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现场看到那么多亚太的大专真的让我高兴的晚上睡不着觉。真的第一次觉得我的大学生涯不是白过的,总算在毕业之前能够有这样的机会看见台湾、澳门的辩手济济一堂,虽然不是辩手,但能现场观赏众多高手过招实在是赏心乐事。也让我羡慕和妒嫉我的学弟妹们,因为我衷心的相信,亚太赛应该会一届一届的办下去。 说实在,我觉得亚太赛比起国辩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国辩由于参赛权所限制,只有8支队伍,每个国家只有一队。可是这次亚太总共有16支队伍参赛,平均每个国家有2个大学队。过去只能从电视上看到的国辩队伍如澳门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墨尔本大学、世新大学,全都活生生的站在我面前的舞台。说实话,现场感受真的是超赞!辩手的魅力必须在现场才能真正感受到。而更令人兴奋的是,队伍的数目多:台湾除了世新,还有东吴、辅仁;澳门还包括了科技大学,这种各门各派的风格让人目不暇给,眼花缭乱。对于新马的观众如我来说,简直就像刘姥姥那样合不拢口。 另外中国的代表队伍也是让我叹为观止。难忘上海大学4辩如何力挽狂澜,虽然落败于新国立,但他的表现绝对是经典。而今天辅仁的表现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今天我才真正见识了台湾队伍的风格和新马一带或是中国大陆的风格有何不同。辅仁4辩的滔滔不绝更是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即使在观众发问的环节,他仍然能够条例分明的回答(虽然稍嫌冗长了一些)。虽然还没看过东吴的表现,但我想这就是台湾辩论队的特点。辩来不急不徐,善用例子比喻,而且他们谈笑风生,颇有君子之风。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儒辩吧? 不过赛事进行到现在,我对一些队伍有一点意见的。既然身为观众的我都那么的庆幸自己能够有这样的机会直接观赏高水平的辩论赛,为什么一些辩手们本身反而不会珍惜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呢?虽然“积极”准备本身的赛事也很重要,但我觉得参与辩论赛,胜负还是其次,交流才是首要。就像其中一支队伍,每天虽然都有两位队员(应该是候补和领队)都到现场观赛,甚至录像(每一场都有录像,绝无错过),但他们的辩手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在赛场。我真的很怀疑,究竟他们到来是否真的达到一定的意义。如果说可以在以后观赏录像,那么就是说他们到赛会只是纯粹为了“比赛”,根本不在乎“交流”。 当然,这纯属个人意见。毕竟人各有志,各取所需而已。在这里祝福明天上场的6支队伍,希望明天能看到更精彩的比赛。也祝福筹委们,在接下来的赛事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