废话!
  全世界都同意啊,能拿来攻击和防守吗?,写论文可以扯得远些。辩论的时候他们就花工夫来跟人家磨这个?
 他们的第三点,说的跟我们当时的反方是一样的。讲到底就是把小屋定义为前提和基础,要积累这些前提和基础才能成大事。
 可是天下小屋何其多啊?你扫得过来吗?一屋不扫就不能扫天下?扫了天下的人就把小屋都扫完了?
张俊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5-7 15: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1比喻和就事论事又怎能全然割裂?互相对立?非此即彼?
晕,我是让你不要一会说比喻一会就事论事,这样在场上容易乱阵脚被归谬。

2 第三,所以说我们不喝大海里的一滴水也能活啊,我喝我杯子里的不就行了。我怎么就不能活了?你这一滴水的概念是什么?是所有水的其中一个小组成部分啊。可喝的水那么多,我不喝那特定的一滴水怎么 就活不了了?
这个扯远了,觉得没意思就别争这个了。
3你上张贴子说那是那是你们正方的立论啊, 晕,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就是我的观点啊。你这不是反方的观点吗?你搞清楚哪方是正方,哪分是反方了吗?据我所知,一屋不扫能扫天下,是正方的观点;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是反方的观点。莫非,你们那里的正方反方定义不一样?
我说一下,我一直同意的都是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
4全世界都同意啊,能拿来攻击和防守吗?,写论文可以扯得远些。辩论的时候他们就花工夫来跟人家磨这个?
我晕,辩论首先就是以大家都知道的公理去推理论证。
5可是天下小屋何其多啊?你扫得过来吗?一屋不扫就不能扫天下?扫了天下的人就把小屋都扫完了?
还是没弄明白,这是什么逻辑,我今天说如果我不喝一滴水就无法活,是不是说我喝了所有水才能活呢?
6最后问问你,陈藩后来为什么在政变中被杀?

 楼主| 发表于 2003-5-7 18: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第一、陈蕃被杀是被人陷害,跟扫屋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了?

第二、我们辩论时需要引用比喻是就引用比喻,要就事论事就可以就事论事,一切都以辩论的需要而定,我不能总是比喻不就事论事,或者只就事论事不比喻了?

第三、喝水的问题为什么不争啊?这里涉及到小屋的定义问题,小屋和那滴水一样都是众多的。有了这一点,我们正方的立论才能继续下去。

第四、我说一下,我一直同意的都是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那是你辩论以外的想法,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我们不是说辩论的时候怎么样吗?


第五,辩论首先就是以大家都知道的公理去推理论证。所以那些公理只能作为论据而不能作为论点啊,这些都是大家公认的公理了,还把它拿出来狠狠的论证一番?有必要吗?


第六,还是没弄明白,这是什么逻辑,我今天说如果我不喝一滴水就无法活,是不是说我喝了所有水才能活呢?刚才还说不讲喝水的问题了,你看,不又回来了?
你那句话这样来反驳你,事实上存在你不喝一滴杯子里的水就活不了的吗?你的假设都不成立,后面的结论自然就无从谈起。你这里的一滴水指的是所有的水,是你在偷换一字的概念。

张俊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5-8 18: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第一、陈蕃被杀是被人陷害,跟扫屋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了?
好,为什么历史上有很多好人坏人,坏人也都会陷害人,为什么惟独他被陷害而死呢?

第二、我们辩论时需要引用比喻是就引用比喻,要就事论事就可以就事论事,一切都以辩论的需要而定,我不能总是比喻不就事论事,或者只就事论事不比喻了?
问题是你这样容易前后不一致在场上被打,不然我们到场上试一下你就明白了。

第三、喝水的问题为什么不争啊?这里涉及到小屋的定义问题,小屋和那滴水一样都是众多的。有了这一点,我们正方的立论才能继续下去。
不是不争,是你在细枝末节上没明白这个类比交锋的是什么。

第四、我说一下,我一直同意的都是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那是你辩论以外的想法,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我们不是说辩论的时候怎么样吗?
晕死,我说的是我从一开始就告诉你的立场不是我的个人观点,拜托不要曲解可以吗?

第五,辩论首先就是以大家都知道的公理去推理论证。所以那些公理只能作为论据而不能作为论点啊,这些都是大家公认的公理了,还把它拿出来狠狠的论证一番?有必要吗?
不是论证,是逻辑推理的预设前提,说服观众就少不了它。

第六,还是没弄明白,这是什么逻辑,我今天说如果我不喝一滴水就无法活,是不是说我喝了所有水才能活呢?刚才还说不讲喝水的问题了,你看,不又回来了?
你那句话这样来反驳你,事实上存在你不喝一滴杯子里的水就活不了的吗?你的假设都不成立,后面的结论自然就无从谈起。你这里的一滴水指的是所有的水,是你在偷换一字的概念。
我晕,我是告诉你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不等于扫了所有屋才能扫天下。

好了,我的逻辑够明确了,有兴趣你选个辩题辩辩吧。

 楼主| 发表于 2003-5-8 18: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我们的逻辑也很明确,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就等于要扫了所有屋才能扫天下。
发表于 2003-5-8 18: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你们谁能告诉我“一屋”的“一”指的是“the one”还是“some one”???
:)
张俊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5-8 19: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呵呵高人就是不一样,点到问题实质了,我同意的是some one
 楼主| 发表于 2003-5-8 20: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这里的一指的是所有中的普通个体。
 楼主| 发表于 2003-5-8 20: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天下并不是由众多的小屋组成的。我们说一个成功人士扫了天下,他不可能是面面俱到,必定有些事,有些方面是他所没有做到的。所以说这个扫天下,并不是指一个人做好了所有的事,他做好的只是一方面、一领域的事。但是天下小屋何其多啊。我们怎能苛求一个人把天下的小屋都扫完呢?


发表于 2003-5-8 22: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我觉得现在二位不用再争了,做大事也要拘小节我看二位都不否认了,只在于这个一究竟是指特定的个体还是普遍的个体,问题是中文的“一”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所以这个题目就有辩论的可能了。哈哈,其余的事情,留到场上去说吧。
发表于 2003-5-9 01: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我们的逻辑也很明确,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就等于要扫了所有屋才能扫天下”
这句话很有问题:
一指的是所有中的普通个体,这样“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就是“如果所有屋子中的任何一间屋子都不去扫,那么不能扫天下”。而这只能推出“如果一个人能扫天下,则他至少去扫了一屋”。“只有扫了所有屋,才能扫天下”却是“如果能扫天下,则他扫了所有屋”。可见两者逻辑关系完全不同。

张俊的逻辑我觉得是对的:
一滴水不喝的人不能活<=>一个人活则他至少喝了一滴水,与只有喝了所有水才能活显然不同。

dean提的the one与some one是根本问题。
狼前面的“可喝的水那么多,我不喝那特定的一滴水怎么 就活不了了?”中可以看出用的是“the one”。而前面的“一屋指的是琐事”显然用的是泛指some one,后面说“所有中的普通个体”也是some one。这里面就有问题了。

发表于 2003-5-9 02: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所有中的普通个体”可以说是some one,但是也可以说是the one,因为是普通的个体而不是普遍的个体。我看还是区别的。
但是无论怎么说,因为要反驳“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就将这句话理解为必须扫了所有的屋才能扫天下,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大众的经验理解相违背的。恐怕未必是个好方法。
发表于 2003-5-9 03: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能不能扫天下

[这个贴子最后由dean在 2003/05/09 03:29am 第 2 次编辑]

   对不起各位,我发现我们大家都错了。
   其实这里不光是some one,the one的问题,还有一个every one的问题。
   1。假如一是every one,那么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屋子不扫就不可以扫天下,也就等于所有的屋子扫了才能扫天下。也就是狼的见解。
   2。假如一是some one,那么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就意味着至少一个屋子不扫就不可以扫天下,但是它并不等于所有的屋子扫了才能扫天下----这个请注意,很容易和上面的混淆。
   3。假如一是the one,那么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就意味着一个特定的屋子不扫就不可以扫天下,显然同样它并不等于所有的屋子扫了才能扫天下。
   因此狼要赢得比赛,似乎必须坚守第一个定义,问题在于狼为什么在回应喝水的例子的时候用的是the one 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因为狼在论证自己和反驳对方的时候“一”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他在反驳对方的时候,一用的是every one的定义,但是在论证自己一屋不扫也能扫天下的时候,用的是the one和some one的定义。但是狼是不是在搞双重标准呢?也不一定是,为什么?因为狼完全可以把自己的观点看作是并非“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实际上也就是并非“任何一个(every one)屋子不扫不能扫天下”,也就是某一个屋子(some one)不扫或者这个屋子(the one)屋子不扫也能够扫天下(呵呵,我都觉得自己在讨论一个针尖站几个天使)。其实就一句话:在形式逻辑里面,对全称判断的否定是特称的。
   在我看来,some one应该是这个辩题一的含义,而且双方都可以接受:
   对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而言,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至少一个屋子不扫就不可以扫天下(这句话我觉的好别扭,其实就是至少扫了一个屋子才可以扫天下)这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对一屋不扫也能扫天下而言,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至少还剩一个屋子不扫依然可以扫天下,这同样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但是仔细一想,这样这两句话其实就不矛盾了。呵呵,可见辩论立论很难阿。  
   不想写这么多的,自己看着都头疼。但是个人以为,这触及到一个辩论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所谓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由于我们是双辩题制度,这个问题就尤为明显了。打个很简单的比方:跳槽有利于人才发展,跳槽不利于人才发展(仅仅举例,这个辩题差得很)。因为形式逻辑里面认为主语不加前缀限制,就可以看作是全称判断,我们常常可以听见反方立论说正方应该是全称判断,所以要证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跳槽都是利于人才发展的,然后正方反唇相讥,说那你们也必须证明任何情况下跳槽都是不利于人才发展的。接着就是无休止而又无意义的纠缠。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假如改成单辩题呢?我看问题更大,反方就会获得特称判断的优势,动不动就要正方证明全称,那辩论就没法打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22:04 , Processed in 0.0565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