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辩论自由人在 2005/9/6 04:44pm 第 4 次编辑]
国际大专辩论会a组半决赛二时间:2005年9月2日 星期五 下午7点 地点:新加坡新传媒演播大厅 正方:台湾世新大学(立场:专才比通才更吃得开) 反方:香港科技大学(立场:通才比专才更吃的开) 主席:文蓓 上场选手: 台湾世新大学:赵怡婷 吴子申 黄执中 廖千慧 香港科技大学:李佳阳 孙越 黄硕 安楠 评判团成员:许廷芳 钟志邦 潘耀明 郭振宇等五位 赛况概述: 开篇立论 正方赵怡婷认为今天的辩题的重点是人才本质的比较,而更吃香的人才则更受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欢迎,并且有更多的机会在社会中求以一席之地。人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只懂许多种初级知识的不是通才。而通才就是懂两项或以上中级知识的人才,其特点在于知识的广度。而专才就是在一个项目或领域达到高级的人才,其特点在于知识的深度。而在多门领域都只了解初级知识的庸才,和在多门领域都精通高级知识的天才不在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范围之内。人的精力有限,为达到一门知识的高级程度已经要耗费人的很多精力。而在现代这个专业分工的社会中,在一项领域中具有更高的能力的人才更出类拔萃,更具有竞争力。因此,专才比通才更吃香。 反方李佳阳则提出这个老话题实际上要求我们讨论的是社会上需要的人才。专才是在特定领域有杰出能力的,通才则是在两者或以上领域都有较为足够的知识的人才,但是他们的知识不是简单的叠加,而重点在于融会贯通。吃得开指的是社会的地位和评价,以及社会认同。在第三产业日趋重要的今天,具有人文素养和多项能力的人才更受到重视。个人的发展也需要协调管理的能力。而且,在大中华地区经济体纷纷加入世贸的今天,我们极度需要国际商贸通才。例如一个软件开发的人才,他不仅要懂得他的技术细节,还要懂得人员的管理和协调。更进一步的来谈,理工科的人才现在也更需要人文思想,这也有助于他们的逻辑直觉思维。而事实也证明了,现在诺贝尔奖金的热门获得领域。半数以上是交叉学科,因此通才更吃得开。 论证辩驳 正方吴子申以比赛的摄影棚为例,举出大赛的音控师从19岁学音控一直干到53岁,熟悉上百个按钮的调控,而他并没有在闲暇的时候学学摄影和主持,因为摄影师更是一位专业型的人才,他知道自己不能与摄影师的专业能力相比,主持人也是一位这样的专才。而社会在现在这样一个社会专业分工明确的社会,只有在自己的领域中具有过人才能的专才才更吃得开。至于节目的导播,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他们并不是什么都做的人,他们的协调能力本身就是专业能力。而管理专才的能力本身也正是我们今天管理行业的一门专业技能啊。 反方孙越则提出对方把具有协调功能的人是管理专才的专才的观点提出疑问,并提出大会主席要懂得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懂得各方面的调配,是个通才。而且专业不等于专业知识。按照对方的观点,秘书和管理都是专才,只要是在业的都是专才,那么这个社会就只存在待业通才。专才只是在专业领域有竞争力,而真正要在社会上有竞争力这还不够。搜狐、qq的创始人获胜靠的是他们的管理能力和商业嗅觉,而不是他们本人的先进技术。我们的社会是个很复杂的社会,而对方把我们的社会简单化了。 盘问 第一轮 正方廖千慧询问反方一句某名人关于知识经济的话,而反方则提出不知道。正方则继续询问反方对专才的理解,反方提出专才是对很少东西了解很多,但是对很多东西了解很少的人。正方则以福建话的发音不能简单的归纳为例,指出在台湾即使不通福建话也照样不受影响。反方指出今天比较的是否能更吃得开。正方则问乔丹为什么不在打篮球的同时也把年轻时曾玩过的棒球也继续发展?反方则反驳正方,指出做为通才,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融会贯通。 反方安楠提出马英九是学法律的,为什么还能驰骋与政坛呢?正方提出其实马英九学的专业和政治是有关系的。反方则举出马来西亚前总统马哈迪医生为什么也能驰骋政坛?正方黄执中则指出他是放弃了他以前的专业而成为另一个领域的专才,难道他闲暇的时候还给人看看病?反方则继续询问正方关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可是理工科的,正方继续指出他其实是放弃了自己原来的专业,但他还是一个专才。反方则提出翻译不是通才吗?因为要通晓两种语言。正方却认为翻译本来就是一种专业,作为专业那当然是专才。 第二轮 正方黄执中指出医生从政了那他还会开诊所吗?反方认为医生的本领是一种能力,并不是说他不看病这种能力就会缺失。正方则继续追问那么不看病他的医学的专业知识能否保持?反方则继续重申他们对专才观点的看法。正方提出在台湾,医生的执照每几年就要重新申请一次,以及马英九学了法律是帮助他从政的一个因素。而反方提出从政和法律的关系不大。正方则举出田亮的例子,问反方为什么不让他往娱乐界发展呢?反方说体育人也会老的,我们不能太苛求他们,相反李宁不是除了精通体操之外还给我们创立了驰名中外的李宁牌体育用品吗? 反方黄硕则提出台湾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认为现在的专才教育培养出的都是不会思考的机器,而正方则说我们还是要培养专才们的思考能力,这和专才不冲突,但是有高级阶段知识的专才更有竞争力。正方则指出一些大学培养的通才薪水比专才高三倍,以及环境工程对通才的需求。正方也指出现在的人才标准判断在朝专才的方向转变。反方则提出像财经人员那样的职业,难道数学好就行吗?正方则还是认为财经本来就是他们的专业领域的知识。 (在盘问环节,正方也提出将专业知识再分割就像一个辩论专才,他会站起来,会做手势,会看着对方,会听对方讲话,大脑还会转。难道他就是辩论通才吗?) 自由辩论 正方提出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顶天立地”以证明专才的重要性,而反方也列举复旦大学大一分科不分类来反驳正方的观点。正方说那只是初步的,大三大四的时候还是要分。反方则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很多都是精通生物和物理的边缘通才,而正方则问为什么很多时候的卓越人才都不是通才?并指出反方刚刚提出的爱因斯坦是天才,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正方把战场切换到武侠小说,问为什么乔锋只会降龙十八掌却能当南院大王?反方南院大王正是管理型通才。(不记得哪一方提出打狗棒法了)反方还指出那么乔峰为阿紫疗伤是不是说他还是一个医学通才呢?正方则问在香港从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如何称呼?反方说是大学生,正方则说在中国大陆则被称为本科生。什么叫本科?就是提醒学生不要忘记自己的专业。反方则指出按照正方的逻辑,那么只有失业待业的才是通才,其他的都是专才。反方继续询问正方为什么作为闪客需要拥有的本领不仅是电脑技术,还有美术、文学、摄影技术呢?正方黄大叔则重申那么他作为辩士,难道会站起来说话也代表辩论通才?反方则抓住这个问题不放,问那么你除了辩论不是还有自己在学校里的专业吗?黄大叔继续回答道,很抱歉,也许你问别人这个问题还有效果,问我则没有,因为我是口语传播系的(当时的神态很逗)。反方则提出关于电影工业所需要的通才的问题,正方则指出在后台化妆间里,发型师、化妆师甚至吹头发的都各司其职,难道他们不是专才吗?最后正反双方还是在专业与专才(包括管理人才,翻译)等问题进行拉锯战。 总结陈词 反方安楠认为正方定义界定模糊,在管理界的人才需要将很多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若按照正方的逻辑,那么世界上几乎都是专才,因为他干什么他就是那一行的专才,那通才在哪里呢?而且传媒人士也多为通才。正方提出口语传播系,难道每一位辩手都是口语传播系的吗?专才往往要向上突破,对其他只是缺乏融会贯通,因此不能另辟蹊径。现代社会复杂,尤其是在环保、克隆等话题,我们更需要有社会伦理的科学通才。 正方黄执中认为如果经济学家和科学家都对社会学和科学一知半解,那哪比的上两个领域的专才激烈论辩而产生的智慧火花呢?现在的社会是复杂了,因此以前一个人能负责的工作由于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现在一个人不能完成。人的经历有限,我们面临的是一个选择,到底是往哪个方向走?从那个在专业领域干了30多年的音像师身上,我们看到要吃的开应该想办法攀登高峰。从价值层面来看,这也符合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趋势,毕竟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 比赛结果:
最佳辩手:黄执中 香港科技大学获胜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