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87|回复: 7

正方:愚公应该移山 反方:愚公应该搬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0 16: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求论点~

“信念”
【copy from wikipedia】学生们都愿意接受科学,并在日常生活中倚赖科学,这便是对教育体系、对老师、对科学的莫大信心。 中国成语“愚公移山”里的愚公,就是一个很有信心的人:他的信心已远远超过了他自己的恒心和能力,而是对其子子孙孙能承继其事业有信心——这是将来未发生的事,是他自己所不能。

"坚持"
愚公移山代表他是坚持的,无论如何都抱有一颗坚持就会成功的心态; 然而如果愚公搬家而不移山的话,那不就代表他是个随情况而意变的人吗?
发表于 2015-1-28 20: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愚公应该搬家
分析:愚公应该移山代表人应该要有信念和恒心
     愚公应该搬家代表遇事要有灵活的思维,用简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论点: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太行、王屋二山阻挠他的出行,只能绕山而走,于是决定移掉两座大山取直线出行,这也体现了愚公想要走捷径的愿望。而现在新的选择出现,移山成为了通往目的地长而曲折的路,搬家则无疑是条直径,那么愚公又何乐而不为呢?
     2、愚公做出移山这个决定时已经年过九十,也就是说这项浩大的工程主要由他的子孙们完成,那么如何能够保证他的子孙们和他一样为这个目标代代坚守下去呢?并且他们将山石倒入北海一年只能一个来回,若全家以此为主要任务将大把时间浪费在路途上,那么家中如何维持?排除其他因素单从这两个发面来看,愚公移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上呢?
     3、依靠上述观点,愚公想要凭借自身努力搬走大山的想法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神话故事中愚公移山最后虽然大山被移走了,但却是愚公的行为感动天帝,天帝让其子搬走了大山也就是说并不是愚公的成功。但现实社会中不会出现这样神话性的结局,一切努力还是得依靠自身,那么愚公这种行为说好听叫坚韧不拔,难听了就是不自量力。而搬家则是人力所能轻易达到的一种完成目的的方法,为什么不选择后者呢?
回复 正方 2 反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5 05:44: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正方的话,可能我会说我们社会需要一些傻瓜。需要一些为了一个简单信念就肯为之坚持一辈子的。感觉还挺热血的。就是不转弯,就是一根筋
发表于 2015-1-14 21: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是反方的话,可能会说,一件事情如果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的话,为什么要用复杂的方法来解决呢?用复杂方法,付出金钱,时间,精力来移山,即使得到成果,但岂知不是得不偿失呢?
发表于 2015-1-31 22: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论点是“变通”。
如果我是反方的话我会说:我们想一下这个故事为什么会存在,为什么会感动我们,就是因为不可能完成嘛,子子孙孙,子又有孙,孙又有子,世世代代这样下去真的是对后代的一种好吗?如果放在现在,现在是一个计较得失利益的时代,算一下的话就会发现,与其配上子孙后代的命运和时间,不如搬一下家,花不了你多长时间,马上豁然开放交通发达,造福子孙后代。所以,放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有时候转一个弯,学会变通,利己又利人。
发表于 2015-2-1 14: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人类历史瑰美辉煌的奇迹往往出自“荒谬”,长城万里,几代人心血凝成,倾尽心力,若不是祖祖辈辈的坚持也不会有神七升天的梦想成真,愚公移山,看似荒谬,却并不是简单的搬家就可解决问题,它的矛盾出现在人的故土情深在外界环境的挤压能否坚韧,是奉献还是独善其身,如若搬走,或许会幸福愚公这一族人,但山后一定还会有人因山困扰,这方面孔子选择兼济天下,周游七十一国而不是辅佐昏庸的国王换取高官厚禄,奉献是美德,而持续不断的奉献足够令人赞叹,子啊中华这个庞然大物的今天,有多少默默无闻的工作者在奉献,他/她们身份或许不同,但在各自处于的困境中仍能坚持不断,正因如此愚公要移山,共产党要修路。
发表于 2015-2-4 23: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辩题分析一:愚公应当移山还是搬家
  首先分析“愚公移山”这种行为,分为这件事字面的行为(即故事本身):故事里的愚公是移山还是搬家;和类似的,具有这种精神的行为:面对相同的事情应当怎么做。
  正反双方对于这个故事的解读也可不同,正方可将“遇见一座山”作为困难,那么面对困难是该迎难而上还是绕道而行呢?  而反方的分析可从“目的——手段入手”,愚公移山的原因是山挡在他家门前,不方便出行,可见他的目的是“方便出行”。现在有的两种手段,难道不是搬家能更快更好的,有效率的解决问题吗?
同样,精神的解读也可不同。正方可是: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反方可是:灵活变通,追求效率。这里可能也是辩题里集中的一个矛盾,正方的精神讲究一个度,运用恰当便十分好,过度或不当便会产生一些问题。

正方:应当移山
1.        利己利人:原文中“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可见山被搬走之后,方便的不仅是愚公,还有周边的人们,居住在此的后代。搬家最多利己。
2.        只是出入不便,未威胁到生活,为何需要搬家?:搬家说得简单,但人对于一个地方长期的习惯依赖岂是一时就可改变的?居住在恶劣环境中的人,请问他们都搬走了吗?选择搬家还是自己来改变大自然,改变居住环境?答案显而易见。
3.        对待问题的态度: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是值得我们去坚持的。(各种例子)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但是精神不假。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敢于为别人口中的“荒诞”奋斗的人,我们需要这种精神。
反方:应当搬家
1. 移山”极其不现实:搬山工程重大,“子子孙孙” 虽然看来可行,但这要求全家投入大量的精神,时间,这是不现实的;两座山何其之高,之大,就算子孙来搬不知要搬多久;时间一久,变数就很多,事实并不像愚公讲的那样简单轻松。
2. 愚公移山的根本目的是“出入方便”,选择最好的解决手段:(我们不应当弄错愚公的困难,那并不是搬山)耗时耗力的移山或是有效率,损失最少的搬家,答案显而易见。
3.移山在一种程度上只是在转移问题:移到陆地上那么对别人也是一种不方便,扔在海中,这么大的山对海洋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山,无法消失回避,我们只能采用变通的方法。
4.解决问题的态度:选择最佳而不是硬碰硬,不要意气用事,变通思想,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发表于 2015-2-25 16: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方观点:
1.从精神此面来说,愚公移山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体现广大劳动人民的韧性和耐力,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坚持到最后一分钟的精神。(它最主要的是体现一种精神,那就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踏实勤奋的苦干,必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获取成功。)
2.从对待问题的角度上说,愚公搬山也体现了一种敢于正视困难的精神。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也敢于面对这样巨大的困难,也敢于面对,敢于破解。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在时代的洪流中,为了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力的进步,我们更应该直面困难,思考解决,而非逃避。
3.从目的来说,愚公搬山,能使得此处的交通顺畅方便,有利于和外界沟通交流,创走新的发展。
4.从中国传统思想上来说,愚公的故土难离之情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中国人传统思想中的家指的是自己的故土。过年时的春运大军,文学中的所写的乡愁都体现了这一点。愚公是一个中国人,在他心中也许搬家比搬山还要困难。从这点来看,搬家的举措便是不可取的。

反方观点:
1.从精神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的精神在于务实之中求应变。愚公搬山缺乏远见,缺乏变通思想。一个人无法搬完,还要子孙后代与自己一起搬。若搬了家,子孙后代本可以用这些时间读书习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搬山的决定却使得他们只能时时刻刻的搬山移山。愚公此举强将自己意愿移到子孙身上,浪费自己时间也浪费别人时间。
2.从客观层面来说,愚公移山也不可能成功。移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项目,那要耗尽多少代人的精力与生命。如此这样还不如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地打破固有的状态,另辟新道路,用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思想选择搬家。
3.从愚公移山的目的上来看,移山主要是为了使交通更顺畅,和外界能够沟通起来。可是如此说来搬家不就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吗,走出这一片地域,搬去一片更利于生活的乐土中,即不劳民伤财,又省时省力。
4.人的精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能违背科学自然规律。愚公移山,从生态角度看,破坏了山与海之间的自然平衡。若此平衡被严重打破,这一片地域的所有生物都会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害,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8 13:54 , Processed in 0.0518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