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撒漠美雪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9 03: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不是说政策性题目不能拿来辩,也不是说大学生就不能讨论社会热点话题,只是像这样的社会热点话题是不是适合大学生进行辩论,特别是在辩论的势头日趋下滑,普通大众对于辩论的兴趣日趋降低的今天,把这样的辩题拿到全辩中是不是合理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辩论要振兴必须要吸引大量的普通人,必须要使那些并非铁杆的人也对辩论有兴趣,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已有的辩论赛要精彩,已有的辩手要能够有精彩地发挥,而这些,又需要主办方精心地策划和筹谋。这其中,选取大家所关注的、能够体现辩手素质、能够展现辩论这种活动的魅力的好的辩题就是主办方的一大责任。政策性辩题或者说社会热点问题确实是社会的焦点,确实关注度高,但不见得换一些对于人生、人性等问题进行拷问和探讨的哲学性命题就不会广为关注。
   说白了,主办方在本次比赛中使用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辩题恐怕更多的只是出于简单的观众喜欢听大家讨论什么就辩什么的心态吧,远没有“齐云飞”同志所说的那样深刻的用意,只不过主办方忘了观众更想看精彩的比赛。如果一件本来是观众非常关心的事却被辩手讨论得面目全非,到底是让观众更加贴近这个活动还是把原本若即若离的那部分人狠狠地推向对面呢?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有一个意思,主办方在当今这个环境下想搞好辩论,就应该想方设法设置制度使一般的辩手都能够发挥好、使一般的比赛也能辩得很精彩,辩题类型的选择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而选择政策性辩题正是在这一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发表于 2007-8-9 03: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下面引用由城市行者2007/08/09 03:01am 发表的内容:
辩论要振兴必须要吸引大量的普通人,必须要使那些并非铁杆的人也对辩论有兴趣,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已有的辩论赛要精彩,已有的辩手要能够有精彩地发挥

说实话,我觉得有些辩题的设计可能不尽合理——比如“国花”。

但在我看来,即使是辩哲学性的、人生性的辩题,现在打不好的辩手一样打不好。不要以为我们对“哲学”、“人生”就有多少思考。别忘了,我们思考得多,观众——其实就是一群和我们一样的人——对这个问题思考得也不少。而“精彩”与否重点不在于“你思考得多”,而在于“你思考得比观众思考得还多”。

所以,重点在辩论前的准备,政策型辩题至少有大量的现有讨论供辩手借鉴、提炼。而哲学性辩题呢?复旦能把“人性善恶”辩到极致,但他们之前对儒家文化的著作读了多少?而现在有多少辩手会在辩“美是主观客观”的时候去读读李泽厚和陈寅恪;在辩“恶法非法”的时候去读读罗尔斯和柏拉图?而没有读这些你想在场上说出观众想不到的话,然后让观众为你喝彩?做梦吧……

所以我很欣赏一句话:打完一场高水平的辩论赛,辩手应该至少能写一篇学士学位论文级别的小论文。或者至少是类似的一篇文献综述。

发表于 2007-8-9 04: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这个贴子最后由城市行者在 2007/08/09 04:39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岚星2007/08/09 03:31am 发表的内容:
所以我很欣赏一句话:打完一场高水平的辩论赛,辩手应该至少能写一篇学士学位论文级别的小论文。或者至少是类似的一篇文献综述。

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固然值得推崇~~
但在千奇百怪的社会热点问题面前,要做到这样真是难上加难~~如果辩论真的高深到这种境界,辩手真的达到此种境界才是好的辩手,那真的很难想象辩论怎样才能推广开来,毕竟很多人都是普通人,毕竟更多的人只是所谓的专才~~~
发表于 2007-8-9 06: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看的我都晕了,如何培养自己的辩论品格是种方向……
所以经验阅历也是完善自己的重要内容,何必拔苗助长,评委就事论事,而已随他们比较评说吧,重要的是有了提点辩手们应该懂得如何成长了!
发表于 2007-8-9 08: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楼上几位的争论确实很有意义。

不过,我仿佛从中读出有朋友有这样的观点:

大学生没有全面接触社会,对社会热点话题不了解,现在辩不好,那我们就不要辩这些东东了。

那么我想,暂时不了解的东西你就不愿去接触,那么我们还要“学习”做什么用呢?关键还是要看那些东西你是不是应该去接触,去了解。

如果说推崇价值型辩题包打天下只是因为辩不好社会热点话题,那么是不是有点退而求其次的意思?反正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我可以随便胡扯,文盲都可以过来辩论,是这个样子吗?

说社会热点话题辩起来会让专家觉得外行,甚至被耻笑,那只不过是因为当前大学生脱离社会的状况之甚已经连自己都无法麻木了而已。你怎么知道你在辩那些哲学类的价值型辩题时,相关的专家学者不觉得你外行,不会耻笑你?也许只是你自己没有感受到而已。

说到今日辩论赛的势微,个人以为,很大程度上正是缘于长期以来辩论赛题目过于脱离社会生活,过于脱离百姓心声。一些自命不凡地所谓天之骄子站在台上空谈那些概念性、理念性的东西,与我们普罗大众有什么关系?遥想1993年之后那几年,其实很多辩论赛都大量采用了社会热点话题,公众的关注度也很高。但是很快,社会热点话题在辩论赛场上越发稀少,辩论赛的高热期也一去不复返。

说观众爱看的话题我们辩不好,观众会不满。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观众看完之后对辩者的表现大加批判一番,也总比根本没有人要看好得多。况且,比我们有更多社会经验的观众提出的批评和意见,难道不是我们大学生了解社会,自我提升的一笔宝贵财富吗?

发表于 2007-8-9 08: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下面引用由岚星2007/08/09 03:31am 发表的内容:
所以我很欣赏一句话:打完一场高水平的辩论赛,辩手应该至少能写一篇学士学位论文级别的小论文。或者至少是类似的一篇文献综述。

唉,从上下文来理解,不如说,辩手应该写一篇畅销的XX心得或者品XX才对[br][br]-=-=-=-=- 以下内容由 SIGR2007年08月09日 08:30am 时添加 -=-=-=-=-
另外,本人觉得,“社会热点”和政策性辩题之间还是存在区别的

发表于 2007-8-9 11: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辩手真的达到此种境界才是好的辩手,那真的很难想象辩论怎样才能推广开来,毕竟很多人都是普通人”(by 城市行者)    

    你的话让我想起了“太极拳”。

    最初,太极拳也是在范围很小的圈子里流传,但据说传人中高手众多,既能养生保健,又能技击强身。杨露禅在北京获“杨无敌”的称号,赵堡一脉的张彦更有“神手”之称。但是,他们练太极拳的过程简直有点玩命。

    但随后,太极拳开始在满清八旗子弟中推广;再随后,随着民国国术馆林立,太极拳走向民间;建国后,太极拳更是走向了世界。
    但现在的太极拳是什么样呢?名气很响,国粹,简单易学,也广为流传,让很多人都从它身上得到了健康的益处。这是好的一面。
    不好的一面,养生保健功效打了一半折扣(真正懂得练意、练气、练神的人其实没多少)、技击之能更是少有人得。有人说,现在的太极拳,不过是“太极操”而已;日本人则说:再过几年,学真正的太极拳要去日本。
    至此看来,太极拳的推广,对太极拳而言,孰好孰坏?对中国人而言,孰好孰坏?站在不同的立场,很难说清。

    有人说,太极拳技击的没落,是因为现代社会不需要这个了,政府也不希望人人都那么会打架啊。
    那么,我们的政府真的希望普通百姓都那么懂辩论,那么有逻辑,那么善于思辩吗?我个人持保留态度。
    我总是有种感觉,辩论很像当初的太极拳。

发表于 2007-8-9 12: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就辩论而言,与楼上的诸位朋友相比在下绝对只是一个新人,不曾想到个人对于“政策性”辩题的一些“偏见”会引起大家的激烈讨论,前面的言语间若有冒犯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和师兄多多包涵。
   其实在下只是有这么一种感觉,如今辩论势微,全辩也是辩论界的一件大事,应该尽量把辩论这项活动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辩论的圈子里来。个人觉得“政策性”辩题在调查取证方面的方法和难度已经远远超过辩手们过去习惯的模式,对于锻炼一个人而言固然好,但在短时间内选手们未必会适应这种方式(事实上个人认为只有北交在上一场比赛中的做法是符合政策性辩题的实质要求的,其他的比赛固然有打得精彩的,但更多只是在辩的层面,而不能给人以证据确凿的感觉),故而如果换成大家所熟悉的价值性辩题,可能更容易让更多人出彩,从而更多的观众接近辩论。当然在下的这种感觉肯定参杂了个人对辩题的喜好~~~~
   最后,还是要谢谢各位学长师兄给出的意见,虽然在下不一定完全赞成,但起码让我更对辩题类型的认知更加全面了一些,也开阔了个人的眼界,不甚感谢~~~
发表于 2007-8-10 00: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千夫所指的辩手们说几句话

下面引用由城市行者2007/08/09 04:19am 发表的内容:
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固然值得推崇~~
但在千奇百怪的社会热点问题面前,要做到这样真是难上加难~~如果辩论真的高深到这种境界,辩手真的达到此种境界才是好的辩手,那真的很难想象辩论怎样才能推广开来,毕竟很多 ...

那句话只是一种更高的要求,或者说,一种目标。(PS:那句话是中山大学的教练说的)

对于普通的辩手,要把握的标准我觉得是“比观众想得更深、说得更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19 07:22 , Processed in 0.05378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