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33|回复: 0

辩论队很好的教程03辩论详解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2 21: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冷稀饭 于 2014-11-22 21:18 编辑

基本战术
1.划分战场:基本的做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另外划分战场还有一个就是知道己方的有利点和不利点,并将其划分成不同的战场去比较,比如13决赛,逆境顺境哪个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中,同样的学生在好学校是不是更容易把知识学扎实,这样一个战场无疑是对逆境不利的,但是我们可以划分一下战场,我们是不是应该再讨论一下,一所好中学和一所差中学出来的学生,进了同一所大学,哪一个更容易取得成就呢?这样的战场,不是又把局势扳平了吗?
2.破除双难境地   辩论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选择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 。好比说,你妈妈和你老婆掉到河里面,你只能救一个,请问你救谁?要是你没答案,就把条件打破:要是我妈妈问我这个问题,我会说当然是救妈啦;要是我老婆问我,我当然说就老婆啦。这不禁让稀饭想起一件往事:在打“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的时候,同样的问题,我说救离我最近的,最有可能救的那一个(以前11辩论队的反问过我:要是一样近咧?我说我救轻的那个——“那一样轻咧?” 其实,我当时很想回答,你还要不要人活了,要真出现那种极端的情况,我跳下去跟她们一起死了算了!!)
3.循环论证及对待办法:循环论证常常是在立论中就已准备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
4.特殊情况:先举一个例子:“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 正:……对方同学怎么能把色情业、赌博业的弊端强加到旅游业的头上呢?这不是张三犯罪,李四坐牢吗? 反:如果李四是帮凶,当然也要坐牢。旅游业不是对色情业、赌博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本来张三犯罪,不该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帮凶的特殊情况下,就不奇怪了。又例: 正:……这不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到水里去吗? 反:如果不下水又怎么能学会游泳呢? 能否成功地运用这种战术,关键是辩手自身的素质。在这种战术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  
5.攻击小前提:例:正:毛驴没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 当对方第一句话是判断句,第二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应该先注意这句判断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容易忽略。 这种战术在许多情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这样反驳。 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难道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这种战术要慎用。
·提问的原则:
1.问题最好是闭合性的。(回答,是或否)即使不能回答是或否,也一定要限定对方回答的范围。如“········是A呢,还是B呢?”千万别问“·······是什么?”“您怎么看待····”
2.连环设问,稳步前进。如果一开始的问题就直接能够回到我方观点,那么对方肯定不会那么傻的承认。所以,我们要连环设问,通过问题来阐明你的逻辑——为什么我方观点是正确的(下面会有详细介绍)
3.问题一定要简短,清晰。问问题归问问题,解释归解释。别混在一起,让人听不明白。
4.如果对方没有回答或者答非所问,可以这样问一句:“请对方辩友挺清楚,我问的问题是·····”
·回答问题的原则:
1.不轻易回答:您问的问题与辩题无关。稀饭非常厌恶这种回答方式——既然无关,你回答一下又怎么样咧?浪费的又不是你的时间?况且人家还有后面的问题咧。别这么回答人家,除非是没办法,或者对方实在扯得太远了。
2.抓紧自己的主线去回答。你的主线就是证明你观点的逻辑。抓紧主线,你就不会回答不出问题。
3.如果能够谈到相关的话题,请一定不要答非所问。答非所问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4.回答问题尽量将时间用完。这么做可以使对方少问几个问题。(仅限攻辩)
5.如果有些两难的问题不好回答,请将条件打破。(注意看前面的基本战术)
6.如果问题不好回答,请不要急着回答。顿一秒没什么,但是一定要连贯而有气势。如果被打断的话,请反打断,别停下来。
下面我们看一些实例(素材来源于百度文库)
正方: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应该加强 vs 反方: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应该限制
反方二辩: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海大校训:“海纳百川,取则行远”中的“取则”是什么意思呢?  
正方一辩:取则,则就是规范,取则就是按照一定的规范、规则来进行。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的解释真是不错呀,海大校训中取则就是遵循规则,有所取舍。中国海洋大学作为中国海洋事业的最高学府尚且如此,海洋资源的开发又怎能例外呢?(稀饭注:这里应该简短。如果你确定十秒能说完,说说无所谓。)
请问对方辩友,所有的海洋资源都可以开发吗?所有的技术手段都可以应用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吗?(稀饭注:这是反方的第一个逻辑: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开发么?所有的手段都能用么?不是所有的,就是应该限制。其实这里是反方偷换了。辩题中“应该限制” 指的是对海洋资源的开发,而这里偷换成了“任何海洋资源” 、“任何手段”。 )
正方一辩:我们所说大力开发海洋资源中的海洋资源是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如果不能满足人类需求我们为什么要去开发呢?而这样的资源是不用开发的。那些能满足我们生活需要的海洋资源的发力度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要大力开发这些海洋资源。(稀饭注:虽然专业辩手并没有反应过来对方的偷换,但是咧,人家听清楚了对面的“所有的海洋资源都可以开发吗?”当然不是啦。不过这回答肯定是不完美的,有用的资源就可以无节制的开发么? )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显然是在回避我方问题,众所周知我们的科学技术还很不成熟,我们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在项目、方式、实践上限制海洋资源的开发。曾几何时陆地资源也被认为是非常丰富和亟待开发的。但在大力开发的口号下,陆地已经被破坏到了遍体鳞伤的程度。难道我们不应该以史为诫,不要重蹈陆地的覆辙吗?(稀饭注:这个问题的逻辑和第一个问题的逻辑是相似的,不过例子不同而已。这个问题本身并不紧凑,重要的是引出对方的观点。如果能够有后手,那么就非常有力了。)
正方一辩:人是有理性的,正是由于在开发陆地资源中遇到了一些挫折,一些困难,所以我们更要引以为戒,在大力开发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合理有序地进行,这也是我放在立论中强调的。并且人类大力开发海洋资源并不时无序无度的,那只能是一种掠夺,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大力开发海洋资源。(稀饭注:好,通过主线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很显然,反方上面的问题不够紧凑,这种问题只是让正方再说一遍自己的观点罢了。——在辩论中,我们也要考虑对方的观点。正方立论肯定会包含加强开发指的是有序的进行。看对方有没有针对手段。)
反方三辩:海洋资源已经是人类惟一的宝库了。人类开发陆地资源中的理性告诉我们一定要限制开发海洋资源。请对方辩友不要将其变为第二个配破坏的陆地呀!
请问对方辩友,捕鲸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严格的控制,而唯独日本却熟视无睹,大力支持捕鲸产业,其手段极其残忍,请问对方辩友怎么解释这一问题呀?(稀饭注:其实这里也可以看出,攻辩就是通过问题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手段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美中不足的是反方在这个交锋点上并没有强力的后续手段,而是提出了下一个问题。这个怎么解释其实不是好问题——我就说日本是岛国,海洋资源丰富,人类需要发展,需要从海洋中获取更多的资源——我完全可以回答为什么日本人大力发展捕鲸业呀?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可以问,但是要缩小回答的范围——请问这是不是因为海洋资源有限?这样看来其实专业辩手也未必是我们可望不可即的存在。)
正方一辩: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所说的大力开发海洋资源,海洋资源极其丰富,它不仅包括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还包括海洋空间,海洋动力等一系列的资源,对方辩友为什么只把眼光放在捕鲸这一狭小的范围内,而不去看看我们的整体,看看我们丰富的海洋资源呢?(稀饭注:这个,很显然正方也没想过这个问题,感觉有点答非所问。老实讲这个“为什么”有时候也能打乱对方的节奏。因为这也确实不好回答。)
反方二辩:对方辩又怎能说这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呢?那就让我们来看另一则事实吧。近四十年来,因为到处围海造田到处发展滩涂养殖业,使我国沿海累计丧失滩涂湿地219万公顷,相当于沿海湿地的50%啊!(稀饭注:这应该不算是问题吧。你想问什么咧?原因是什么?我的回答:这是开发不当造成的。我们加强对海洋开发的研究,这种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正方一辩:我们在理论中已经明确地告诉对方辩友,在开发海洋资源中肯定会有一些负面效应,但随着人类对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开发海洋能力的不断提高,这些问题终究是会得到解决的呀,请对方辩友不要太悲观了呀。
反方三辩: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一种不加限制的开发可能是一种合理的开发吗?(稀饭注:这个问题挺尖锐的,好问题。抓住了正方辩题的先天不足。)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又误解了我方的意思,大力开发海洋资源并不是无序无度地开发,使有限制的有一定规范来保证大力开发海洋资源更好进行的。谢谢!(稀饭注:我很想再加一个问题:您说的不是无序无度的开发是不是就是应该有限制的开发呢?这里涉及到一个技巧:“海洋开发应该限制”和“有限制的开发海洋” 之间的偷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05:51 , Processed in 0.0495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