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50|回复: 0

辩论队很好的教程02如何辩论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2 21: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定义
·写在最前:
常把磨练当折磨。不知道是哪一首歌曲里面的词了,然而却为我们辩论赛定义这一节举了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辩论之所以魅力惊人,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让我们明理。最高明的定义,能让人们明白人性的弱点,发人深省。在此,敢问各位,刻薄和正直是一回事吗?喜欢埋怨别人和可以说成是说话直爽吗?不想改善不好的地方是有个性吗?快感和幸福感是一个意思吗?我们一方面规避部门的各种压力,逃避学长学姐们期望的眼睛,美其名曰是专注于学业,有舍有得,可另一方面是不是懒惰呢?
敢问各位,一名学生的强大,是依靠他的证书和头衔呢,还是依靠他本身呢?强大的学生又如何定义?敢问各位,真正一流的大学,是依靠招生呢,还是全校每一位师生的共同努力呢?一流的大学该如何定义?敢问各位,真正的爱国,是叫嚣灭掉日本呢,还是去扶倒地的老人呢?爱国该如何定义?
所谓定义,不在于辩论需要有一个挡箭牌,而在于,你对该辩题的深刻的理解。
·方法:
当我们分析完辩题以后,我们就算是基本了解了:
1.该辩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哪些位置可能模糊,哪些位置可能有争议
2.对方大致的辩证思路
3.我方在这个辩题上有什么优势?
4.我们该如何去选择切入点。当我们明确了这些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定定义了。
要注意,定义是为了给己方论证用的,同时也是为了在接下来的环节给己方争取先手的优势。所以,定义一定要考虑以上4点。
定定义的基本步骤:
1.按照破题的基本方法了解题目。
2.网上找到比较公正靠谱的定义。
3.思考需要定义的词语的内涵。比如说“网络对大学生影像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我们首先就应该思考:大学生有什么特点、网络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哪些是对我方有利或不利的,总结下来。
4.根据上面的资源用下定义的手法给这个词语做一个解释。比如网络: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虚拟平台。大学生: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
5.用特点、范围等等对4进行修饰。
在讨论标准、主线的时候,随时对定义进行修正
要求:
总的来说,思考定义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定义总体而言要客观,相应的公正。
2.定义要简明,朗朗上口
3.定义要严格,不能有死角
4.定义突出该事物的特点是有利于我方的
要注意该词语在辩题里面是什么意思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比赛中,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 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关于辩题中的定义,确实应该根据辩题来下。这句话有几个意思:
1.该词语有几个意思,但是在这里取哪个意思。
2.定义是为你证明你的辩题正确性存在的,所以定义的范围的大或小,宏观微观等等要根据辩题有所侧重。
3.定义是攻防手段,在比赛中一件事物或事例举出来后,我们需要通过定义来判断对方说的是否属于我们讨论的范畴,是否偷换,是否能说明这样的一个道理等等。
4.定义是你辩论的基石。“什么是社会问题——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动用社会力量来引导或解决的一种社会关系失调现象。很显然,同性恋是一个受到大多数人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同时又需要通过社会的力量去协调解决,所以,它符合社会问题的定义。”
定义该如何分析,如何去打:
        首先是看定义有没有死角。即符合该定义,可大家都知道不属于该事物的;或确实属于该事物,但是又不符合定义的。
其次看特点。该定义描述出该事物的特点,是符合我方观点的还是和我方观点相违背的。这些特点该如何为我所用。(参考下面带下划线的例子,)
·这里举几个例子: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当今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当今时代的标志。正是因为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所以我们提倡爱一行干一行。提倡,就是鼓励使用或实行,爱是喜爱,干是从事。这里的行指行业,不仅仅是钢筋工,清洁工,等职业,也包括工作的种类,如物业管理也可能是建筑也等大的行业。我们评判更应该提倡的标准是,何者更能对我们起到推进作用(既包含对个人的推动,也包含对社会的推动)。(如何边摆定义边论述)
·再举一个例子(同性恋是个人问题不是社会问题vs同性恋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问题)
正方:同性恋是个人问题,他们的定义是这样的:
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
稀饭注:这个定义尚可,也比较客观公正,但是“均为”是一处破绽(为什么要均为,只有一项算不算?),和后面的“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拖比赛的节奏了,所以应该去掉。
修改后: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对象为同性别的人或行为(是····的人或者行为)


社会问题:指在社会变迁过程中某些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发生了与现实的社会环境失调并引起人们普遍注意,需要以社会的力量来解决的现象。
稀饭注:首先是不容易让观众听懂,再一个这定义给反方用都可以了,而且自身还有问题。为什么一定是社会变迁过程中呢?先不说对不对,至少也算是废话吧,还容易被攻击。为什么是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咧?个人活动,比如说变态杀人魔也算是和社会活动有联系,这太明显了。况且谈朋友也算是社会活动吧,同性恋被歧视算是社会关系问题吧?同性恋也同样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有一部分也需要靠社会的手段去解决。
修改后: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活动中引起人们普遍注意,需要以社会的力量来解决的问题。


个人问题:指由于个人的观念影响自身及部分相关人员的共同生活被破坏个人的正常活动,妨碍个人相关人员协调发展的现象。
稀饭注:为什么个人问题一定要破坏个人正常活动呢?抽烟属于个人问题吧,但是不至于破坏个人正常活动吧,最多只能算是影响,况且个人问题未必会影响正常生活呀,个人偏好与别人的爱好有冲突也可以算是个人问题吧。同性恋也是如此,正方完全可以把问题往小了说——这只是个人偏好不同,为嘛把个人问题定义得如此严重,如此吓人···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后面的完整资料,看一看反方的定义(同性恋是社会问题,辩词已经被稀饭改过了),以及修改后根据定义展开的辩词
标准
·写在最前
标准即判断的依据。举一个例子,稀饭为什么觉得自己参加工作优于考研:我判断的依据是,考研和不考研哪一个更符合我的特点,对我的人生道路更有利。具体而言,原因如下:稀饭更适合冲锋陷阵,而不是搞研究;稀饭更愿意靠本事吃饭,获得别人的认可,而不是靠学历;稀饭今年已经22岁了,研究生念完就25了;对于干工程的人来说,现场经验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可靠;根据现在的大学生活,我可以想象得到研究生的生活,相比较而言未必就能学到更多的有用的知识;稀饭不害怕吃苦,干工地挺适合;相比较而言,愿意干工地的人比较少,稀饭具有更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根据这个标准,稀饭便作出了不考研的决定。这便是标准,帮助各位判断的依据。
亲爱的同学们,不知道了解了这些,是不是可以好好的思考一下很多你无法抉择的问题呢?哪一个社团更加适合你?你适合干工地还是做策划?大学谈不谈恋爱呢?要不要去做兼职?今天晚上买点水果吃,买苹果好呢还是香蕉好呢?(根据我的标准,稀饭觉得是我我就买香蕉了,香蕉剥皮直接吃,更速度,不用洗手,营养价值高,味道好等等~~)
何为标准
个人觉得,标准并没有严格的定义。辩论赛中的标准指的是判断的依据。
在比较性论点中(不一定非要是比较性辩题,是非和可否辩题也常常会拿事物进行比较),我们需要判断A和B哪一个更重要,这个判断的依据就是标准。
关于这个标准怎么定,我们文华城建辩论队的传统方法是:寻找一个平衡点——什么时候A和B一样重要咧?这个平衡点就是标准。比如,12建工和12艺设打的一场比赛“爱与被爱哪个更幸福”,这场辩论赛的标准,就可以这么思考:爱幸福,被爱也幸福,那么什么时候一样幸福呢(这个要联系幸福的定义,这里建工是正方:爱比被爱更幸福,所以幸福的定义偏向于心理的满足)——当我们通过爱和被爱获得的满足感相同的时候——标准——我们判断爱与被爱何者更幸福的标准是:哪一种能更能使人内心感到满足。
当然啦,这是正方的标准。如果我是反方被爱比爱更幸福,那么我的标准可能就是:哪一种更能满足我的需求。标准,对于辩题双方,也是要有所区别的。
但是,个人觉得,只要标准相应的合理,就不要进行攻击了,除非是对方的标准太过于偏激。以上面的标准为例,如果正方想要攻击反方的标准,就请攻击“您的···是否满足了您的需求?···您只看见了···的需求,却没看见···的需求?很显然,···更使人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精神上需求的满足不比生理上需求的满足更使人幸福么?”,而不要攻击“需求满足不如内心上的满足”——反方这个标准没有说内心的满足就不是需求的满足了,虽然反方这个标准有那个意思(但是不绝对)。如果真要在这个地方辩,没有标准,没有定义,(内心和生理什么的哪有严格定义)场面上太混乱了,不能反映你方的精彩之处(除非是结辩你抓住这个调侃一下,但是不要以这个来问问题)。我们没有办法同一一个标准,只能说以此为逻辑,进行攻防——如果对方的立论没有按照标准,请击之!
所谓标准,应该加深我们对辩题的理解。标准是我们思考这个辩题的方法。好比说我们要思考爱比被爱哪个更幸福。敢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如何做出取舍呢?当你碰到一个爱你的人和一个你爱的人,你该如何选择呢?其实答案的理由,就是标准。
标准的制定
常见的比较方式有三种,一是缺失性比较,二是矛盾比较,三是边际比较。
缺失性比较是最为新手所喜爱的,最经典的类比就是给你一个鸡蛋到火星上也孵不出鸡蛋,另一方说,给你一个石头再好的条件也一样孵不出鸡蛋。这里首先必须强调,缺失性比较在绝大多数辩题中都是不适用的,缺失性比较唯一一种适用的情况是两个比较项,一个比较项是达成目标的必要条件,而另一个不是,那么作为是必要条件一方可以采用缺失性比较来证明本方比较项更为关键或更为重要。但一般脑子正常的人出的辩题都不会出现这种情形,所以要提醒广大新手一般不要使用缺失性比较,当对方使用时则要果断指出对方比较是不合理的。
矛盾比较也是大家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比较方式,这种比较方式的模式是,当两个比较项发生二者取其一的矛盾时,如何取舍就能够判断哪个更重要。最经典的案例当然是老婆和老妈同时掉河里你先救谁。但使用矛盾比较法必须注意一点,就是两个比较项确实存在矛盾,如果是人为构建的矛盾,那么就需要考量构建的合理性问题了,比如在上述辩题中,生态崇明建设问题就比较适用于矛盾比较法,而防治太湖水污染就不太适用矛盾比较法。滥用矛盾比较很容易被对方攻击你方虚设前提。
边际比较法:上述两种情况可以看作是比较方式的特殊情形,真正适用面最广的通法恰恰是大家实战应用最少的边际比较法。边际比较是经济学中的概念,是对两种行为边际效益的比较,而边际效益简单讲就是投入一单位所产出的量。举个例子,如果你吃一单位馒头可以上升3点幸福感,而吃一单位面条可以上升5点幸福感,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吃面条比吃馒头更好。边际比较法在两种模式比较中有着最广泛的应用,在上述辩题中我们可以把问题看成把同样的投入放在提高技术上还是放在提高管理上能够更有效节约成本;把同样的投入是放在提高道德水平上还是提高法治建设上能够更大提高社会和谐度等。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一点就是边际比较法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比较方法,所以他的比较环境也需要相对固定,所以在使用边际比较法的时候通常需要先确定比较的环境,一般就是选择当下环境,所以在使用边际比较法之前先要对当下这个比较环境有非常清楚的了解,比如我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分别已经达到怎样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技术或管理分别需要多大的成本等,然后再使用边际比较法就能无往而不胜了。
        在学习了标准的制定方法以后,请大家认真比较一下,对于自己来说,考研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应不应该在辩论队长期发展;你愿意成为我们部门的支柱吗?等等


例子:比如说我们要去辩大学生打工的利弊,那我们就要考虑打工对大学生的利弊影响;要辩大学生学习重要还是实践重要,那就要看学习与实践能对大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他的比较型辩题,大家也可以作一个类似的考虑,每个比较型的辩题,都会有一定的主体存在。在这样的辩题中,如果能够抛开要进行比较的两个项,而抓住辩题的主体来考虑问题,那标准制定就容易多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主体的需求。再拿那个大学生打工利弊的辩题来作例子,一个人到大学里,他的目标是什么?注意,这里的目标不是说你要来做什么,而是在你大学毕业之后,你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了解清楚了主体的需求,我们可以再把大学生目前能得到的打工工作给作一下分类,看看这些类别中,有哪些工作是可以帮助大学生达到自己的目标的,有哪些工作是无法帮助甚至拖累大学生达到目标的。不要怕麻烦,一个东西如果全部都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那十有八九是商家在忽悠人。对打工的工作进行了分类,一类一类地考虑,这样就可以把对大学生的利弊都看得清清楚楚,不仅有利于自己解析题目,还有利于了解对方的立场。
好,下面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大学生打工利弊的标准是:打工能不能帮助大学生完成自己的大学目标。
这样一个标准,应该是十分客观的。但现在是要辩论,必须让标准对自己有利一些。要注意,如果要修改标准的话,尽量不要修改标准本身,只是对其中的措词含义进行修改。比如说大学的目标,这是个没有定论的东西,(稀饭注:大家可以参考前面的“爱和被爱”反方标准去思考,那里使用了相同的技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对方提出大学目标的时候,你可以不赞成,而提出自己认为的目标。但是要注意,标准一定要足够客观,这样才能让观众和评委信服。
主线与立论
何为主线
主线就是整场辩论赛的逻辑、思路。即,因为·····,所以我方的辩题是正确的。
对于一场辩论赛而言,往往有几个逻辑能够得到己方的观点或证明对方观点的矛盾。这个逻辑就是主线。比如说,电子书必将取代纸质书,其中一条主线就可以是“电子书可以替代纸质书的功能,并且具有····的优势”。
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应该将每条主线归纳成几句话(最好不超过5句),然后至少准备三条主线(十几句话的样子),然后多读几遍,多想几遍。对于主线,一定要熟练,无论是攻辩还是自由辩,都应该时刻牢记,这样才不会没有话说,词不达意,不知所云。
简单的来说,立论就是,把辩题转换成为什么,然后你来回答,原因1,2···就是你的立论。将立论变成总结的话,便是你的主线咯。
立论一般遵循这样的步骤比较好一点:
1.通过前面的准备工作已经了解到己方观点的优劣,并明晰应该从哪里打。对己方定义、标准有了完善的认识。
2.结合定义与标准思考本辩题的意思。好比


Ps.立论之前,我有这样一个建议,先把搜集到的资料全部都看一遍,然后自己一个人慢慢酝酿一下,然后把关于这个辩题,想说的话,想到的点子,写成几段话。然后大家再讨论,完善。不断进行这样的工作,主线差不多就出来了。
讨论主线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先想把自己的观点想好再拿出来讨论,千万别有一点想法就说出来。据以往经验,这样讨论是没有结果的。(你应该相信,人性有一个弱点就是喜欢找人家错误,身为辩论队的我们其实也是受害者)。同志们,一定要沉住气!


这里我分析两个辩题作为整章的总结(如何运用上面的知识去构架正常比赛的逻辑框架)
看了好多场文华学院新生杯的比赛,忽然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新生总是不顾一切的去证明自己的辩题是正确的,不肯做一点点的让步~~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比较性辩题没有比较。好比13级文华新生杯决赛,顺境/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不断的往顺境(逆境)如何阻碍了人的成长,逆境(顺境)对人又如何如何有利上靠。关于对方举出来的例子,必须从原则上就是错的。如正方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一方提出“孟母三迁”的例子,反方无论如何也要说这是孟母为了让孟子更好的成功,而不是更有利于孟子的成长。更有甚者,甚至不认可自己的辩题,表示己方辩题和自己的价值观相违背~~
当然,辩论赛证明对方是错的,己方是对的无可厚非~~但稀饭对于辩论赛中的辩题是这样理解的:A约等于0,正方说他大于0,反方说他小于0。个人觉得从原理上来讲,是不可能真正证明出己方辩题的正确性,并完全否定对方的一些道理的。好比说人性本善/本恶,目前来讲,没有哪一个哲人能完全证明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的,较为公认的反而是人性本混沌,非善非恶。一味的去否定对方的观点,捍卫己方每一个观点,难免会露出破绽。
站在评委的角度,我对于辩题的理解,是两边各占一半的理。顺境对于人生某些时候,某些情况是更有利的,逆境也是一样。正方有正方的道理,反方也有反方的道理,辩论赛的胜负就在于谁说的更有道理,谁的道理更加清楚——其实我们对辩题谁更正确并没有太浓厚的兴趣,问题在于在双方讨论辩题的时候,谁会让我们明白更多的道理,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谁的反应更加的机智,谁的风采更加迷人。
还是说顺境逆境那个“孟母三迁”的例子吧。事实上从这个事例上来讲,确实是正方更占优势,但是反方也有反击的手段。
第一,单纯从事例上来讲,我的确承认孟母的做法更有利于孟子个人的成长,但是敢问对方辩友,为什么孟子他们家住在菜市场旁边就是逆境,住在学校旁边就是顺境呢?事实上菜市场和学校哪个是顺境哪个是逆境双方都有话讲,但这也算是反击的手段吧,毕竟这也只是孟子一个人的个例,不代表所有人住在学校旁边就更有利于他的成长,菜市场和学校哪个是更顺畅方便的环境也有待斟酌。难道说对方辩友直接把更有利于成长的环境给偷换成了顺境?我想只要有顺境逆境的定义,防这方面的偷换,这一点还是有得打的。当然,在孟母三迁上与对方辩友纠缠确实是不明智的选择,因为,这是对方的道理,也确实存在这个道理。
第二,我们讨论完了“孟母三迁”的事例,我们是不是应该再来讨论一下“下放到基层艰苦的环境中去历练”的事例咧~~事实上孟母的确在为孟子创造一个顺境,但是也有很多是在创造一个相对艰苦的环境去历练的例子哇~~这又是反方的主场了~~具体我就不多说了吧。
所以说,双方各占一半的道理,但是得看谁阐述的更加精彩。我们辩论揭示的是辩题中的道理,而不是辩题的正确性。在对方阐述他们的道理的时候,我们通过种种巧妙的手段证明他们的道理不成立(事实上对方的道理不可能真的完全成立,辩论赛的一方的辩题不可能完全成立的,总有破绽可循),然后举出种种有利于我方的观点,阐述我方道理。我们寻找的是真理,而不是辩题。辩题只是决定了在哪方面对我方有利,不能决定胜负,真正决定胜负的,是辩手。
辩题无论正反都有一半的真理,你能更接近他么?你能更清楚的表述他么?你的机智,你的才华,能在赛场上展示出来么?辩论赛,证明的不仅仅是辩题,更是你的智商!!
这里还是举一个关于不好打的辩题的例子吧。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打,只是智商不够而已。
清锅瓜菜:我们学校开展一次关于文明礼仪的辩论赛,要辩论的是讲文明礼仪好不好,正方是将文明礼仪很好,反方是就文明礼仪不好?我们看见这个就觉得是正方就赢了,不可能说讲文明礼仪不好。我们是反方该怎么辩解呢?
冷稀饭:首先呢,我们不是真的想要争论出讲礼仪好不好~~大家都知道好~~作为反方来说,我们应该思考其不好的地方。很显然这个辩题对你方不利,不过越是不利的辩题越是能够反应出你方的机智。
人与人之间讲究的是尊重,尊重到了,何必讲礼仪呢?讲礼仪是没有必要的官僚主义,真正的尊重应该放在心中,而不是去讲礼仪。我国外经贸部前副部长龙永图,谈到了自已曾经遇到过的两件难忘的事。一是,有次在某地机场候机厅里,看到一位县委书记出国考察,居然有三四十位下属前去送行,场面十分隆重。而该县委书记神气十足,尤如一个不可一世的土皇帝,令在场的旅客十分反感。二是,龙先生在意大利一个小镇上参加一个国际性会议时,遇到了一个独自进门的老太太,没有随从也没有欢迎仪式,就象一个邻居大妈一样,只是礼貌地对他点点头,便很自然地坐在旁边。会后,龙永图向会议的组织者打听,对方告诉他说:她就是荷兰女王呀!我们都认识。对此,龙先生十分惊讶又感概万分,油然而生敬意.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可以这么说,讲礼仪不好,不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应该尊重,而是仪式确实没有必要,既浪费了资源,又影响社会风气。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天皇拍卖自己的皇冠去筹集军费,中国的慈禧太后抽调北洋舰队的军费来给自己办寿宴——我们是讲里子重要呢还是讲面子重要呢?
所以说,讲礼仪,不如施礼仪;施礼仪,不如待人诚恳,为人坦荡。为什么我们要讲究结婚请多少桌酒,为什么我们要看出行多大的排场~~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放弃那些微不足道的礼仪,真真正正去诚恳待人,实打实的做事情吧~~
当然切入点很多,详细的还要看你们的立论哇,定义哇,主线哇,标准哇~~总之这种辩题完全看你们的思维和风采。不是说不利的辩题就意味着输了,输的永远不是辩题,而是辩手~~看你们如何各种撸爆对面~~详细的你把你们定义主线说说再讨论吧~~我这算是给你们提供一些思维方法。
稀饭注:老实讲经常碰到说辩题不好,辩题如何如何有问题的情况。还是之前说的,辩论赛辩的不是辩题,而是你的智商。就这个“讲礼仪好不好”的辩题,我们完全可以从讲礼仪这个讲的定义下手,也可以从礼仪只是形式入手,还可以联系中国的各种铺张浪费,各种官僚主义入手,还可以从好不好的标准入手,甚至还可以转换成过度包装不好来入手。
任何辩题都有各自的道理,我们辩的就是这种深刻的道理。通过这种辩题,我们反而更能各种压制对方辩友的智商。没有不好辩的辩题,只有不聪明的脑子。同学们记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06:09 , Processed in 0.0465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