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浪论坛,版权所有:凌lee3 党的十四大制定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政策。而在此计划之前,连最普通的中国农民也早开始利用地区差异来实行奔小康的世纪目标。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荔枝在北方诸城的一度昂贵,而在南方产地却便宜到几分钱之贱。所以有个别果农“南果北贩”的壮举出现,不但南北双赢,还成为政治课本里的经典教案,由学生们口诵心稔至今。这叫什麽?我们不妨赶时髦叫它“水果移民”吧!然而,除了国家不断出台的鼓励政策之外,从未听到过反对之声。北方人也是心甘情愿的买比在南方依然贵数倍的水果。为什麽没人跳出来声讨“南果北贩”的果农之行为:“不行~~~~~,南方低价水果怎能运到北方高价售出?……”我们都很明白:当然不会有这种人!因为,“市场自身带有开放性”,——这是政治课本里的原话——国家编的。 好,下面就谈与之极为类似的高考移民问题。有人说这是政府的事,这是政治的事。错矣。高中课本的经济学写的明白,教育(考试)属于“第三产业”,这意味着什麽?这说明教育(考试)本属于经济范畴,应该由市场来调节,教育(考试)也应该依照政策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了吧!经济的本质是什麽?说通俗点儿,就是利益。利益面前人人平等吧?!于是模仿“水果移民”,有了高考移民,目标是在分数线低的地方用自己较高的分数奔小康一把,然而立刻有如此之多的人跳出来大嚷:“不行!”这些人算什麽?阻止市场的开放性吗?那麽从此行为的表现和本质上来说,这不就是明明白白的“地方保护主义”?!国家严厉打击的地方保护主义?!然而高考移民非但未得到丝毫正义与法规的支持,反而在千辛万苦按正规渠道把东部沿海众人羡慕的户口迁到搞不好就永久落户的西北大漠,并且规规矩矩的考够分数之后,被取消了录取资格??? 下面接着就谈地区差异。太明显了,当我们拿到每年的高考分数地区表时,第一眼便见到:分数线最高的地区远远高过某些地区100分之多!!!此些分数线划的极低的地区大多为西部边远贫困地区,简言之,就是你在河北考了500分哪也去不了但如果在青海就能上清华。有人说,这是对师资不足地区及少数民族的照顾。好,照顾到什麽程度?!本来这些地区及民族已经在与其他地区、民族同等条件下获得加分达20分或降分录取达50分的不平等特权了!!我们不禁开始怀疑高考的目的和宗旨了,择优录取何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何在!也许有人说这是悠久历史广大地域造成的短时期内无法摆平的严峻现实。好,我们前面提到,分数线极低的地方不止边远落后地区,并且还有北京、上海等国人心目中绝对沿海绝对发达绝对先进的宝地!我们再一次迷茫了,如果说对边远贫困那是一种照顾,那对这些发达大城市算什麽呢?再举一个例子,北京大学在北京招收学生多达474人,然而在宁夏仅招生28人;有人说这是因为北京考生大大多于宁夏。于是问题再凸现,照此理论,河北全省考生人数绝对多于北京市吧?然而现实是,偌大一个河北省,北京大学也只招几十人?!那麽,有人又说,那是首都学生素质高,自然多招。我就是在这个矛与盾的问题上要问了,“素质低”的边远考生要照顾,“素质高”的也要特别的照顾???!!!那麽非西部非大城市的其他广大考生平等地位何在?!平等利益何在?!在这种夹缝中挣扎的广大考生要求生存求发展,高呼“平等自由”移民反而下场更惨!再者,另一种西部学生涌入东部发达地区,通过借读的形式接受所谓“高质量“教育,再依仗其土生土长的户口回去倾轧同胞的现象也已成为时尚。那麽,东部地区就要着手驱赶这些来自西部的“淘金者”吗?我们没有,但是我们却遭到了驱赶。我们泪眼模糊的看着越来越让人寒心的高考,离现实越来越远的达尔文的优胜劣汰的进化论。 高考移民,即为了在不完善不公正的高考制度下考取理想大学,依照相关法律通过正常渠道,迁移户口至录取分数较低地区,并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经济及心理代价的考生。其中部分考生因地方保护政策,被严酷取消录取资格。此类地方保护政策包括,限定迁入户口年限,父母户口、工作以及是否有固定住宅等等。而据《全国高等考试统一说明》,参加高考只要求“学生在本人户口所在地”这一基本条件。被取消资格的考生就遭遇此种持当地居民合法户口而得不到相应待遇和权益的无奈现实。 现实,现实,现实的实现难道如此困难?我们望着那已经实现的漫天人造卫星和dna工程无声悲哭。高考移民中的失败者并未违犯任何一条法律,而只是倒在了狭隘的地方利益枪口下。 我们只是想为被如此剥夺了录取资格的同胞们呐喊一句:高考移民,何罪之有?! 仅为不幸的前辈和抵挡不住的后来者默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