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smilesir在 2007/07/23 09:41pm 第 3 次编辑]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7月22日,中国大学网络辩论赛进入第8天。围绕“黄金周应不应该取消”这个话题,清华大学和贵州大学展开激烈辩论,但比赛结果却是赛前谁也没有料到的:尽管清华大学三辩肖开荣获得最佳辩手称号,但身为中国第一学府的清华大学竟被贵州大学以3比0的大比分完胜。
“东北老大爷到底怎么了?” 上半场的比赛好像还没有完全扫清21日比赛之阴霾。尽管主持人在赛前提醒双方要注意开阔辩论视野,理论依据也要做到更加翔实。但双方都死死守住有利于自己的辩论角度。 作为上半场正方的贵州大学将话题化解到最小,绝口不提能够取代“黄金周”的可行措施,称其不在此次辩论赛的范围之内;而反方清华大学则坚决不谈取消“黄金周”将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双方的辩论成为一场“应然之争”,而非“实然之争”。清华大学面对将辩题化于无形的贵州大学,就好像是打在了光滑的玻璃球上,欲要出拳却总是打空。
 评委正在做赛前准备 上半场双方的辩论更像是语言表达方式和抒情方式的较量,缺乏实质内容。贵州大学二辩频频引用古诗词诗句,仿佛在背诵家庭作业;而清华大学则执着于煽情路线,举出的例子总是离不开妈妈或者女友,泛泛而谈。清华大学在攻辩、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中多次举“东北老大爷”的例子,声称“取消黄金周,‘东北老大爷’就无法去杭州感受江南风光”,引得哈尔滨人评委老梁在中场评论时不禁感慨道,“东北老大爷到底怎么了,他们就从来不休息么?如果辩手们多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是不是会比搞煽情、背诗词更有效呢?” “一个是咄咄逼人的女护士,一个是有气无力的男病人。” 在中场评委们的点评后,下半场的比赛大有改观。双方不仅在逻辑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体系,在攻辩和自由辩论中也出现了交集,出现了相互攻击和防守,而非自说自话。 下半场双方开始辩起了实质性内容,不再刻意回避上半场避而不谈的经济、旅游这两个对黄金周影响最大的关键因素。例如,反方举出了“甘肃老农可以享受到黄金周带来的经济实益,两个月不用愁劳作”的生活实例;而正方则提出要着眼于长远利益,防止黄金周旅游高峰人群可能带来的对环境、古迹的破坏。正方提出与其“对黄金周改造,扬汤止沸”不如“取消黄金周,釜底抽薪”,而反方则认为“取消黄金周只能是掩盖问题,不可能解决问题”。但双方仍然对黄金周的改革方案或取代方案只字不提,没有任何一方拿出了一个完整的、建设性的意见,这也成为了评委们眼中今日比赛的“最大遗憾”。 进入下半场后,贵州大学仿佛进入了亢奋状态,咄咄逼人。相较之下,清华大学尽管逻辑完整,但气势却过弱。评委张天蔚认为清华大学在队伍的组建上存在问题,“3位队友属于同一类型的辩手,都太含蓄,气势内敛,语言也过于日常化。”而评委老梁更是妙语总结,“贵州大学表现的就好像是一个咄咄逼人的女护士,而清华大学则是一个有气无力的男病人。” “这还是一支太年轻的队伍” 面对清华大学的惨败和网友的遗憾,评委路一鸣表示,“这还是一支太年轻的队伍,因此它对辩题的开拓、对气势的把握甚至对自由辩论时间都没法掌握好。再多一些锻炼和经历,她才能走得更远。” 这次代表清华出征的三位辩手两个大一学生,一个大二学生。这支年轻的队伍明显缺少经验,在上下两场的自由辩论中都过早用光了自己的时间,给贵州大学创造了长时间“缺席审判”的机会。他们也缺少身经百战的老手们内在的自信,辩手们始终放不下手中的小纸条。 上半场作为反方,清华三辩为请对手拿出一个取代黄金周的方案,举例道,“没有一件替代的衣服就让我把旧衣服扔掉,您是要我裸奔吗?”但在不自信的情况下,这样新颖有力的论据都显得苍白无力。对此,路一鸣点评说:“辩论不是笔墨官司,是需要靠人靠语言来表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