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5日12:00 中央电视台 “对奢侈品的消费应不应该加以限制”,这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而围绕这一辩题展开的2007中国大学网络辩论赛第2轮第3场已于8月4号下午顺利进行,较量双方分别为中国政法大学和天津大学。最终,中国政法大学3:0力克天津大学,顺利晋级下一轮。 代表双方出战的选手分别为:(中国政法大学)常乐、李征、吴琼;(天津大学)张琳、谢宇、李恒达。六位同学各有风格,或睿智,或激情,或娓娓道来,令人印象深刻。最终,中国政法大学三辩吴琼同学凭借“翩翩举止”赢得评委与网友的一致认可,立压天津大学的张琳同学成为本场最佳。 担任本场评委的老师分别是:资深媒体人,《北京晚报》记者,专栏作家白宙伟;《北京青年报》评论部主任张天蔚;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 上半场:据点不明的游击战 比赛开始,作为正方的中国政法大学首先阐述本方观点,他们指出奢侈品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接着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出发,认为奢侈品的消费不符合节约型社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因而需要对奢侈品的消费进行必要的限制。 而反方天津大学则认为,限制只能约束消费行为而不能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同时,限制奢侈品的消费还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后果,比如影响劳动力市场,比如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可惜,立论过后双方开始游离。用评委张天蔚的话说,就是“没有找到坚实的立足点”。当然,你来我往之中也不乏有亮点闪现:攻辩阶段,当中国政法大学的李征同学试图用“人们欲望是无限的”来证明本方立场时,天津大学的二辩谢宇同学巧妙回答“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也是无限的”,他俩的这一番攻辩,评委白宙伟老师认为“有节奏,有韵律”,颇有百家争鸣时期以诗为辩的风采。 自由辩论阶段,中国政法大学的三辩吴琼同学一番颇有些哲理的话值得每个人深思:人用物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是必需的,但是如果物变成了人的目的,人变成了物的手段,那我们的价值又在何方? 下半场:激情与风度的较量 下半场,立场互换,比赛继续,只是精彩更甚。 下半时的比赛将两队的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天津大学的激情,中国政法大学的风度,互相对阵,别有一番特色。双方的风格在各自的三辩上都体现得更为突出。天津大学三辩李恒达同学随性而激情,语调高亢,肢体语言丰富,感染力强,据场下的网友透露,李恒达同学向来是比赛不拿稿的;而与此相对的本场最佳辩手吴琼同学是“确实有风度”,举止翩翩,从容不迫,不疾不徐的速度在这样激烈的比赛中更显出一份自信。 在这场比赛中,风度最终战胜了激情。评委老师在点评时指出,在场上表现的自信与从容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提醒我们的辩手,不管是激情派还是风格派,最重要的是让观众和评委感受到你的成竹在胸。 8月5日下午同一时间,第二轮第四场的争夺将在北京师范大学和贵州大学之间展开,辩题为“秦皇陵应不应该挖掘”。下午3点,新浪uc,欢迎大家的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