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presario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5 16: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加一句吧:需求的多少不是关键,需求可满足程度的多少才是关键
发表于 2004-12-28 14: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但我很坦誠地說, 我覺得這個框架的漏洞太多。
发表于 2004-12-28 14: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西交立論的立足點和前提是人際關係是一種需求關係。但這成立嗎?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父子、母子的關係就不能用需求來解釋。

发表于 2004-12-28 14: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在经济学家眼里也是可以的
发表于 2004-12-28 15: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不過既然題目說的是人際關係, 當然更應從人際關係學本身去看。
反方對人際關係的定義就是人際關係學上的定義。我不是修讀人際關係學的, 可能說的不很準確。

人際關係的建立大致有兩种:
1.血緣關係
2.人隨著社會化而建立起來的各種關係。

发表于 2004-12-28 15: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人際關係的拉近疏遠是通過人際交流產生的, 因此決定人際關係變化的因素是人際交流的整個過程。在人際關係學裏, 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很多,反方以需求概括, 不能完全説明,而且功利化了。
发表于 2004-12-28 17: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你说功利化就功利化了么?
第一我不用去说服你,我就请问在座的各位
我们为什么要有朋友?
是不是因为我们有情感的需求?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天生对朋友没有需求的人
他的人际关系会好么?
你怎么回应呢?
其次我就算承认需求,需求就是功利的么?
对真理的需求也是功利咯?
那好我要请你举出什么东西是不功利的
发表于 2004-12-28 17: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你有點情緒化了。
发表于 2004-12-28 20: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对事不对人
酱紫
发表于 2004-12-28 22: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大家在讨论学术问题啊,支持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8 23: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这个贴子最后由presario在 2004/12/28 11:56pm 第 1 次编辑]

无论是交流理论还是需求理论,都是人际关系学的某一种解释方法,说不清楚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因为两者都从某一层面解释人际关系,也都有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
我们选用需求理论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从这个角度能较容易得出反方结论;二是这个角度以前反方用得不多,容易出其不意。
从比赛的角度考虑是这样。从学术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适用范围,需求理论的确更多的关注社会性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建立在血缘等基础上的人际关系。交流理论则注重人际关系变化的因素,但是交流多了并不必然拉近关系,交流少了也不必然疏远关系。有的时候人就是因为交流的多了,彼此了解了,而觉得不合适而选择分道扬镳。
所以,需求是人际关系拉近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而交流是影响因素,但既不是必要也不是充分条件。笼统地讲,我认为交流的结果能够满足需求,则拉近;交流的结果不能满足需求,则无法拉近;交流的结果降低或减少了需求,则疏远。
发表于 2004-12-29 00: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hoho,我最后对这个陈词把关的,你还收我100,应该对我退钱
发表于 2004-12-29 00: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父子、母子的關係就不能用需求來解釋

回应slot:刚出生的孩子和父母只是血缘关系,不能简单的认为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我们的理解应该是人和人之间需求产生的关系。

这是我们的理论。

发表于 2004-12-29 00: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我们教练的说法slot可以参考一下。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论,就像我上面说的,我们采用的理论和你所认为的有所区别。呵呵。不过既然是辩论,我们当然选择适合我们的理论了。对定义上,我看就不用争执了
发表于 2004-12-29 02: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下面引用由大佛2004/12/29 00:53am 发表的内容:
父子、母子的關係就不能用需求來解釋

回应slot:刚出生的孩子和父母只是血缘关系,不能简单的认为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我们的理解应该是人和人之间需求产生的关系。

这是我们的理论。

汗!!
老大,这可是典型的循环论证啊……唉。怕!

发表于 2004-12-29 09: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我認為  即使是親情  也是需求的一種

人和人的關係有很多種
有的建築在興趣  有的建築在愛情有的建築在親情
而在彼此互動度的高低  就是需求度的大小了

所以父母對子女是濃的話不開的親情需求
讓這樣的人際關係更加深厚

所以即使已需求來解釋  也無不妥

粗略見解  見笑了

发表于 2004-12-29 09: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下面引用由Slot2004/12/28 03:07pm 发表的内容:
不過既然題目說的是人際關係, 當然更應從人際關係學本身去看。
反方對人際關係的定義就是人際關係學上的定義。我不是修讀人際關係學的, 可能說的不很準確。
人際關係的建立大致有兩种:
1.血緣關係
...

我们认为有一些人际关系的确无法用需求以蔽之,但是比如父子关系,有谁会因为自己和爸爸的关系不好就说我人际关系不好。所以我们会说,有一些是关系,比如我和xjtu里的20000个同学都有都有同学关系,但是这是不是人际关系呢?当然这也是一点狡辩。
slot大哥一再认为漏洞百出。。。还望一一指正。。。
发表于 2004-12-29 09: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下面引用由Slot2004/12/28 03:38pm 发表的内容:
人際關係的拉近疏遠是通過人際交流產生的, 因此決定人際關係變化的因素是人際交流的整個過程。在人際關係學裏, 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很多,反方以需求概括, 不能完全説明,而且功利化了。

交流只是表现出来的,我为什么和一个人交流少了,可能因为我没法和他交流,也可能因为我根本不想和他交流,也可能我害羞不敢和他交流,单单这三种情况反映出来的问题已经不一样,只说交流又怎么论证呢?况且,交流少了一定疏远么?交流多了一定拉进么?好像都不一定吧。我们同样认为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综合各种因素变化的结果,但是以我们的框架,需求是一切的基础,是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其减少带来人际关系疏远。而交流又不是充分条件,所以其增多不能得出人际关系拉进。
发表于 2004-12-29 09: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但是  假使我打正方
反方這個論點把建築在網路上的人際關係完全剃除了

人和人的互動需求  叫做人際關係
而溝通工具  是催化這個需求的催化劑
例如  
我們透過電話  讓求學在外的學子跟爸媽保持聯繫
又像辯論賽  把未曾謀面又有相同嗜好的人齊聚一堂
共同為真理的靈魂尋找窗口

所以這個電話.辯論賽  就是催化需求的工具


然而  反方指責的事為什麼會因為網路這樣的工具而忽略
實際人與人相處的互動呢?


答案是  這樣子更有效率!!!

從前我的朋友只限於我所接觸到的人
從小時候的家庭求學中的同學老師到出社會的同事
我的朋友就只有我生活周圍的人
我和我周圍的人作朋友

但是有網路出現後  我可以透過這個媒介
和全世界作朋友!!

上網打開華語  可以和幾千里外的朋友交流
打開YAHOO新聞  可以知道亞洲海嘯導致的災害
開啟社群  可以和同樣喜歡音響的人討論怎麼改進技術
打開成人貼圖網可以...................你知道的

所以有了這麼方便的工具
我們幹嘛浪費時間在現實中找尋呢??
可以多用一點時間在網路上認識更多朋友
幹嘛在乎現實交友的時間逐漸縮小呢??

新時代的來臨  人際關係的改變
隨著工具的發達  我們交朋友的方法也跟著改變了
網路把大家拉進了新的視界
在這裡大家來當朋友

新的人際關係因應而生

所以  我還是認為網路是拉近人的關係的

发表于 2004-12-29 10: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一场比赛西安交大教练陈辞

下面引用由presario2004/12/28 11:53pm 发表的内容:
无论是交流理论还是需求理论,都是人际关系学的某一种解释方法,说不清楚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因为两者都从某一层面解释人际关系,也都有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
我们选用需求理论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从这个角度能较容易得出反方结论;二是这个角度以前反方用得不多,容易出其不意。
从比赛的角度考虑是这样。从学术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适用范围,需求理论的确更多的关注社会性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建立在血缘等基础上的人际关系。交流理论则注重人际关系变化的因素,但是交流多了并不必然拉近关系,交流少了也不必然疏远关系。有的时候人就是因为交流的多了,彼此了解了,而觉得不合适而选择分道扬镳。
所以,需求是人际关系拉近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而交流是影响因素,但既不是必要也不是充分条件。笼统地讲,我认为交流的结果能够满足需求,则拉近;交流的结果不能满足需求,则无法拉近;交流的结果降低或减少了需求,则疏远。

是的,需求理論的確把正方打了個措手不及。
但是由需求得出的關係並不是必然的:誠如一辯裏面因爲有傾訴的需求, 我們有朋友關係;因爲有愛與被愛的需求,我們有了戀人關係。
如果在這裡需求理論是可以成立的話, 那麽, 是有需求才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我的理論水平一般,就擧個例子説明,你今天喜歡吃糖,大佛給你了,你們的關係就拉近了;明天你想再吃糖,大佛只能給你蘋果,那麽,你們的關係也許會拉近,也許會疏遠;後天你又想吃糖,大佛沒有糖給你,也沒有其他的替代品,那麽你們的關係就肯定會疏遠。

對於交流和需求的關係, 我也不甚同意你的結論。現實生活中太多交流结果能够满足需求而出現關係同樣不能拉近的情況。交流的結果固然重要, 但交流的過程也同樣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19 13:19 , Processed in 0.06065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