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态度变了

A组初赛一:中山VS弗莱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22 02: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A组初赛一:中山VS弗莱堡

而且,这种在明确的叙事情节基础上展开的并不完全自由的想象,能否叫做虚幻,恐怕也很值得怀疑吧:)
发表于 2003-9-22 03: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A组初赛一:中山VS弗莱堡

“对于我们对小说的想象,难道岚星认为和“我们自己来重新构造小说”是一个概念吗?”
我对这个问题没有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是按解释学的观点,这根本就是一个概念。小说的内容是一个故事,但作者创作的只是那些文字的组合,读者的理解才赋予了其意思。这个意思和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可能根本就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当然,这个问题仅是就 lyjinxiu 的反驳随口提点看法。我想中山的意思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看到)情节是真实的,但其内在的意思、内涵是虚幻的。
发表于 2003-9-22 03: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A组初赛一:中山VS弗莱堡

呵呵,那新批评派还要求切断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到底谁说的是对的?

我想岚星还是不明白我的意思,我们平常所说的小说的虚构性,难道是指读者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作者提供的“文字组合”吗?其次,作者所提供的文字组合是不是一个表意系统?或者说有没有表意功能?如果有,人的想象力再丰富,恐怕基于表意系统上的想象也不能被称为“虚幻”吧?

另外中山的意思并非如你所说,她是说小说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一样可以打动人,以此证明网络上存在真情实感并不能说明网络就不是虚幻的。也就是说,中山说的真实并非你所想得情节,而是读者通过阅读而获得的情感体验。而中山说的虚幻,恰恰指的是小说的情节是由作者虚构出来的

岚星你说的并没有错,但是我不认为那是中山的本意:)

发表于 2003-9-22 04: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A组初赛一:中山VS弗莱堡

关于解释学了解不多,但还是知道伽达默尔强调主客体的互动,他说过主客体通过认真的对话各自都必然有所改变,最终达到相互交融和统一。我想如果我的这个记忆没错的话,应该和岚星所表述的有一点点的差别。
另外我想说的是
文艺理论有很多种,对于作者,作品,读者的关系也有很多不同的阐释方法,起码到现在为止,我不敢说哪一种是完全可信或完全可取的。所以。。。

发表于 2003-9-22 04: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A组初赛一:中山VS弗莱堡

没有看比赛,不过“小说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一样可以打动人,以此证明网络上存在真情实感并不能说明网络就不是虚幻的”这个逻辑我觉得没有错。当然,如果中山是说用这个问题证明“网络是虚幻的”就不成立了。我估计中山用这句是做驳论而非立论,倘若如此那没什么问题。

顺便说一句, lyjinxiu你所说的类似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和贝蒂的古典解释学,偏重于方法论。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本体论解释学则根本否认那种“统一”是可能达到的。我引用的类似于伽达默尔的观点:解释就是从解释者的偏见出发,通过与原文对话修改这些偏见,最终发现解释者自己。
当然我也说了,我对这个问题没有自己的观点,我只是说按照某种理论体系来说……

至于说到“完全可信”与“完全可取”,实际上不仅仅文艺理论,所有的社会科学,甚至更严格地说是“全部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都没有任何一条理论是能够做到让人“完全可信”或“完全可取”的——包括这句话本身。

发表于 2003-9-22 10: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A组初赛一:中山VS弗莱堡

哈哈,岚星兄强,佩服佩服。学了一年文学专业也算接触点文学理论的皮毛,结果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千万别相信他们
至于小说嘛,我还是顽固地坚持我的观点,按照通常所定义的小说的虚构性来说,虚构小说的主体和获得情感体验的主体是非同体的,而对于网络的问题恰恰要证明虚幻感觉的产生和真实情感的体验都是源自同一主体:)
据出一个例子证明从虚幻的事物中可以获得真实情感体验,从而证明网络上存在真情实感并不能说明网络就不是虚幻的,这个逻辑本身当然没错,问题是,小说是不是真的可以作为前者的恰当实例呢?我提出质疑。

希望早日看到你们的新书:)

ptw,跟岚星争论实在是好累,以后尽量不做这种超过能力范围的事,以免我第三次,第四次凌晨三点以后睡觉:)

发表于 2003-9-22 11: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A组初赛一:中山VS弗莱堡

“至于小说嘛,我还是顽固地坚持我的观点,按照通常所定义的小说的虚构性来说,虚构小说的主体和获得情感体验的主体是非同体的,而对于网络的问题恰恰要证明虚幻感觉的产生和真实情感的体验都是源自同一主体:)”
这一点我也赞同,所以我说这个融合只能作驳论,但不可以用来立论。它作驳论是恰当的,但作立论就很不合适了。呵呵~~
发表于 2003-9-22 13: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A组初赛一:中山VS弗莱堡

呵呵,那新批评派还要求切断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到底谁说的是对的?
我想岚星还是不明白我的意思,我们平常所说的小说的虚构性,难道是指读者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作者提供的“文字组合”吗?其次,作者所提供的文字组合是不是一个表意系统?或者说有没有表意功能?如果有,人的想象力再丰富,恐怕基于表意系统上的想象也不能被称为“虚幻”吧?

另外中山的意思并非如你所说,她是说小说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一样可以打动人,以此证明网络上存在真情实感并不能说明网络就不是虚幻的。也就是说,中山说的真实并非你所想得情节,而是读者通过阅读而获得的情感体验。而中山说的虚幻,恰恰指的是小说的情节是由作者虚构出来的

岚星你说的并没有错,但是我不认为那是中山的本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比赛那?如果中山的立论和辩论思路和模拟的时候没有差别的话
我想你的理解错了
以小说为例子只是为了证明小说一样是一种角色的扮演,里面一样有和网络一样的各类情节,我们在网络中扮演的角色,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在演绎着这样一个过程
既然小说可以是虚构虚幻的,网络也一样
它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空间,一个供我们尽情想象发挥的虚幻时空
诚如小说有虚幻的内容一样,
所以,我觉得你可能没有完全理解或者没有听完整的比赛



发表于 2003-9-22 19: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A组初赛一:中山VS弗莱堡

[这个贴子最后由lyjinxiu在 2003/09/22 07:21pm 第 2 次编辑]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比赛那?如果中山的立论和辩论思路和模拟的时候没有差别的话
我想你的理解错了
以小说为例子只是为了证明小说一样是一种角色的扮演,里面一样有和网络一样的各类情节,我们在网络中扮演的角色,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在演绎着这样一个过程
既然小说可以是虚构虚幻的,网络也一样
它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空间,一个供我们尽情想象发挥的虚幻时空
诚如小说有虚幻的内容一样,
所以,我觉得你可能没有完全理解或者没有听完整的比赛

————————————————————————————————————————
也许吧
我只听到马微微说小说是虚构的,但是一样可以从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我水平本来就比较有限,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理解马微微含义深远的这一番话的

补充一句,其实你也并没有理解我所说的话,但我也不想再解释,我已经解释过很多遍,解释到凌晨三四点了

nb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9-22 19: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A组初赛一:中山VS弗莱堡

不要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发表于 2003-9-23 09: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A组初赛一:中山VS弗莱堡

岚星就是强,分析的太对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5 10:47 , Processed in 0.0522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