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几位的争论确实很有意义。 不过,我仿佛从中读出有朋友有这样的观点: 大学生没有全面接触社会,对社会热点话题不了解,现在辩不好,那我们就不要辩这些东东了。 那么我想,暂时不了解的东西你就不愿去接触,那么我们还要“学习”做什么用呢?关键还是要看那些东西你是不是应该去接触,去了解。 如果说推崇价值型辩题包打天下只是因为辩不好社会热点话题,那么是不是有点退而求其次的意思?反正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我可以随便胡扯,文盲都可以过来辩论,是这个样子吗? 说社会热点话题辩起来会让专家觉得外行,甚至被耻笑,那只不过是因为当前大学生脱离社会的状况之甚已经连自己都无法麻木了而已。你怎么知道你在辩那些哲学类的价值型辩题时,相关的专家学者不觉得你外行,不会耻笑你?也许只是你自己没有感受到而已。 说到今日辩论赛的势微,个人以为,很大程度上正是缘于长期以来辩论赛题目过于脱离社会生活,过于脱离百姓心声。一些自命不凡地所谓天之骄子站在台上空谈那些概念性、理念性的东西,与我们普罗大众有什么关系?遥想1993年之后那几年,其实很多辩论赛都大量采用了社会热点话题,公众的关注度也很高。但是很快,社会热点话题在辩论赛场上越发稀少,辩论赛的高热期也一去不复返。 说观众爱看的话题我们辩不好,观众会不满。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观众看完之后对辩者的表现大加批判一番,也总比根本没有人要看好得多。况且,比我们有更多社会经验的观众提出的批评和意见,难道不是我们大学生了解社会,自我提升的一笔宝贵财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