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9|回复: 3

参赛队伍之四-----南京大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2 19: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盘的六朝古都南京。自1902年创建以来,她先后经历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49年8月8日,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按教育部规定,去掉“国立”二字,迳名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的文学院、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并将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今天的南京大学包括鼓楼、浦口两个校区,占地3600亩,风景优美,建筑规模宏大,教学、科研设施先进,已发展成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的一流大学。现任校长为著名物理学家蒋树声教授。5月20日为校庆日。
   南京大学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她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早在“五四”时期,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就是南京地区爱国学生运动的中坚。20年代初,一批共产主义先驱就在这里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曾在此举行。抗战时期,以中央大学著名教授潘菽、梁希、金善宝等为主体的“自然科学座谈会”和“民主科学座谈会”,高扬民主、科学精神,为坚持团结抗战和争取民主而奔走呼吁,不懈斗争,后来发展成为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九三学社。而沦陷区的南京中央大学学生,也冲破白色恐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禁毒运动”。当年参加此次运动的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还撰写了《忆厉恩虞同志》一文,深情地回忆“禁毒运动”的壮观场面。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大学的进步师生始终站在爱国民主运动的前列,1947年5月20日,中央大学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爱国学生运动。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以后,这一追求真理的光荣传统得到继承发扬。1976年3月,南京大学师生在全国率先发起反对“四人帮”,悼念周总理的活动,史称“三·二九南京事件”。该活动震撼全国,成为“四五运动”的先声。1978年5月,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撰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经修改后,冲破重重阻力,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第一声春雷”。
     近百年来,南京大学俊彦云集,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李瑞清、吴有训、竺可桢、茅以升、柳诒徵、胡小石、陶行知、郭秉文、陈鹤琴、汤用彤、马寅初、李叔同、熊庆来、童第周、金善宝、闻一多、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严济慈、吴健雄、李国鼎、罗家伦、顾毓琇、李方训、吴宓、朱光亚、赵忠尧、赛珍珠、杨杏佛、吕叔湘、梁希、戴安邦、陈白尘、匡亚明等名家大师们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曾在这里学习、求索和奋斗过;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的230多位院士曾在这里留下难忘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其中147人曾求学于此);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中,有6位是南京大学校友。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逐步形成了人文、社会、自然、技术、生命、现代工程和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目前,南京大学设有17个学院,45个系,拥有本科专业7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69个,专业硕士学位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6个,博士点116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国家重点学科28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基础学科研究和应用人才培养基地1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在全校近2000名教师中,共有教授63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3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2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博士生导师575人。
   依托多科学的综合优势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南京大学的办学水平和效益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统计,1992年至2001年,南京大学被国际权威的科研检索资料《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论文数连续7年位居中国大陆高校首位,被引用论文数也连续8年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一。10余年来,南京大学共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8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40余项。从1994年至2003年,南京大学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全国高校中也名列前茅。2002年,南京大学争取的科研经费达到2.2亿元人民币。
   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斐然。现有各类学生37000余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8600余名。在国内,南大的毕业生以“基础厚、后劲足、能力强、素质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国际学术界,有7位南京大学的毕业生获美国总统奖。以南大研究生及其导师的姓氏命名的科学成果就有“许——李推广的中间波色子理论”、“周——龚分步相变理论”、“吴孤子”理论等。而在英国举办的国际英语演讲比赛中,南大学子先后两次获得冠军。1994、1995年,南大学生辩论队技压群雄,先后夺得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和国际大专辩论赛桂冠。1999年,南京大学又以优异成绩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率先通过了国家教育部举行的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
   南京大学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学校图书馆藏书量419余万册,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学校建有各类研究所106个,跨学科的研究中心69个,并拥有计算中心、现代分析中心、网络信息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大型教学科研实验基地。
    南京大学是我国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最活跃的大学之一。1979年以来,南大已与24个国家的18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关系,主办国际会议120余次,2500余人次的教师出国留学、访问或进修,聘请外国专家学者1800多人次来校讲学与合作,近5400名海外留学生先后在南大进修学习。李政道、丁肇中、杨振宁、普列高津、格拉肖、芒德尔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被授予名誉教授或名誉博士称号。美国前总统布什、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等国外政要也先后来南大访问。南京大学为直接借鉴国外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模式,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创办了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与德国哥廷根大学联合建立了中德法学研究所、与日本邮政省共建了中国唯一的“多媒体远程卫星教育系统研究室”等,其中,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经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中美两国在教育学术领域合作的成功范例,受到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重视和称赞,被誉为“不出国的留学园地”,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南京大学的改革和事业发展,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199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临南大视察,并挥毫写下了“把南京大学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和富有特色的教学科研中心”的题词。1994年,南京大学被列入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序列。1999年7月,国家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决定共同重点建设南京大学,这标志着南京大学已昂首迈进国家重点建设的若干所高水平大学的行列。2002年5月,我校以“承百年传统、展辉煌成就、扬南大精神、创世界一流”为主题,隆重庆祝建校100周年,江泽民、李鹏、李岚清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题词或致信祝贺。校庆期间,学校成功举办了“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世界著名科学家论坛”、“追问大师”等一系列旨在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纪念活动,授予冯元桢等7位校友“世纪校友学术成就金质奖章”,25000余名校友及包括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20多位院士、100多位大学校长的数千海内外来宾抵宁参加校庆活动,各界校友和贤达为校庆认捐总额超过1.39亿元,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2002年10月,我校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这标志着南京大学“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在新的世纪,南京大学将继续弘扬传统,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富有南京大学特色的办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目标迈进,争取早日进入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4年6月14日修改)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22: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赛队伍之四-----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其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南京大学新闻专修科,后因遇国家暂时困难而停办。1986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南京大学新闻专业。1992年10月正式建系,并于1993年1月12日举行建系大会。2003年10月10日,由学校发文正式成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3年12月18日举行撤系建院典礼。
   首任院长为方延明教授,著名新闻教育家方汉奇教授应聘出任名誉院长。
   首届董事会董事长由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担任。首届院董会董事有: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梁 衡;中国日报总编辑 朱英璜;新华社副总编辑 刘 江;光明日报常务副总编辑 李景瑞;中国教育报总编辑 刘仁镜;江苏省记协主席 刘向东;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总编辑 周正荣;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总经理 许洪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台长 周 莉;扬子晚报总编 朱铭佐;南京广电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马和欣;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田 涛;南京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南京日报总编辑 龚惠民;江苏省工商局副局长 李全寿;盐阜大众报社长、总编辑 周爱群;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方延明。
   本院现设有新闻学系、传播学系、广告学系,有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硕士点。现有两个中心(南京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三个研究所(大众传播研究所、国际传媒研究所、新闻研究所)。目前教职工总数已达43人,其中专任教师35人。在职的正教授有:方延明、丁柏铨、段京肃、潘知常、张威、宋新桂、王雄、杜骏飞等8人。其中,丁柏铨教授、潘知常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另有副教授13人,他们是(按姓氏笔划为序):丁和根、王辉、邓利平、刘源、陈堂发、林玮、郑丽勇、夏文蓉、秦州、陶鹤山、韩丛耀、蒋旭峰、董秦。专任教师中已经取得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的共计13人。在校学生数近9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0人。本院注重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主办过“第二届两岸传播媒体迈向21世纪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七届传播学研讨会”等重要的学术活动。在新闻基本理论和新闻实践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方面,在网络传播研究和党报研究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思想教育与业务素质教育相结合,所培养的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22: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赛队伍之四-----南京大学

有关贵校的广告学系的简介:
                               广告学系(简介)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专业成立于1993年。9年以来,本专业已培养7届专科学生。自2001年起,广告专业开始招收本科学生,现有在校学生150名。经过多年探索,本专业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广告人才培养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在专业教学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广告业专业创意、企划类复合人才、广告管理部门的专业化管理人才以及媒介广告部门的创作及业务类专业人才。本专业培养出的广告专科生已经有多名在国际、国内广告大赛中获得大奖,有多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成为广告理论研究人才。在师资方面,传播与广告学系不仅依托新闻传播学院原有的雄厚师资力量,而且已经拥有一支自己的年轻但较为成熟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2名,助教3名。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22: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赛队伍之四-----南京大学

有关贵校的传播学系的简介:
                             传播学系(简介)
   传播学系现有教师13人,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其中广播电视方向师资8人,出版学术著作12部;网络方向4人,出版学术著作8部。
   本系拥有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其中鼓楼校区有:电视演播厅一个,记录片工作室1个,网络传播研究中心1个;浦口校区有:广播电视实验室1个,网络实验室1个。
   本系聘请中央和地方媒体多位资深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定期举办"传播学学术沙龙"和"网络传播学系列讲座",经常开设各种类型的辅导课程和讲座课程。
    传播学系在教学计划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媒体汇流的理解和操作,在强化跨学科素质教育的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兼具突出的思想深度和良好的实务能力。
官方网站:http://www.nju.edu.cn/cps/site/news/jyjg/guangdian.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5 13:50 , Processed in 0.0504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