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不花钱在 2005/9/11 03:11am 第 1 次编辑]
最近两天,一个奇怪的现象是:随时会冒出那么一两个人——并且总是那么一两个人,来历不明或者来历清楚的,严肃地指出:不要一味地“谩骂”、“侮辱”、“歧视”、“xx”…… 当然这些动词后的宾语都是拿了冠军的电大。 可是,正如flycat同学非常敏锐地指出的那样:“谁不比谁傻多少”,在这样一个整体素质是值得肯定的地方,如何会出现如此恶劣的行径,而没有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响呢?我有如下几个推测: 推测1、这些“谩骂”和“侮辱”没有被人发现,既然都不知道,也不会有人发表看法。 推测2、这些“谩骂”和“侮辱”大家都看见了,可是这里绝大多数人缺乏道德感,素质远不如我们估测的那样高,他们根本不会给予道德上的谴责和制止。 推测3、这些“谩骂”和“侮辱”被普遍认为并不是“谩骂”和“侮辱”,只有少数人意识到这是“谩骂”和“侮辱”。 我进一步认为: 推测1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一点可以通过论坛上贴子的点击率和回复数量排除。 推测2是可能的,但是这样相应地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 疑问2.1:如果这个坛子的道德已经败坏到,出现了如此过分的“谩骂”和“侮辱”,大家竟然没有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那么……那么的内容就比较多了,孰不赘述。但是这个“那么之后的内容”,应当可以推翻这个推测。 因此,推测3就是最值得考虑的了。那么同样,就必然产生如下的疑问: 疑问3.1:为什么这些对于电大评论,被普遍认为不是“谩骂”和“侮辱”呢? 疑问3.2:为什么这些对于电大评论,被部分人认为就是“谩骂”和“侮辱”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 --------内--------容--------分--------隔--------线-------- 从flycat同学在首帖中(由SIGR同学转载)的发言,我觉得有这么几个问题具有启发性: 结论1:flycat同学指出:“任何人都不能,更没有资格对顶着巨大压力,19年“成电杯”辩论积淀的理工科大学不敬。我能理解有些人的心理,认为成电不是,或者不应该是这个圈里的队伍,于是就什么事都不顺眼;于是取得任何成绩都是通过不正当途径得来得;于是就可以随意归纳成电的“辩风”予以指责;于是就可以随手抓起哪个辩手就评头品足。” 疑问1:根据结论1,我们得到,所有一切不恰当的评价的根本原因是“电大是‘理工科大学’”。但是奇怪的是,我印象中,作为理工科大学参加辩论赛的学校,似乎并非仅此一家,即使当年的西安交通大学,也是被普遍被理解为一所理工科大学(异见者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是为何没有遭到如此的待遇呢?除了他们的辨风被“随意归纳”成雄辩。 结论2:flycat同学指出:“我个人做了7年辩论,各种规格的正式比赛参加了60多场,评委也做过,教练也当过,但我没有资格对这种高水平比赛对手的立论和风格作定性发言。” 疑问2:按照这样的标准,能够有资格“这种高水平比赛对手的立论和风格作定性发言”的人,似乎全世界也没几个。但是,如果说评价风格不是太重要,那么,对立论作定性发言,难道不是评价一个辩论赛最基本和最首要的事情么?如果我们对一场辩论赛双方的理论都不能有什么定性发言,我们能对什么进行发言呢?所以,flycat同学是否暗示:这个论坛里是不适合对那样的“高水平”比赛进行讨论的。是这样的么? 热切期待有朋友能帮我释疑~~~~ 热切期待有朋友能帮我释疑~~~~ 热切期待有朋友能帮我释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