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365|回复: 1

【辩词】成年人更应重视利弊/对错 第五届 半决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6 21: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a_campanella 于 2014-8-6 21:03 编辑

甲级联赛半决赛第一场
辩题:成年人更应重视利弊/对错
正方:D3马飞宇战队 上场人员:一辩:王琪倩;二辩:朱时雨;三辩:刘玥岑
反方:B3北狮铁坟战队 上场人员:一辩:陈子悦;二辩:周璇;三辩:林之萱
评委: 谢宇,赫英歌,徐天宏,宋岸忱,常昊

正方【马飞宇战队】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成年人更应注重利弊。开宗明义,成年人是指到达法定年龄且精神健全的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利弊则是站在全局的角度经过思考得出的利益和弊端。对错则是指成年人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事物的判断。当成年人踏入社会之后,面对问题就出现了不同于对错的另一套标准,即利弊标准。当我们在讨论这两套标准何者更应该被成年人注重时,就要讨论何者解决问题或处理事件的全局当中更符合成年人的发展需求。我们在此讨论的利弊是纵观全局,经过思考之后得出的一种判断,因此辩题的比较从过程和结局两个角度展开。
  首先,在过程当中更注重利弊,使成年人更明确发展目标。成年人走入社会,渴求自身的最大发展,在发展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事件,在对错标准和利弊标准有冲突的时候,更应从全局着眼,做出理性的判断。解决问题和处理事件的过程,决定着成年人的发展走向。在冲突的情况下,守着个人原则,选择对的方法,就会使其发展走向偏离既定方向,从而向着这一事件或问题的弊端走去,发展目标也将要改变。因而只有更注重利弊才能够使得成人年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
  其次,结局更注重利弊更有利于成年人扩大发展空间。我们说成年人不断追求自身的最大发展,但我们所提倡的也并不是仅仅为了自己的利益,罔顾其他各个方面,盲目的去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结局更注重利弊而不是对错,是站在长远角度得出的结果。随着成年人社会阅历的增加,对于事物很多的理解和认识也会发生改变,对于对错的判断也会随之改变,而结局的利弊则体现在当时,选择用利弊的标准,不仅是对全局局势的一种理性认识,同时也是一种保险的方法。成年人的发展空间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所处环境有没有为其发展提供机会。因而结局更注重利弊更有利于扩大成年人的发展空间。
  我们承认,在很多情况下对错标准也有很多有利方面,但是站在全局角度,更注重利弊可以在很多不同情况下满足成年人的发展需求。更注重利弊并不是站在人趋利性角度的一种选择,也并非是站在道德的对立面,只是综合各种因素提出的对成年人发展更为有利的一种选择标准。成年人面对社会上越来越多层层不穷的问题和事件,对错越来越不能够满足发展需求,更注重利弊才能够使全局达到一个圆满的状态,同时也实现成年人立足社会不断打拼的愿望。因此我方坚持认为成年人应更注重利弊。谢谢!

反方【北狮铁坟战队】立论: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开宗明义,利弊是一架天平,选出那个能得到利益最大的选择。而对错则是我们的价值观判断,其基于的准则可以是道德,法律,或是我们心里最朴素的是非观。有时对错要基于实际情况实际考虑,虽然有的事情对错很模糊,但同样,有时利弊也很难分清。有句话说:利益容易让我们看不清现实,说的就是人们容易只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全局和对错。
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似乎已经习惯了利字为先,当我们一贯如此的时候,便可以理直气壮地无所谓对错了。在利益的冲刷下,我们变得越来越圆滑,越来越世故。我们常常觉得很无奈又很无辜,因为我们要在这个社会中求生存,我们别无选择(现实没那么差怎么办),成年人只看利弊,小孩子才分对错。我们把这句话奉为经典,找个借口,继续暂且生活。然而对错有时是这个社会的一种契约,是大家共同承担的一部分责任。当我们为了自己活得更好,更好一点而忽略了这部分承担时,我们会说,这有什么,大家都这样做,不做才是傻子。可能直到有一天,我们也成为别人利益最大化下的牺牲时,我们才会知道,这个社会有承担,有对错,是多么好多么幸运,才会让我们活得真正好一点。
电影里苏米说,从小听了很多大道理,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所以不如来讲讲利弊,活得现实一点。但是现实是什么,活得现实又是不是活得快乐。现实中,我们常常为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而与自己的轻松快乐擦肩而过。当我们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会发现自己高兴的往往并非一时所得,而是一些最单纯的美好,是自己在关键时刻终是选择了对的道路,问心无愧。追名逐利或许能让我们获得很好很滋润,但当我们坐在沙发上看到电视里一个个人从天堂坠入地狱的时候,在我们感到自豪和鄙夷的时候才会发现,让我们过好这一生的,终究是对错。因此我们应当感到庆幸,成年的理性和智慧,把我们从单纯的利弊中解脱,让我们明白,怎样才能好好地活着。
    这是一次无奈的辩论,也是一个无奈的立场。说了这么多,终究会有人焦灼的问:“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里,您要我讲对错,难道不是很可笑吗。”的确,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存心刻薄,而是这个世纪,我们一直以来内心的疑惑:物质的世纪,何处是精神的家园?
    其实,世上本无家,渴望与渴望相遇,便有了家。






甲级联赛半决赛第二场
辩题:成年人更应重视利弊/对错
正方:H4 A计划战队 上场人员:一辩:曾良圆;二辩:王颜;三辩:杨皓;
反方:E4 洪彬,你就…吧战队 上场人员:一辩:雷子腾;二辩:赵洪彬;三辩:袁燮扬;
评委:谢宇,赫英歌,徐天宏,宋岸忱,常昊


正方【A计划战队】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们先来厘清重视利弊和重视对错有什么样的不同。我们在判断要不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两种基本的判断方法,第一种是看这件事本身的性质,而不看这件事取得成效的好坏,例如我们在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时候,有人就认为人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剥夺他人的生命就是不对的,即便他可以起到阻吓犯罪,减少犯罪率的作用,我们也不应当去做这样的利益比较,这样的一种人,我们把他们称为为看对错不看利弊。另一种与之相反,是看这件事取得的成效,而不看这件事本身的性质为何,例如我们在讨论计划生育问题的时候,虽然这是对于生育权的侵害,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更有利的,我们就认为应该要做。所以看利弊和看对错,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无所谓好坏高下,那我们就必须要看辩题中的第三个概念,什么是成年人。
今天我们要讲的成年人的概念,当然不会只是年满18周岁这么简单,我方认为成年人的定义应当以社会化程度来作为指标,而所谓社会化程度,简单点说,就是说一个成年人应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并承担起由这个角色所赋予的责任。你要想方设法照顾好自己的家庭,让自己的家人能够幸福快乐,你要努力工作,在你的岗位上创造出尽可能大的社会价值。这就是我们对于成年人的要求。
然而重点在于,要在现实的世界中做到这些事情,就不得不遵守社会的规则。而更为遗憾的是社会运行的规则时常与我们的道德价值观念相冲突,这个时候作为成年人就应该选择妥协退让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而去追求对家庭对社会最有利的选择,这就是我方所讲的看利弊而不看对错。举一个例子,在明朝有两个人非常有名,一个叫海瑞,一个叫张居正。在对于腐败的问题上两个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对于海瑞来说,腐败就是错的,无论因为什么原因,为官清廉都是必须恪守的原则,而对于张居正来说,只有通过行贿受贿勾心斗角,他才能成为内阁首辅,也只有成为内阁首辅,他才能大刀阔斧推行社会改革,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反观海瑞,除了一个海青天的道德偶像的名号,他又为当时的社会进步做到了什么呢?看对错,海瑞是清官,张居正是贪官。看利弊,张居正才是当时国家社稷的中流砥柱。毫无疑问,海瑞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张居正才更符合我们对于成年人的要求和期待。
综上所述,成年人更应该重视利弊,谢谢。

反方【洪彬,你就…吧】立论: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开宗明义,利弊即好处和弊端,指的是个人做出的对某种做法能够带来的利益和相关成本的考量。对错,则指的是对某种做法社会共有的判断,并外化成道德、法律、规则等等是非判断的标准。这两者本身的含义有很大程度的重叠,今天我们在两者间进行比较,更应该讨论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我方认为成年人应当更重视对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首先,对于成年人的个人发展,重视利弊和重视对错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诚然,重视利弊有助于我们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与此同时,重视对错也有助于我们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认可。心理学研究表明,利他行为可以让人们的心情更加开朗。好比下班白领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放弃自己休息的机会,是一件对但不那么有利的事。这样的行为能够让人们免于内疚等不良情绪,获得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满足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与此同时,按照社会公认的对错标准行事,更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赞许,使得成年人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然而,每个人都有着追求更多资源支配权利的本能,趋利避害是每个人的天性,而损失利益坚守道义就显得更为艰难。从学生抄作业考试作弊高考加分造假的功利行为,到路人公交车上不让座不扶老奶奶的自利倾向,再到贪污走私逐利屡禁不止,利弊的考虑仿佛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流,重视对错的行为显得更为少有和可贵。成年人应该更重视对错,就是因为个人的发展两者不应偏废,然而无论是从人的本性还是从社会的风气,考量对错都显得更少也更艰难,因而应该更重视。
  其次,更加重视对错而非利弊对社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错标准作为社会共识,体现着社会良好发展的方向。而利弊,作为依据个人经验和个人相关利益做出的判断,很难像不断调整稳定下来的对错标准一样顾及社会的整体发展。每一个人如果都能拥有让座的美德,能够诚信竞争,能够不只顾及到个人的利弊,就会形成更为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此外,如果每个人能够更加重视对错,重视道德、法律、规则的种种规范,就更容易形成秩序意识,促进社会整体的有序发展。作为成年人这样一个肩负绝大多数社会责任的群体,更应该重视对错,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综上,我方坚定地认为,无论是从个人发展还是社会发展,成年人都应该更重视对错。

反方【洪彬,你就…吧战队】战场和反驳
战场和反驳(求更好的例子和问法)
一:个人发展
1、心理体验:
(1)美国跟踪研究显示那些乐于助人,不计利益的人健康状况更加良好。这难道不是重视对错带来的精神满足吗?
(1’)情感满足本身很难加以量化,您方到底和其他利益怎么比较?
(2)美国调查发现90%以上的助人者认为他们比同龄人更健康。而另一项研究说明人们在做符合道德的对错标准的事情时,对利益的考虑相背或不考虑利益时更为明显。做对的事是不是会让人活得更加坦然?
(3)美国著名罪犯辛普森被判无罪。但他终生生活在愧疚和恐惧中,最终在小说中间接地认罪,做错事带来如此巨大心理压力,这恐怕是在一开始重视利弊时始料不及的吧?
2、社会认同:
(1)对于见义勇为者,各省都给予大量表彰和优惠政策,这不正表明社会对这些行为的一种尊重和认同吗?
(2)无论是“最美妈妈”还是“最美老师”,社会对这些道德模范都给予了大力称赞和认同,这不是社会倾向的一种体现吗?
(2’)少就等于不应该吗?
二:社会发展
1、社会利益(事件本身造成损失大)
(1)“三聚氰胺”“地沟油”等一系列事件,危害百姓健康、造成社会混乱,这不就是不重视对错造成的严重后果吗?
(2)官员接受财产公开的正确行为,推动阳光政府的建立,不是比不公开财产得以继续敛财的利己行为更应该重视吗?
(3)为了高考更有优势,学生体育造假竞赛作弊等等行为不断涌现,造成社会诚信危机,难道不应该更重视对错吗?
2、社会影响(事件的副作用巨大)
(4)据一项调查显示,在有吸毒酗酒诈骗等不良行为和品行不端的人群中,一半以上的父母仍然具有此类问题,他们的过失正是源于父母的错误利己行为,这种由不遵守对错产生的不良影响如何靠利弊挽回?
预设反驳:
1、成年人考虑利弊中也考虑社会利弊
反驳:每个人考虑利弊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贩毒造假加分);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很难看清楚大利和大弊,而容易看清小利和小弊,因而遵照利弊是更偏向于个人的考虑(而对错是大多数人对于一件事物的判定,它更可能对大多数人是有利的);即使从社会利弊出发,也考虑不完全不明确(不知道对国家好不好。钓鱼岛事件砸车砸店打车主);遵守对错标准的这些社会共识往往能够真正对社会产生推动的作用,他们的设立也是为了社会更好的发展;复杂的社会利弊的判断标准其实也是道德、法律等的社会共识,所以属于对错的范畴。
(底线)
2、重视利益就没有道德了
反驳: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重视利弊必然就轻视了道德
3、很多事情没有对错,适用范围小
反驳:很多事情也难以比较利弊(是否出省读书);社会共识会在变化,适应着事情的发展(对同性恋的包容等等)不能因为一个事情没有尽善尽美所以不应该重视。反过来说,恰恰因为没有尽善尽美,所以或许反而应该更加重视,促进对错判断标准的发展。
4、重视对错带来更大的利,所以也是重视利弊
反驳:对方在强行包定义,如果重视对错没有的带来相当的好处和意义,为什么还要重视对错
5、重视利弊才能解决迫切的生活问题
反驳:考虑对错也可以解决生活问题、不见得失去所有物质(捐钱给灾区互帮互助、不贿赂上司因而得不到升职,但仍有工作职位,有工资);可以接受抢钱为亲人治病,但不能等于更应该重视利弊;推极端,难道重视对错就生活不下去了(公交车让座);
6、感动中国的人倾家荡产、救死扶伤付出太多了,是不是每个人都要这样
反驳:我们重视这种精神,也学习助人的行为,但是不是必须每个人倾家荡产(做到极致)。
7、电影的例子:这种行为来惩罚嫖客本身就不合理,她本来应该通过合法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8、一个人可以既重视利弊也重视对错,他可以在对的范围内做更多努力去追求利。
9、有些事情没对错,但是有些事情也没有利弊,所以没对错的事情要怎么做并不能成为您方成立的佐证吧
10、无论是行为主义学派还是其他学派都认为人们对道德的认知都来自于对社会规范的学习与内化
11、成年人,面临着社会责任和生存压力
12、个人对利弊的诉求会对固有的标准形成冲击,但是这种冲击是离散的,偶然的,无目的性的;而对对错的追问才会让我们有意识地、自觉地改良现状,达成新的共识。
13、个人对于利弊的诉求有可能改良社会现状,但窝们讨论的是成年人作为一个群体该如何是好,如果人人都这样做,社会就会进入一种无序状态,事急从权,非常时期非常处理都是可以接受的范围,但接受不等于可以推而广之成为惯例吧。
14、比如房中起火砸玻璃救人是没问题的,但为了一点小事就砸玻璃恐怕有点不对。大多数人往往就是成为历史,甘于成为一部无愧于子孙后代的历史的一部分才是成年人应有的心态。



超级联赛半决赛第一场
辩题:成年人更应重视利弊/对错
正方:D1坡上高粱 上场人员:一辩:高静晨;二辩:储殷;三辩: 冯若谷
反方:A2刘奶奶的榴莲牛奶队上场人员:一辩:赵若鋆;二辩:陶腾鹰;三辩: 符浩
评委: 唐梦,王任佳,张书帏,皮鑫,张子龙


正方【坡上高粱】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作为一个十八岁的美少女,很高兴跟各位成年人讨论一下成年人应该更加重视什么,今天高粱这帮大叔并不是要教育大家重利忘义做坏人,而是在讨论我们看问题,是选择侧重综合利益的思考方式,还是侧重对错立场的思考方式。
首先,小孩子爱分对错是因为小孩子对自己是对的特别自信。他们的对错观念往往来自于他人简单的教化,而缺乏自己的理解。因此孩子特别容易以简单的判断来面对这个世界。实际上,看重对错未必让你的决定更加对,只是让你的决定更加痛快。侧重利益,则是一个理性的权衡过程,它也未必没有错误,但是它的过程却是自主思考的过程。事实上,我们越是长大,越是了解了很多利益的正当性,就越是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出言谨慎。
其次,孩子的世界里利害关系是简单的,这种简单让对错很分明,但是成年人方方面面的利害与责任让他们面临多重的对错判断。好比储老师,他身体不好还喝酒,对不对?领导敬你酒你不喝,又对不对?答应了要来打比赛,比赛前一小时放我们鸽子,对不对?放我们鸽子是因为他要陪着生病的小米去医院,又对不对?成年人很少面对着舍生取义的极端时刻,他们面临的往往是对与对的选择,错与错的权衡。情感、利益、以及来自不同视角的对错判断都是重要的评价标准。在复杂的世界里,“对错分明”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把事情做的更痛快,却不能让我们把事情做的更对。而侧重综合利益的思考方式能让我们“把事做好”,在重重对错中、更好地平衡生活的各个部分。
更为重要的是,成年人与孩子不同,他是公共生活的主角。对于个人而言,在生活中爱憎分明,总的说来仍然是一种值得尊重的个人选择。但是对于公共生活主体这一身份而言,这种思维方式却是欠妥的。在现代多元社会里,在大多数的问题中,利弊博弈的各方在道德上都是平等的,以对与错来思考问题,实际上是以定性之争、立场之争来看待公共问题中的不同意见。这会压缩极大地压缩妥协与平衡的空间,让公共过程趋向于零和博弈。而以利益为重的思考方式,则能够避免尽可能地避免立场先行,从而社会在求同存异、互相妥协的过程中,实现共赢。
大是大非与小利相冲突,选前者。小是小非与大利大害冲突,选后者,利害与对错都不大不小的时候,要看情况。关键在于理性选择本身,而不是其选择的结果。成年人与孩子的最大不同,其实不是道德的高与低,而是思维方式的变化,因为成长让我们从简单地判断,逐步走向了理性的权衡。从非此即彼地划分立场到求同存异的多元共赢。


反方【刘奶奶的榴莲牛奶队】立论: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大家好
欢迎来到岳父专场。利弊还是对错,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成为了大家争论的话题。我方认为成年人是指思想行为成熟的、社会化的、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一类人,利弊是对自身利益得失的考量,对错是对是否遵守社会道德与规范的考量。我方认为判断更重视何者要看二者的意义的作用来判定。
人类对于利弊的衡量来源于人的动物性体现,也就是人作为动物所共有的天性,草履虫就具有趋利避害的天性,婴儿刚出生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可见人类对利弊的重视是不需要后天学习的。而人对于对错的考量也就是人的道德和法律意识是通过后天教化和规范得来的,是一个人社会化的体现。婴儿和未经过社会化的野人是不会考虑对错只会考虑利弊的,可见重视对错是对于重视利弊的超越,这也是本我与超我的区别。另一方面人作为社会的动物,如果每个人都想利益最大化会造成这个社会的利益损失,因此为了保证整个社会的利益产生了对于对错的规定。好比插队可以获得最大利益,但是每个人都插队的话每个人都不能获得利益,所以出现了排队的规范以保证整体相对较大的利益。基于以上事实,我方认为成年人更应重视对错,理由如下:
第一,更重视对错是人们社会化的过程,更有助于人充分融入社会。作为成年人重视对错体现在对社会道德和法律的遵守,这就要求我们让渡我们的部分利益维系道德规范与社会达成社会契约,这样才能与社会绑定一起,被社会所认可和支持。而不愿放弃自己利益的人就如同电影中号称只看利弊的骗子一样游走于社会的边缘,无法融入社会获得认同。
第二,更注重对错能够使得社会利益最大化,推动整个社会的维持和发展。人类最开始只重视利益,并无对错之分;对错的出现正是为了避免人类由于对利益的争夺导致族群的分裂与崩溃。因此当人们相比于自身利益更重视社会规范的时候,才能够做到社会的和谐,也才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最佳状态。
其实,我方提倡的并不是存天理灭人欲式的道德教条,也不是不要大家考量利弊,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社会规范的框架下使自己的礼仪达到最大化才是作为成年人的处世之道。
如果把是非对错看成一个圈,那么在这个圈内追求利弊是利弊与对错一致的时候,只要是对的那么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想要跳出这个圈追求更大的利益是我方今天认为的不可取,每个想要跳出圈子的人的共同点在于他们要逐利,在这点上我方也给大家泼了冷水,因此无论是从价值上说还是功利地说,成年人都应该更加注重对错。





超级联赛半决赛第二场
辩题:成年人更应重视利弊/对错
正方:G3水镜八奇  上场人员:一辩:王彤;二辩:谢宇;三辩:马萌
反方:E3湘潭大学百灵鸟战队上场人员:一辩:杨琦琪;二辩:李元直;三辩:夏天宇
评委:唐梦,王任佳,张书帏,皮鑫,张子龙


正方【水镜八奇】立论:
谢谢主席,各位好。“小孩才看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个段子最近很火,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对于成长这个话题似乎总是情有独终。当然电影还是有夸张的成分的,生活中有些事情对错和利弊没什么矛盾,仔细去分析的话,对错和利弊背后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是有所区别的,对于成年人来说,侧重利弊可能更符合他的角色定位,我们不妨来看看成长为一个成年人的过程:
首先,成为成年人的第一关则是要顺利度过青春期的迷茫。小孩子做选择非常简单,按照我们从小接受的父母老师的教育,对的就做错的就不做,所以我们对一个小孩子的要求往往是你听话就可以了。可当我们长大之后,我们发现人生面临的很多选择不是非黑即白,比如选择将来念什么样的大学。老师说选大学要选就业好的挺对,父母说选大学要选离家近的也挺对,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成年人看来很简单看具体情况利弊判准咯,但这确是很多人徘徊在青春期迷茫阶段一个难题,正是因为他们习惯了以对错的思维,用简单二元的方法去认知一个复杂的世界,习惯了以已经固定好的价值对错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而成年人的不同则是在于他们知道凡事不必急于价值判定,可先去分析现状利弊然后独立得出结论而非由已经下好定论的对错去看待问题,其背后体现的多元权衡的思想是成年人应该学会的第一步。?
其次,成为成年人的第二关则是要磨平尖锐的棱角,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更重利弊,是学会变通,处事成熟的一种体现。成年人这三个字其实挺沉重的,他意味着你不再有任性耍帅的权利,而要学会妥协和承担。说谎是错的,面对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小孩子的选择会说出真相,而大人的选择却往往是善意的谎言。对于成年人而言,在权衡了说出真相之后的利弊影响之后,他做出了这一个对大家都好但是自己内心会煎熬的选择。张无忌在光明顶的时候没有选择报仇,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对一个古人来说没有比为父报仇更对的,可他内心一番煎熬的权衡之后他还是没有做尽管他内心很痛苦。小孩子可以坚持自己的对错去做事,可成年人的不容易就在于他们在现实中可以强迫自己放下对于对错的执着,逼自己冷静一点去权衡利弊。快意恩仇固然痛快,可谁来承担那些不那么痛快的现实?成年人或许圆滑,或许世故,可这个世界总有人要来承担这些。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我们怎么让我们的小孩,去痛痛快快的享受着只有大英雄和大坏蛋的单纯世界呢?这大概也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愿长大的原因吧,责任二字,总归有时候是需要你向现实低头的。
所以,成长也许不是一件那么美好的事情,他需要你与过去童真的,纯粹的世界,后会无期。?



反方【湘潭大学百灵鸟战队】立论:
谢谢主席 问候各位听众,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问遍整个世界 从来没得到答案 或许这就是成年人经历该经历或不该经历的 有过迷茫和成长。小孩才分对错 成年人只看利弊 真的像台词说的这样 还是懂得利弊思考之后 对错才更该坚守。成年人指满18周岁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利弊指好处和坏处,这里更侧重是对个人而言。对错是符合普世价值观的判断。而今天更重视的标准是面临生活中的选择时,更应该选择何者作为处事准则。
其实在很多时候 利弊和对错并不矛盾 有利的既是对的 而有弊端的往往是错的 例如作为一个学生好好学习是对的也是有利于成长的。但我们发现在二者不冲突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很明确的判断出是更重视何者。当我做出好好学习这个决定时是因为我认为这是对的 还是因为它对我有利呢?所以今天我们更应该看 当二者冲突的时候 选择何者。
成年人更重视对错,避免个人的迷失 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良知的提升。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太无奈。大千世界光怪陆离,繁华也诱惑。偶尔一记警钟迷茫中震醒。“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徒手接住坠楼女婴,孩子安然无恙而她却手臂粉碎性骨折。在关键时刻吴菊萍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挺身而出。那一刻她没有权衡过利弊,没有想会对自身产生多大伤害,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救孩子。当利弊与对错发生冲突时,往往意味着选择对的,可能会做出一定的牺牲,但这时候我们是否该退缩。最美妈妈没有退缩,双手撑起了孩子。公交救人少年柳艳兵也没有退缩,不顾自身危险奋勇夺刀。正是因为这些重视对错的人和事,撑起我们道德良知的一片天。我们有时会抱怨现在的社会很现实,现在人与人之间很陌生甚至出现信任危机等等。当我们考虑事情更多的是看事情本身对与错社会的对与错,而不是个人利弊的时候,我们还担心看不到社会的阳光吗。
成年人更重视对错,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下一代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我们说成年人往往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较准确的判断是非。而孩子由于其年龄、经验、阅历等方面的欠缺还没能形成完备的道德观、价值观。他的认知更多的来源于父母、周围人对事情的看待和处理。所以成年人理应承担起这个责任,给孩子下一代积极的影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 20:56 , Processed in 0.0873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