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楚之旋在 2006/12/07 11:45pm 第 3 次编辑]
日立杯第十二届中国名校大学辩论赛赛复赛第一场粗谈 战胜西北农林的中国传媒大学vs战胜华东理工的华中师范大学花絮 传媒的4个辩手都是播音主持专业,比赛开始前的试音环节就有专业特色。 一辩:你好我是王铮这里是中国传媒大学广播台,您现在收听到的是校园驿站,首先请您收听的是独奏(当枫叶红了的时候)下面请听二辩单口相声报菜名 二辩:那就报个菜名吧:jiang鸭ban鸭gu鸭beng鸭。xx鸭丝(儿)。。。。(太快了听不清楚当试音人员示意试音可以时,工作人员说:“没有,我觉得应该让他说完)台下众笑 三辩:到我这儿就一句了,(没听清楚反正就是报完菜名) 反方一辩:大家好,离开了武汉这几天让我特别想念武汉的热干面,希望大家有机会也到武汉去吃一吃,也许你第一次吃会不习惯,但是相信你一定会爱上热干面的味道 之后就回归主题的辩论感言 反2反3说对这几天的辩论感觉 痛并快乐着,虽然非常痛苦,但是却是对智慧的追求 比赛 传媒有换人,初赛一辩王津津这次做总结,这次的一辩王铮是名校赛唯一一位06的大一辩手,一辩词读的很平常,和王津津比还有点距离,有几次停顿,可能学籍上的相差,而反方1辩无论是语速语音语调都展现出一位研究生辩手应有的风采,辩词流畅。 正方说学术是专门系统的学问,明星是被观众普遍认识和追捧,命题是个价值判断,学者明星化是价值导向或者趋势,现在称得上学者明星的寥寥,学者本人的特点决定学者本身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明星,成为明星的也不可能完成学术普及的重大任务。学者明星化和学术普及没直接联系,学者明星化是电视媒体制造出的商业卖点,百家讲台自己也说是大众传媒,不是学术普及。 反方从学术普及是否有必要,如果有那么是否应有位学者一步一步的普及,并反驳正方把明星妖魔化,捷径和歧途是指一个方法是否有效,辩题是要讲述学者明星化和学术普及的关系,明星化是学者具备知名度,影响力等过程,从学术普及的要求出发,学者才能准确解读学术,学术明星能更好的深入浅出来说明,赢得观众喜爱,明星化是学者扩大知名度,增加影响力。学术普及是学者和观众相互选择的过程,社会意义来看学者明星化和学术普及互相促进,引导和叫化大众。 正2说反方混淆了学术概念,学术有理论性,知识性,科学性,规范性,不是所有的学者都可以明星化,不是所有学术都可以用明星来普及,请反方据证普及的是“学术知识”而把学者明星化,要大众传媒,表达方式,迎合观众心理缺一不可,有难度,2不可能普及所有学科,学者明星化普及的是什么,是不是学术的角度来论述观点。 反2指出正方把捷径等于唯一途径,且没说什么是歧途,质疑明星化的操作性,指出学者明星的特殊性,学识不能包装,学者不能用包装的手段成为学者明星,把娱乐明星的负面推广到学者明星是以偏概全的,而 学者明星化不可能普及学术来论证是歧途,论证时,学术不可以,而伪学术可以普及是矛盾的。因为明星化途径是条路,路本身无对错。 小品环节,传媒采用了电梯场景,由一对将要去楼顶离婚的夫妻的互相争论来开场,电梯门开门关见有路人进入串戏,接听电话,直到妻子悔过,电梯不去夫妻相拥,电梯不去顶楼下降而告终。小平气氛并不搞笑,争吵使得气氛紧张。用历史人物私生子做搞笑词 师范延续了初赛的小品,继续拍“续集”。 自由辩论时正2发挥时间较长,应付反方3人车轮战, 最后的总结陈词高手过招,非常精彩,反三开始,延续初赛的煽情辩风,说得非常激动王津津曾经有参与做主持人,经验丰富,总结时候给人口吻老到像个真正的主持人。这种感觉只能用“听”来感觉 在盘问团提问时,农林的李腾飞问正方,华东理工的王慧(2辩)问师范2辩,有趣的是,抽签到的盘问人均是提问初赛的各自对手。 恩。。。。。。。如果王津津再多表现表现,如果正方在反驳的同时多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是抛球样情对方证明,请对方证明,结果会不一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