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大侠郭靖

第一届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检讨报告(评审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8 11: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届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检讨报告(评审篇)

计分确是不容易。现场打怕分会分心,过后打分会怕忘记一些重要的点。如何才能恰到好处?
发表于 2007-6-28 13: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届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检讨报告(评审篇)

对于本次赛会评审的综合印象,还是那句话:无言!
发表于 2007-6-28 14: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届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检讨报告(评审篇)

下面引用由张国伟2007/06/28 11:05am 发表的内容:
计分确是不容易。现场打怕分会分心,过后打分会怕忘记一些重要的点。如何才能恰到好处?

似乎最折衷的办法就是让主席在每一环节结束后多罗嗦两句,给评委就这一环节打分留出些时间。呵呵。
发表于 2007-6-28 14: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届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检讨报告(评审篇)

楼上的提议是我一直以来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呵呵。
发表于 2007-6-28 18: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届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检讨报告(评审篇)

先对筹委会的努力表示理解,赞一个。
然后我要说的是,对于世辩这种“民间”辩论爱好者举办的赛会来说,并没有像国辩那样需要考虑什么“收视率”,而“公平性”就是赛会的生命线。(CCTV真的可以不考虑什么公平,真的……)但是“如何设定规则才能得到公平的结果”,这个问题在辩论界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或者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的主张是,已经不能再依靠简单的“讨论”和“经验”来建立评分制度了,而真正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真正花力气去做实证研究,比如岚星在浙江大学建立的“求是杯”评分系统,虽然我不认为评分系统本身已经成熟了,但我认同他的方法。

因此我建议,在采用一种新规则之后,需要在赛后让每一位辩手填写一份调查表,看看对评判结果满意程度,(如有条件,最好连观众也做),搜集之后用统计方法进行检验,以确定这个规则的公平程度并加以改进。

比赛结果的偏差,通常来自两个误差,一个是评委对赛况主观测量的误差(包括有意偏袒),一个是评分表对评委主观评价测量的误差,而这两个误差是可以通过在建立成熟的评分系统后,用统计检验方法加以排除的,比如说,一个评委如果有意偏袒一支队伍,那么他在各环节打分过程中,两支队伍得分的卡方检验(Chi-square)结果很有可能显著高于其他所有评委的结果,那么一套设计好的电脑程序可以迅速地加以判断并将这位评委的评分排除。

这类的实证工作,也许我下学期会开始尝试着做做,没错,很辛苦,但是真的值得。

另外,在以往的辩论赛中,从来没有出现“平局”这个概念——当然在淘汰赛中间是不可能平局的,但是在小组赛中,连足球都有平局,为什么我们平时说“武无第二,文无第一”的辩论赛不能有平局呢?难道是因为思维惯性?以5:4判一支队伍负,不是很残酷吗?
我建议是在小组赛的评分制中,只要两队分数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那么两队就是无可争议的平局,都可以获得平局的积分,这种方法应该可以用在所有小组赛中间。

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发表于 2007-7-26 01: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届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检讨报告(评审篇)

感动于组委会能有这样的态度!赞一个!

关于评分,我可以补充几点心得:

1、要评委打分的每一项,满分值最好都设置为 5 分。这是因为满分值是5分名7分时,各个分项之间的分数才具有可加性——否则自由辩的47分和陈词的45分你说凭什么能加到一块儿?而5-7分的作法——学术的名称是“五(七)段式量表”——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这一点是已经得到科学界公认的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科学研究人员发的问卷基本都是5分或7分。

2、同一环节分项不要超过 5 项。浙大设计的评分表是5项的,操作中已经让评委觉得比较紧张了。只不过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缩减评判项的方法。

3、点评和评委最好分开——说实话以我自己,一边打评分表一边还要记录如何点评,都觉得很费劲。

4、评分时可以这样操作:边听边在相应的打分项旁边作标记——比如正方这里逻辑很清晰,那就在“逻辑是否清晰严整”旁边打个加号;反方那里语言表达非常晦涩,那就在“表达是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上打个减号。最后根据感觉定“起评分”,再根据标记做调整。
例如感觉上正方在攻辩中表现一般,定起评分为3分,在“逻辑”上有两个加号,那么“逻辑”这一项就是4分,“反应”上有一个减号,可能反应就只有2分。如果感觉各分项上的表现差异很大,起评分也可以不一样。

5、评分——以5分为例,是让评委直接打1-5分,还是让他在比如“差及中良优”上打勾,这是个有待讨论的问题。我个人倾向于后者。
另:浙大目前评分表中所用语言有欠缺,下半年新生赛中可能将调整为“差及中良优”。

6、用Excel表加权统计分数之余,还可以利用其“雷达图”(又名“蛛网图”)的功能生成图表。这样可以更清晰地反应出双方在某一环节的某一分项上的差别。这样的图表积累下来,对辩手自身发现长处、弥补不足都有着很好的效果。

最后说一句:
浙江大学“求是杯”辩论赛评分系统可以到这里下载:
http://www.bianlun.net/bianlun/bbs/cgi-bin/topic.cgi?forum=78&topic=810&show=0
也希望听到更多的修改意见。谢谢~

发表于 2007-7-26 17: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届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检讨报告(评审篇)

感激不尽。
发表于 2007-7-28 19: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届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检讨报告(评审篇)

此组委会何时能成吾之组委呀!
发表于 2007-7-29 14: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届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检讨报告(评审篇)

下面引用由夏日风雪2007/07/28 08:45pm 发表的内容:
此组委会何时能成吾之组委呀!

不明白
发表于 2007-7-31 00: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届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检讨报告(评审篇)

呵呵~都在希望能找到这样一个超级认真负责的组委会,来帮自己筹办比赛啊~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19 06:51 , Processed in 0.05248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