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52|回复: 22

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8 02: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江户川柯南在 2007/07/18 01:27pm 第 1 次编辑]

   从台湾回来了,总想写点儿什么。但是由于我的懒惰,一直也没有动笔。当时脑海中翻腾了无数遍的思路与想法,最终也都落上了灰,趁着现在还没有完全被尘封掩盖,还是擦拭一下记忆的灰尘,说一说我的想说的话。既然是说心里话,就不一定理智、不一定理性,所以也恳请各位见谅。
   首先,是关于比赛,毕竟是辩论的专业网站,毕竟我是一个辩手。台湾的比赛,我带去的是期望、兴奋与激动,带回来的是失望与无奈。这次比赛,或许可能是我六年正式辩论生涯的句号,我不期望最终以失败告终,虽然我没野心拿第三届亚太赛的冠军,但至少期望能赢个一两场吧,至少不要在辩论赛的日程里,在其它队伍都在讨论辩论时我在一边像是一个游客一般地闲逛。这次比赛,是我作为助教的最后一次机会,我不期望失败的阴影最终成为黑暗,自06名校赛复赛失败以后上任助教,我带领这支队伍输了三地赛,最终也在亚太赛一场未赢,成为了澳大辩论队历史上在任期间没赢一场比赛的助教,这样的阴影成为我心头难以抹去的黑暗。
   但是,这次比赛,我也不想抱怨谁,队友们的配合可谓是空前的默契,教练的指导也都是点睛之笔。对于对手西交城院,人家怎么打那完全是人家的自由,更何况,西交城院的教练和辩手一直保持着谦虚的态度,虽然赢了比赛但一直认我们为强队、称我们为学长,一直以一个讨教的态度在和我们谈话,这样的谦逊已经让我觉得有些受宠若惊了,所以我对对手没有丝毫的怨气,反倒是有着温暖的友情和感激,虽然我对比赛结果有些遗憾。至于组委会和评委,我也没什么可以抱怨的,只是略微觉得有一点点冤枉。我们之前也咨询过台湾的知名辩手,并且组委会也在给我们介绍奥瑞冈赛制时反复强调,评判基本上没有自由心证,完全凭台上双方的共识为准,例如一方说太阳从西边出来,而另一方又没反对的话,那评委就必须接受太阳从西边出来这个事实,不能以自己的知识来判说“太阳从西边出来”的一方失利。但是,我遗憾的是,这次评委没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例如关于“法”的定义,正方指出他们的定义,但被我们反方质疑了;反方提出了定义,但正方没有质疑,结果有个评委认为正方的定义更正确。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比我们是一场拳击比赛,规则说明以打到对方身上的拳击点数判胜负,实际上是我打在对手身上的点数更多,但我被对方用腿绊了一次,摔爬在地上。而裁判却以我被对方绊摔,这是对我的重创为理由判对手赢。
   这样的结果,我只能是遗憾和有些哭笑不得。我们这次,抛掉了所有的所谓“风花雪月”,抛掉了所有没用的煽情,让我们在场上的每一句话都有学术论文作为支撑,这也是我们有千余页资料的缘故。但是我们最终可能还是缺乏有说服力的言语,输了比赛。唉!结果有些憋闷。我长期以来,一直觉得言语的说服力很重要,但是鉴于很多对奥瑞冈的了解途径让我知道“质证”和“举证”是奥瑞冈的关键,每一句话都有根据是奥瑞冈的关键,不风花雪月是奥瑞冈的关键。所以我投入了很大的努力去向奥瑞冈的标准看齐,虽然做的不是最好,但是已经尽了力了。但是失败的结局却放我发现“举证”和“质证”不是奥瑞冈的唯一,发现煽情般的风花雪月也能打动评委的心。
   当然,后来伴随着对台湾辩论的进一步了解,才发现台湾的辩论人士对于仅依靠“举证”和“质证”成为辩论的唯一支撑这样的做法有了各种各样的分歧,所以主办方的理解和每个评委的不同标准我都可以接受,所以我也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对于辩论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是辩论发展的关键。但是,再是关键,让我就任以来没赢过比赛,让我带着一支团结奋进的强队首场即败,我还是有着无数的伤感和无奈。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0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这个贴子最后由江户川柯南在 2007/07/18 01:34pm 第 1 次编辑]

   其次,谈谈我对辩论的回顾和认识。当我说奥瑞冈不利于培养个人说服力和渲染力时,有人说,台湾历史上有林正疆、黄执忠,现在又陈思渊、吴子申、温郎东等等一批人,说服力很好,语言文字也玩儿得很漂亮,进而告诉我奥瑞冈赛制也能培训语言能力,我想这样的论述不足够说明问题。如果拿林、黄这样台湾最顶尖的辩手和我比说服力,我想这个明显不公平,如果那他们跟蒋昌健去比,这个就很难说孰强孰弱了,如果再拿出袁丁在“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得/不可取的”那段精彩的二辩稿,拿出路一鸣对阵郑玉佩时那一轮关于马来亚二辩美不美的精彩盘问和中场小结,甚至拿出谭琦的那一只绚烂的玫瑰,我想林、黄二人的渲染力和说服力也未必就更强。所以,我还是感觉到,片面强调“举证”和“质证”的法庭式辩论的模式,不利于个人语言说服力和渲染力的培养。当然,如果哪个辩手又自己额外再去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也是完全正确的,所以,我也从没说过奥瑞冈赛制下就不可能有说服力、渲染力强的辩手。
   不过,话说回来,这篇帖子,不是要讨论奥瑞冈如何如何的。有人说,澳大辩论队这几年的失利反映了澳大的辩论观念有问题。真的是这样吗?我也开始反省。但是,我反省之后,却发现一个让我痛苦却又难以想明白的事实,现在究竟有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正确的辩论观念呢?正如有人说,物理学家最难回答的问题就是“物理是什么”,辩论也是如此,让大家最难解释的问题,就是“辩论是什么?”“辩论应该是什么?”虽然说不明白,但我个人总还是有一些自己的理念和想法的。
   其一,我觉得大专辩论赛不应该是一个竞技。我们可以想一下,究竟为什么有各种各样的官方或非官方机构,甚至是我们所在的学校本身,出钱赞助我们的比赛,为什么他们要帮助一群又一群的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去做辩论这样一个活动,我想唯一一个原因就是辩论和个人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如果仅仅是为了练嘴皮子,男生仅仅是胡搅蛮缠、女生仅仅是场上撒娇,这样的为了赢比赛而不惜一切手段的比赛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在这一方面,也是澳大长期以来很少用花哨的辩论技巧和手段,而是踏踏实实把每一个问题弄明白的原因;所以在关于银行跨行服务费的辩题上我们请教了澳门金管局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的工作人员,在关于油价高是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的辩题上我们请教了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的教授,在关于日本正规军队的辩题上我们咨询了澳大的日本研究中心,在项羽应乌江自刎还是东山再起的辩题准备时我们翻阅了文言文的史记原文,尤其是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我们每打一个辩题之后,都能在这个领域内长一长知识,我想,这样才不会在万一输了比赛的时候辩手一无所获,才不会有愧于辩论在学校中发展所赋予给我们学生们的使命和责任。
   其二,我认为对于辩论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评委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更认为这个标准应该是参照场上双方逻辑和措词的展开,而不是评委所谓的自由心证。想一想澳大最近输的比赛,不能完全说是评委有问题,更确切地说是我们抓不住评委的心。第二届亚太赛的评委以学中文为主,他们更看重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不是整体的逻辑;第三届三地赛的评委以实例为重,澳大曾以某一个例子举得不恰当或者说攻击不到位而输比赛。这些理由,其实我都能接受,但是我同时更是困惑,究竟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赢比赛?从上大学以来,我每节课都去听、都坐前排、都记笔记,每次作业都是自己独立完成,但是我就是在考试时,面对着题目,不知道老师究竟要我回答什么。我会回答出了一个学术上正确,但是老师不喜欢的答案,最后被扣掉很多分。这样对于老师心理的猜测让我郁闷了四年,没想到现在还要去揣测每个评委究竟喜欢什么,我实在是觉得疲惫了。什么时候,我们能好好地打辩论?能有统一的评判标准而不用让我们去揣摩每一个评委的胃口和喜好?虽然,我也知道这只是一个理想,毕竟用人来进行主观评判就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我还是真的很期望这不仅仅是个理想,而能成为现实。
   其三,其实也没什么其三了,我最后的感受就是辩论同其它各个行业一样,虽然未必败者为寇,但一定是胜者为王的。我作为辩论圈里一个没啥地位的小人物,我所说的所有观点,即使正确,也会被反驳甚至驳倒;而如果是一个拿过好多冠军并最佳辩手的牛人说的观点,即使有些偏颇,那也是教课书般的专家观点。这是每个领域颠扑不破的真理,辩论亦是如此。所以,我说其三也没啥太大的意义,只是表达一下我的一些不甘心而已。澳大辩论队能有今天的声誉和地位,除了每一位队员的真诚和友好外,坦率地说也是由于亚太赛、名校赛、三地赛、珠海赛、澳门赛等等一系列的冠军在两年内全拿到手的时候所创立下来的。在此之前,也就是我在北京念大一大二时,也没怎么听说澳大辩论队的影响力。所以,我承认,今天澳大辩论队已经在吃老本,吃当年声誉和地位的老本。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感伤,因为我没能延续这样的声誉和地位。诚然,我承认我不如倪明,也不如京京师兄,所以当倪明带领全队拿了亚太冠军,京京师兄带领全队拿了名校赛冠军后,我想我尽量带领这个队拿一次三地赛冠军吧。我想,我虽然不如倪明和京京师兄,但是总不会差太多太多吧。但是,结果依然还是遗憾的,我上任助教以来不仅没能拿过一个冠军,甚至没赢过一场比赛。唉!澳大辩论队的弟弟妹妹们又只能继续吃老本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02: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这个贴子最后由江户川柯南在 2007/07/18 01:38pm 第 1 次编辑]

   最后,作为有可能即将告别辩坛,有着六七年的辩论经历,却依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辩手,带着一些感伤,甚至是一些嫉妒,谈一谈我对这几年的回忆。
   前两天的告别宴,其实我还是体验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喝醉。一方面,我真的很想醉,除了辩论以外的其它事情上我也有着些许的不顺利,但是更为关键的是,我总有一种感觉对不起澳大辩论队的弟弟妹妹们。告别宴越是盛大,我却越是愧疚。我是在失败中上任,却得到了他们无比的信任和支持。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他们一次又一次陪我一起准备到深夜,一次又一次看了几百页的资料;在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中,我托他们办的事情他们没有一次拒绝,不论公事私事,他们对我一直留着对大哥般的友好和尊重,尽管我一次又一次带领他们输比赛。所以,当我这次参与告别宴,当我这次看到了比当年我们送京京师兄更盛大的场面,当这次连总教练和领队都亲自前来时,我不由地想哭泣,我感觉我对不起他们的帮助、他们的支持、他们的信任。眼泪在眼角转了几圈之后,“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理性逻辑又一次压住了我的泪水,让眼泪又回到了眼眶里去。这种想哭与不想哭的挣扎中,我想让自己醉,因为醉了以后,就没人在乎我的笑容与哭相,也没有人在乎我说什么、做什么,也就不用再挣扎。
   但是,另一方面,我又真的不想醉,不仅仅是因为学术上醉酒伤身体,更因为我想听队友们说话,像清醒地听他们说他们的心里话。两年在澳大辩论队的心血,换回了十几位朋友,或者说是兄弟姐妹。但是,两年来在比赛的匆匆忙忙中度过,总有些心里话会留到临走时才能诉说,我想听听大家会对我说什么,也想告诉他们一些我真实、清醒的感受。所以在半醉半醒的过程中,我开始迷迷糊糊。
   但是,非常恶劣的体质,让酒精不能彻底麻醉我的意识。当被劝下半杯纯伏特加之后,我终于醉了,但是我的醉,让我清醒的走进卫生间,清醒的呕吐,之后,又会清醒地洗洗脸,出来继续喝。除了胃中一次又一次地翻腾,我脑中的清醒让我看着身边喝醉的朋友,听他们哭泣,听他们对于一两年来情谊的不舍,也听他们对于输比赛的不甘心,听他们对于未来的担忧。
   一夜醒来,我带着已经吐空的胃,带着半醒不醒的身体,回到了宿舍躺下就睡,恍恍惚惚的印象中,一个又一个的弟弟妹妹告别离开,他们放假回家了。等我清醒过来,身边只剩下一个过两天再走的liqianruc,其他人都走了。我知道,等我回到北京后,等我进入下一个学期后,我还会在何时、在何地再见到他们,已经不知道了。独自坐在窗前,总有着那么多的,却又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感伤。只能自己装一下彪悍,把这份感伤深深地藏进心底,洗一把脸,装作什么都没有,装出天秤座人的本性,装出一脸的春风与微笑,再一次走出房间、走出宿舍。只能在心里祝福一下弟弟妹妹们,虽然我不能带来胜利,但愿我能带走乌云,让你们能快乐,更能快快乐乐的迎接曙光与彩霞。
   胡乱之中,写了一夜,写得太多了,而且也没有丝毫的逻辑。管理人员如果觉得有不合适,就随便删吧。各位看客如果没看懂,也即全当是笑话看吧,如果有得罪的地方,还望各位海涵。
发表于 2007-7-18 04: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这个贴子最后由bruceliujing在 2007/07/18 08:55am 第 1 次编辑]

   写得很有感情,体会得出柯南心中的百般滋味。

   能写出上面这篇东西,你已经成功了。对于辩论而言,你是一个过客;对于你而言,辩论也是一个过客。如果你真认为辩论不应该是一个“竞技”,那“竞技”所带来的一切也不应该成为你心中的羁绊。

   不过,话又说回来,你在2楼“其一”的那段话说得还真是太理想了。学校肯掏钱,固然是觉得辩论赛能锻炼学生,当然也考虑到:赢了比赛是一个不错的“政绩”。在这一点上,学生、校方各取所需罢了。

   还有,所谓的“奥瑞刚赛制特别注重举证和质询,而不注重语言表达”,你们这次贯彻的也未免太彻底了吧。过尤不及啊。

发表于 2007-7-18 10: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辩论界是胜者为王败者寇,绝对同意,其实不只辩论,生活中职场中,哪里不是一样? 失意的教练,失意的辩手,失意的CXO,失意的政客,太多了。。。。。。

赞同京京兄的话,对于“过客”,就不要太在乎一些东西吧。。。。。。

人活着,图个开心; 我辩论,我看辩论,我回去辩论队,也无非图个开心而已。 :)


发表于 2007-7-18 11: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顶小蜜蜂:)
发表于 2007-7-18 13: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嗯,加油,挺住!
发表于 2007-7-18 13: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张瑾-柯南-小蜜蜂

表面严肃,衣着一丝不苟的张瑾,背后还有那么丰富的感情世界!

发表于 2007-7-18 14: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澳大辩论队不存在吃老本的问题。诚如京京说的,只要学校、学生各有所得,甚至是只要学生有所得,澳大辩论队还会继续下去。当然,只是资源的多少会有所不同。
发表于 2007-7-18 15: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藉此机会,我感谢每一位为辩论队努力工作的队员们。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5: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这个贴子最后由江户川柯南在 2007/07/18 03:35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Slot2007/07/18 02:57pm 发表的内容:
澳大辩论队不存在吃老本的问题。诚如京京说的,只要学校、学生各有所得,甚至是只要学生有所得,澳大辩论队还会继续下去。当然,只是资源的多少会有所不同。

确实,仔细想想也是,只是资源多少的问题,但是这种辩论的精神,这种对学校和队员的所得还是不会变的,也正因为如此,发展下去根本不用吃老本。

发表于 2007-7-18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这个贴子最后由上大小白在 2007/07/18 04:41pm 第 2 次编辑]

柯南同学是我见过的同辈辩手中最佩服和欣赏的一位,语言运用和知识思考能力的具佳是我们这些辩手中少有的,而对于你的付出和个人能力,多少为这一年来你们的成绩感到遗憾。

关于本次亚太赛,相比较其他赛事评委个人在辩论方面确实很专业,但是同意你所说的,判罚标准上缺乏统一性,而所谓“白纸典范”也是令人失望,具体的回顾我也一直想写一些我的观点——但是自己也确实很懒,又在北大参加这个令人痛苦的研讨班,就更给了自己偷懒的借口,嘿嘿——稍后整理一下再与大家分享。

关于澳大辩论队,可能由于我所参加的第一次大赛就是第一届的亚太赛,倪明和京京等前辈的风采确实令人折服,所以澳大辩论队在我心中也一直是学习的榜样,包括我们队内的训练也会看你们的录像,并讨论和交流对于你们的印象,也尽量找到机会能够跟澳大辩论队交流。后来接触slot老师和尹老师也都很nice,关心我们这些辩论爱好者,并提供各种帮助,包括也赞同政策性辩论的推广——奥瑞冈制度如何值得商榷,但是我认为政策性辩论所提倡的理念还是很有意义的。

之前大家有谈到澳大辩论队的理念和风格,我个人觉得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这种严谨踏实的辩论态度非常值得大家学习,但了解你们队员多了,感觉你们的问题会不会出现在临战前的心态或备战方式上面?具体的问题我就不清楚了。

不过,澳大真好,没想到还有如此盛大的告别宴,羡慕啊!可是彻底告别了吗?国辩的时候还希望看到柯南的身影阿,弥补你的遗憾吧……当然,还有机会就是你在哪儿读博士?我争取也去英国,跟你配合一起参加国辩B组比赛,你接受不?哈哈

发表于 2007-7-18 17: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B组需要入该国国籍才可以吧。。。
发表于 2007-7-18 20: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深有同感
没办法,每次只有一个队伍能刻上奖杯
既然已经这样了,就只好在遗憾中寻找美丽了
发表于 2007-7-18 20: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温朗东陈思渊和黄执中是同时代的好不好
陈思渊成名似乎比黄还要早
发表于 2007-7-19 00: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瑾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发表于 2007-7-19 00: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瑾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发表于 2007-7-19 01: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张瑾,走之前先给我打电话,我可以开车去接你。孟陆
发表于 2007-7-19 19: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下面是小弟的一点薄见,望兄自赏.
第一,去之前也听说注重质询,我比较喜欢质询,但是第一天看了比赛竟然要把资料带上去,简直崩溃,但是后来真正的感悟,其实台湾的评委们最重视的还是推理。甚至是最权威的资料也要你推理 ,所以每句话都需要推理,就算是强硬的事例和数据也许要推理。所以打逻辑是最关键的,其实我们输的第二场就是因为无意中对方把我们的理论包进取了,就算我们打得再漂亮也还是输。
第二,对辩论的认识,辩论和辩论赛不是一个东西,就和学习和考试的关系一样。考试不能代表你的学习,因此学长应该把辩论和辩论赛区分开,比如说,学习我们可以看很多课外书,可以不写作业,只要我们能学到知识,但是考试或许考前的突击就能让你超越那些平时很认真的人。辩论是种思想的交流,但是辩论赛是反映力与速度,以及平常的知识宽度等等的综合,因此只要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学者和一般人的分别就不大了,而是反映速度变成很重要的,有些话说出来会感觉怪,但是在短时间内却不知哪错了,这就是比赛,其实我觉得比赛就是人与人的对抗,而不是知识与知识的对抗,学长其实我们专门研究和你们的对战,学长给你讲个好玩的事。在学长们辛苦的翻资料的时候,我们进行了一项训练。拿个成语词典,随便翻个词语之后就要把它原意反着说,锻炼强辩和反映速度,可以应对资料和数据,因为可以翻着说。
第三,学长成败不能论英雄的,因为我觉得你们是英雄,我很喜欢你们,希望大家别指责我说我对辩论不认真,这是我现在不成熟的对辩论赛的认识。
辩论赛让我们锻炼了思维的宽度和深度以及速度,曾经有个前辈说,正常人的思路1是那种很内向,喜欢慢慢想但是他能相得很深很透。这种人一般都是搞科研的。另一种人属于外向型喜欢和人交流,所以想问题想的很宽很广,有些甚至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它发散的问题。
然而辩论赛是要人违反常理,他需要你想的又深又广另外我认为还要又快。所以有时很对的说不清,因为时间短!
发表于 2007-7-19 23: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

瑾哥,很多话我也劝过你,今天不惜在这里再说,过分的谦虚终究不好。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年来的经历别人不知道,作为主角的你对自己的表现应该很清楚,因此应该有一个公正的评价才是。我倒不敢说你做的有多好,就算单看成绩我也不认为这样的结果是你造成的。相反,个人觉得你的表现还是对得起大家的,也尽了力。过分的自责,个人认为不很合适。
还是那句话,见义勇为真汉子,莫以成败论英雄。具体内容参看01国辩吧。
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路,相信澳大辩论队也会在自己的轨道上走下去,祝一路顺风,珍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5 08:22 , Processed in 0.0566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