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一夜阑在 2003/10/11 03:47pm 第 6 次编辑]
张君(正方):请问人们去救助战乱饥荒地区的孩子,是不是为了让他们摆脱逆境,更好的成长呢? (比赛前预备好了的吧,其实很多人以为,正方第一个问题要抓对方的漏洞,其实我认为要综合战场划分与转移策略等多方面考量,有时候,使用场下准备的未必是坏事。正方第问,在任何赛制的自由辩论中都是很深奥的战术,《世纪大舌战》中几十场比赛,只有不到10场,的正方第一问是合格的,好的第一问,可以确定自由辩论时候,主要在哪个环节讨论辩题,至少可以确立自由辩论前半段,以自己准备的充分的话题为主,并让对方在转移话题时付出代价,所以,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什么错误,我认为中大应该主要侧重个人成长中,客观环境中的瓶颈比较好,要多谈瓶颈,少谈绝境) 黄靖雯(反方):对方辩友,人们救助荒乱之中的孩子,他们是为了一份怜悯,一份爱。对方辩友,我想要请问你,如果在顺境当中可以让人成长的话,军队何必行军,僧侣何必苦行呢? (前面没有答好,当然了比赛中观众的听觉重点在后半句,后面的问题还行,cat的回答在效果上可以看成是合格的,另外如果在比赛中主抓修行这个战场,还是不错的,反方第一问,一般都是要求要把战场从正方所试图确立的地方转移过来,cat应该把对方所试图表达的瓶颈说成是绝境) 薛乐:为什么我们要付出我们的关爱呢,不正是因为看到他们身处逆境,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我们才要付出关爱吗,如果逆境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的话,我们应该对他们表示羡慕,让大家都去贫困山区,更有利于大家的成长吗? (很敏锐,抓住了对方的不足,后面或许是想把自己的观点表达的更清楚吧,又说了几句 我个人认为,只说前面3句就行了,话简短一些,意思反而表达的更清楚一些,而且只说 3句,更有气势一些,更有震撼力一些,后面的话太多余了) 黄执中:对方辩友,非洲饥民饿到快生死关头了,你对他表示羡慕,这是不对的。我们去拯救他们,去帮助他们,属于怜悯,对方辩友怎么可以相提并论。 (黄或许是想从价值上去批驳,可是从效果上看,指责的味道太浓了,薛乐的问题还是 应该从绝境上来反驳,佑诚作的还不错,这个问题如果要佑诚来接比较好) 马薇薇:如果我们的怜悯却阻碍了他们在逆境中成长的话,这不是一种道德的虚伪吗?至于僧侣的问题,印度的苦行僧,可是能七天七夜在坟墓里不吃不喝,他成长好了,难道咱们成长,也要不吃不喝修道成佛吗? (正方如果问:我们去怜悯他们是把他们从绝境中带到顺境,还是把他们从绝境中带到逆境呢,如果从绝转入逆的话,可能是绝境绵绵无绝期了) (反方可以;难道在绝境中的怜悯是种虚伪吗?不要把逆境偷换成绝境吧!学习苦行僧的精神就是要一膜一样的学他的行动吗?) 梁佑诚:对方辩友,您告诉大家说,今天如果我们有选择的时候,我们当然不会选择逆境,但是问题是,您刚才告诉大家很多人生的哲理,请问人生何时有选择呢? (不应该回避,后面的“人生何时有选择”,其实可以联想到,人无法选择自己处于哪种景遇恰好是命运中的最大的逆境,是上天给予我们的考验,我认为中大应该不要涉足这个战场,因该转移一下) 黄磊:其实人生何时有选择,对方辩友已经给我们选择,他要故意去尝试错误的道路,以验证道路的错误。我想请问您了,有良师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和自己盲目摸索,哪一个更有利于您的成长? (黄磊把战场转移了,并把对方的观点极端化,问题也设计的很好,谈的瓶颈作用,如果反方看了中山大学为反方准备的立论框架还是可以回答的,由于反方立论本身有问题,正面回答很难) 庄智凯:对方辩友,这里有100位名人的故事,他们统统都在逆境中成长,如果按照您说的,他们的故事内容应该写的是他成长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躺在那里他就成长了吧? (庄的这个回答,在战术上的意义非常重,而且回避黄的问题,也很成功,基本上无迹可寻:) 黄磊:这里有200万的观众告诉我们,顺境中有一个更好的环境成长,又说明什么? (没有论据的根源,反方可以说:这里有4000年无数人的经验告诉我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黄执中:对方辩友,我们已经说过了,我们一般人,我们不忍心他承受逆境,我们一般人也只会选择顺境。可是伟人之所以成伟人,是因为他做选择的时候,他愿意挑难的路来走,我没有这样的自信,所以我不会成为印度的苦行僧啊。 (这样回答,不是很好,还是把无可选择说成是第一逆境比较好,400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穷人孩子早当家,我认为更有气势) 薛乐:对方三号辩手告诉大家,其实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人生道路,可是对方一号辩手刚才又告诉大家,其实人生没有选择,本来就是命定的,是不是要告诉大家,原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呢? (世新送来的弹药,我还是觉得,只说前面3句,更有气势,后面说了东西,在观众眼中 是同意反复) 梁佑诚:其实我方只是想告诉对方辩友,对方辩友一直告诉大家,人生是那个选择是可以选择好和坏的,但是他们告诉大家,我们今天谈的是人生还是谈逆境和顺境呢?顺境逆境如果是可以由自己选择的,有谁愿意走出街上,被大砸牌砸下来砸死的呢?没有人会做这样的选择,这证明什么?当逆境和顺境基于我们什么条件的时候,我们必须从当中寻找我们成长的元素到底来自哪里,对方辩友。 (说这么多,唯一的好处是让大家忘了薛乐说了什么,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薛乐方才的简短一些比较好。我觉得,佑诚应该继续,智凯的话题,那些100个名人为什么是从逆境中成长的,为什么名人拼搏史,是个逆境史:) 马薇薇:非常感谢对方辩友,难道您告诉我们说,有选择就等于逆境了吗?刚才我们抽签的时候,有选择吧,难道一抽签,我们双方就一起进入逆境了吗? (我不知道这句话对反方有什么用,对正方有什么用,从战术角度上看,薛乐的那次反驳的效果,被浪费了,我认为马微微应该把话题转移到瓶颈上来) 庄智凯:对方辩友,您方一直说的顺境,其实是得到别人的帮忙,不是顺境这个人成长,他只是获得别人的帮忙。请问这样他为什么可以成长呢? (这样的反驳比较好,执中也用这个内容反驳过,不过更有气势一些) 黄磊:谁在比较更有利的成长,是我们双方共同的比较。有朋友为您两肋插刀,可谓是顺境吧,但有朋友插您两刀,可谓是逆境吧,请比较一下。 (黄磊太阴险了,偷换的很隐秘,反方是很难看清楚黄磊的逻辑框架的,否则可以反驳,在逆境中朋友为你的两肋插刀和顺境中朋友们为你的两肋插刀,哪个对你的成长更有震撼性作用。) 黄执中:有朋友为我两肋插刀,我以后知道相信朋友,可是不是所有朋友都值得相信,我非得哪一天被人家插两刀之后,我才知道谁可信,谁不可信,我成长。 (反方的困惑在于:问题就在于逆境和绝境的死结还没有解开 事实上,如果这样回答的话,正方要问,逆境为什么不有利于成长,其实是更容易走向绝境的缘故) 马薇薇:那对方辩友,您为了验证谁可信,谁不可信,是不是就要每天都挨上好几刀呢? 黄执中:对方辩友,不对,我们要讲的是,如果人永远都不被朋友插上两刀,他就会盲从地相信所有的朋友,这样的人只是蠢木牛马,怎么会成长? (执中说的话,正方是否可以理解为,被朋友插两刀是成长的必要条件呢?) 张君:人如果被插上两刀的话,都死了,您还何谈成长呢,请问一个好汉三个帮和众叛亲离,哪个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呢? (直接答,成了死牛死马,难道更容易成长吗?更有气势,战场更集中,中大第3次,因为表达的太细,而浪费了表达效果) 梁佑诚:刚才对方辩友的四辩不是告诉我们,他们谈的不是谈死的绝境,现在正方的一辩现在告诉我们说,他都已经死了,那怎么谈成长呢? (这样反驳算是反驳对了吧,其实,换成大陆常用的 套话,就更清晰一些了, 其实套话还是有些价值的: 比如问:刚才对方4辩,说今天不谈绝境,现在一辩有告诉我们,要谈绝境 我到底相信谁的呢?) 薛乐:好吧,我们说如果插上两刀不死,身患重伤,是不是对方辩友认为就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呢?请教对方辩友了,如果逆境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的话,孟母三迁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薛乐又是在谈绝境,事实上,反方在绝境和逆境的分类上一直没有组织好很好的进攻, 可惜中大也没有利用好对方分类上的模糊) 梁佑诚:那对方辩友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今天不谈插刀的话,那在顺境当中,我们所有的朋友每天陪着我们花天酒地,这就是你方所谓的成长吗?这是你方所谈的归谬的方法,我方要强调的是,这种态度我方不太认同。 (加了后面的话,少了气势) 黄磊:为什么孟母要三迁,要躲开赌场,要躲开土匪所聚集的地方,按照对方观点,这都是更有利于人成长的环境啊。 (黄磊把战场打开了,看的出来中大准备的很充分) 黄执中:我解释给对方辩友听吧,孟母第一次迁的时候不晓得环境对孟子会影响那么大,发觉孟子学人家在那边玩不正经的把戏,才二迁,才三迁,是因为每次都搬错房,孟母才知道,环境对孩子影响很大。 (还是紧扣己方立论的反驳,这是黄执中第2次回归本方立论,强调得到了经验事实上 经验和经历,只差一个字,但是效果完全不一样,中大为反方的理论是,得了体验也就是 经历,比世新的得经验要更可取,世新没有发现,人为了得经验不应该主动创造绝境) 马薇薇:那么孟母第一次发现自己搬错房的时候,就应该很后悔,原来赌场是个逆境,我们应该搬回去,让孟子在赌场里面好好成长,那不成了千王之王了吗? (如果世新反驳,孟子于是在母亲的启蒙教育下,得出,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 就是说谎话了----可能这种表达不是很好,总之,端出孟子的这段话要好一些) 庄智凯:对方辩友,孟母就是因为三迁之后,她越来越成长了。想请问对方辩友,如果要顺境,《西游记》的唐三藏,他只要坐飞机去取经,不是更快吗? (反方如果表达成:家搬过来搬过去,好象只是对于搬家公司来说是顺境吧!!,西游记抛出来很不错) 薛乐:我方不是告诉大家了吗,孙悟空是72变,我们可是肉体凡胎啊,如果让我们去面对妖魔鬼怪,恐怕我们是在劫难逃了。请教对方辩友了,今天古代的社会,讲究男尊女卑,现代的社会呢,却是妇女能顶半边天,何者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啊。(前方的回答,有很大的漏洞,所以后面的转换战场没有成功) (应该说:西游记最可贵在于,为了千千万万个人的顺境,而去牺牲自己的精神, 唐僧不是向对方辩友那样,为了自己的成长而去取经的,取经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大唐百姓 创造成长的顺境) (这样又可是从内容上反驳,又可以在价值上暗示,对方的理解太自私) 黄执中:对方辩友,我们还是先聊一下刚刚没聊完《西游记》的问题,如果我们今天讲的是一开始,如来佛这本经书,不要你来取了,我做一个祥云,跑过去,e-mail给你唐三藏,那唐三藏是不是更顺利,他成长就更大了吗? (直接问对方,孙悟空来参加我们现实生活中的gre考试,大圣是不是也是在劫难逃了呢?对方的引附太生硬了,毕竟学习西游记是学习其精神,另外可以谈,现实生活中的三藏 ) 马薇薇:那问题是人生不是每一次都是取经,我们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孙猴子,虽然我也很羡慕他,请问妇女缠小脚和今天我们妇女能顶半边天,哪个更有利妇女的成长呢? (总之,反方还是可以反驳:真正痛快的人生,是不是要经历新时代的81难呢,真正的勇士 更羡慕的是孙悟空战胜挫折的精神,而不是他的本事,百折不挠的精神比72变更值得尊重, 因为现实生活中72变不存在,可是百折不挠中的成长,却处处可见,处处激励着我们, 总之由于前面的漏洞,中大往妇女地位的改变这个战场的转移是很难成功的) 黄执中:如果妇女以前没有缠过小脚,妇女怎么会知道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由于有压抑,所以反弹才会更厉害啊。(反驳的很好—— 黄磊:衣食足而知荣辱,在逆境中,人们怎么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艺术修为呢? (梵高,贝多芬,莎士比亚,麦克思维) 总之中大前面发挥的比较好世新后面发挥的比较好自由辩论中表现最好的是黄磊和智凯我认为这场自由辩论中大赢了不过要考虑73定律,就是比赛后面3成时间,对于胜负的影响,和前面7成时间的效果是一个数量级 我认为中大应该注意 1,越简短,表达的越清晰 2,谈逆境的瓶颈比谈逆境的绝更有利 3,西游记和苦行的反驳太生硬,应该从表达效果上来反驳比较好, 生硬的反驳,观众会难以支持 4,走向绝境的逆境与逆境本身的关系要处理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